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状物作文字典(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状物作文字典篇一
这不,我们一家进入了莲花山,踏入了莲的仙境里,去赏那雅致的莲。
那丝丝的柳絮映得荷花格外的娇艳,莲花在绿色的海洋中摇曳着,舞蹈着……忽然,从雾中缓缓飘来了一个莲花仙子,她在湖中细细地梳妆。不远处,小小竹排上有两只鹅缓缓地跟着风的旋律荡了过来,连那金丝猴都从山上争着吵着要跳下来赏莲呢!
那小小的小台红开得如姑娘的笑脸那般甜;白莲羞涩地躲在莲叶下绽放开了无与伦比的笑容;印度的仁藤莲含苞待放;还有一朵莲,胜似玫瑰,粉中带白,白中带黄,极是好看。水中有两只鸭子正在讨论着莲的美。瞧!在树丛中,有两小孩儿捧着书,在这片芳香里静静地赏莲,那朵朵淡紫的莲如优雅的仙子一般亭亭玉立地站在刚沐浴过的莲叶中与小鱼和小乌龟打招呼。突然,一片绿色中突然透出了一点点白,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朵小白莲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呢!
眼望四周,一朵粉莲吸引了我的眼球,那花开得真茂盛呀!朵朵莲中,唯独它开的最高,开得最艳,连花瓣都向它靠拢,众多莲中,唯它独占鳌头。
湖中,那花瓣扑进了湖的怀里,朵朵莲花争奇斗艳,美极了!
我被迷住了,静静的看着它们,看着看着,仿佛我也是一朵莲,或站在水平如镜的湖上,或躲在一群又一群茂盛的荷叶里悄悄的藏着,或绽开笑脸,与小鱼小乌龟嬉戏,玩闹,或是陶醉在这奇景中……
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汗水,它汇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这是古代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让我们把力量汇聚,为祖国明天的美丽做出贡献!
状物作文字典篇二
是继珍珠后海洋中最珍贵的生命产物,我有幸得到了两块白珊瑚。
这两块珊瑚远看似珍珠覆面,光彩四溢,纯洁无暇,近观如羊脂白玉,清透,圆润,珊瑚叶片中的小隙,与纯洁的珊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上去纯白中隐隐透出一点墨黑,让珊瑚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珊瑚也显得越发优雅高贵了。把它泡在水中,珊瑚的缝隙充满了银白色的气泡,珊瑚的叶片变的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
很多人以为珊瑚是石头,其实不然,珊瑚是一种有生命的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海生无脊椎动物。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词也指这些动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质状态的珊瑚虫骨骼。这些长的像口袋的小虫,顶端有很多小绒毛,用来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珊瑚其实就是这样的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骨骼,也就是它们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它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两类。这些造礁珊瑚中的珊瑚虫莫过于是海底中最伟大的工程师了,这些造礁珊瑚虫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分泌石灰质,当它们死后,石灰骨骼就像叠罗汉一样堆积起来,日积月累就创造了比它们身体大无数倍的海底宫殿——珊瑚礁,著名的南沙礁群、大堡礁、莫罗环礁,都是这种肉眼很难看见的小生物创造的。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海洋暖流的减少,现在的它们已经是濒危物种了。
它们是高明的化学家,利用独特的方法把自己的家粉刷的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它们也是风格独特的画家,宽广的海底被珊瑚涂抹的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珊瑚这种团结友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再看看我手中的两快珊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这两块美丽的珊瑚毕竟是我亲自采摘的,我一定会好好保存。
状物作文字典篇三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