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十五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一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设计意图: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针对分数概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学生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主动辩论、验证比较,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听写分数的综合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再次让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从黑板报中“艺术园地”约占版面几分之一的估计中,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延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
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
课件
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三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习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四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
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知识广泛存着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二 :认识四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⑵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 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 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这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二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的有效的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理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五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正方形,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教学目标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3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长方形纸条一张
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呢?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拿铅笔”“猜大小”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多少和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具体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大),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大),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小),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小),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四盒铅笔,分别是8支、8支、6只和10支,与教材不同的是我多准备一盒,其原因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是偶然的。在活动的开始,我请上四个同学上台来分别拿出所有铅笔的1/2,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都是拿出所有铅笔的1/2,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相同,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不同呢?”从而诱发他们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再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两次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分数在不同情况下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在“猜大小”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同一个圆变大和缩小,让学生猜猜这时它的14有多大,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整体的变化对部分的变化的影响。
在巩固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选一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我把书上的“画一画”改为“摆一摆”,其目的是这样安排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弥补学生因为画的不准确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吃月饼”一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对“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深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六
说教材: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
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
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1、认识 。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
)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3.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但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训练。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七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分两次拿铅笔,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然后叫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拿铅笔。从拿出的铅笔数结果,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人拿出来的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然后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接下来是利用对分数的新认识,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笑笑一次能吃完一块蛋糕的1/4吗?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简单的阐述。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本单元只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充当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积极锻炼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中认识分数。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认识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图,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矿泉水、香蕉、苹果,并知道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满意。当分到一个月饼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接着让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折一折,进行判断、选择。教师问怎样才能一样多?让学生想到平均分,也就是对折。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演示的时候故意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之后再一次正确直观的演示,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强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分数,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学生在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那么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设计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再让学生通过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中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着眼一个“动”字。】
3、认识四分之一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1/2的意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出现4个图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相信他们都很容易理解1/4的含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体验再一次的分一个月饼,要分成4份,问学生“应该怎样分?”,学生从实践操作,得知结论,利用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的含义。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活动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4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性,在练习中我设计出示有5个图形全部分成4份,但是只有2个是平均分的,可以用1/4来表示,通过练习进一步强调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下面练习我设计通过“我能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1/4的含义,相信学生一定能用多种方法折出1/4。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新的分数在练习中我设计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折出其它的几分之一,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4、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上面知识点紧接着出示一组分数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学写分数中,并让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含义,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提高认识几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除了平面图形可以平均分,还有其它物体也可以,从而得出了分数意义。我便设计一个线段图和其它图形的练习,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几分之一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几分之一”。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出示课件)三只小动物分西瓜的故事,课件出示三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用涂色部分表示三只小动物分得的份数,分别占圆形的1/2、1/3、1/4,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个游戏活动练习应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4的大小。让学生从图中得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一份越少。接着我又设计一组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通过“小试身手、大显身手”多种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图中每个小图形表示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一个综合性拓展练习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练习,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最后我把分数置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认识分数并对分数产生兴趣,从而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让学生来一个总结性的归纳,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小结,有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经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经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经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
七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同学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和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笼统,同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使同学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同学笼统、概括的能力。
(3)充沛发挥电脑教学的优势,启发同学发明性思维。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同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实质,最重要的局部。
针对以上特点,我创设了一些同学熟悉并感兴趣的实际情景。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来增强同学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同学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动身,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练习内容自制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协助同学理解概念。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各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置,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学的年龄小,接受能力弱,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笼统思维能力弱。我让他们都准备好学具,在学习中先观察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同学再亲手操作实践,多次让同学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同学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同学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从理性上认识几分之一。
①数同学活化。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②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需摒弃精英教育,提倡“为所有人的数学”,应该真正面现全体同学,提供人人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通过数学的学习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③数学教育的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激发每一位同学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协助同学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考虑能力和情感态度也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真正体现“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④数学教育的差别性。允许同学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同学的学习差别是现代教学论所倡议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同样要尊重同学的学习差别,“以学论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同学提供适应自己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引入
充沛利用多媒体,把同学带入生活情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发同学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需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两份(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 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授课
(1) 运用电脑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通过前边的导入过程,教师指出这半个饼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为了进一步协助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突破这一难点,引导同学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同学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同学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巩固练习(会判断)
(2)接着再教学分数写法、读法以和各局部名称。
写法时,要讲清书写顺序,还要强调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写在横线的下边,取的份数写在横线的上方。
读法时,要先读出总份数,再读取的份数。
各局部名称,让同学准确地知道各局部名称
巩固练习(会填)
⑶教学例2,四分之一(课件:会折)
实际操作,促进内化,这是我教学中一个放的过程,
为了协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2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然后同学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把同学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抽同学回答,教师演示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学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会读)
(三)提高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同学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同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同学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同学在练习中坚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同学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同学,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同学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3)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一分(一),教学课本p53—5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一练”。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一)、教法方面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适时总结,配合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法方面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同桌互学,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4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抓住“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谈话:有一天,淘气和笑笑到你家做客,妈妈拿出4个苹果来招待他们(教师出示4个苹果),你帮妈妈想一想怎样分苹果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学生:每人分2个苹果。老师:两人得到的苹果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什么分?学生回答: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再问:如果妈妈只准备了两个苹果,应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每人分1个。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要把它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老师出示1个苹果),他们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半个。教师说半个能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告诉学生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师板书:1/2。这个数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个数叫做分数。
揭题,板书课题:认识分数。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整数引入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①小黑板出示课本53页“涂一涂”中的图,谈话: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涂出它们的1/2吗?(也就是涂出它们的一半)。在动手之前,提示学生:先用眼观察,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正方形这些都是前面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学生答:轴对称图形。我们只要画出什么就能涂出图形的1/2(只要画出对称轴)。通过涂一涂,让学生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花瓶、半个脸谱、半张纸等,感受数学模型的作用,还可通过反例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②折纸游戏:自主参与,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它的1/2。学生动手折、涂好后,老师选出几幅不同的1/2图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它们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都可以用1/2来表示。肯定表扬不同做法的同学,讲清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的1/2,为今后学习分率埋下伏笔。通过游戏,发挥学生创造不同涂法。
2、认识四分之几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能不能用这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板书:
①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人折出一种1/4,并在1/4部分涂上颜色,动手折后,问:你在正方形纸中深色占几份?你是怎么折的?指名上台演示1/4不同的折法,同桌互相试着说说1/4的意义,老师适时引导说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4。
②让学生涂出自己折的正方形纸的2/4、3/4、4/4,分别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对多种折法给予肯定。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活动,认识1/4、2/4、3/4、4/4等分数的意义。
3、创造分数
过渡:在分数王国里有没有其它的分数?有你喜欢的吗?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长方形纸折出,让学生边折边说。展示作品,如:老师喜欢的分数是2/8,我用长方形纸折出八份,取其中的二份,用分数2/8表示。
通过自己创造,在创作中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看课本54页红色栏的文字内容,互相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2、学生介绍,老师板书,像1/4、2/4、3/4、4/4……都是分数。
……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分母
3、老师介绍写法,先写中间的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分母4,最后写分数线上的分子3。让学生书空写3/4。
4、老师小结:实际上,分数就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大纲要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知度,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下列练习。
1、模仿练习,完成54页的“说一说”。
先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三个分数,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如:三分之一读作: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表示这根绳子的三分之一,通过读、写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基础学习,完成55页练一练第1题,(出示小黑板)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练习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育学生仔细审题,养成认真做题的学习习惯。
3、涂色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看清楚每个分数的分数,再结合图涂上准确的格子。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做完后,指名回答,有错让学生纠错,通过动手涂色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认识,强化所学知识。
4、诊断练习: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法官,判断图中的阴影表示是否正确,设计让学生抢答,把课堂推向高潮,要让学生说出一、二小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平均分。
5、对号入座,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及观察能力。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出本节课认识了分数,如认识了1/2、1/4……等这些分数。会用折纸、涂色表示分数,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板书设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生、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以下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晰。
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认 识 分 数
(平均分)
……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四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评课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
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2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
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1、 基础练习: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
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 提高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 拓展练习: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几分之一
读作: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