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9篇(优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先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万分米、平方米常用的面积单位入手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知识的链接点引走己学生的认识冲突唤起他们学习亲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需要切入新题。
接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公顷”所想到的。提出问题例如有“什么是公顷”";公顷有什么用途?用到哪里”“公顷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最让人惊喜的是有学生提出用字母怎么表示“公顷”。这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探索“公顷“来全面的认识它。
在教学中,要积极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出示天安门广场故宫等占地面积资料形成意象再结合我们熟悉的校园和科技馆。建立1公顷大约是多大面积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构建,深入学生心目中的一个面积单位,在最后与平方米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算出二者转化的规律所在。达到熟练推理地步,这也是进一步深化”公顷"认识的一方面。
总之,本节课的学习要多角度带着学生来认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后面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一、设计意图与主要理念:
1、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并通过修改教材内容(将“公顷”改为“平方米”),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认知“公顷”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充分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公顷是面积单位中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此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顷”与已学面积单位的比较,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明白其实它的逆命题是否命题,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而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得出只是在口头上,如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会印象更深刻。
2、提问要分层。基本的、巩固性的问题可以让中、下等学生回答,而拔高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回答,注意全班性的反馈。
3、教学节奏要张弛得当。尤其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纵观本课教学,“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但对于公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情境入手展开教学。
1、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2、“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制作了图片让学生观看,了解公顷,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它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真正理解1公顷,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
5、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都比较好。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公顷的面积比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形式。关于平方米和公顷的互化,只有公顷的意义是新知识,所以在这里以学生尝试为主。对于试一试关键是抓住新的知识点,其它都是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
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我执教的《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过见过“公顷”这一词语,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的实际意义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领悟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课堂效率是比较好的。
1.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引领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比划,结合简易多媒体复习回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到了以旧促新,构建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后追问: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自然揭题示标。
2.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而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所以课前我先带着学生到操场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让他们8人一组伸开手(约10米),分4组围成正方形。其它同学分别进去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再组织孩子们手拉手去丈量校园的长和宽,估算校园的大小,分别丈量学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约多少米。最后让学生推算本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少。(大约1公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再者结合简易多媒体,通过计算熟悉的几个教室,几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几个足球场是1公顷等活动等,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大小。
3.结合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交流展示环节,我先结合简易多媒体,播放教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紧接着我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
4.引领学生利用画简图实记1公顷的大小,班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数学模型 书中只是抽象的文字表示,所以我安排的课前测量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做具体的描述,帮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正确表象(具体的1公顷)。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才展开1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我引领学生利用用画简图来表示1公顷概念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用简图抽象的1公顷)。从而达到从“书本抽象的1公顷概念----具体的体验1公顷-----抽象简图的1公顷”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这为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知识经验、认知经验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五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增强感知能力,领会“公顷”这一概念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见识少,体会1公顷比较困难。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感知1公顷的大小,分别经历了其它面积单位知识的迁移,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到公顷一般是用在测量土地面积上,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猜测1公顷大约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见的到,摸得着的具体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比如感受2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以及通过感知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和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其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住过的山河的壮丽,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教学单位换算一环节,就引导学生在比较是把公顷化做平方米比较简便,还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顷比较简便一块处理的比较生硬。教学练习环节的处理重点不够突出,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理会的情况,还有在对教室实际大小的估计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够很好的认真去研读教材,变教材为教学的.原料,去组织教学,今后努力方向是认真打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课堂中师生交流广泛起来。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显然是不正确的,而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这节课我没有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开始就进入复习回忆阶段。让同学们想: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屏幕出示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大小。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顺口就能说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些耳熟能详的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信。
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所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较难。所以在上课前,我带领学生去了隔壁的小区走了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周长。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回忆当天走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然后要求学生讨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两个层次的内容:
(1)基本练习: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十四4题)在学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
综观公顷概念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本节课能把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很好的体现了学科性和综合性,以数学书本知识为基准,结合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创设一系列围绕主题的教学活动,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中获取信息,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1、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
2、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如果让学生这样围一围,看着围成的正方形,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他们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1公顷的观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观念。
3、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
4、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形成1公顷的观念,要知道它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了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后,我访问了一些学生,由于农村小学生视野比较窄,个别学生对公顷的大小感知还是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