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本教育学月心得通用(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生本教育学月心得篇一
新课程实施以来,生本教学理念已成为共识,但我们在平时的调研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系错位、缺位;学习目标的制定泛化、虚化;教学环节的设置盲目随意;学生的学习只有形式,缺少学习行为的规范要求,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只存在于教学设计中,课堂上难觅踪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堂上目标达成与否缺少有效的反馈检测机制;“教无启发,学无思考”“探究无意义、互动少争鸣、合作无目的”“课内损失课外补”等伪科学的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被“题山卷海”包围,课业负担重,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围绕“打造生本课堂”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和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快速提升,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师全员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校本培训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认真落实“且学且行且思”教学研训一体化策略,通过不断地“学点滴、行点滴、思点滴”,促进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快速成长。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全力打造“诚和乐”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乐业意识。二是提升业务水平,除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远程研修、教研活动外,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优秀教学法培训手册》《名师课堂教学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等先进理念的学习;立足校本,?j真组织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小、实、真、急”校本专题研究,通过“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充分发挥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的优势,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青岛市以外的名校考察学习,外出人员的学习体会均编入《且学且行且思?d?d他山之石》,作为二级培训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力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专业化水平朝着“六会”的目标前进,即教学理念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造,教学专题会研究。
二、加大“以生为本”理念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力度
如果说国标课程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全面中就要有重点,是“营养餐”,那么,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生最需要什么就要开发什么,是“自助餐”,具有可选择性。我校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条件和资源,在对教材适当取舍、延伸、拓宽,重组的基础上,出台并认真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设了拓展型课程(如益智类的“中国象棋”,语言文字类的“写作”“古诗文诵读”,艺术、健身类的多个社团活动等)、探究型课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泊里红席、太极拳、剪纸;趣味数学等)等15项校本课程,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机会,营造和而不同和个性张扬的氛围,让每个生命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集体备课研究和团队管理
集体备课可以汇集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以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和管理,我校:一是践行“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的工作常态理念,着力打造两个核心团体:以“面向全体、保优增优、转差补弱、整体推进”的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载体,以级部、班级为主体的教学绩效“目标实现协作体”;以“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集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长、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绩效“质量提高协作体”。二是紧紧围绕“三度”(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刻度和目标达成度),大力开展“课前研讨、课后追问”活动,即课前研讨“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什么方法和技能,通过什么过程去了解、观察、思考,获取哪些知识,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追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是否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学习目标?”三是落实好“巧布置、勤检查、快反馈、细指导、速整改”的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实施“工作清单式”“问题解决式”工作方法,严把教学“五大环节”。
四、打造“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更深层次体现的是新课改理念和思想。我校从打造“诚和乐”校园文化品牌入手,学习落实“为思维而教、在活动中建构”的教学理念,以学校大力倡导的“3
32、五环节”4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按照分层推进、立体实施、长期坚持的策略,下大力气探究“导、学、探、讲、练”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六放”要求:即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的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确保“三个到位”:即教学目标确定到位,教学过程实施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到位,不断追求“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学科之间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之间和谐”,以此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氛围。
五、探究“以生为本”理念的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按照养成教育“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的要求,开发实施《成功的秘诀》《智慧应对中考》《走向成功》等校本课程,落实《泊中学生一日、一周学习常规》《养成教育一日常规30条》等规章制度,采取《家校联系本》、家长飞信群、有针对性地家访等指导督查措施,加强对学生课堂听讲习惯和早晚自习、双休日等在家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全力落实“三心”教育,即“信心教育”――提振学生的学习士气,“静心教育”――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责任心教育”――开拓学生的远大胸怀。
六、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学生潜能开发
采用分层渐进式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原则,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共同发展。我校牢固树立“五种思想”(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学习欲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各年级各学科大力推行“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增优、整体推进”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的成功做法,落实“优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素质发展星定期评选制”等制度,利用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着力研究好学生的现状及成因,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学生以后发展的重点和措施,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分层次做好“优秀生、临界生、弱科生”的提升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提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伏下身子抓落实,把教育中琐碎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简单的事情做精细,使得管理再上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再添新亮点!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泊里中心中学)
生本教育学月心得篇二
2012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践行生本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谈我校的教学改革
****中学
****中学位于我县偏远的西北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不高,但作为我县‚第一批大语文实验学校‛和市县两级‚教育科研示范化学校‛,我校有着浓郁的教研氛围和良好的课改基础。
一、力争转变‚教‛‚学‛方式的教学案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案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全县积极落实‚生本教育‛,推行‚三〃五〃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这一背景下,我校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现状,于2010年9月份经认真细致的调研后全面展开的;同时也是我校在‚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的教改思想和‚大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落实生本教育、践行‘三〃五〃x’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的又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教学案顾名思义,是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的统一。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师生互动、展示交流,课下巩固、拓展、升华的一个媒介与平台。此次改革,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1.教学案编写的前期准备
教学案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现着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与教学能力。为了能编写好教学案,教师课前应:
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要义的基础上,还要有全局意识,要了解本单元章节的内容在整个初中学段所处的位置,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
认真地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编写教学案的时候,应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等。
认真选取教法与学法,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形,有针对性地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和远程教育平台,最大程度地占有有益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借用科学合理的课堂同步练习等教育教学资料,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精心编写教学案 a教学案应具备的内容
设计时间、设计人、审核时间、审核人、使用时间、年级学科、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学前准备、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巩固与提高、研讨记录、反思与收获等。
b教学案编写要求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广泛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案。
(1)教学案应体现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思想,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符合‚三〃五〃x‛教学策略的要求,常规教学环节齐全,又有自己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2)教学案编写的原则是实用、高效而又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教师间能共用、循环使用和学生会用。
(3)教学案的编写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体现教法与学法,体现师生活动。
(4)教学案在课前应有学生必要准备活动(为使课堂学习的顺利达成,可以在此处让学生做些必要的知识准备或练习等);课上应注重情境的设置或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或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交流、展示。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教学案要注重将知识问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案应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应让课堂以教学案为‚媒介‛‚活‛起来。总之要精心铸就‚精品‛,努力打造‚高效‛。
3.教学案的使用
精品教学案,因使用的人不同,呈现的方式与时机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当教师经过辛苦的付出后,应积极与同学科的老师进行研讨,进行二次备课。
为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教师应提前一周准备好下一周所需用的教学案。课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教学案的完成情况,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教学案,教学案的相关内容在什么时候呈现,学生如何活动,师生如何互动,教师都应做好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本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组织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课堂教学在师生‚鲜活‛的互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知识的生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打造‚互动、互助、合作式‛的新型课堂
历经半年多的执著探索与不懈追求之后,我们发现教师由以前的为‚教‛而‚教‛,变为现在的为‚学‛而‚教‛;学生也改变了过去因‚教‛而‚学‛的被动学习,改以教学案为指导,课前积极进行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合作、交流,体验着主动学习带来了惊喜与快乐。同时,各学科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策略正在确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正形成自己有效学习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校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适时提出了‚互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课改方案:
(一)课前精心细致的准备——课堂互动、互助、合作的基础 教师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情,选择恰当教法,广泛搜集素材,精心编写教学案(与课堂的教学环节相统一),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对课堂的构建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学生的准备:课前以教学案为指导,以《同步学习探究》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为主,认真研读教材,完成教学案和《同步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部分‛。找出‚已知‛,明确‚未知‛,为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合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上师生、生生合作、交流、展示——课堂互动、互助、合作的落实
1.组内互动:预备铃响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组内交流学生个人学习的‚已知‛和‚未知‛,借助同伴互助共享‚已知‛,释疑‚未知‛,达成小组共识,由小组确定主发言人作好课堂展示的准备。
2.组间互动:在组内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将小组研讨的成果展示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小组间相互观摩其他小组的成果,作出评价,提出质疑,作必要的补充等。
3.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成果,依据教学案适时抛出话(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就各个学习点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的知识构建,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互动、互助、合作是以教学案为媒介,以学习探究为依托进行的,以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为手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训练思维、培养能力,通过导、学、展、练、评等环节的精心谋划,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学习的快乐。
(三)课后组内评价——课堂互动、互助、合作成果的巩固 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学习小组组长依据组员在课堂互动中的出色表现及教学案、学习探究、作业等完成情况给予各组员以中肯的激励性评价,项目可分为‚思维最积极‛、‚发言最积极‛、‚表现最出色‛、‚最乐于助人‛、‚组内贡献最大‛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互动、互助、合作‛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
我校的课题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系统规范‛的过程。课题研究给我校带来最大的受益就是更新了广大教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多。因此,课题研究为我校的课改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四、课改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依托当地充盈的乡土资源,进行以奇石特色开发,形成校本教材——《石韵春秋》,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被县教研室推荐参加市优秀课程资源开发的评选。
回顾过去,欣慰在胸,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课改之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虚心学习兄弟乡校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生本教育学月心得篇三
践行生本教育,打造高效“生动”课堂
-------胡光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已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乘着课改东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这里面不乏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都因为不太成熟,或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而逐步销声匿迹,或渐行渐远。在此过程中我校也一直在课改的潮头迎潮而动。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本着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生本教育”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调研学习在践行生本教育的同时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氛围都需要重新构建。在初步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课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所束缚着,一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僵硬干涩的课堂,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该开放的课堂,由于教师组织形式的单一,导的作用被无形的淡化了,甚至有些教师在怀疑这种教学模式,反对这种模式。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变革的不适应,反映出我们有理论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有行动的意识但还没有灵活运用模式的能力,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模式的内涵和思想,从模仿中走出来。如何走出现状,建构高效“生动”的课堂模式,不单纯去讲求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是让学生们都完全参与进来,做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通过各自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先会帮后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同行者,与老师共同进步成长,而不是单纯教育的附属品,如何让学生知、学乐、好学,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如同任何教学经验一样,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具体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树立高效“生动”教学观。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扶等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使其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性火花。各参与教师以实践升华对理念的理解,从模仿学习逐步到内涵地切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2.以课题研究促进各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理念的指引下,细心雕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探索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各科教师构造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指导自学,由扶到放 “兵教兵”,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订立“赶、比、超”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高效“生动”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观摩学习生本等高效课堂,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关键是分析各基本环节,领略其实质内涵,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实践、突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研究教法的选择,立足学生的学情,立足各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关键在“导”上下功夫。
4.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研究自学提示的设计,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存异质疑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5.研究并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程式化的模式过渡到多元的灵活的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原则):
1.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整体研究与个体反思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交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点带面、呈辐射状发散推进。我们将发挥骨干引领的优势,开放自己的课堂,影响和带动全校参与高效“生动”课堂实践的教师进入课改的新阶段,使全校的各科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总结反思性原则。充分利用果庄小学教研群与同伴加强交流,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思路。
5.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流程是: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提示约2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是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提问、讨论),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兵教兵,师生讨论),最后则是教师总结指导,并当堂训练(约13分钟,教师指导总结约3分钟,剩下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这是借鉴“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此模式,对各环节的要求往往会差别很大,在流程的运用上也会有效果的千差万别。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细化生本教育模式,分科目、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科目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计自学提示,从而架起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的桥梁,进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难点之二:学生“先学”之后,教师如何来“后教”?准确来说是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的“导”应如何来体现,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内涵?
本课题将着力突破两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接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六、课题研究的起始、结题时间、研究步骤设计及各阶段主要内容与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广泛开展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理念研讨会,深入研究“生本教育”。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案例,在案例中理解“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5.确立《高效“生动”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明确各成员研究任务。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果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定期推门听课,检查落实情况。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开展更为广泛的校级示范研讨课,请更多参加高效“生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科课型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研究的成果。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研讨会、博客交流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不同学科课型的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高效“生动”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展现学生真我风采”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激发兴趣 ”“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我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参研教师在高效“生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情感。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说明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实践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归纳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学期内所上课型相同的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比较研究课的设计过程,初步确定所选课型在运用“先学后教”理念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集体商讨通过。研究成果中要注明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是什么,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尽可能详细地把实践此类课型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可能的问题都表达出来,形成一个有理有据,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
3.网络资源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对高效“生动”课堂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本教育学月心得篇四
践行生本教育追求卓越课堂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重新定位。
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你问我答”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它需要教师不但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还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弱化自己的地位,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
因此,在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也有所改变。教师课前是设计者,在课堂上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数学的课堂。
二、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生本数学课堂的精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关键是做好课前准备。在每节课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小研究,学生必须在课前按教师的要求,根据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去了解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自觉预习并记录预习成果。否则在课堂上将无法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因此,教师要提前策划好前置性学习小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学。
只有课前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清晰,合作的协调,积极的发言,满怀的自信等最佳表现。在我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有的学生毫不掩饰地对我说:“我们非常喜欢做前置性学习小研究,提前收集上课时所需的资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讲得最好,表现最棒!”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旨在引发每个学生思维,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中,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三个前置任务:第一,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第二,画几个平行四边形,并猜想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或结论;第三,如何验证你的猜想。这三个问题,涵盖整节的学习内容,且简单、根本、开放,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学生拥有自由的探索空间,兴致必然极高,思维必然十分活跃。因此,本节课上,教材中共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三条性质,结果学生共讨论出六条,不仅仅是学生的结论远远地超越了教材,重要的是学生的获取过程与验证方法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可谓是:课堂上的一切精彩缘自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三、自由开放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郭思乐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老师苦教”比做插秧,多年来,农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既减少了劳动量,又保护了秧苗,给他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同样,教育怎样能使受教育者自己提高自己,调动其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邓小平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这一难题的做法就是把土地还给农民;而教育怎样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呢?就是把学习交还给学生,即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将“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
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我们口头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把学生可以自主学的部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成功、快乐学习。
四、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学习的课堂。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改变教学模式,践行生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把自己先学中遇到的困惑带到课堂;上课时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步骤,把讲台让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登台亮相。
学生4-6人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而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达到教育的“无言之美”
例如:我在上《圆柱和圆锥》的数学单元感受课时,学生在教师设计三个活动方案的引领下,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讲台作为展示的舞台,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设有主持组长,组长指派本组人员确定发言内容,指定发言人,组员中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还有的用自制教具演示等等,将自己做圆柱,拆卸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究并归纳出圆柱的特征,和推导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交流展示、学生之间的自由地质疑争辩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通过实践推导出了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习目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完成了。在学生的精彩表现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正如老师最后总结时所说:“我只是给了你们一只桶,你们却把它装满了水。”
生本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了很大作
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得来,再由学生传授给学生。老师讲解比较少,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老师才作适当的讲解,而老师的“无为”,却造就了学生的课堂上的精彩。
生本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生命本能,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让我们的教学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着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