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13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一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共有七辑,分别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让孩子爱我们;听孩子的话;挤一点时间来反思;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分别从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专业成长和班级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国幼儿教师的一些案例、感受、体会和建议,然后统一编辑而成。书中内容包含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品读“职业幸福”》是本书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问道,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负责看孩子,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当幼儿教师真的幸福吗?”“当幼儿教师真的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刚踏入幼儿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思想斗争,甚至还想到过退缩和放弃。我想这也是现在每一位教师踏入幼教行业所要遇到的问题。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快乐的成长过程视为自身生命增值的过程,从中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感动,要学会热爱,要学会奉献”。“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幼儿工作需要耐心、细心、诚心和责任心,需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认为,教师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用一份爱,一颗心去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在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视的教学细节》。作者用实际案例《有趣的管子》详细的阐述了什么是教学细节,如何去做好教学中的细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慎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笔者还提出,细节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同时还要及时捕捉、利用精彩的细节。
像这样实际解读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在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还有许多。当我看到这个部分时,感觉书里所说的就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能给我带来很多的启发。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爱更是相互的。我们平等地、友善地、真诚地爱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给予我们同样的爱。只要我们热爱这份职业,它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与喜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二
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笔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对待学生冷冰冰的态度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三
再次重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另一面深得体会: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所以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要加强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学会反思,即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是一种自主学习。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乳,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
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一二年级是小学时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学生打好基础,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时,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如何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充分利用童年时期灵活、敏感的记忆”,“不使学生负担过重”。他举的例子是怎样教学生记最基本的2500个词。他把这些词语分配到每日学3个,抄在本子上并记住。这个方法对我的生字教学有很重要的启发。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具体作法是:每天一课生字,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指导书写,课堂上多余的时间去练写,若能在放学前默写书空,则发送奖励卡片。当然还要随机抽查,“轮番轰炸”,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把大块的任务分化到平时。这样把整本书的书写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在这点上他举的例子是让学生自我检查记忆,默写词语的方法。有时我会把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字词出示在大屏幕,给一分钟时间记忆,再给三分钟时间默写。默写之后进行自我对照评价,同桌帮忙分析出错原因,紧接着进行第二次计时默写。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孩子在毫无听写压力的环境中完成了识记要求。老师适时“缺席”,反而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依赖老师,也不受老师的制约和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教师要勤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学以致用,使我们的明天比今天更有智慧,更有眼界,更有力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五
前不久,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
教师要有个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不能忽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忽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引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引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另外,教师还应兼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很多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过比我们开阔,而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们敏锐。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用真善美吸引学生,不逃避带有人性的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
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注重事实。
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时刻铭记陶行知的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要是说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六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3遍。购买这本书的时间是20xx年7月中下旬。今天是20xx年4月18日。
每次读这本书总不一样的发现(想看的章节),每次翻开它时都是源于自身的焦虑。很喜欢它带给我每次不一样的感受。
01
这本书在第二辑中“好书不妨重读”中谈到的一样:为什么好书值得重读呢?这主要是因为每次重读一本好书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像卡尔维诺所说,我们在不断重读一部经典作品时,会发现它“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
书中说到:一本真正经典的书,似乎可以与我们一起成长,因为它的层次远远超过你,不但在你最初读它的时候超过你,在很多年以后你再读它的时候还是超过你,值得你花费一生的时间去阅读。
书中还说:对于经典的书与它的作者,我们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地细读与重读。此处作者闫学提到了科尔维诺的一本书《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我也购买了,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去翻阅。我想当看过三遍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后,我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去向它靠近,吸收优良的思想。很期待。。。 ......
02
这本书在第二辑“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中的“新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提出相关阅读建议。他说的很谦虚,他说“不一定全部适用,但好在是一种切身经验,因此也许有一点可供参考的价值”
1、读充满情怀的、能够照亮自己教师生涯的书。他提到,阅读永远都是可以从中寻求帮助与行走方向的重要渠道。他说他不曾不止一次对青年教师朋友们谈起他作为新教师的那几年,在最迷惘、最沮丧的时候,他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著作。让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情怀、教育信仰,对学生的爱怎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般地融进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那些书照亮了他的教师生涯,然他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条成为优秀教师的轨迹。
2、读一些经典的教育入门书。他提到在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最初几年,随着教育实践的展开,每一个新教师的心头都充满了各种困惑。越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越是有思想、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往往产生的困惑越多。这个时候,释疑解惑就显得非常重要。
诚然,一些针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以聆听讲座、课堂观摩等为主要形式的常规培训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只能解决少数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靠青年教师本人的思考和摸索,包括借鉴前人的经验。
这时候,教师下决心读一些经典的教育入门书是比较重要的。他提到了他本人深受其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以及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等。
就在看第3遍此书此章的时候已够买。我相信,通过3次与同一本书籍的沟通,有信心和勇气把它们看完,也一定会收获更多更好的思想。
3、读一些有利于指导自身教育实践、增长教育教学智慧的书。对于大多数新教师,他们不缺理想,不缺激情,缺的是实践的智慧。他提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丰富实践智慧的过程。实践很重要,但是阅读优秀教师的专著,阅读一些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的优秀教育教学书籍,可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获得教育实践的智慧。
4、读一些能够开阔视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书。他说一个青年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没有开阔的阅读视野,是不可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很远的。他说道: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很多老师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长远眼光,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他还说道:一个教师入职前3年,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那么他就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一个最佳蜕变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将成为一个平庸教师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七
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以下是
本站
小编
为大家带来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3
篇,希望能
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1
1.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2.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意识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的把各种事物和现象连接起来线索。只有抓住这些
思想的交接点,才能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从中揭示出某种新颖、出人意料的东西。
3.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都拿出来实验一番。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的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要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4.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
5.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明智、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的时间。学生本身也是赢得自由时间的重要助手。还有一个条件决定着有没有自由的时间,那就是作息制度。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之前的时间里完成。
6.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了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
7.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
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
8.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这里的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里的劳动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
9.智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等。10.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
思想和感情,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报研究的态度。当学生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开始有积极的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八那天说到:小学四年级左右有一个分水岭,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此时拉开。有些学生永远地落后了。
为什么?我所想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1、事实上,从四五年级开始,才真正开始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此前进行的,都是为学习知识做准备的“前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拼音、识字、书写、阅读、思考力、专注力、纪律及自律……
苏霍姆林斯基用另一套语言表达了类似观点。他的表述是:到了中年级(前苏联的4~8年级)和高年级(9~10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注:前苏联的小学指1~3年级),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比如,他举例:在语言里,有20xx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这些东西,是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类“地基性知识”,他还举例了一些基本运算,比如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等等。
关键是,对这些“前知识”,不仅仅是要求掌握,还要求牢牢掌握,不仅仅要求牢牢掌握,还要求无需运用“意识”地掌握——下意识,对,对它们的掌握要进入无需反应的下意识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无障碍进入下一个阶段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中。而很多学生所达到的,仅仅是“掌握”,距离“掌握到下意识状态”还差一段距离,正是这一段距离,造成了这些学生对下一个阶段学习的无能为力。
2、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心性。这一点,我暂时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提及。我相信他在后面的篇幅里会提及——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因为这个因素是如此重要。
老天赋予了人类儿童早期一个让人惊叹的能力:无需注意力、无需努力即可学习。儿童早期,具备一种全方位学习的能力,就像海绵一样,他可以一边玩这个,一边把那个也学了,他可以同时学习四五种甚至七八种语言,如果你同时在他耳边灌输它们。随着长大,这种能力逐步丧失,渐渐,人类需要运用注意力来学习了。这大概也是因为知识发生了,而知识是复杂的系统,需要甄别、整理和归类。
我猜测,这个改变发生的关键时间点便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这时候,一个孩子要再运用老天给他的本能、无需努力地去学习已经不可能。这时候,人的抽象运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比较明确地发生。而这时候,那些没有养成良好心性而只凭本能学习的儿童,便不可避免地落后了。
3、思维力。这里的差别是无需回避的,是事实上存在的。这之间的差别可以有一个全网高速公路、铁路系统和一条乡间小路之间的差别那么大。这里给胎教早教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这个领域过于神秘,我尚未深入研究,不敢多言。
对智力或思维力落后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一些经他实践觉得非常有效的方法。
他有一段话,值得思考:“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力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第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后者是前者的智力背景。
这时,对于那些落后的、智力尚未打开的儿童,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套教学大纲能让这些儿童的大脑产生一种惊奇。“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
我想起我的表姐、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对她那些来自贫困山区的、智力显得相当沉滞的高中学生所做的工作:她给他们看《蜡笔小新》之类的动画片。而她发现这十分有效:智力的沉滞,似乎松动了。她发现,这些来自信息闭塞的深山、头脑几乎没有经过像样训练的小孩,跟城里小孩所需要的,是十分不同的东西。
我不认为她找到了最好的办法,但她似乎做对了一些事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九
在教师这个辛勤而又光荣的岗位上,我已经工作了近七年的时间。我将这七年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工作,既有成长也有遗憾,但是学习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在工作中我虽然经常总结经验,但仍不乏困惑与难处,是书籍给了我精神引领。这个寒假,《给教师的建议》又一次为我指明了方向,给我以启迪、深思,令我豁然开朗。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烦恼和压力:每天在学校忙得团团转。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我的身心都在快速的运转当中,直到下班回到家才觉得松了一口气。“忙”和“累”成了工作的主旋律。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是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压抑。”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最根本的是要把整个集体的精力放到一种需要大家精神一致、集体创造、人人聚精会神、相互交流知识财富的工作上。
我们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由学生引发。比如:某个学生总是不完成作业、调皮捣蛋的学生又把哪个同学打伤了、在课堂上总是有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这些都会让老师们产生怒火,而且每天都会不定时地发生,有时甚至会有接二连三的令人恼火的事情发生。
我们该如何抒发自己的不良情绪?我从书中找到了锦囊。首先,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想法:儿童不是成人,不能对儿童的想法想得太过分。其次,不强迫压制激动的情绪,而是要寻找一种活动,使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令人激动、气愤、又不得不把抑制发火的弹簧压紧的事情,比如可以用幽默的方法来调侃“惹怒”你的学生,当然这种调侃是善意的、正面鼓励的。
除了班级管理带来的负面情绪让我们身心疲惫外,还有忙碌的教学工作任务也让我们倍感压力:要备课、上课;要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要参加学校的各种培训活动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协调家长与自己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其他一些琐碎的事情……如此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挤出时间?这本书给我们的答案是“阅读”。刚读到这里我还想:本身就没时间,已经忙得团团转了,还要阅读,这哪里是在找时间?读完后才明白: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事的想法和方法;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当教科书成为我们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那么我们就无须在备课、上课时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阅读也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方法,面对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广阔的知识会让我们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会多出一些来。
阅读似乎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利器,它不仅可以帮我们挤出时间,而且是做“学习困难”学生工作的出口。这是缘于愈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学生思考得越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同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教师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这同样是在为我们减轻烦恼和压力。
所以,教学工作中的各项事务都是环环相扣的,而解开这些扣的钥匙就是阅读。我们无法预料在新的一天会面临多少事情,多少挑战和压力,但我们要抱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态度做好自己、做好当下,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英语课,是令多数英语老师费神的一个问题。课堂上的感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填鸭式”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进入学习之“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气氛,愉快的课堂模式、轻松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活动课堂教学起始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
1、用微笑缩短师生距离
当我走进课堂,我总是用亲切自然的微笑,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用微笑来问候他们,用微笑来激励他们,同样用微笑来提醒他们,我觉得微笑比严厉更能拉近师生关系,更能让他们培养出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始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始终。因此想方设法让英语课情景化,戏剧化,让讲台变舞台、赛台,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大显身手,尽情地自我表现。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将“寓教于乐”发挥到极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知道,学生的智力各有差异有的智力水平高,有的智力水平低,再加上一些非智力关系的影响,其接受能力和巩固能力肯定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因人制宜,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坚持激励教学法,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奖励,使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就感。
活的课堂教学需要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教学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英语教材的特点,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乐此不疲。
1、表演对话
小学的英语都是对话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所以我就利用表演的形式让他们试着走进想象中的情景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尽情地去表演,去理解、学习对话内容。表演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营造一种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是“一箭双雕”啊。
2、善用活动课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英语活动课,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一定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让英语课成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实践证明,只要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一
20xx年高考结束后,填写高考志愿成为了那一阶段家人、朋友最关注的话题。那个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选择了淄博师专。毕竟那个时候刚刚十八岁,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打算,只是觉得学费便宜就去了。
师范专业的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就无时无刻的出现在生活中。课本里有、讲师会讲、考试会考,连学校街边的培训机构都是讲他的名字印在小广告上。但是因为年纪小不好学,并没有认真拜读过他的著作。
20xx年毕业后,很有幸成为了一名教师。20xx年更是很荣幸地成为青西新区管桂梅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这才深知自己并没有什么才能能当得起“名师”这两个字。借着工作室的读书计划,终于在20xx年的四月份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教育理论学专著,而且还是教育实践巨著。书中事例结合理论,通俗易懂,发人深省。从教7年来,扪心自问读过几本书?每天都在管理班级、备课、上课,课余时间看综艺、追韩剧,很少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找理由、找借口、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去读书。现在想想,浪费了7年的光阴。
书中提到了教师读书“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不是很高,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实不光教师要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多读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启而不发。书中提到“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二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不是看与教学有关的书,枯燥,乏味,这次,若不是学校把书摆在了眼前,我仍不会打开它们。这一打开,竟爱不释手。郑杰校长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我想郑杰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惟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时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忘却暂时的烦恼。其实更幸福的是创造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令我惭愧:我常常徘徊于第一、二层楼之间;也令我奋进: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应努力登上第三层楼。掩卷深思,我终于明白:做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
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看书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三
应该说对教育专著,我向来不感兴趣,始终认为哪些理论太枯燥、乏味,对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然而暑假里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罢此书,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水平。下面就针对书中贯穿的观点谈谈我的思考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哪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写论文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的最低供需比例是10:1,那么到他有15年或20年教龄时,只有通过读书去获取知识,师生知识供需比例才可能达到20:1,30:1或50:1。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静下来一想,觉得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从教10于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如果你仔细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看重,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还强调指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那么从大师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读了大师的这些建议后,我对班里的同学进行了分析,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拿到一篇文章后一般能够流利读下来的同学都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是一种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多布置阅读文章的作业,给同学们多讲讲故事,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将从阅读方面下手,进行新的尝试,从“根“上解决他们贫困的原因。阅读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吧!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
给教师建议》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理论专著,他让我爱不释手,让我不断地反思和重建自我,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与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曾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所有所有的一切,带给我们的不是抱怨与痛苦,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与成功。读到这些,审视自我,深感渺小,我们距离苏霍姆林斯基竟然是那样的遥远。是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我们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可是我们饯行的又有多少呢?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我想,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读《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良多,其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其理论和精华只有细细地品位才能感悟和吸收。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同时我将听从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读书将成为我心灵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