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篇一
案例:
吴某,男,重点大学二年级。自进入大学后,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以前因为在中学时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和普通。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进了大学后,自己又借了不少钱以掩饰自己的贫困和普通。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自己不会有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难。
案例分析:
来访者的问题属于适应障碍伴随的自卑。由于其大学之前因为成绩拔尖,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满足,从而忽视了家境本身的贫困和普通。而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不再如过去那样受关注,失去了原来心理满足的基础。导致其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家庭的贫穷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他又过分夸大地看待了这种落差,妄图以借钱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贫困。同时,其之前对于在上海的生存带有错误的估计,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发觉并不如自己预期的通过打工补贴生活那么理想化,造成适应障碍,导致了一种挫折感。另外,对于贫穷和成功的关系亦不能做到正确的认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
自卑是土壤,自信是庄稼
讨论自信之前,先讲一个奥修的寓言故事。说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跑来找奥修,非常激动的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我突然变的不自信了,天啊!我该怎么办?”奥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呢?”纳斯鲁丁非常沮丧的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
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忍让的人更像是内心笃定的家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篇二
教育是植根于爱
——转化学困生案例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
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彭艳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子,可是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有矛盾,做作业时动作很快,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业片刻就可以解决完(直接抄袭答案),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她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 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提问别的同学问题,她在旁边讥笑别人。我立刻请她作答,她当时就一副不肖一顾的样子,回答的还不如别人,这是“百步笑五十步”啊!可是她不服气的神情就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放在
眼里,我可想象的到,平时为什么老师也不喜欢她的。同学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啊!
我当时就没有和她计较,下午放学,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那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年轻人在崎岖漆黑的山路上,看不到前行的方向,也分辨不出南北西北,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回响:"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他不知道这声音是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是谁在跟他讲话,更不知他重复了多少遍,年轻人非常害怕,加快了脚步,心想,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害怕。然而,那个声音仍然在坚持着,最后那声音几乎在哀求着说:"年轻人捡几颗石子吧,天亮会有用的!"
年轻人心里忽然觉到似乎是母亲的声音,他人心软了,心里说:捡几颗吧,也许会有用的。于是,年轻人就弯腰随便捡了几颗握在手心,奇怪的是,就在年轻人捡了石子后,前边的路似乎变得明朗了,很快年轻人在黎明前走出了山谷。趁着微微的晨光,年轻人心想,看看手里的石子到底有什么用?当他伸开握着石子的手时,他惊呆了,天哪,竟然是金灿灿的黄金。他忽然明白,原来昨天晚上的那个声音是善意的,那个声音是对我好。他开始后悔,他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捡几颗,当他再次回头时,发现身后黑压压的大山连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到那条回去的路了。
她说: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很荒诞!
我说:“对,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是荒诞的,也许你会说,哪里有
这样的事情呢?这个故事的主人可不是虚拟的,在社会上真实大量的存在着,不知有多少人已经一不小心成为了故事的主角。那个在山里迷路的年轻人,依靠弯腰捡起的石子走出了大山,这石子好比就是年轻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当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时候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迷失方向;这握在手中的石子就是黄金,黄金多么珍贵的东西呀!这黄金就是人生的财富,你掌握知识的多少就好比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当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的时候,那就是你拥有了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还是多弯几次腰,多捡几颗石子吧,明天会有用的!
听到这里她愣住了!她不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她说:“我爸爸没有多少知识,可是仍然可以当老板,上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说:“就像一颗小树苗,如果小树苗生长3年就被砍掉,这个小树苗能做什么?只能做篱笆或者是用去做燃料;如果这颗树苗生长20__年被砍掉之后能做什么?可以用作檩条或者柱子,木桩;如果这颗树苗生长20__年,被砍掉之后就可以用作做家具,用作大梁!人也是一样啊,如果你小学毕业就退学能做什么?看大门或者做基本的农业生产;如果你上学20__年,就可以学习一些技术;如果你学习20__年,你就可以设计工程桥梁,甚至可以创造出这个社会需要的工具!你觉得呢?
她沉默许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个案分析
在本事件中,我冷静思考,后另寻时机与他进行谈心交流。对于此事,尽管我很生气,但为了更好地使彭艳转变问题行为,我安奈自身情绪,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付出真心的情感,让她并保证下不为例。放学后,我与彭艳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彭艳的转变。对彭艳的教育与转变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耐心与家长是关键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学习习惯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的!
我想,转变“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
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后进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后进生”的一定不只是梦想。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篇三
一。案例介绍
沈某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沈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沈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沈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沈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沈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沈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沈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沈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沈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沈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沈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沈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沈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沈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沈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沈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沈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沈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沈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篇四
(一)关于平时
(1)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2)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 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 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3)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①“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②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③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注重方法 发散思维
(1)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也叫全面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解答问题时运用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是针对试题的片面性观点,如内容不全、关系理解不全、原因表述不全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矛盾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否定题目中的结论或观点,而是在承认其合理成分的前提下,指出其片面的一面,并补充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认识。
(2)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也叫关系分析法,是指把要分析的对象放到系统的知识框架之中,找出一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要正确运用系统分析法,首先必须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简单记忆、再现知识点;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教材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所学的理论思考经常遇到的问题。
(3)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指把认识的对象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的思维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产生的特殊背景,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历史分析法在文科综合、文理大综合考试中的运用更为普遍。
(5)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的思维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设问的形式诸如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反映了什么政治常识理论之类的题目就要运用归纳法解题。运用归纳法解题,要遵循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原则,要注意材料与观点在内容上的对应性。有的材料可体现出若干个观点,需要逐一列出,有些观点需要自己去综合和概括。这就要因题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一般性、规律性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的思维方法。应该用演绎法题目的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 "用演绎法解题要遵循从共性到个性、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原则,将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演绎法首先要审清题目所涉及的原理和观点是什么,这是分析材料的前提。其次要恰当地分析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就是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处理材料的有机统一的过程。通过阅读,对材料进行归类、筛选,抓住有用信息。
好了,说这么多如果用心的话就够用了,其实学设么都是兴趣,其次是方法,没了兴趣有方法也没用,所以政治的学习要培养兴趣,然后自己去总结,去体会。理论的东西是要用发散的思维去理解,不能死背定律,那样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记住了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分析篇五
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教法,弱化知识点的强硬输灌,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因材施教,“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
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习,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我还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由一名“经验型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一名让自己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的好教师。
四、注重专业素养,是上好历史课的支撑点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