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汇总(十一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一
在x中学,老师们对教科研不再陌生,因为x中学的教科研就是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展望前面的教科研之路,老师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教科室成员,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前提下,为实现“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战略,我们将落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具体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科研,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将进一步作如下努力。
首先,教科研课题的选择要体现教育教学。新学期第1——2周的时间,可以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由学校科教室将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并结合区教科室规划的教科研选题拟好科研专题,交学校各教研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探究专题,来明确新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科研任务。这样教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切近教育教学实际,且课题是由教师们自己选择的,那老师们对教科研课题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是课题研究过程不脱离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成果,才会对教育教学有真正的指导价值。否则,会误人子弟。事实上,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哪怕是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将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并推广,就可以使各学科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研导教吧。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
教科研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我们的教科研将是纸上谈兵,没有多大的价值。课堂观察在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学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课堂观察的落实。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而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像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科研才更有生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记录耳闻目睹的教育教学个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再是个人行为,应有同伴的参与。这样分析更透彻,研究更深入。老师们从分析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有所感悟。用这些感悟再去指导教育教学,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从自己的亲身感悟中学习,比从其它任何方面学习都要来得快,来得真切,且更具有实效。
教研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在这些设想与尝试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有这样与那样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调整预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出高质的目标,这是我们应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教科研对常规工作也不能放松。常规常抓,常抓常新,那么我们就离工作目标不远了。
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召开教师会,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拟定教科研课题。
3、课题交学校审核后,反馈到各教研组,并告知全体教师。
4、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十月份:
1、配合学校的各级各类竞赛,再竞赛中推动教科研进一步发展。
2、收集教师课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3、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参加会议,共同分析研究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4、会后要求教科研成员上交一篇感悟材料。
十一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探讨老师们上交的感悟材料。
2、课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材料写作培训讲座
3、对材料作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对教科研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审查修改后的材料。
年元月份:
1、整理教科室各类课题材料,对课题研究研究进展情况分类汇总。
2、教师在全校交流一学期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二
一、培养小学教师的教研质量的基础
1.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小学教师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积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合传统文化,对小学教师进行引导,使其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提升和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道德的阶梯上,不断攀升。
2.将教师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
要想将教师健全的人格塑造起来,就要让教师妥善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断使其完善自身,从而慢慢的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个体修养以及强调理想人格,毋庸置疑,这对完善小学教师的人格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可以说,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更利于其将健全、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更好地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3.利于小学教师将正确的三观形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小学教师在价值判断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频繁的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反文化以及拜金主义的现象,为了能够让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其发挥出指导作用。
4.对和的思想进行传承
在传统文化当中,和的思想占据的位置极为重要。几千年前,我国就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慢慢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小学教师与其他教师教研的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大范围的吸收最新教研思想,并把优秀的教研方法进行传承。
5.传承爱国情怀
在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的爱国主义精神蕴含其中。可以这么说,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才支撑了民族的发展,才让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也才培养了一批一批有着爱国情结的民族英雄,赋予每个时代新鲜的活力。这种爱国情怀,每位中华儿女都应学习,且要具备这样的品格,更应传承。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融入,更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小学教师教研方法创新的关键
(一)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
要想更好地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传道授业以及为学生解惑。而作为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还要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修养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某种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心智正在成熟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也有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注重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认可度。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授,其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师理念,不仅要对新事物进行学习,还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合传统文化
要想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对针对性的教材进行编写,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所选的文化知识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一些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开发。另外,学校应将小学教学新教研方法的相关内容增加到教师培训当中去,使其在各个学科当中得以渗透,并为各个学科的融合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三
一、问题与设想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部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四
【摘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模式基本延续着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式传统教学研究体制,教研活动中往往是领导者唱主角,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园长制定教研计划,各教研组照章办事。虽然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因为缺少了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的焦点是大部分教师在接受培训后仍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学习氛围淡化,教学缺少反思,同事间缺少合作,教学研究成为一种摆设。为了更好的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智慧不断增长,我园在保留传统教育模式优点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多元的教研新模式探究。如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增强同事间的合作等。
【关键词】 改变 增强 评价方式 教研态度 探究方法
一、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各种评价考核,每一次评价考核后,并没有对教师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好多人的厌恶。但如果没有评价考核活动,大家做工作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研会上,我提出了我的困惑,请老师们出主意。有的教师提出,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要总与金钱挂钩,动不动就要罚钱,总说让教师尊重幼儿,在幼儿园也应该尊重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考核评价的第一名只有一个,只有少数人能感到成功,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总达不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那如何让老师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呢?有的老师提出,能不能将考核改成考察?每次考察后,让教师充分讨论考察中所发现的自己、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对教师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也达到了共同促进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集体认可,经过实践,最后把定量考核改成对各项活动的开放性考评,评语中包括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建议。这种开放式的考评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
我们总是说要转变观念,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出现观念与行为的偏差,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这种主动学习是通过教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教师开始主动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由“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
过去的教研活动总是我提出问题教师在会上讨论,现在教师们开始把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提到教研活动中,求得大家的帮助。例如:在开展“发出声音的纸”这一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时,中班教师在是否能让中班幼儿进行统计记录上产生了困惑。她将这一困惑带到了教研活动中,问题提出后就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绘画的能力,可以进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还不具备统计能力,用符号去统计就更难了。我说:“各有各的道理,那怎么办呢?”中班教师提出,那我就做一节观摩活动,请大家帮我看一看。在观摩课上,当教师让幼儿把纸发出的声音所用的方法记录下来时,在教研会上争论的焦点一下凸显出来。有的幼儿说:“老师怎么画呀?你帮我画吧,我不会画。”老师讲解了一番,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些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又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1、记录的适宜方式要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幼儿积累记录的方式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记录,统计的方法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通过这样的教研多动的开展,教师感到收获很大,教师们都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参加教研活动,有了困惑都会主动求得大家的帮助;有了收获便会和大家一同分享,教研氛围和谐,教师的教研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探究教研的方法
我们的老师备课,多是对着书本,对教材中的幼儿学习的重难点时常把握不好,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更缺乏仔细的思考和研究。所以,活动中常常出现对幼儿原有经验认识不足、备课难点找不准等现象,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和研究、对学科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设计了让我们感受和体验的学习情景,同时强调每位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也要亲身感受和体验所要教的学习内容,在体验中找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关键经验,以此为基础再来研究教法。如在进行体育活动研究前,我们首先找到冬天锻炼达标标准,大家还找到有关书籍做参考,然后分析各项目中不同工作的基本要领,对大家在讨论时有争议的动作,我们就亲身实践做一做。比如双脚连续跳,到底是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助跑跨跳的基本要领有呢些,其中有没有腾空的动作?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找不准,于是,我们就上操场上实践,大家边看边研讨。结果,教师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引发了对以往组织这类活动经验的回忆,并进一步思考了材料上提供的注意事项和前期应做的动作练习等,为科学的设计出适宜幼儿学习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支持。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将有力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向课程实施的转化,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教师为本,以激发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以集体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核心,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教研活动成为以幼儿园为基础的,以每个教师为中心的,以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有效活动。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五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些促进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方法,使得教研模式更加具有操作性,同时也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思想的一种更新,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模式改革
一、前言
二、学生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研究探索者
三、积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师成为知识的培养者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新课改下,要积极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其兴趣,要采取奖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博览群书,慢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辩论赛、课外知识阅读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为其提供广阔自由的阅读空间[2]。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愿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慢慢找到适合自身的合理的阅读方法。在学生进行浏览阅读时,只有掌握了合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要督促学生培养边读边标注与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采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相结合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四、增加课外活动的开放
新课改体制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外活动的开放。学生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增加与老师之间的亲和力,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实行新课改体制后,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增加课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通过对课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积极思考,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打破单一备课模式,进行集体备课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备课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匮乏的。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提倡合作精神,互相支持帮助,分享各自的经验,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与探讨,共同学习与成长。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仅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也是其灵魂所在。所以,新课改体制下,应该积极开展开放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即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经过年级组商量后,由每位教师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给予授课。在教师主讲过程中,一定要清楚新课程的标准,新课程的新改变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并且一定要讲明白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作业是如何设计的。并且,要规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有一位教师对全校进行公开授课,鼓励其他各科各年级的教师积极进行听课,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使得每位教师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及时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教师之间交流的大门,减少封闭现象的存在,充分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与教研文化环境。
六、结语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改体制的实行不断使这些问题得以发现并得到不断优化与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使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真正的课堂魅力。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应用到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为我国的教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六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振兴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大力培养名优教师,突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确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工作理念,提升教研水平,强化教师培训,扎实有效的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指导实践能力
教研员要通过自学与外出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与教研水平。组织好全县优质课评选活动。多渠道收集信息,邀请市教科所、桥西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九中、下东营等学校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协助学校搞好中小考备考工作。
(二)大力倡导集体备课,真正实施高效课堂
各学校在开学初制定出集体备课方案,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并认真组织落实,杜绝形式主义、低效或无效的集体备课。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组织好全县优质高效课堂的评选,以高效课堂打造名优教师,以名优教师引领高效课堂。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常规教学的视导、评估工作
教研室分中小教两个组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评估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教案、座谈等形式,对全县五所中学、21所小学进行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看教学常规的落实,比教学成绩的提高,并以此结果作为对优胜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
(四)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拓展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五)实施中小学名师工程,加强名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县级名师专家库,培养名优教师,发挥其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专家型、引领型的名师队伍,要完善专家队伍的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大专项培训力度
要转变培训理念,研究新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县骨干教师、新教师、幼儿教师培训的精品。要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七)坚持“师德与业务两手抓”,切实抓好师德建设
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师德活动月”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要健全完善师德考评及奖惩制度,搞好师德培训,加强“以校为本”的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定期注册、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七
【摘 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中学 校本教研 困难
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呢?本人走访了不同中学的一些教师,下面五点是对他们访谈结果的总结。
一、没必要研
校本教研的理论宣传并没有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a教师说“校长曾多次给我们宣传过校本教研精神,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是走走形式,没怎么当回事。我们也是应付把任务完成,一月交一篇反思笔记,一学期交一篇论文,糊里糊涂就算过去了。”b教师是重点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在我们学校,校本教研是校长、教研员和教研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的事,我们普通教师只是等、靠、要。等校长把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拿过来,靠教研员把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或向骨干教师把优秀教案要过来,自己只管上好课,批好作业就大事告成了。”c教师说“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嘛!如果把写反思、准备优质课的时间拿来分析教材,研究考试方向上,让学生多做题,那学生的成绩不就提高了嘛。现在大张旗鼓的搞教研,没啥起色,反而弄的老师一身疲惫。”这几位教师从领导的角度,从教研责任人的角度,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认为校本教研的价值不大。
二、没条件研
教研过程中,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教研条件障碍。条件差点的普通学校最起码的图书资料都配备不齐全,条件好点的学校软硬件设备齐全了,但时间精力又上不去。d教师说“现在实行新课程,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搞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可我们学校有很多年未购置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图书了。”e教师说“我们学校效益不错,校长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投入,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像教学光盘、电子图书、专家报告录音、录像等都有。图书资料更不用说,除了购买大量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外,还定了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关键是我们没时间看,没精力看。每天从早到晚备课、上课、上自习、辅导、批作业就让人很累了。”
三、没能力研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改而强调的新生事物,教师现在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校本教研的质量要求。
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到学校指导的机会少;教研员教研水平低,不能胜任教研任务;学校骨干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诸多的原因导致教师教研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从而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f教师从普通学校的角度谈教师对专业引领的渴求。“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研不一样,可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得有一定的教研专业能力和水平。教研员是专业引领任务的承担者,但现在的教研员呀,都是多年不上讲台的老教师,或是厌倦了一线艰苦工作而通过走关系走到教研后台的。
他们每学期到校来检查一下教学工作,了解一下教学进度;或是过一段时间组织一次研讨课,我们根本上就得不到真正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也就不知道怎么去搞教研。”g教师从比较高的角度谈了她对专业引领的看法。“我们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高,我们不指望从教研员那里提高我们的教研水平,每次活动后听听教研员宏观上的指导和点评倒是可以。毕竟人家是专门关注这一行的嘛,有些地方就是站得高,望得远。不过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学校经常教师出去学习培训,但这些教师回来后很少作汇报。学习也定期请高校专家来学习作讲座,确实让我们开眼不少,但专家到课堂听课,评课很少,面对面倾听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回答的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能力的提高。
四、研而无获
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聚在一起,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学相长”。但真正的校本教研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应有的收获。这也是影响教师教研积极性的主要原因。h教师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她说“我也想把教研活动搞出点名堂,但每次教研,大家拖拖拉拉,好不容易开始了,也是说话的说话,改作业的改作业,没几个人把教研当回事,遇到讨论的问题,也是七嘴八舌难有结果。这样的教研搞前搞后没两样,教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谁还能提起兴趣?我们组长也知道这个理,就是没办法。”i教师是重点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他认为“很大程度上还带着传统方式的教研,不适合我们年轻人的特点。我们不会在固定的空间、以单调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更不会在这种条件下追求无为的结果。我们希望每分钟都用在有益于快乐、健康、享受、有收获的活动中。”
五、获而无用
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研,不仅考虑教研成果能不能提高教学,还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用。然而考核上的不合理,使校本教研的价值大打折扣。j教师是一名年长教师,她认为教研是年轻教师的事,对年长教师尤其是快退休的教师来说,教研没有任何意义。而k教师这样认为“校本教研从本质上来讲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我们说它没用,那是人为化的说法,是我们的考核不合理,领导不重视所致。从我们学校来讲,有搞好教研的相对比较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教研也颇有成效。对教研绩效,我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但相对于高考奖励,那就太不起眼了。所以教师谁还会跟教研过不去?”
总之,尽管学校情况不同,教师情况各异,但他们在教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一样的。即思想上的没必要,条件上的不充分,能力上的不到位,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展开;校本教研的无成效和校本教研无用论直接抑制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校本教研的恶性循环。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八
春来春去又一期,一期来,我们在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本着科研先导,以研促教,教为学服务的研究宗旨,坚持不懈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带领全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研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教育教研工作,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为了做好本期的教研工作,推动本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放矢,我们开学伊始,计划先行。我们根据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认认真真地权衡利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二 、狠抓有效课堂教学更多教师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和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特邀教研室陈林青副主任到我镇作了效课堂教学的讲学,同时为我镇的全体小学教师送了两节课。这两节课生动具体,有效可行,教师易学易仿。听了讲学和课后,教师们感触很深,纷纷跃跃欲试,每个村校都进行了一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并邀请我们听课指导。为此,我们还特地写了《如何让课堂有效》和《新课改课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两篇论文与各校教师一起学习。其次,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备课、听课的指导。指导教师领会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高标准地完成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及时对全册教材进行集体教研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明确教学思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及时进行了教研探讨,并把学习到的教育新理念运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本校互听、校际交流、外出观摩,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三 开展活动促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本期开展的教育教研活动主要有: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电化教学公开课、作文改革公开课、复习研讨课、语文青年教师比武课、有效课堂送下村、还举行了五年级学生语数知识综合竞赛、小学生读书活动演讲、征文比赛、小学数学一、二、三年级口算竞赛 等活动,从多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四、抓常规保质量
为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计划到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校本培训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段考后督促各校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6月23至30日,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表扬奖励了一批教学常规先进教师,对一些教学常规优秀典范的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无止境,为自己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展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我们常常教导自己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多读书看报,有机会多学习取经,鼓励教师多写心得体会、教学所见所感、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九
[关键词]校本教研;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途径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其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 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3)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体育教学实践充满热情。如何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来,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在充分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色,使教师在互补合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很有利的。
总之,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三者融合在一起。教师经历一个主动行动、不断反思、合作互助、交流分享的过程,并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完善自我。可以说,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十
一、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相对应发展策略
1.新手型教师———模仿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直接指向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在渗透中学习。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具有创新的动力,但是新手型教师往往会流于表面,对于深刻的教育规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够,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牵引与指导。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教育的基本步骤,模仿已经成熟的经验,逐步掌握幼儿教师中需要学习的,诸如师幼互动、家园联系、经验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每个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因此,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新手型教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平台,需要提供优秀的教师保教活动,为新手型教师入职打好基础。
2.能手型教师———反思与创新能手型
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胜任常规的保教活动,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园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发挥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评价中“回顾得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引导出创新的动力,这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是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其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反思平台,让其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引导出正确的创新能力。
3.骨干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
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骨干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有效培训,但是,骨干教师必须逐步地走向科研平台,将自身丰富经验转化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规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颈,推动自身深入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平台需要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科研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补充,思想上倡导“走出去,引进来”,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创造机会;行动上倡导“先进理念本土化”,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跨越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4.专家型教师———引领专家型教师
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名度,能够在一定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属于精神核心,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优质的外出学习机会,推动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发展策略
园本教研,除了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外,还要为教师的共同学习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在共性活动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1.观摩与技能
培训观摩与技能培训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师通过观摩和技能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较为直接的加快自身学习速度。首先,从园本教研实际来说,观摩可以包括优质教学课堂,也包括了入园参观等学习模式。观摩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而言,可以给予其较为直接的感性经验,对于幼儿保教活动可以有较为直接的认识;对于能手型教师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在研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反思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可以提供较为鲜活的案例便于研讨。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对于幼儿教师弹跳画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在美术、音乐、舞蹈、片段教学(说课)、备课、教学等方面都可以在专家引领、骨干制定培训计划、能手教师实践、新手教师学习的模式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2.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
其根据是园本活动中出现的某一个较为突出的保教活动问题,通过集中交流、探讨、梳理,总结出规律的有效模式。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点的有效性来促进面的普及型过程。第一,专题反思。专题反思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反思行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在专题反思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反思活动中,习得大量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为应对相似情景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例如,年轻教师可以在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离园时间段的幼儿组织问题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第二,主题读书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从内心对于知识的获取抱有兴趣,而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主题研讨提供理论高度,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专门性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推荐《观察儿童》、《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相关书籍,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专家入园指导。专家入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走向正轨,同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家入园,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育专业理念,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新教师的专业觉醒、能手教师的反思深度、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乃至专家教师的思维碰撞。
3.优化教师管理
关注教师需求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关键。幼儿园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教师的感受,对工作中的问题要予以积极暗示,避免消极命令。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管理经验,通过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让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次,园本教研活动,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良好的整体组织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发展。幼儿园工作是一个琐碎复杂的工作,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压力过重情况,所以,幼儿园要学会关注教师的心理发展,引导教师发现工作乐趣,帮助每个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促进幼儿园情感环境的纯净。最后,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手段激发教热情。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教师工作热情,对于表现突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如带薪学习、外出考察等,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的进修行为,例如学历进修,进而创造出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幼儿园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深刻课题,幼儿园要在园本教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时,确定多种教师培养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专家型教师研究综述篇十一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教研范式申的问题,主张以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视教师为独立自主发展的人,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的价值与意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新教研范式在教研目标、组织管理和学科教研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为学科教研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教研员;自主发展;人本主义
一、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理论基础
按照库恩的解释,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库恩认为,“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即一种“世界图式”或世界观。“范式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人们看待与处理特定领域内的一种现象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理”。本文中的范式指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英语学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指团体中英语教研员与教师围绕共有的英语学科教研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英语教学实践中问题时的基本理论、视角和话语。
最早提出人本主义范式的是泽兹纳(zeichner),“人本主义范式强调教师教育将教师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重视对专业知能中各种知识、能力、信念和态度的反思与经验重建”。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是指教研员应将教师看做独立自主发展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引领教师反思英语教学实践,重视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传统教研范式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体现旧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即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性格、规则、自律、服从以及勤劳的习惯,培养一种专门的职业技能。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教研范式主张教学存在规律,它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制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研的内容为教研员指导教师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并将规律输入到教师内部。教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着教学中隐含的因果规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且价值中立,这些客观存在的真理支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教师服从于规律,处于被动的地位。教研员在研训中传播客观的教学规律,带领教师追求普遍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研的方式必然以教研员为中心,教研员控制教研内容以及教研的活,动方式。教师成为教研员知识的接纳容器,教研员的主张在教研中起重要作用。教研员在研训中强调统一和标准,认为统一的标准能预测教学后果并提高区域教研质量。
(二)新教研范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张奎明博士则认为:“建立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以及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正在被解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主张教研的本体教学实践的规律是教师群体创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取决于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现象。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认知离不开教师的个人语言教学实践经验,需要教师自身参与探究、反思、建构等活动,最终建立起教师个人对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解。理查德·亨利·托尼()曾经说过“:只有当人进行思想,有自己的意志并且行动时,他才是真正的自己。”语言教学研究是基于个人教学环境的创造过程,每位教师在创造中积累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知识是独特而多元的。每位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教学知识。由于每位教师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构建出的知识具有差异性和多元性。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多元知识的汇集,教研员提供交往和互动的平台供教师理解与反思。教研活动的方式是开放的,不限定于具体统一的模式和方法,重视教师个别差异,教师在自我判断、自由选择中自主地成长。艾·伯林()认为:“那些曾经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而尊重自由的人认为,应该自由地进行选择,而不是要别人代为选择,这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的教研范式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新的教研范式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的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教研员与教师共同选择与参与者相关的教研内容,以教师自身的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基础,引领教师形成个人独立的立场和观点,探求与自己相关的学习经验,构建独立的自我,在平等、交往和互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筛选各种信息,并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成长。教研员在新的教研范式中起支撑作用,以引导者、咨询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创造情境供教师在经验中构建实践性知识,搭建教师对话的平台。
二、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结构特征
(一)教研目标:引领教研主体一教师为“独特的专业自我”。传统英语学科教研范式以教研员训练和发展英语教师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其目标定位为掌握熟练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英语教学知识和策略,教师将教研中接受的普遍教学规律运用于课堂教学。“传统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技术效能。为教师教育确定了一个以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指标为主体内容的目标体系”。控制与规约成为传统教研范式的一大特点,专业标准化的英语教学行为规范由教研员决定,并自上而下地严格执行,普通教师及学生对研训的内容影响甚少。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教研员引领和发展教师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价值取向,教研的目标定位为教师自主诠释教学,建构其意义与理解,教研员引领教师成为独特的专业自我。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调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实现知识现、教学观的转变。关注的焦点不是用专业的标准规约教师的行为,规约教师的行为并不能实现教师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改变,机械地限制和规定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教研中获得的知识只会成为僵化、不实用的教条,影响研训的效能。真正让教师实现成长势必以教师为主体,建立在教师的实践基础上,教研员引领教师积极地体验教学,诠释和反思教师的主观体验,领悟英语和英语教学中蕴藏的价值观和意义,构建教师个人独特的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构建个人的教学知识。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成为独立的专业自我才是教研的真正目的。教师的专业自我影响教师在具体语境中的个人语言及行为选择,帮助个人根据教学情境自由选择适合的学生语言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教研组织管理:以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当前,教研室、教研员依靠其部分行政职能拥有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分配权,享有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法摆脱的结构性依赖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学科教研员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享有检查、监督、评价学科教师教学的权利,受我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室呈省、市、县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如果教研员欠缺专业道德、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则难以避免工作中的武断与专制。“教师教育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方向是延续武断的、专制的官僚组织体制;另一个方向则是转向参与、合作、分享权力与责任、扎根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方式”。因而教研组织需要成为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载体。
在教研员和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平等地分享、思考、内化知识,在自身理解基础上构建个人的知识,形成个人独立的观点。教研过程中,教师主动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知识并表达个人的声音,知识呈多元性、平等性和情境性。而非传统范式下不顾个人的需要统一被动接受教研员教授的知识,教师的个人观点无法得以展示,传统教研范式下的知识呈单一性、权威性和去情境性。因而,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平等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英语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主要工作模式为立足教育现场的情景式协作模式,英语学科教研员为区域教学专家,熟悉当地教育设施及教师的实际语言专业水平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区域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特征、教材及英语教学资源、家长整体素质、英语教学问题等当地英语教学场景特征,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教研员能为理论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弥补理论与实践的代沟。因此,教研员引领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应立足当地的教育情境开展现场教研,全面地诊断当地的学科教学状况,为改进学科教学和管理提供咨询,同时发现学科教师中的有效经验和优秀典型,在区域内推广传播。否则将沦为游荡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中的行者。“教研员角色定位:行走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课程与课堂、研究与实践、行动与反思中发挥中介作用”。
(三)英语学科教研的目的:为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自主地形成专业信念、观点和看法,最终的落脚点在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因而教研关注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育理念及师生观,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思想、经验及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观念是教师专业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观念与教师的专业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教师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自身教学情境的诠释与理解,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选择。教师所决定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后果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反思、更新其教学观。因而教研的重点在于构建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被认为是教师专业“设备”的关键部分。帮助教师形成个人实践性教学理论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实践性理论是个性化、情景化、动态、不断变化的,决定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具体教学行为。教研是重新建构教学观念的专业场所,一方面,教研员挖掘教学中“隐性理论知识”并使其显性化,引导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系统;另一方面,教研员根据区域的教学情况补充、更新教师原有的主观性理论,促使教师个体形成“实践性理论”。
教研需要关注教师的知识观,尤其是学科知识观。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中英语学科教研更多关注学科本体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教研应强化教师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教师离校后专业知识与能力退化的问题,熟练掌握交际工具。但语言不能仅仅为表达意义的符号、人类交流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中教研员同时也关注教师的精神状况,鼓励教师在语言中领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思考存在的价值,以语言为载体引导教师获取多元信息,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观点,教师在语言中得以成长。教师语言观的改变能帮助改变学生功利性语言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思想蕴意,在语言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成长。
学科教研的过程由传统的传递式改为批判式建构。由于知识社会中知识快速递增,语言的形式和功能随之不断加载新的内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价值观转变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这些因素导致语言教育环境异常复杂。独立、创新、批判的思维为教师解决复杂教育环境中的新教学问题提供自信,而教师的批判思维无法通过传统的传递式教研形成,互动、批判式建构才能帮助教师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英语学科教研需以英语教学问题为中心,教研员引导教师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体验上互动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研员系统地引导出教师的经验、观点和概念,将教师置于不完整、相互冲突、多种多样的观点中,为教师搭起脚手架供教师主动建构。与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从量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相比,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从质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教研的过程,教研中学科教师的主动生成,形成独立的专业自我。
三、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学科教研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转移体现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转移,深层次关心教师的内心世界,由规约教师的行为转变为教师的自由发展。长期以来,学科教研重点放在技术层面,引导教师改进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忽略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对教师及教学的影响,忽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解释。传统的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偏重于教研员、专家的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忽视教师本身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对教学合理的怀疑与批判、思考与解释,教师被屈从于权威。教师基于日常教学实践的知识被淹没在专家的话语中,无法得以彰显,而事实上教师也是知识的诠释者、建构者和创造者。人本主义范式为教师提供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平台,体现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师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构建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塑造专业自我,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范式的不可通约性只是说明二者在基本理念方面缺少共同的交集,但并不意味着两种范式之间是对立的‘非此即彼’(either—or)关系,在现实中两种范式完全可以以‘既有又有’(both—and)的形式共存”。两种教研范式无所谓正误和优劣,范式发挥的作用需视情境而定。客观主义教研范式曾在我国师资严重不足、教育条件落后的历史时期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客观主义教育范式仍旧有其存在的空间,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基本和前沿的教育理念,加强薄弱地区教师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熟悉最新发展动态,跨区域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在经济落后、师资薄弱地区用最少的财力惠及最大面。因而两种教研范式都具有其适用范围,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鼓励专业团体中教研员与教师开展苏格拉底式讨论扩大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概念和价值的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多提供一种选择和路径。而教研员的任务则是科学地分析两种教研范式的使用范畴,使两种教研范式共同发挥其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