2023年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九篇(通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一
磁带。
1、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织布》;
2、练声:《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听》。
(2)教师:你还记得好朋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样帮助过你吗?
教师: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分别的时候,好朋友总是唱起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教师范唱。
(2)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教师:你听到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呢?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旧日朋友”、“怀念”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合和孩子回答小结: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谊万岁”, “旧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怀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导幼儿第二次倾听范唱。教师自然带动幼儿与领座同伴目光对视,随着节拍轻摇身体。
教师:和好朋友一起面对面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1)教师有感情地边弹唱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唱?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是抒情曲调,歌词所表达了离别情绪,十分感人。
(2)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注意提醒幼儿弱拍起唱的强弱处理及延长音的情感处理。
(3)教师演唱两段歌词,幼儿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儿唱准弱起小节。
1、复习《小牧民》,结束本活动。
2、教师:我们马上就要告别了,你想和朋友怎样告别呢?下课后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拥抱、拉钩、击拳等。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二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功夫。
2、讨论:你看到的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武术?
3、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1、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2、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3、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1、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3、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三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2、引起思考
师: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怎么样?
1、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的六种导入方法。
教师介绍主要的导入方法包括音乐导入、直观导入、游戏导入、演示导入、作品导入和经验导入。
2、教师播放音乐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音乐导入:是利用歌曲、乐曲或组织简短的音乐活动来导入教学。
3、教师出示实物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直观导入:是在活动开始时,通过让幼儿来观看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录像片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中提出问题,创设活动情境的导入方法。
举例:科学活动《蚕的一生》
4、教师组织手指游戏活动。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式?
游戏导入:是用游戏活动或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教学。
举例:社会活动《我是最好的》
5、教师演示静电产生的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演示导入:是通过演示实验、操作玩教具和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想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变化及原因的强烈愿望。
6、教师播放故事《小果树生病了》,模拟导入环节,引发思考。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法?(故事导入)
教师用谜语导入的方式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
师:这很显然是谜语导入。
总结:故事、谜语都属于文学作品。
作品导入:是用儿歌、故事、谜语等文学作品来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联想的方法。
7、呈现案例:大班体育活动《变变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受、表现孙悟空的动作、角色。
用经验导入模拟上述活动,引发思考。
经验导入:是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引导幼儿探索、联想的基础上导出活动的内容。
分组为三个活动(小班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班健康《嘴巴里的牙宝宝》、大班社会《少数民族大家庭》)设计至少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1、理解、熟悉本课的主要内容。
2、分组试讲你为以上三个活动设计的导入环节。
3、预习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其他技能。
总结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技能,主要有六种类型,分别是游戏导入、直观导入、演示导入、作品导入、音乐导入和经验导入,阐明还有其他的导入方法,让学生课后自己积累。
强调运用时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四
1、鼓励幼儿不怕冷地,勇敢的参加体育活动。
2、听信号进行走、跑、跳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灵活的反应本事。
检查幼儿的穿戴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练习动作,并听教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教师喊:“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
2、教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改变口令,如“两人结冰”“三人结冰”等,幼儿必须两人或三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表示冻结在一齐了。
规则:教师说结冰时,幼儿必须停止各种动作,原地不动,谁动了,暂停游戏一次。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五
平衡练习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喜欢玩大型的积木,有些幼儿会自主地将大积木拼成一座“桥”,从“桥”上走来走去,为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对士兵这一角色很感兴趣的特性,我设计了这一健康活动。
我是小兵
1.能运用不同动作走过桥,保持平衡。
2.练习走不同难度的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能勇敢、团结、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
2.大小不一的铁罐盒、大积木;
3.哨子1个、红旗一面;
4.音乐磁带《向前冲》、《打靶归来》,录音机。
练习走不同难度的桥
大胆跨过石墩桥
1.小朋友在操场边排成两排横队。
(1)介绍班名、口号。
(2)听口令跑步进入场地,进行热身运动。
1.过小桥
第一关:平地小桥。(要求: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
现在我们到了第一座桥(要求:自由选择动作(走、跳)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
让一位幼儿尝试练习,顺利通过后再提出问题:
问题1:这位士兵是怎么做?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过桥?(引导幼儿运用难度不同的动作过桥)
第二关:架空小桥。
问题2:这座桥和第一座有什么区别?过这座桥你们有信心吗?(幼儿练习)
问题3:怎么才能又稳又快地走过这座桥?
今天训练副班长带了很多东西来,我们一起把它们运过桥吧,好吗?(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拿过河,增加难度)
第三关:石墩桥。要求:幼儿能大胆跨过。
问题5:过这样的桥要注意什么?(让幼儿相互鼓励,特别是要给胆小的同伴加油。)
第四关:过自己搭的桥要求:用提供的材料(泡沫垫、各种罐子)和同伴合作搭桥。
问题6:这条小河很宽但没有桥,为了让人们过桥河更方便,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过河?(士兵们想办法)
问题7:可以用什么搭桥?怎么搭?
我们分成两组,各组商量怎样搭桥。(幼儿运用场地各种罐子和大积木搭桥)
问题8:哪一组搭的桥走得快又稳?为什么?(引导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墩的宽度和高度)
2.比赛《夺红旗》
我们过了4条河,现在分成2组进行比赛。(拿到红旗欢呼)
2.幼儿把活动材料搬起,随着音乐踏步退场,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在活动区继续投放各种材料,易拉罐/奶粉罐/小板凳等,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利用这些材料组合成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不同玩法,如:走梅花桩/站立游戏等。
活动反思:平衡练习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以往我们都是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幼儿既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又对单调的练习不感兴趣,所以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目标,我设计并开展了以学习“走平衡木”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学做小士兵”情景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不同难度循序渐进的桥达到本行端的目标。
在课的结构设计上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积木/铁罐都是幼儿所自己熟悉,所以幼儿参与积极。活动由简单的平面桥到有高度的桥再到桥墩等,慢慢过度到根据自身能力设计/调整桥的宽度和高度,流程清晰简洁。
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给幼儿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通过基本体能技巧设计内容包括平衡、跳、等,从易到难,让幼儿一步一步克服各种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活动设计结构比较合理,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六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是幼儿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活动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以《指南》为依据,通过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又一新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促进区域活动教育价值最大化和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特开展区域活动观摩,并通过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研讨,解决问题,为今后各班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xx年11月8日上午9:20
所有空课老师
大6班
现场观摩、教师讲解、交流研讨
(1)区角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材料的投放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力求体现教育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做到卫生、安全。
(3)做到有组织、有指导、有评价、有反思。
(4)观摩教师认真记录区域所投放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指导。
(5)观摩教师要在指定区域进行观察记录,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6)观摩后进行研讨交流。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七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沙包一个、用粉笔在地上画图形。
(一)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二)跳的过程中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三)分两组进行比赛,每组3人,最先把沙包扔进“9”的一组为胜。
1、不能跨字跳,必须按顺序1—2—3?—4—5—6—7—8—9。
2、单脚跳的途中,另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地二轮比赛。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八
1、讲讲做做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2、认识脚趾、脚跟。
3、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愿望。
每人一只篮子,内放三双袜子;木制的小脚模型若干。
一、帮助袜子找朋友
1、请幼儿给篮子里的袜子配对(幼儿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将袜子一一对应,并叠放整齐)。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1)“你帮助这些袜子找到朋友吗?为什么它们两个是好朋友呢?”(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为什么要两只两只做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人有两只脚,左右相对称,两只叫一双)
(3)“袜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几双袜子?”(强调:弯弯的,前面是脚趾的家,袜根是脚跟的家)
二、学习穿袜子
1、幼儿自己试穿袜子,教师观察,适时指导。
2、请个别穿的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原因,用儿歌的形式总结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着下面放,小脚用力往里面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脚跟放到袜跟上,我的小脚真舒服。
3、给模型穿袜子。教师一边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穿袜子,一边巡回观察,适时指导。鼓励幼儿给不同的模型穿袜子,体验不同的感觉。
4、结束语: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学会了穿袜子,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样样事情自己做。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篇九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干;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自制示意图两张;音乐《大雨和小雨》。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教师扮纸盒爷爷,拖来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师: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师: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你们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师: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我们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鞋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且容易收集。它们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小房子”,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们来堆砌、拖拉。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反复操作、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到答案后再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
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教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实物照片,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