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雪孩孑教学反思十一篇(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一
学生手里的绘本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让马老师指导孩子们自己画课文插图呢?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老师,并希望她能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插图,马老师很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满怀希望去找马老师,想看看昨天学生们的成绩如果。没想到,马老师看着我是一个劲地摇头,并告诉我说,孩子们画不出来,我真是失望极了。许是看出了我的失望,马老师请我放心,说这任务由她来完成。听马老师这样说,我心里一阵高兴,这任务由马老师来完成,那一定没有问题了,不过,那可是八幅图呀,两天的时间,行吗?
“没有问题,保证不耽误你上课。”马老师的话让我放下心来,感激的话,自不必再说。
那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
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并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图意。从学生的叙述中看出,孩子们词汇的积累真是太少了,孩子们太需要读书,太需要积累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是预习课文了,为什么在说图意的时候不用课文中的句子呢?这是有积累不会运用的具体表现吗?
看图,说图意,比我预设得要困难得多,尽管如此,也还是指导他们看一幅图说一幅图,遇到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我则提示。后面几幅图比前几幅图说得好,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明白应该怎样说了。在整个看图,说图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马老师的八幅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观察得特别仔细,每贴上一幅图,他们都会发出“哇”的声音,他们跟我一样喜欢这八幅图。
在后面的学习中,始终没有离开这八幅图,指导孩子看图朗读课文,看图练习背诵课文,在图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背会了课文,因时间关系,没能检查孩子背诵课文的情况。这节课学习结束,我有了新的想法。
初接这个班的时候,不少孩子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说自己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爱好呢?低年级课文,大多是图文并茂,完全可以让他们照着课文画出课文的插图来,对,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课文绘本。画画的过程,也是他们很好地理解课文的过程。
我不知道班上多少孩子有这样的能力,但有一个算一个,希望越来越多。现在虽说是课文学完了,但我仍是要求他利用双休日完成另外四幅画的任务,一是复习的时候可以用,二是从此四班有了第一本自己的绘本,三是让雨潇给其他想画画的孩子做一个榜样。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二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寻找情感体验切入点,体验情境
如抓住“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救小白兔,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情感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七八两个自然段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为了将学生真正体会到雪人的美好心灵,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就这么一个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听上去有些专业化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体验真情
在第八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展开充分的想像,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二,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三,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此片断中,教师利用动画,让学生进入到情景中体会课文内容,体会到雪孩子的勇敢以及当它化成水后的伤心和难过,巧妙地抓住学生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学生通过参与到情景当中,对事件有了自己的感受,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在整个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在教师的心中。教师找准了对话的时机,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了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所以在课堂中,没有一个学生不被激发,每一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丰彩,放射出熤熤的光芒,本堂课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种理念,用语言的魅力展示出一种开放,例如上课伊始,师生进行第一次对话,“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请读一读所在的段落”,学生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怎样读,而让学生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使整个课堂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只有平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才能易于接纳,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用自己的情和自己的爱点燃了这些火炬,使他们熤熤闪光,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例如,在学习“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句话时,师生进行了一次平等对话,“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又结合生活积累,各抒已见,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不难了。有了情感做基础,合作学生会更成功。同时,师生也进行了一次对话,以“谈谈听同伴朗读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露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欢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提出了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朗读水平的差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心理过程是内部的“生疑一释疑一再疑”,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时间,让他对文体进行对话。基于这一理念,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也都说不清楚,但是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用争当小愽士的游戏,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课堂中证实了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孩子竟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2课时。
、
1、(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雪孩子。)
2、它可爱吗?
3、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觉。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5、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讲故事内容。)
6、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欣赏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座。
3、一边读课文,一边标画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从“横”中间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与撇相接。
3、正音后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1、朗读课文。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
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本来缠着妈妈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
(这个雪孩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非常漂亮的金边绿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圆溜溜的。鼻子红红的,尖尖的。有一张红嘴唇的小嘴巴。脖子还围着一条粉红色的围巾。它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然后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怎么样?
(抽学生讲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
6、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7、理解又~又~: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8、说一说:又( )又( )的词语。
9、读这一段时,你心情怎样?那大家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说完话后,他感觉到有点冷也有点累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
2、(演示投影片②)你们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③)这件事小白兔知道吗?为什么?
3、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
4、雪孩子这时也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非常着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抽学生读第七段)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样做的呢?
(放录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八、九段吧。
4、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心情怎样?
(五)学习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放课文第十一段的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④)
(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2、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3、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
4、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云
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先说说本课成功之处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只有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在课堂上通过“板画、投影”的直观引入,加上配乐朗诵、录像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因此,我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他们在朗读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3、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时,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图形剪影,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故事情节。这样帮助了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课文开始时,我让学生想像大雪过后的美丽景色;在讲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让学生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时,让学生想像各种可怕的后果;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5、陶冶情操。结合课文的教学,我通过剪影、音乐、朗读录音、幻灯、录像以及想像雪后的`美景等,充分利用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我问“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小结时,我号召学生“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谈谈不足之处:
1、教师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文素养,不仅直接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普通话和粉笔字的练习。
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法简单。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要是让学生小组抽读,纠错,或是让会认的同学谈谈记字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借鉴等。我想,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四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
在这课教学中,我紧抓小白兔和雪人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广泛的内涵,指出语文是交际工具、思椎的工具、传统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孔子亦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雪人和着音乐,和小白兔翩翩起舞,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中第三段,雪孩子和小兔子愉快到游戏,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雪孩子和小兔子之间真挚的友谊。第七段雪孩子为了救出小兔子,自己却化了。采用了比较忧伤的音乐。最后一段,雪孩子变成了很美很美的云,则用了十分舒缓明丽的音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靠的是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想象中激发创造潜能。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 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寻找情感体验切入点,体验情境:
如抓住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救小白兔,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情感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七八两个自然段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为了将学生真正体会到雪人的美好心灵,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就这么一个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听上去有些专业化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体验真情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展开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在第八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展开充分的想像,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4、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过演示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兔子,当冬天来临,等啊,盼啊,雪孩子终于回来了,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当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思绪如同开闸的水,奔涌而来。雪人雪人,我好想你啊!雪人雪人,妈妈告诉我,冬天到了,你就会回来,这是真的呀!雪人雪人,我要谢谢你!你身上还疼吗?在孩子们不断的想象中,学生走入了雪人和兔子的感情世界,感受到了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浓浓的情谊。这样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体验也特别真切。
通过这课教学,我深深感受到: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每一篇好的文章,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课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感受真情。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五
南方的孩子基本上没有看过真正的雪,最多也就是接触过一点雪粒子、冰块,没有真正的对雪的体验。《雪孩子》这节课还要上吗,该怎么上?这堂课该教些什么?怎么教?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备课。
从造型上看孩子们,虽然没看过雪,但在电视、绘画、文学作品等方面对雪的认识还是很丰富的,基本的造型在课堂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孩子们对形的把握是没有问题的;
从表现技法上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法学习课,怎样在纸上画出雪白的雪花、雪景?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尝试在白纸上画雪花,在色纸上画雪花,尝试蜡笔水彩画等不同的工具表现雪花。而且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技法探讨上,可以弥补学生由于对雪的了解、感受的不足等创作内容上的不足;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对技法的探索、学习;
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从手工方面的剪雪花到老师的综合拼贴示范,再到绘画方面的在不同材质的纸上画雪花的探索,然后画雪,玩雪球,感受立体雪景的制作方法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感受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性,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魅力……
最后从上课的效果上看,学生学得非常投入,充满激情;从作业的效果上看,表现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很好地体现下雪的景色。
确实,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情感、情境的表达还是有欠缺的,画面内容不够丰富,情感的表达不能凸显。这是这一节课的遗憾。
因材施教,这个“材”是教材的材,这个“材”是人才的的才,这是我上完这节课的又一次深刻的感触。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六
〖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音乐与影视的综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愈加认识到,艺术的能力和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它的内容包含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如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也包含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如音乐与语文的结合,音乐与历史、地理的结合,音乐与英语的结合,音乐与政治相结合等。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在具体实施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综合。
影视文化是最能吸引人们关注的事情,它的传播之快、影响之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影视节目中少不了音乐的出现,所以我在音乐课堂上就借以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生在学唱歌曲《堆雪人》时,我先把这首歌曲播放给学生聆听,接着让他们边观看动画片《雪孩子》边听出歌曲《堆雪人》在动画片的什么地方出现,大家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当动画片中出现这首歌曲后非常兴奋,仔细聆听歌曲,认真的学唱,根本不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学唱要求,这一点又证实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会演唱后积极上台表演,模仿动画片中雪孩子的动作,课堂气氛非常良好。
〖引发多边连动效应,构建立体教育网络──浅谈影视文化教育的三个延伸〗
21世纪已进入“影像新时代”,影视文化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增长点。它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教育部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见》中提出: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城市初级中学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这预示着今天传播知识,接受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正在由“读书”时代进入读“电子”时代。如何牢牢占领影视文化阵地,挖掘影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新亮点,真正发挥艺术力士的作用,使它能够起到提高整个民族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作用,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使跨世纪的新一代具有丰富的影视艺术常识,较高的影视文化修养和影视鉴赏水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影视文化保正是为此开设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视文化以她典型的人物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五彩缤纷的影视画面,优美动人的主题歌旋律,简洁灵动的动画人物造型……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是非观,善恶现,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如《雪孩子》中雪后那纯洁的世界,优美活泼的旋律,使学生受到震撼,播下了艺术的种子。“画一画我心目中的雪孩子”活动中,孩子用稚嫩的笔描绘了富孩子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他们画画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啊!
〖课堂语言的艺术·颖而有趣的导入〗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灵活多样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把握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让课堂更具魅力。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言。精彩多样的导语,它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好奇心吸引起来。因此,导语的设计应力求新颖,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如《雪孩子》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下了大雪,孩子们常常喜欢干什么?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雪孩子给你们认识,我们一起来看看雪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在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我从教的九年中,我始终认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尤为重要。从小让孩子们伴随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在想象的海洋中,将来才会做出别人想不到的事、挖掘出别人没挖掘到的财富、创造出更伟大的奇迹。没有想象力何谈创新能力。
语文课上,我会对课文中的一个情境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课文是以雪孩子变成气飞到空中不见了为结束。我便请学生想象一下:“雪孩子是一个舍己为人、品德高尚的人,他会飞到哪呢?又会为人们做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会说:“雪孩子飞呀飞,飞到一个一年都没有下过雨的地方,看见这里的泥土已经裂开了很多缝,并且都不长庄稼了,人们都快要饿死了。雪孩子找来了许多云,和他们一起变成雨落下来,浇灌了这里的土地。不久,那里的庄稼长出来了、小草漫山遍野、鲜花盛开,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有的说,雪孩子去了森林,给大树喝水。去了池塘,和小青蛙做伴……。在学生们都兴致饱满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让他们立刻把想说的写下来,再读给好朋友、爸爸妈妈听,学生们不但体会到了想象的乐趣,也获得了写作上的成就感,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给孩子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用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所面对的是刚刚入学六、七岁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是启蒙教育,我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也就意味着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和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熏陶学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加深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获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在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知道雪孩子为了救小兔,被烈火融化,最后变成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为了让学生体会并学习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我扮演成再次归来的雪孩子,提出“你会对雪孩子说些什么?”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表达出自己对雪孩子的评价,有的学生说:“你是我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孩子先紧紧的拥抱我,然后说:“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还有的孩子让我俯下身来,给我献上花环,亲吻我的脸颊。孩子们完全投入到雪孩子的故事中,被雪孩子的行为所感动,也深切体会到了故事的真谛。
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必将产生积极的效应,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充满魅力。但是,还应懂得驾御自己的课堂激情。因为课堂教学必定有他特殊的任务,教师在释放激情的同时,还要学会收,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情、理、思融为一体的课堂,才是有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七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寻找情感体验切入点,体验情境
如抓住“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救小白兔,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情感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七八两个自然段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为了将学生真正体会到雪人的美好心灵,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就这么一个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听上去有些专业化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体验真情
在第八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展开充分的想像,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二,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三,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此片断中,教师利用动画,让学生进入到情景中体会课文内容,体会到雪孩子的勇敢以及当它化成水后的伤心和难过,巧妙地抓住学生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学生通过参与到情景当中,对事件有了自己的感受,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在整个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在教师的心中。教师找准了对话的时机,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了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所以在课堂中,没有一个学生不被激发,每一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丰彩,放射出熤熤的光芒,本堂课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种理念,用语言的魅力展示出一种开放,例如上课伊始,师生进行第一次对话,“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请读一读所在的段落”,学生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怎样读,而让学生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使整个课堂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只有平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才能易于接纳,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用自己的情和自己的爱点燃了这些火炬,使他们熤熤闪光,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例如,在学习“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句话时,师生进行了一次平等对话,“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又结合生活积累,各抒已见,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不难了。有了情感做基础,合作学生会更成功。同时,师生也进行了一次对话,以“谈谈听同伴朗读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露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欢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提出了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朗读水平的差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心理过程是内部的“生疑一释疑一再疑”,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时间,让他对文体进行对话。基于这一理念,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也都说不清楚,但是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用争当小愽士的游戏,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课堂中证实了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孩子竟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八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
在这课教学中,我紧抓小白兔和雪人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广泛的内涵,指出语文是交际工具、思椎的工具、传统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孔子亦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雪人和着音乐,和小白兔翩翩起舞,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中第三段,雪孩子和小兔子愉快到游戏,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雪孩子和小兔子之间真挚的友谊。第七段雪孩子为了救出小兔子,自己却化了。采用了比较忧伤的音乐。最后一段,雪孩子变成了很美很美的云,则用了十分舒缓明丽的音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靠的是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想象中激发创造潜能。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 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寻找情感体验切入点,体验情境:
如抓住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救小白兔,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情感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第七八两个自然段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为了将学生真正体会到雪人的美好心灵,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就这么一个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听上去有些专业化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雪人美好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体验真情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展开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在第八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展开充分的想像,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4、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过演示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兔子,当冬天来临,等啊,盼啊,雪孩子终于回来了,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当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思绪如同开闸的水,奔涌而来。雪人雪人,我好想你啊!雪人雪人,妈妈告诉我,冬天到了,你就会回来,这是真的呀!雪人雪人,我要谢谢你!你身上还疼吗?在孩子们不断的想象中,学生走入了雪人和兔子的感情世界,感受到了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浓浓的情谊。这样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体验也特别真切。
通过这课教学,我深深感受到: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每一篇好的文章,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课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感受真情。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九
《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人在20xx年12月教学了这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可爱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读书的作用,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孩子想象玩耍时愉快的场景和心情,观察图上小白兔和雪孩子的表情,接着我问你能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快乐吗?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并且都能抓住“真”和“很”两个字。再次,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深化情感,升华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的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能再读读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读时感情也会更加充沛。
通过看图学文和引导孩子朗读,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也理解了课文中雪孩子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但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引导孩子读出雪后美景时,利用生成资源会更巧妙。第二,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切入点,整篇课文串讲下来,缺少一条主线。在导入时提问孩子“听了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你喜欢谁?”把“雪孩子”这条主线抓出来,思路会更清晰。第三,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四,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五,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2课时。
、
1、(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雪孩子。)
2、它可爱吗?
3、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觉。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5、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讲故事内容。)
6、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欣赏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座。
3、一边读课文,一边标画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从“横”中间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与撇相接。
3、正音后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1、朗读课文。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
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本来缠着妈妈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
(这个雪孩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非常漂亮的金边绿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圆溜溜的。鼻子红红的,尖尖的。有一张红嘴唇的小嘴巴。脖子还围着一条粉红色的围巾。它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然后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怎么样?
(抽学生讲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
6、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7、理解又~又~: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8、说一说:又( )又( )的词语。
9、读这一段时,你心情怎样?那大家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说完话后,他感觉到有点冷也有点累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
2、(演示投影片②)你们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③)这件事小白兔知道吗?为什么?
3、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
4、雪孩子这时也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非常着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抽学生读第七段)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样做的呢?
(放录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八、九段吧。
4、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心情怎样?
(五)学习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放课文第十一段的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④)
(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2、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3、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
4、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云
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先说说本课成功之处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只有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在课堂上通过“板画、投影”的直观引入,加上配乐朗诵、录像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因此,我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他们在朗读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3、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时,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图形剪影,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故事情节。这样帮助了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课文开始时,我让学生想像大雪过后的美丽景色;在讲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让学生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时,让学生想像各种可怕的后果;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5、陶冶情操。结合课文的教学,我通过剪影、音乐、朗读录音、幻灯、录像以及想像雪后的`美景等,充分利用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我问“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小结时,我号召学生“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谈谈不足之处:
1、教师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文素养,不仅直接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普通话和粉笔字的练习。
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法简单。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要是让学生小组抽读,纠错,或是让会认的同学谈谈记字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借鉴等。我想,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雪孩孑教学反思篇十一
《雪孩子》是一篇由多幅图及文字组成的课文。按说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能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好的,但遗憾的是班上的电脑一直都没有好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也只好放弃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想法了。
学生手里的绘本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让马老师指导孩子们自己画课文插图呢?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老师,并希望她能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插图,马老师很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满怀希望去找马老师,想看看昨天学生们的成绩如果。没想到,马老师看着我是一个劲地摇头,并告诉我说,孩子们画不出来,我真是失望极了。许是看出了我的失望,马老师请我放心,说这任务由她来完成。听马老师这样说,我心里一阵高兴,这任务由马老师来完成,那一定没有问题了,不过,那可是八幅图呀,两天的时间,行吗?
“没有问题,保证不耽误你上课。”马老师的话让我放下心来,感激的话,自不必再说。
那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
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并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图意。从学生的叙述中看出,孩子们词汇的积累真是太少了,孩子们太需要读书,太需要积累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是预习课文了,为什么在说图意的时候不用课文中的句子呢?这是有积累不会运用的具体表现吗?
看图,说图意,比我预设得要困难得多,尽管如此,也还是指导他们看一幅图说一幅图,遇到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我则提示。后面几幅图比前几幅图说得好,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明白应该怎样说了。在整个看图,说图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马老师的八幅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观察得特别仔细,每贴上一幅图,他们都会发出“哇”的声音,他们跟我一样喜欢这八幅图。
在后面的学习中,始终没有离开这八幅图,指导孩子看图朗读课文,看图练习背诵课文,在图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背会了课文,因时间关系,没能检查孩子背诵课文的情况。这节课学习结束,我有了新的想法。
初接这个班的时候,不少孩子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说自己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爱好呢?低年级课文,大多是图文并茂,完全可以让他们照着课文画出课文的插图来,对,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课文绘本。画画的过程,也是他们很好地理解课文的过程。
我不知道班上多少孩子有这样的能力,但有一个算一个,希望越来越多。现在虽说是课文学完了,但我仍是要求他利用双休日完成另外四幅画的任务,一是复习的时候可以用,二是从此四班有了第一本自己的绘本,三是让雨潇给其他想画画的孩子做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