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实用(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一
例:绿茵茵
黄_______红_______黑_______白_______
二、语句解析。
“这究竟是为什么?”
1、这一句是( )
(1)疑问句(2)反问句(3)设问句
2、在文中共出现()次
3、这句话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
三、填空
()的大海()的沙漠()的课桌
()的夜空()的草地()的教室
四、写近意词
梦幻()安宁()祈盼()
阻挡()欢乐()平稳()
五、造句
蔚蓝;
梦幻:
六、仿写诗句:
()的(),
本来(),
可是如今( )
( ),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中国的孩子》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孩子发出什么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二、质疑读文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三、理解想象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四、简析诗歌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五、组画激情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六、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总结拓展
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把感想写下来。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准备:ppt课件
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图一(中国孩子买小风车),提问: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图二(枪口下哭泣的孩子),提问:同学们,你又看到了什么?
3、将两幅图对比呈现,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过渡:是呀,当我们中国孩子幸福地成长的时候,伊拉克的孩子却在无情的枪口下哭泣,每当我们看到这样令人心酸的场面时,我们的心里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享受生活,快乐地享受春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完成《一课一练》形近字组词。
3、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三、自学反馈,引领学习
1、抽生朗读课文,师及时正音。
2、学习第一小节:
大海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而经历了战争之后又变得怎样了?
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小组合作,分享心得
(一)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沙漠、夜空、草地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而经历了战争之后又变得怎样了?
2、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
(二)交流学习心得
1、按阅读提示,逐节交流。
2、指导朗读。特别强调“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四个句子在语气上是一句比一句强烈。
(三)课件出示资料:战争下的伊拉克儿童
1、师读资料中的内容,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引入第五小节的学习: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想说——课件出示第五小节,学生齐读。
3、口头交流:和我们一样。
五、观看图片,放飞祝福
1、课件出示一系列图片(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学生静静地观看。
2、放飞心中的美好祝福:期待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结语:短暂的40分钟,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珍惜你现在拥有的这么好的读书机会,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统一,为世界的和平而加油!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四
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5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教学实录: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你们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因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人们希望和平,渴望安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课题激疑: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
生1:老师,我想问: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谁)
生2:老师,我想问:他们怎样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板书:怎样)
生3:老师,我想问:这里的“春天”是指什么?(板书:什么)
生4:老师,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为什么)
……
3。导读释疑: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读课文,找答案。
师:真聪明,就这么办。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看谁最快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师:哪几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来读读课文?
(生分小节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生1:老师,我知道了第1个问题的答案是:战争中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最后一个小节告诉我们的。
师:你真聪明,懂得抓住重点来领悟。还有谁知道其它问题的?
(学生无语)
师:不知道?好,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读,看看同学们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范读诗歌,引得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告诉了老师,你们听了以后,有了更多的发现。来,说说看。
生1:我知道了,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生2:我知道了,这里的春天指的是“和平的环境”。
生3:他们享受的春天就是能像我们一样在和平的环境中读书。
……
师:同学们真聪明,战火中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读书,那我们该怎样把这段话读好呢?
(生试读,评议)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可以小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范读后生再读,读得精彩极了)
师:我们通过朗读理解了战火中的孩子们的希望。作者也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你们知道吗?
生:作者的问题是: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是啊,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再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读前四个小节,一边读一边思考)
生1:老师,我知道了,前四个小节都是讲战争给大自然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你看,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大海,坦克和大炮破坏了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沙漠,导弹破坏了属于星星和月亮的夜空,地雷阻挡了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的脚步。
生2:这句话是作者对发动战争的人们的严厉质问。
生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怒之情。
师:是啊,谁都不希望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作者在这里发出了愤怒的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用愤怒的质问的语气读这句话)
4。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世界并不太平,有些地区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折磨。读了这首诗,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说,和平,和平,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生2:我想说,战争让多少的家庭家破人亡,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争了。
生3:我想说:我们渴望和平,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宁的环境,读书学习,把我们的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愿,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大声地饱含激qing地朗读这首诗)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五
【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重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1、紧扣“春天”,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当中,我紧紧抓住了“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先让学生学习改编的诗歌《享受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再学习课文1~4小节体会战争的苦涩,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最后,在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后激发学生说出心中的希望,停止战争,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
2、“读悟”为主,促进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第一次到咱们四年⑹班上课,送给大家一首诗吧!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板书:享受春天
示: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小节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交流:
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在学生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5、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
此处的说话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也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
二、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享受着出天)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示:诗歌1~4小节,自由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演示:战争摧毁了平静
随机重点指导朗读诗歌后两句。
当学生说到“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教师追问:“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还挤走了什么?”
学生回答:“挤走了人和动物们的家园、挤走了宁静的生活、挤走了亲人的生命、挤走了快乐……”
“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战争了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自己再去读课文,你能根据每小节的内容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吗?
示练习: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指导练习朗读。
这一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和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4、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唯有通过朗读再次去品味战争的苦涩。齐读1~4小节。
5、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
示:我想对________说。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年×班的孩子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
3、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和我们一起。再读小诗《享受春天》。
4、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经过前两个环节情感的对比、积淀,学生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自然地流露出希望战争停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心愿。
四、作业拓展(二选一)
1、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结束今天的这堂课,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2、搜集、阅读一些关于战争的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拓展作业环节,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作品,写下感受,可以促进学生对战争的多元理解,让维持和平的信念一直贯穿下去,融入内心!
【教后反思】
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从这节课上,创设了“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qing,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四十分钟里,师生共同经历了享受春天的幸福,又遭受战争的苦涩,最后希望停止战争,重享幸福的春天。整堂课师生一起享受激qing,享受心灵的震撼,享受和平的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和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生活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弄懂意思。
3、写有作业的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导学准备:
1、自由的朗读诗歌,解决生字生词。
多音字组词: 乐 弹 发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沙漠 ( )的脚步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战舰 ( )的坦克
( )的导弹 ( )的地雷碎片
3、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 ) ,发出了( )。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图片: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提醒学生注意:“弋”读“yì”,不要读“ɡē”。“茵”、“频”的韵母均为前鼻音,“祈”读第二声。
2、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自己查字典。
3、教师检查。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海鸥、蜥蜴、甲虫
三、细读第一部分(1—4小节),了解战争。
1、默读课文1到4小节,全班汇报,检查。
⑴、说说大海原来是什么样的?
(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⑵、谈谈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呢?
(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⑶、把原先和现在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⑷、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3、师: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到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
(围绕战争的罪恶回答)
4、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5、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1到4小节。
四、激情朗读第五小节,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2、师: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情感。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五小节吧!
4、师:在1986年,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这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平”。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学完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内容办一张手抄报《战争与和平》。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ì”,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拓展材料、展开想象,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对话春天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正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么在你们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温暖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是啊!春天是温暖的,充满着生机,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要把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要留意诗句间的停顿。
2、检查反馈:
(1)有没有哪个生字比较难读的?重点指导“弋”“频”
(2)选择你认为难读的一节读一读,大家认真听,他读通顺读流利了没有。
三、走进春天 体验美好
1、那么诗中的春天指的是哪些景象呢?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a、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谈谈你的感受)
(1)蔚蓝色——大海的美,乐园——想象海鸥在大海上如何地飞翔?
(2)大海还会是谁的乐园?(鱼群,孩子们……)
(3)随机指导朗读:感受海的一望无际,海鸥的快乐(指名读多人——齐读)
b、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1)体会“天下”
(2)指名读——齐读
c、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1)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干什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安静、和谐的感觉
d、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1)自由谈感受,引导: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你还想干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欢乐,美好,幸福的感受。
3、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草地,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观带给我们的快乐、自由、幸福,这不就是春天吗?
4、(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同学们在这些画面中,你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请大家选择一个画面,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
5、学生小练笔
四、走出春天 抒发情感
1、多么美好的景象啊!但是,你听,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播放声音)
2、反馈:
(1)生读句子,随机理解“不速之客”
(2)(出示四句话)师:是…是…是…是…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引读关键词)
(3)体会心情,指导朗读。(生气、痛惜、愤慨……)
3、师引读:
a、……再也不是,生接读——海鸥的乐园(多指名读)
(1)诗中通过“本来、可是”使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达出了美好的东西消失了。
(2)指名读——男女分读
b、……再也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指名读——分两大组读)
c、……再也不属于——星星和月亮(指名读——齐读)
d、……再也不会——滚动着欢乐的足球(齐读)
4、(出示四个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1)师读——你说这究竟是为什么?(战争、无知的人们、)
(2)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控诉、责问、愤慨)
(3)指导读,你能把你的感情放到诗句中去读一读吗?(请四位学生读——分大组读)
五、回到春天 祈盼和平
1、战争使我们失去了春天,又给多少人带来了苦难!同学们,此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呢?
2、(出示图片)正如你们所说,我们来看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
3、(出示第五节)学生齐读,从这个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齐读)
5、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希望、自由、快乐、和平) 板书:享受和平
六、享受春天 深知责任
1、此时此刻,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享受着春天的我们,是否想做些什么?
2、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自由读——重点段落齐读
3、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板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享受和平
【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孩子们对战争得强烈控诉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唤。
在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中,我借鉴王菘舟老师的《长恨歌》的教学设计,对《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分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感性美”的创设 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1、朗读中感受美
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这是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走的大致路径。我从“感受春天”开始,让学生讲述他们眼中的春天,接着通过“寻找大自然的美景”把学生带进诗的语句中,让学生边读边谈感受,通过他们多角度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去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去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自由。
2、联想中体验美
“意会”是一种比言传更本质、更内源、更真实的生命方式。这种意会,不光基于直感和直觉,还基于联想和想象。在诗句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加生动的画面,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纬度的联想:想象大海还是谁的乐园,想象星星与月亮在夜空中会干些什么,想象草地上的我们又是怎样的……插上联想的双翅,学生更深层次的挖掘了诗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美,这样的联想也为后面的创造性写话做了铺垫。
3、想象中创造美
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做为一种召唤结构、一种空白张力的主动回应。通过听音乐写画面,再一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抒写美的空间,在学生的笔下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跃然纸上,诗歌的表象更加丰满起来。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在学生的心中静静地沉淀下来,幻化成深深的情感。
二、“美与丑”的融合 反衬战争的罪恶
1、强烈的反差 感受战争的残酷
当学生正沉浸在对美丽事物的遐想中时,导弹轰炸的声音、机关枪扫射的声音、房屋顷刻间倒塌的声音,一声声传入学生的耳中,穿透学生的耳背。这样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产生了痛惜、愤恨之情。这些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朗读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2、美与丑的对比 激发对战争的控诉
我通过连续四个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
“这究竟是为什么?”四次发问的同时出现,再次重重地扣击着学生的心门,这究竟是为什么的疑问,激起了学生心中的那份控诉的情感。“是战争!”“是无知的人们!”“是那些为了自己的私欲,想霸占整个世界的人。”……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多层面”的碰撞 抒发对和平的祈盼
战争画面的呈现,又一次让学生进入表现想象之中,通过画面的想象,学生对于和平的祈盼也越发强烈。诗歌最后一节的朗读,以及课外资源《儿童和平条约》的阅读,使学生原有的这种祈盼,升华为了他们呼唤和平、保卫和平的实际行动和公民责任感。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八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前两篇课文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第三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了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这三篇课文让学生直面血腥残酷的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第四篇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正是本组课文情感的延续,主题的深化。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离战争很遥远,战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广阔的视野,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从内心深处发出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唤。
教学环境分析
为营造氛围,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资源,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走进课文,走进战争年代。多媒体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帮手。
教学方法分析
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能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各种各样的读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巧妙的引读更能提升读的质量,使“悟”得到升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抓关键词,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春天”一词。
2.看到“春天”这个词,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你喜欢做什么?
3.看来同学们很会享受春天。老师也很喜欢美丽的春天。我这里有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小诗,你们想听吗?
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教师朗读:
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过渡:同学们,春天如此美好,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像我们一样享受这美好的春天,享受这灿烂的生活。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共同寻找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在每小节的前面标上序号。
2.指名逐节朗读,检查字音,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老师刚才出示的那首小诗,就是从这首诗中截取出来的。你们想再读读吗?
2.生读。
3.课文中这些美丽的景象不在了,为什么呢?是什么破坏了这景象的美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1—4节,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看法。
4.汇报交流。
5.引读:
是啊,巡弋的战舰和水雷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
——生答:海鸥的乐园
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使金黄色的沙漠再也不是
——生答: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频频发射的导弹使蓝得发黑的夜空再也不属于
——生答:星星和月亮
散落着的地雷碎片使绿茵茵的草地再也不会
——生答: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6.说战争。
过渡:找到了,我们找到了答案。是战争让春天失去美好,是战争不让所有的人享受春天。其实,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远不止这些,谁能结合查找的资料说说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
(1)生说。
(2)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音乐起),师出示战争带给人类巨大伤害的一组数据。提问:这些鲜红的数据有没有刺痛你的眼睛?此时,你想说什么?
(3)继续出示一组战争图片,描述(配乐):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她的身边是死去亲人的尸体;他痛苦地呻吟着,腿已被炮弹炸断;她遍体鳞伤,已经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她握着仅有的一块干粮,双眼充满了恐惧;母亲领着三个孩子逃离家园,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4)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5)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因此,诗人发自内心深处大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中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读前四节诗,然后在小组里议一议。
(6)汇报交流。
7.引读:
同学们,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
——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大声地问——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我们重重地问——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们痛心地问——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8.全班合作诵读1—4节。(女生读每小节的前两行,男生读三、四行,全班齐读最后一行。)
9.做小诗人,在书的空白处仿写诗句。
(四)突破中心 升华情感
1.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你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他们的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间洁白的教室,你还希望、祈盼他们拥有什么?
生自由答。
3.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祈盼,实现的那一天,
(引读)
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是——生答: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一定是——生答: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生答: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着——生答:-欢乐的足球。
4.相信有了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总有一天,这些战争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着春天。(板书:“和我们一样”)
齐读课题。
5.你还希望“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难道仅仅是战争中的人吗?
6.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其实就是享受什么?(生自由回答),引导归纳:享受春天也就是——享受和平(板书)(齐读)
7.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大声地、尽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五、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整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体验,那学生的朗读就是空洞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我们的教学也就是无效的。我想: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离战争很遥远,战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广阔的视野,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们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唤,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落到实处。
为营造氛围,我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资源,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走进课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说战争”这一环节,以下内容是我在课堂上呈现的一组数据:
战争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有600多万儿童受重伤,1200万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每个月约有5000名儿童死亡,是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8名儿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岁前夭折。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将使总数达130万的伊拉克儿童面临严重的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伤亡人数高达数十万。
当我用低沉的声音再配以哀伤的音乐读完这段文字后,一双双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些孩子的无比同情。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画面,并继续配乐解说: “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她的身边是死去亲人的尸体;他痛苦地呻吟着,腿已被炮弹炸断;她遍体鳞伤,已经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她握着仅有的一块干粮,双眼充满了恐惧;母亲领着三个孩子逃离家园,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此时,学生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有太多的感情需要宣泄,所以当我请大家谈谈此时的心情时,就连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小手……
正是有了这样的铺垫,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读”才格外有效,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巧妙的引读更是提升了读的质量,使“悟”得到升华。最后,当全班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大声地、尽情地朗读这首诗时,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九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阳光小学 丁家才】
〖明确教学目标,把教材用“活”〗
语文教学要把握准学科的个性,应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重视情感熏陶,培养个性和良好品格。围绕三维目标,执教的老师努力把教材用“活“。如高锡逵老师在执教《日月潭》时,把教学过程定位在“激发情感,朗读感悟,扎实训练”的基点上,让学生的头脑里展现“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薄薄晨雾”“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的一幅幅画面,紧扣这些优美文字,让学生陶冶在日月潭的美景之中。费华疆老师执教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指导学生朗读前4节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对比战争前后不同场景,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最后指导学生仿写一段诗,既给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和愤怒之情。
大多教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有的收集资料,有的补充材料,让教材更充实,使课堂更丰富。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 胡明洁】
〖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拓展类型单一,迁移不足〗
把教材中的课文前后串联起来,重新进行阅读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促进知识的类化,提高思维的概括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如,四年级下册的《夜莺的歌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四篇课文都写到了战争与儿童,而又各有特色,让学生把有关内容找出来,比照着阅读,就可以发现有的课文歌颂了儿童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有的课文则歌颂了儿童对和平的渴望、战争的诅咒,在此基础上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这样,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有了全面而丰富的认识。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多样化,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读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 马 玲
今天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战争的描写,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由于是本组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所以我想把它既作为全组课文的总结,又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端,以此带动学生继续通过阅读和互联网学习。搜索了一些战争中的儿童的相关图片后,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教室里就连通着因特网,为什么不把我收集信息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呢?同时,最直接的与社会接触给他们的必然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来到教室,孩子们三三两两围了上来,杨航又向我请求:“老师,再看看我们军训的照片吧!”昨天发在博克里的照片让军训时的苦不堪言变成了幸福的记忆,他们的幸福也更加促使我把班级的教学日记继续写下去,用“文学的耳朵”去倾听“花开的声音”,这是我的幸福。“哈哈哈……”教室里的笑声又浪潮般地涌来,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关闭画面,开始说话:“同学们,你们刚才的笑声很感染我,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是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却有许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却由于战争的原因,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孩子们表情有些凝重了,亲情节这一段时间的读书、活动,他们的感情细腻多了。我问:“昨天因为春游突然改期,所以我没有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但是有没有同学已经读过了?”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很兴奋地把手高高举起来,我又说:“老师这会儿又被幸福包围了!这就是你们自己开始主动地去学习了啊,我们经常说求知欲很强,这就是啊!”“老师奖励,请全体昨天读过的同学起立,一起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孩子们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我惊喜地发现,坐在最后面的陈文豪,居然也跟着大声读了起来,而且读着读着,他情不自禁站起来了,更加投入地读着。
读完后,我表扬了大家,夸他们真正是用心在读了,所以很感染我,尤其夸了一下陈文豪。对他,我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每一次热情点燃的时刻,然后能烧起一团火。“大家再快速看一遍,这一次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的头脑开始动起来。巡视间,蔡欣达问我“巡弋”是什么意思,张灵逸和孙朝毅问我“沙漠上怎么还有战争”,都做了解答,初云鹏已经在向我说感受了,他说他知道了战争对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他要告诉那些发起战争的人,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开始交流了,今天居然是陈麒安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很是高兴,刘思远、张曜云、卢紫光、李泓毅、黄媛玲、蔡欣达、卢修文等等爱发言的同学已经带起了一些人了,所以,永远要在班里树立这样的导向,让最优秀的像领头羊一样一直带着走向丰草肥美的知识原野。陈麒安把第一节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不用多说什么,他已经懂了,然后蔡欣达又说了对第二节的理解,刘思远又迫不及待地把全诗总结成“战争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家园,人们就好像在进行 ‘慢性自杀’”!接着对动物无比热爱的卢紫光又起来补充了他认为人类战争和动物间的争斗不同,动物是为了生存,是自然之道,而人类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为了掠夺资源,争夺利益。这个孩子现在说得很有些见地了。卢修文又站起来问了“巡弋”的意思,本来想蔡欣达会很高兴站起来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没有说话,就找了几个孩子解释。最后杨航又深有感触地起立说他用四个字来总结──战争无益。
感觉孩子们说开了,但是就战争中的儿童来说还是感性太少,于是我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儿童。大家请看──”
我在百度图片搜索中输入了“战争 儿童 ”字样,很快,孩子们的眼睛就发直了,一张张满满的照片,还有一页页的数码,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初次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孩子们的眼睛里不再有天堂”,点击过后,残破的庭院、惊恐的眼睛、身背大枪的士兵、被炸断肢体孩子痛苦的面容……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名字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只听见了凝重的呼吸,然后我又打开一张《巴勒斯坦儿童战争游戏》的图片,语气低沉地告诉他们:“更可怕的还是孩子们在战争中心灵的感受,巴以冲突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历史上长久以来的冲突,一直没有解决,所以硝烟不断,两个国家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仇视,玩的游戏都是战争游戏,那么我们试想他们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新的战争!”孩子们异口同声。
“是啊,世界就是这样并不太平,让我们再一起把雷利哥哥的呼声齐读一遍,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维护和平之花吧!”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这发自一个饱偿战争之苦的中国孩子内心的呼声又一次在教室里响了起来。读完后,我让同学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窗外,他们的神情告诉我,窗外天天见到的风景在和平的环境下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然后我们一起又把诗中的最后一节读了一遍,因为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依然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我让大家自由阅读《儿童和平条约》和《园地四》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相关内容,并且让他们回去后向老师一样通过图书或者网络收集有关战争和儿童的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把它们整合起来,制作成手抄报,或者网页形式,或者其它的,来表达我们的心声。
“深圳,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所以是一座国际型的都市,那么我们作为深圳的孩子,更应该放眼世界,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世界的和平做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
就这样结束了这节课。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十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发出了呼吁──我们需要和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三、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五、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点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会说: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怎么样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
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扫除障碍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每读一小节就评论)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师:是的,大海使海鸥快乐的飞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
2、出示:本来
师: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
生:那是以前的,现在没有了……
3、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生:不速之客、频频……
(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 “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
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我们不禁疑惑:……
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我们悲愤:……
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我们要质问:……
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坚决抗议:……
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
7、提示:这里那句话让你有话想说?
师:真是让人揪心呐,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四、仿写课文,迁移运用
1、请带着你们所理解的伤心、难过、遗憾、悲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
指名读、男女读
2、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
我们模仿这种方式来写一写。
3、出示:
……的田野,(森林、牧场、草原、城市……)
本来……
可是……
……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交流
师:我想有你们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5、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书:享受和平)
五、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虽然大家都希望和平,祈盼和平,但是很多地方仍旧战火连年,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因为战争而导致残疾,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他们也因此失去了美好的童年,这些阴影在他们心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出示图片,教师感情旁白)
于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一起来读一读,分角色。
六、小结。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和平。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了,那秋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也学过很多描写秋天的故事名句,谁能起来背诵两句?诗人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是他们平时善于观察积累语言,所以平时我们在课外书上看到好词好句,就要注意积累,这样我们才能写出好诗好文章。我们经常说秋天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给人一种凉爽惬意的感觉,那你在春天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温暖,温馨)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在春天里生活,我们感觉是多么舒服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人们在春天里的感受的吗?那是写什么的呢?
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呼唤和平的诗。(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朗读展示
下面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我都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也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理解。
谁读读这首诗歌?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题为什么是——同时并圈出作者所描绘的地方?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三、品读感悟,探究
(1) 他们原先是什么样子的呢?
(2) 谈谈现在又如何?
(3) 把原先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激起我们对战争的愤慨)
(4) 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中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之后,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围绕战争的罪恶说)
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请大家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深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去深入地读一读,体会战争的罪恶。
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指导读好“本来---可是”的转折语气。
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对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却只能是梦中的情景!(指导读好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5)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第1-4自然段。(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6)、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
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是啊,仅仅是“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5节吧!
2、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3、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就是“和平”。)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共同努力,和平就是可能的。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
五、课堂总结: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 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能享受到温暖的春天一般的美好生活。 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将来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做出贡献。我相信有我们这些爱心小使者在,明天是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充满鲜花和爱的美好家园。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百科篇十三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生对和平的呼唤,表达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其一,开课时,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说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为什么说是享受春天呢?”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入情入境地读。在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认读生字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营造一种震撼心灵的气氛,学生的朗读兴趣被点燃了。
其二,以读代讲。本课诗歌生动易懂,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明白,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三,注重学生的想像力,加深感悟。当教学第一小节中,当讲到海鸥因为战争而失去家园时,我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海上的一只海鸥,你看到自己的家园被破坏了,你心里想什么呢?”大部分同学进入沉思状态,完全走入文本,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在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像:“战争仅仅是破坏了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吗?”请你们展开想像,还有哪里遭到灾难?仿照本诗写法,续写一节小诗。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转贴:
战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我们亲眼目睹了呼啸的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亲眼目睹了鲜血淋漓的儿童和失声痛哭的母亲,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身处战争中的人们该是如何在水深火热中煎熬,那种整天都提心吊胆地日子,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啊!不太平的世界,让人们不知道后一秒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罪恶的子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局面我们无力扭转,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天的世界!
一、对文本的挖掘
首先,我把第四组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几篇课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专题备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便是作为前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教学的延续。在前一篇课文里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充满血腥的战争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再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诗歌前四小节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蔚蓝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状况: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战争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迸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抓住这句重复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中质疑:“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带着疑问进行探究: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让学生选择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去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会。在探究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进行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是怎样理解诗中的“?”,这四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这个“?”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我又对这个“?”进行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格式来小练笔,也来质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有文本可依,学生写起来并不难,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说,前四节,我从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一个“?”,那么我从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中挖掘出的是“……”,这是诗歌中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我觉得这个省略号意味深长,它省略的不仅仅是无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万万人对和平的祈盼。抓住“……”,我通过导语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让学生读出发自肺腑的呼唤:(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星星和月亮;(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生)让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着欢乐的足球……这样的处理,意在让学生拓展运用文本的语言,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评课中,金老师对这一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课文最后对教材的独到处理,令人叫绝。用一句“我祈盼,我希望”开头,把前面几节内容重新做了消化、吸收、重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对情感的挖掘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手段,是过程,也是目标。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奔流的河,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先沉醉其中,才能引领学生浸染在课堂情感的流水之中。
这首诗歌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饱含着诗人对战争的无比憎恨、对和平的无限渴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挖掘情感,是我实施本课教学的另一着眼点,我主要从以下的几个通道进入情感的世界。
一是以情动情。教师丰富的情感、饱含激qing的导语,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号角。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动情之处,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看到感人的文章我常会禁不住地热泪盈眶,记得在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我就课堂上哽咽了,结果引起了几个女生的唏嘘声,那是情感的传染。这堂课上,我激qing澎湃,一句句悲愤的话语,一声声深情地呼唤,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激qing中。一位听课老师这样评价道:整堂课,教师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沉浸于诗歌的遐想之中,教师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调唤起了我们对战争的的憎恨,对和平的殷殷期盼!“这究竟为了什么?”就在那一刹那,老师的眼圈微微泛红,语调低沉但却底蕴十足,这就是一位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情感底蕴!
二是感情朗读。读是理解诗句的基础,是启发情感的基本手段,课堂中,我首先通过激qing的导语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出感情,如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读“这究竟是为什么?”,读出疑惑、悲愤、质问、控诉、抗议的语气。其次,将读、想、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品、感。如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会,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入朗读,在有感情诵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
三是利用多媒体画面和背景音乐渲染情感。课前我精心选择一组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为我的课堂教学服务,课堂初始,一幅幅残酷的画面,一张张哭泣的脸,直入学生眼球,立刻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浪。一曲《祈祷》更是揪住了学生的心,唤起了心头那一股强烈的祈盼之情: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多少祈盼在心中,让世界没有战争,让和平永远在!
“不能只挖一个坑,要挖一口井。一个教师有多远,就能引着孩子走多远。”这是我在听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时记下的。对比这些特级教师,我知道我现在为学生挖掘出的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坑”,但我相信通过不断挖掘,不断努力,我的“坑”定会越挖越深,最后成为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