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十二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
《瓦尔登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宁静祥和的心境,还有质朴自然的思考方式。书中的文字是质朴的,给人的感受是美好而轻松的,这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智慧的书。在某种意义上,《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瓦尔登湖》这本书简单朴实的记录了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旁隐居的一段美好时光。在瓦尔登湖畔,他回归自然,简简单单的生活着。他崇尚自由,这也是当下大多数人追求的。他勇敢面对生活与一切他正视的东西,在世人看来,那些卑微粗俗的人是访客,但这些方可在梭罗看来是博学的、智慧的。
梭罗虽然与孤独为伴,但他并没有消沉,他拥有孩子般的纯真,用独特的思维,积极探索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坚定不移地维护着自己的信念。他关怀着人类的同时也蔑视着人类。他担忧自己所维护的一切会在世人的功名利禄下消逝,瓦尔登湖终将会成为记忆,但记忆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
一年四季,春去秋来,不同的事物带来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在瓦尔登湖隐居的日子,梭罗都记录了下来,他熟悉这里,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瓦尔登湖随着四季变化,梭罗随着瓦尔登湖变化,当春天的暖风吹过瓦尔登湖的冰面,当湖水再次流动起来,梭罗的行程也就结束了。“让我们目盲的光线,就是我们的黑暗”,只有我们清醒过来,找回自己,才能更好的体会生活的乐趣。
梭罗笔下的事物再生动,我也只能同大多数人一样称赞一句:“写得真好!”我虽向往自由,但也只能带着满腔悲愤听着别人的“不问世俗”,现实是这样,也只能是这样,或许在将来有那么一天,我得到了所谓的“自由”,不再被束缚,。也可能我带着这个梦,过完了平淡的一生,被规则囚禁着。
借用老师的话来说,路还很长,而我们就像是在酿酒,不能急,不能慢,酒会越来越香醇,人会越来越长远。或许我们对于犯下的错误无力回天,可总会弥补,人生或许就是这么一口酒,醉不至于,至少能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值。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二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份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已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书中,他描写到,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原来,找着住的地方,是那么简单。随后,这间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种的蔬果地。原来,填饱肚子,是那么简单。再后,他不定期地用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换,原本空旷的屋子由此装点得颇具姿彩。原来,构筑起一个心灵的港湾,还是那么简单。
这一点,正是梭罗与陶渊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渊明如此沉浸于对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间每一个人能够企及的。但之我见,这其间,却缺少一种源于心境底部的朴素与淡泊。而梭罗则不然,他明确自己简朴的生活所需,并用自己的双手却为自己尽可能简单地创造出这些。从而腾出时间来,坐在湖畔,畅然呼吸,定神观察,贴身倾听,沉静思考。老子便曾这样说过,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绝不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两年又两个月里,仅用很少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变为理性。
纵观阅读全书的过程,梭罗在我的印象里,已不再那般强调“避世”的概念。梭罗来到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余两天——他仿佛为自己掐准了秒表一般,准时告别。他能意识到自己何时不再需要继续地沉寂,于是,“到时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终的湖畔生活统一地联结成一片,而且句号完满——还是那么简单,而没有造作和伪饰,也没有对生活的消极。而这恰是《瓦尔登湖》这部著作的本质、关键,以及可贵。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三
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终于把这本枯燥的书看完了!
《瓦尔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罗写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内容是作者远离尘世的喧嚣,在瓦尔登湖边上的森林里过了两年与世无争的生活。
通过作者描述的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没有文明的生活中体会那种纯粹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作者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东西,实际上一切都是浮云。抛开表象去看实质,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为了追求这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却舍掉了太多本该有的乐趣。作者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描写了季节更替,山川湖水,飞鸟游鱼等等自然现象,啰里啰嗦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很想睡觉。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观察大自然的种种、与大自然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而这种乐趣需要去体会了才知道。
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作者批判的这样一个社会中,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产物,尽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内心还是很抗拒的。我想我们每个人内心丑陋的一面不也是我们的真实状态吗,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既然人类成为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统治者,那所有人类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谓好的还是不好的,不也是进化的结果吗?换言之,也是自然的结果。现在人类倡导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结果。作者所倡导的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是要人类都回归到一种简单原始的生活状态去,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痛苦。的确,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寻苦恼,所谓变苦、行苦都是,只有苦苦—生老病死是无可奈何的苦。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这些痛苦都是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而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去追寻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我们承担这个后果和代价去追求那些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说的形成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类似犬儒主义的抛去世间一切枷锁回归自然的状态,一种则是主动承受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枷锁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财富。其实各有利弊。作者所说的那种生活可以让个人升华成一种哲学的范畴,然而这样社会就不发展了,文明也不进步了。而我所说的那种生活状态其实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虽然能获得某些方面的满足,然而却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灵的折磨而不得解脱。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所尊崇的各类主义,佛家,儒家,拜金主义等等。以前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种主义,现在我想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个大的礼制的环境下不过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负。
《瓦尔登湖》这本书中其实作者也多处引用了孔子的话,这多多少少让我有些吃惊!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国人是自以为是的,会不会是因为作者知道20xx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智慧,所以现在变得有些自以为是了呢?又或者,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来唤醒现实生活中被蒙蔽的我们呢?我因为读书比较少,所以不敢妄加评价。既然这么多人推崇这本书,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吧?我还要多加修炼,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体会这本书中的奥妙所在。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四
绝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仅仅由于无知和失误,在生活中疲于应付各种自找的烦恼和多余的劳役,乃至没有余力去采摘那些美好的人生果实。实际上,人每天奔波劳碌,根本没有闲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
人性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过最谨慎的处理才能得到保留。然而我们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都不曾如此温柔。
我自己的目光已经被阅历磨的很尖锐。
你们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为的只是能够存下些许防病的钱财。
大多数人生活在无言的绝望中。所谓的委曲求全是积重难返的绝望。
智慧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去做绝望的事。
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真正的生活方式?
没有哪种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无论它是多么的古老,值得我们盲目地去跟从。今天每个人宣称或者默认为万世不移的真理,到明天也许就被证明是谬误。
最明智的人不曾从生活只能够学到任何有绝对价值的知识。实际上,老年人并没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给年轻人,他们自身的经验很局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悲的失败,而且都是各种个人原因造成,这他们肯定也知道。
人的能力从未得到测量,我们也不能依照任何先例来判断他能做些什么,因为他做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说我有什么懊悔的话,那就是懊悔我自己太过循规蹈矩。从前我真是鬼迷心窍了,怎么会表现得那么安分守己呢?
你能从圆心画出多少半径,生活就有多少种方式。所有的改变都是奇迹,但这种奇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孔子说过:要知道我们只知道我们知道的,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那才是真正的知识。既然已经有人把一切未知事物排除在他的认知之外,那么人们不敢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看商人的旧帐本,看看人们在商店里最常购买的是什么,他都储备了什么商品。时代的进步几乎没有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人的生活必需品细究起来的话,可以具体分为如下几种: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
人的身体就像火炉,而食物就是燃料,保持在肺里的内在燃料。生病或者死亡是因为这种燃料发生的太快,或者缺乏燃料,或者通风口出了问题,最终导致火焰熄灭。
我要站在永恒的过去和永恒的未来交会点,也就是纯粹的此刻,我想要活在当下。
在日出时起床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向来致力于培养各种严格的经商习惯,它们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的衣服每天都变得更加贴合我们的身体,渐渐烙上了穿衣者的性格。
生命的关键时刻,都是由内在的努力和生长引起的。
商品就是你用来换他的那部分生命。
拥有了房子之后,农夫也许不是变的更富裕了,而是变得更贫穷了,实际上是房子拥有了他。
谈论重大话题,我们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速度!
人为了和牛交换劳动,光是收割牧草,就得花上六个星期,而且这种活可不是儿戏。
穷人往往不是特别饥寒交迫,他只是浑身肮脏、衣衫褴褛和举止粗鲁。这跟他的品味有关,倒不仅仅是因为他穷。如果你给他钱,他也许会用来买更多的破烂衣服。
我想要的是一个人的鲜花和果实,我希望他身上有某种芬芳来熏陶我,在我们的交往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成熟。
我们应该散发出去的,不是绝望,而是勇气,不是病态,而是健全。
我们自己首先要像大自然那样简单而美好。
每棵树都有其相应而固定的开花结果的季节,期间它枝密叶茂、繁华满树,而后则枯萎凋零;柏树和这两种状态无缘,他总是苍苍郁郁,而这正是自由者或者说不受宗教羁绊者的特性——别让你的心牵挂那些短暂易变的东西!
好累,期间智慧需要慢品和应用!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五
我没有去过瓦尔登湖,但通过此书,亦可足不出户便一览湖光山色。这也是我喜爱阅读的原因之一。书中有大段大段的优美文字描写瓦尔登湖的迷人,譬如对其颜色的描述,“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细砂的地方,水色先是黄澄澄的,然后是淡绿色的了,然后逐渐地加深起来,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现了全湖一致的深绿色……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难以形容的淡蓝色,就像波纹绸或闪光丝绸以及剑身使人联想到的那样,比天空本身更蔚蓝,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交替闪现,后者对比之下颜色更浑浊些。这是一个透明的、蓝色带淡绿的颜色……”细致入微而富有层次感,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又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比真实的瓦尔登湖更为梦幻。
梭罗崇尚心灵的本真,于是他远离尘嚣,来到了瓦尔登湖畔,在山林中搭起木屋,开荒垦殖,自食其力,以一种近似于隐居的方式生活着。只是他虽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却没有后者消极避世的心态。完全脱离世俗的人同样极为罕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人是不完整的。有人评价说:“梭罗的本质主要的还不在其对‘返归自然’的倡导,而在其对‘人的完整性’的崇尚。”假如人分为两面,在当时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美国,大多数人都属于世俗的那一面,而他算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硬是将人自然的一面挖掘出来,拂去上面的尘埃,并鼓励别人也去追求这种人性的完整。他没有强迫任何人像他在瓦尔登湖的两年那样生活,仅仅是提醒:还有追逐功利之外的生活方式。
作为学生,我们不能放下一切,跑到荒郊野外住上个把月,但我们可以在周末同家人一起骑自行车出游,享受乡郊的阳光空气水,享受更简单更有幸福感的生活。梭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听从心灵的召唤,选择了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生活,从而获得了发自内心的幸福与满足。虽然在当时这并不被人看好,但通过本书中关于他生活的一些琐碎的记录与感悟,可以发现,梭罗自己在湖边的两年是十分快活的,他自由,甚至可以说是“任性”,任着自己的天性,随心而动,在极为普通的一天中,他或读书,或种豆,或漫步于瓦尔登湖畔,静静凝视湖中若隐若现的一株水草,甚至什么也不做,在阳光普照的门口坐下来,在时间的转瞬即逝中幻想、思考,从日出到日落。“这样做不是从我的生命中减去了时间,而是在我通常的时间里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他如是写道。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是宁静的,所以书中的文字也像是在深井的水中浸泡了一千年那样沉静和清澈。这就要求读者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文字堆砌的世界中,看一排水鸟掠过湖面,看一朵云彩变换形态。一个浮躁的人是永远读不下去的。很喜欢一句话: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心灵的宁静是进入此书的唯一有效途径。
感谢梭罗,给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一份如此珍贵的礼物。他教给我们简单、自由与宁静。梭罗在书中还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真善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大概就是《瓦尔登湖》中的人生哲学。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六
每一个作家都应该用简略诚实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总说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他们的写作,应该像他从远方给亲人寄信那样诚恳而又间洁:假如一个人真诚地生活,他肯定是住在遥远的地方。
我是观赏一切美丽景色的皇帝,我的权力是绝对的。
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阅读,没有人会勉强自己,只有合适的衣服才有用处。
所有不幸的根源,得来容易,摆脱却很难。他们要像人那样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推翻一切东西,有许多不幸的灵魂即将被生活压垮。
人们在大的错误前提下工作,只有愚蠢的人才想要这种生活方式,他们活着的时候还不明白,临终之时也一定会明白。
由于愚蠢和错误,许多人都被人为的烦恼所困扰——整天进行无穷无尽的劳役。这个样子,生命再美丽,他们又怎么能享受到?手指因为过度辛劳而变得粗糙颤抖,每天如此劳动,根本没有一丝空闲去改善自己。
关于车夫,比起他所运送的货物的赢利,他的命运无足轻重,他一辈子都在为乡村老爷驾车奔忙,他有何神圣可言?又怎会不朽?
比起我们的个人见解,公众的意见其实只是一个虚弱的独裁的人,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指明了他的最终归宿。
她们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现实命运,好像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永恒的价值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许多人过着看似宁静实际上却是没有希望的生活,这是绝望的命运安排。不做没有希望的事,才是真正的智慧。
资历深年纪大的不一定可以教育好年轻人,事实上也不可能。他们的确获得了很多经验,但是他们失去的更多。实际上,老人也并没有什么重要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大多很凄凉,充满了失败。他们没告诉我任何东西,或许根本没有能力告诉我这些。
从没有人去衡量人的真正力量,我们也不应该总是按照个人的经历来判断他的能力,个人所能一一尝试的事情并不多。无论你失败了多少次,不要烦恼,我的孩子,没有人可以要求你必须完成你还没有做完的事情。
我们大可以心安理得地相信比我们实际知道的更多东西。我们不应该对自己过分关心,这样才可以把这些关心真诚地给予其他人。我们天生就喜欢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无限夸大,我们多谨慎啊!那些烦恼和忧愁实际上是什么?它们究竟是否值得我们费尽心思,或者说值得我们谨慎对待?
大多数的奢侈品,还有大多数所谓的生活舒适品,不仅不必要,还会严重阻碍人类的进步。从奢侈和舒适的角度来说,最有智慧的人的生活总是比穷人还要简朴。一些哲学家,他们表面上十分贫困,但是内心却十分充实。只有站在安贫乐道的立场上,一个人才能成为一名公正而有智慧的人生观察者。
现代到处都是哲学教授,却未见几个真正的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与一个哲学教授不同,他不仅要思想深刻,不仅要建立一个学派,还要热爱智慧并根据智慧的引导去过一种朴素独立大度和值得信赖的生活,要解决生命的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中埋头,还要更多地从实践出发。大智者大思想家的成功,常常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豪杰式的,而是大臣式的成功。
有一类人,他们表面上十分富有,却是最贫穷的一种。他们积聚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却不知道怎么使用怎么摆脱,他们用金银给自己打造了一幅镣铐。
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别人要来买你的篮子,你必须要让人觉得你的篮子是值得买的。我关心不是怎样让人来买,而是怎样才可以避免出售。人们所赞叹的所谓成功的生活,实际上只是一种生活的可能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耀一种生活,而贬低其他形式的生活呢?
国王和王后所有的衣服只穿一次,他们根本没有没有享受到穿合身衣服的快乐,只不过是个悬挂衣服的衣架,而我们的衣服每天都和我们融为一体,显示着穿衣人的个性,最后我们甚至不愿将其舍弃,就像不愿意舍弃自己的身体一样。
因为人们注重的并非是真正应该尊敬的东西,而只是那些受到人们尊崇的东西。我们熟悉的人很少,认识的衣服鞋子和裤子却很多。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准确的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最高贵吗?
人的需要,不是一定要应付什么事业,而是要有作为。我们尽管穿着旧衣服,但还感觉像个新人,有了新的生机。依靠的只是内在的辛勤和扩展,因为衣服只是外在的保护和世俗的烦恼。
一个人应该穿的简单,他还应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密,防患于未然。
如果你很富有,那就要像枣树那样慷慨施予,但是如果没什么可给的,那么就像柏树一样,成为一个信仰独立的自由人吧。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简朴与安宁,不要充当穷人的先知,而是要勤奋努力的成为世界上一个有价值的人。
做好事,同样需要足够的智慧。行善,不是泛爱。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方式简朴,头脑聪明,那么就不应该是一件难事。人们谋生并不一定需要流汗,如同原始民族的简朴生活追求。
我愿意世界上的所有人,生活方式越不同越好,但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谨慎耐心地找到并坚持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简单地采用父母或邻居给他的生活方式。
合作其实就是一起生活。
人们做了罪恶的事情,死后就难免留下骂名。
人们一年只要工作六个星期就可以保证全年的费用支出。打零工的人最自由,他一年只要勤奋工作三四十天,就可以解决一年的生存问题。
(关于放牛)不是人放牛,简直是牛在放人,因为前者需要更大的自由。
他们不应该对人生仅仅采取一种游戏或研究的态度,而是应该自始至终真实地体验人生。
那里传授一切知识,训练一切技能,就是不传授和训练生活的艺术。(让他学化学,却不教他制作面包的技巧…)
最昂贵的的并不是学生最必需的,学费是收费项目中最重要的,但是他通过和如同代人中最有知识的人交往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教育,却是免费的。
学生们逃避了必需的任何劳动,但他们得到的却只是可耻的无用的空闲,而本该借此获得的丰富经验,他们却完全没有学到。
崇尚奢侈的人开创了新的时尚,而其他人的就紧跟随他们。所有的人都在追求xine服装样式,这是一种幼稚而原始的趣味。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七
梭罗的独居并不让他感到孤独难耐,除了思考这件事让他忙碌外,还在于他钟情自然的程度近乎狂热。
他的超验主义哲学在他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认为人们一辈子为了多余的财富和贪婪的物欲去工作是愚蠢的,是对造物主的亵渎,他希望人们卸下身上无谓的负累,去尽情享受自然,于是他发出这样的呼喊:“去钓鱼打猎吧,尽管去更远的地方,趁着年轻,你要纪念你的造物主、尽管无忧无虑地在黎明苏醒,踏上探险的征途。尽情享受大地吧,但别占有。
世人往往缺少冒险精神和信仰,所以他们忙于买卖经营,过着奴隶般的日子。”我常常惊异于梭罗描绘自然的能力,语言精妙绝伦,却毫无矫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让人被他对自然发出的由衷赞叹吸引,并有种立刻不带分文,不携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冲动。
一抹晨光可以让他倾情讴歌欧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让他看到青草的真情,他可以煞有介事地拿着放大镜匍匐在草地上当一场蚁群搏斗的热忱的看客,为其中受伤的败将扼腕,并致像悼念英雄一样致以敬意。
他这样去描述一条狗鱼在湖面捕获一只虫子:“有条狗鱼虽然只是在不是湖面上的一只虫子,却很明显打破了整个湖的安宁,于是这个简单的事实,这起水族界的谋杀案,就如此被精美得让人称奇的波纹公之于众。”雨后的彩虹让他兴奋地感叹自己仿佛是上帝的选民。自然的四季每一季在他眼里都有看不完享不尽的风景,他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让他在俗世是孤独的智者,是逾越规矩的浪子,而如果回归自然,他更像是大自然里最安分宁静的公民。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八
假期的时候,我从图书馆借了大卫梭罗写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他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三年光阴中的点滴。
在瓦尔登湖过着隐居的生活,打渔耕种,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颇有些相似之处。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怀着一个简单纯真的心,过着快乐简朴的生活。让我对于这样的生活,我是向往的,而对于他这样的勇气,我是敬佩的。他的辞藻并不华丽,却十分生动,文字仿佛是活的。简单的语句中透着不简单的哲理。
在书中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他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将显得越不复杂,孤独将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也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也不成其为软弱。”我想生活本就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茶米油盐酱醋茶,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把他复杂化了。我很喜欢一位老师说过的话“别让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别让心机掺在感情里。”现在对于名利金钱的追求,让很多人迷失在这样的诱惑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掺入心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精神上的追求远比物质上的追求快乐得多,容易得多。
所以无论你的生活多么卑贱,面对它,活下去,不要躲开生活,咒怨生活。尽管生活看起来很穷,还是要热爱生活。即便在贫民所,也许你还会有快乐,刺激,光荣的时光。梭罗的这几句话教会了我要用一颗简单真诚的心来面对生活,用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让我懂得创造在我们的视野中扩展,精神上的财富是用不着钱来买的。
对书中的还有很多地方,我并没有完全读懂,或许因为的我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吧.但这本书会是我一直收藏着的一本书,因为书中还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挖掘,去思考。它就如同喧嚣世界中一潭幽静的清水,净化着浮躁的心灵。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九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十
《瓦尔登湖》是美国散文作家梭罗的代表作,而且这部散文集,可以说是闻名世界,为此也让瓦尔登湖变成了,全世界人们关注的一个景点。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可能已经不再读散文,其实不要说散文,即使是那些伟大名著,那也是不愿意再去读了,毕竟读这些也赚不了钱。现在又是一个以金钱至上的时代,读书已经没有了意义,不过对于少部分人来说,也还是愿意花一些时间,去读一些书,为得就是能够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管读书的目地何在,但是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那么读书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
读《瓦尔登湖》就能够体会到这种读书的幸福和享受,这部散文集,可以说是写得非常的有诗意,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读,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
梭罗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一个人去到了瓦尔登湖,在那里自己动手盖房子,自己动手种粮食和菜,他的这部散文也正是记录了他这些琐碎的事情,再加上他对于自然,对于人类的思考,使得这部《瓦尔登湖》,成为一部伟大的散文作品。
相信只要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那都会有一个感觉,这部散文作品,非常的安静,他是一部能够让人内心安静下来书。无论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只要能够认真去读,能够融入到作者所写的那种环境里,那么周遭的一切,也都会在你的视线里消失,你会变得非常的轻盈,会觉得自己是置身于某个人间仙境,在那里看到梭罗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一个人生活在那与世隔界的地方,过着心若旁鹜人生活,其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舍得离开城市,那已经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了。如果要他们也像梭罗一样,一个人去到一个与世隔界的地方生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舒适安宁的生活,才是他们的最终的目标,你的奋斗,也都是为了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能够赚上许多的钱,可以过上比别人更好的日子。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社会,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钱了,而是人们已经都没有丧失了最底的道德底线,为了钱,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
无论是谁都好,即使是再多的钱,那又如何呢?
到了最后,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将是会结束。
《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一种启迪的作用,它告诉我们人类,要珍爱这世间的一切,要尊重任何的生命,当然也包括我们身边的一片树叶或是一棵草。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瓦尔登湖》那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一个完全乌托邦式的梦,尤其是对于当下的人来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心如止水。
说到底,只要我们多一分爱,少一分残酷,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十一
这是一个有点像“如果西恩?6?1潘漂流记”中的故事。梭罗认为,以他的经验相结合,证明人们可以活得更简单,而且更安静,而无需放弃追求物质发达的人类是高贵的优越位置。湖梭罗完成了自己的深度,“测量”,“瓦尔登湖”今天,梭罗再次成为人们文明出行的生活。
现代生活的人几乎任意的便利,建筑水泥高楼,水泥路,没有灰尘,而地下水污染,臭氧空洞在南极上空的天空,和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的酸雨侵蚀的背面。我们征服,并在同一时间改造自然,并给了自己种植的生态陷阱,导致恶性循环,因而只能用在回归自然的挫折带来的便利。当奴役我们的祖先,自然,敬畏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崇拜,也是我们的孩子和孙子,但反过来,撕裂,奴役,和自然的统治。读“瓦尔登湖”,让受污染的水安静心脏凉一点,多了几分沉稳和无忧无虑,减少冲动,其实不是时髦,而是一种必然。
豆类和住房建设,烤面包,并享受城市最文明的人,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方便和先进的城市生活的今天,还有那些谁渴望呢?在越来越紧张,收缩自然环境今天的土地上,人们可以有这样的梦想在哪里做呢?
看完后,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罗的行为,他的书有关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去更多的认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后,我在海湾走在沙滩上,突然你面对自然公园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我意识到,梭罗和他的著作“秋登湖”与被列入的富人和隐士有巨大的相同之处。
最后,我明白了:无论多么卑微你的生活,你一定要显露在脸上,不要逃避。即使你是非常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热爱。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乐和幸福,骄傲的时刻。
梭罗所看见的人民,那里的生活就像是在宫殿一样,很幸福的生活,并乐意这样做平静和安宁。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00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十二
一、温暖向阳,真景实感
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下班回来总是大叫:“快开饭啊,要饿死啦!”白白被他爱了那么多年,回来只知道叫开饭,对太太却是正眼也不瞧一下,我这“黄脸婆”倒是做得放心。话说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他喝了一口问我:“咦,什么东西?中国细面吗?”“你岳母万里迢迢替你寄细面来?不是的。”“是什么嘛?再给我一点,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丝:“这个啊,叫做‘雨’。”“雨?”他一呆。我说过,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说话自然心血来潮随我高兴,“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我不置可否。“你还要不要?”回答我:“吹牛大王,我还要。”以后他常吃“春雨”,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有时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里有点悲伤。
这是第一篇《沙漠中的饭店》中的一个语段。简简单单一道菜,在三毛口中成了千金难得异常珍贵的宝贝,在三毛手中变成了他处难寻的人间美味。以三毛惯用的对话,使我能依稀想象到那时情景,疲惫归家大大咧咧的男子,奔向期待已久的晚餐,女主人内心不满逗弄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丈夫,丈夫看穿了妻子美丽的谎言,讪讪的但仍然支持她,且不再刨根问底。有自嘲,有无奈,有搞怪,有喜爱,一幕简简单单的画面,只属于两个人的异国生活,对于三毛来说再苦再累也没有关系,只要身边有他,他和自己有个家。
文章中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他们一起筑造属于自己的小窝,一起去公证结婚,一起去荒山采集化石,一起去海边打渔,一起做过很多很多事情。语言的对白,三毛的情感变化,周边环境的刻画,三毛她一直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看着这个世界,记录自己的生活。发自于内心的文字就这么深深的打动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我们大多数无法拥有如三毛般的又单调又丰富的生活,但当我们走进书中,奇特的感觉已让人满足。
二、有感而发,发人省醒
撒哈拉沙漠相比大多数城市,居住的人并不多,但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故事,也有事故。那个年纪轻轻就结婚的十岁女孩姑卡,被人粗暴地拉上车却被当地居民看做是好样的,在结婚初夜被公然暴力地夺去贞操却让屋外的男人欢呼,这是封建落后的传统习俗,以致姑卡宁愿服用避孕药来暂时逃避过早的婚姻生活。这是三毛无法去改变的,而我们也同样只有无尽的唏嘘。怜惜弱者命运的同时,也感慨于自己现在较为民主自由和谐的生活。人,要懂得珍惜啊。
另外还有一个哑奴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三毛和荷西一次去当地财主家里做客,认识了一个不满十岁的男孩,财主的奴隶,谦逊有礼,完全没有那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生活状态。机缘巧合,他们认识了男孩一家子人,男孩同样是奴隶
但是很有才干的父亲,一个哑奴,老实巴交有点痴傻的母亲,一个普通女人。生性善良的三毛给予了那一家子一些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慰藉,礼尚往来,哑奴也为三毛家里的装修助一臂之力。可恨的是,奴隶交易在撒哈拉是合法的,奴隶被财主派出去打工挣钱,奴隶得到的只有一点点。因着当地的法律,哑奴一家无法成为自由人,而哑奴因他过人的种植才能被财主卖给另一个奴隶主去绿洲发展农业。最后的最后,哑奴得到了三毛赠与的毯子和钱,挣扎的狂奔回家,跌跌撞撞扑向他的太太和孩子,留给这个家他所能留下的唯一,茫然地被拖着拽着走向未知的未来。而这同样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一家人被迫分离,弱小的妻儿,有才干的男主人,无法脱离的禁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哑奴他的心是自由的是温暖的,不知他们是否已被拯救。三毛以她的视角,一个“外地人”的视角,无声抨击封建落后的沙漠社会,并不犀利讽刺的文字透露出的意味更为深长。世界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可地区发展的进程是不同的,从小的地方看大的世界,世界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并不是很多,但在情况允许之下,施以援手,留给这个世界不幸的人们一点点温暖,我相信,终究会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三、粗知初识,人性魅力
通过一期电视节目粗知三毛,通过一本书初识三毛,三毛与众不同的很重要一点是她独特的人性魅力。在三毛的故事中,三毛作为各种事件的亲历者或是旁观者,是较为感性的。她可以默默接受邻居们的索取不求太大的回报,她可以尽可能帮助需要的人,她会为了生计和丈夫奔赴遥远的海边打渔,她会劝导陷入无果虚假的爱情的杂货店店主的弟弟,她还会在那动荡的社会默默支持站起来可力量薄弱的撒哈拉威人。她不排斥并不公平的社会,而是尽力的去融入它,她无法改变很多很多,但也不会因此抛弃自己的本心。当爱情转变成为亲情,热烈变为平淡,她还是坚持下来了。些许的有钱任性,即使入不敷出也坚持对荷西不动用父亲寄来的钱财的承诺。她感受着这个世界,而我们跟随着她,感受着另一边的世界,不同于我们身处的地方。
拙劣的文字难以表达我的内心,唯一能肯定的事,我为自己阅读了这本书而感到幸运。三毛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本本去品读去体会,我相信我还能看到悟到很多很多。
20xx.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