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主要内容(汇总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主要内容篇一
生老病死是众生必经之路。这些事,不经历,我们永远都不懂。这篇文章,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优雅而又平凡的女人的朝花夕拾。关于青春、成长、婚姻、物质与精神的追求,闺蜜、梦想、美貌以及死亡的真实,在这么漫长的路途中历练出的一种别样的美。明白而真实的人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身为同性的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呈现的观点折服。
关于成长,“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展望未来,才能向前迈进;只有回首过去,才能理解人生。”当人们青春时不懂青春,当人们懂得青春时已不再青春。关于我的成长与青春,感觉总是那么匆忙,青春也总是在我的期盼中渐行渐远,初中盼高中,高中盼大学,大学盼未来,我的青春也总是在我的错误与懊悔中度过。当我在成长中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后,才明白当初那些在自己看来无法完成的目标,实则是可以调整,而这些,只有在我们成长之后才明白。在青春的成长中,我们离不开闺蜜,闺蜜是另一个自己,不同的时期,我们都拥有不同的闺蜜,我们可以一起谈论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感觉。她们理解我们,了解我们所有的缺点,之后依然爱我们。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懂你欢笑的过客。我们往往能甄别出属于我们同样磁场的朋友,然而也只有彼此的忙碌才能扼杀友情。文中的她是一位很珍惜友情的人,她经常与闺蜜保持联系。
我曾经爱幻想:未来的某一天,小河流水,天朗气清,在一个四野遍绿的地方,看一户纯木制外加落地窗的建筑,门前遍野向日葵,房后种植着各种蔬菜,房屋女主人是我,有着一位儒雅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丈夫,还有一位可爱的宝贝……我知道,幻想永远是幻想,正如她讲的“真实的人生在意料之外”。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经历过后,我们会发现追寻的只是平淡的人生。也因为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结婚、生子、职业与男女地位的抗争,生子之后对子女教育的紧张。到最后的某一天,我们会不顾众人前的形象,在岁月的冲刷后,洗去了我们性格中浮华的表象和修饰,只留下本真的自我,这需要我们看破衰老的来临,也许我们只会顺其自然。她在爱情转换成亲情时,明白:你只要去坚信两个人可以天长地久,便可以天长地久,什么事情不是只有离婚可以解决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她说:“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我想,她在这些方面,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
梦想是恐惧开出的花。在人生漫长旅程中,我们习惯了用恐惧包裹梦想,以为梦想是难以企及的梦。作者凭借恒心克服了平衡感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产生了一种不甘被“不能”或“无法”这种想法击败的决心,告诫读者,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些自己害怕做的事,然后一层层剥开恐惧,梦想就会开出花来。
生死之间,本就应追求顺其自然。死者,应学会放下,很多古人如我国古代的皇帝,渴望追求长生不老,做到永远的权利。可是真正的长生不老,像《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人公一样,见证了身边的人的生生死死,他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却如此之难。活着和死亡,我们只是路过。
没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我们的人生。走过了,我们才懂得生命。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主要内容篇二
家庭式最小的社会单位。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家庭对很多人来讲又是那样不稳定,离婚率不断上升就是最好的证明。试图用离婚来解决问题的人往往解决不掉问题,却“只能产生新的问题”。我在英国学习时,已经离婚多年的房东说“对于离婚的双方来讲,没有一个是赢家”,现实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离婚带来的伤害不仅牵扯到离婚的夫妻、还有孩子甚至父母。
有句流行的话说婚姻是恋爱的坟墓,所以,“一生中最至关重要的决定不是在哪里定居,也不是干哪一行谋生,而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牵手走完剩下的路。”
安娜说恋爱中的人对婚姻的期望总是太高。对此,我深信不疑。恋爱时的理想是单纯美丽的,而婚后的生活是复杂艰难的。我自己年轻时也曾对婚姻有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但结婚后发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喜欢动而我喜欢静,他的爱好我不懂,也不喜欢;他喜欢依百顺的贤妻良母而我却有非常独立。各自的成长的家庭氛围差异很大,不同的理念在碰撞。要想在每一个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是十分不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于是两个人的关系确实像在玩“碰碰车”,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生碰撞。
安娜说“两颗心就是不一样的两颗心,心心相印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两个人能坚信天长地久,他们就能天长地久”,秘诀就是“把婚姻关系看得比自己重要”。柴米油盐中,慢慢学会了用包容、关心调节,将充满浪漫幻想的日子过成了真实的平淡。虽然,心还是各自的心,没有变成一颗心,但学会了用自己的心去关心另一颗心,给与其温暖而不是伤害。
人是社会动物。除了家人、亲人外,与我们联系最多的,也是影响我们最深莫过于朋友。朋友是“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但他们缺始终不离不弃的关心我们,陪伴我们”的那些人。你的喜怒哀乐完全可以倾诉给她听,其实有时候你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女性眼中的朋友可以共享心事,男性眼中的朋友则是共同做事。
朋友无需很多,“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一群只懂你笑容的过客”。
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其实,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最好?很多人都被问过类似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季节都是最好的季节,因为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人生四季也是这样。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关键是要把握时节,充分享受每一季,“人生就是从一个位置到另外一个位置,最好的位置就是此时、此刻、此地”。
至今我还记得跟着两位婶婶第一次爬夜爬泰山的情形。我那时十几岁,满脑子是独立和冒险的念头。我总是离开大路去走那些看起来比较险的无人走过的地方,还让她们担心不已。现在和孩子一起旅游,情形完全颠倒了过来。我总是劝女儿去安全的地方,走平坦的大道,她却对我的建议嗤之以鼻,说人生的美妙在于意料之外。也许吧,“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这样,年轻时想法设法避开前人的路,年长后又痛斥晚辈不跟随自己的脚步。可成长这条路不需要强行牵引,刻意绕行,我们总归自己走过”,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明白了这些,我们便不再对孩子和学生苛责,不再事无巨细替他们设计考虑,不再控制孩子的童年、安排他们的青年、操心他们的工作、家庭和婚姻。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成长是不可以代替的。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他们受伤的时候给予安慰,失败的时候给予鼓励,困难的时候给予扶持。失败是人生路上在所难免的,但失败教会人们更多的道理。7月份,一个以前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即将赴安全部报道上班。他在高中时并不是特别爱学习的孩子,曾高考成绩也不理想,经让父母伤心失望,但他后来发现了学习的意义,并通过努力从专科升到本科,又从本科升到研究生。他善良的天性和顽强的精神为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他上班前,大家组织了一次聚会,来的学生中有的已经工作了两年,有的即将工作,有的在读博士。回忆起高中的经历,他们众口一词说中学学过的很多知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他们最喜欢的是课外活动在一起玩耍的时间。当年老师布置的很多作业都没有完成,大家都在想法设法应付老师的检查。我们这些兢兢业业的老师真的需要想一想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人生的感悟的大部分收获“不是从教室或图书馆获得的,而是在人生的实验室里学到的”。所以,教育关注的应该是在生活中成长,而不是在教室中堆砌知识。
成长需要耐心和热度。而现在的父母和老师缺乏的是耐心,揠苗助长的事情在处处上演;现在的孩子缺乏的是热度,在极度的摧残下,他们早已对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和热情。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主要内容篇三
当初,谁没有在青春的路口彷徨?后来,谁没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岔过?再后来,谁没在人生的弯道上彻悟过?因为走过,我们愈发懂得,人生是什么?
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如此年轻时想主设法避开脚步。可成长这条路原本就不需要强行牵引,刻意绕行,我们终归得自己走过。
这一个暑假,有一大半的时间我都属于在神游状态,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地一天天过着,总觉得这个暑假还很长,甚至学习嘛,总是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搞定它的。于是我开始睡懒觉,睡到很晚才起,然后,一直玩到吃午饭,便又开始睡觉,睡到不想再睡下去了,摇了摇睡得头昏脑涨的脑袋走到书桌前看起书来,但学习不了多长时间,我开始坐不住了,被一切可以玩的东西吸引着,不由自主地离开书桌,走出房间,朝着吸引着我的东西走出,与它娱快地玩耍。
一直玩耍到妈妈回来,没错,妈妈回来到吃完饭后的一个小时是我最认真的时候,当妈妈打开电视开始享受着这一天最认真的时候,我便也开始放松起来。有时要出门时,便会很认真的打扮起自己来。这时爸爸妈妈在一旁不耐烦的吹催道:“随便穿一件就好了,不是让你去走时装秀!”而我完全不理会,放假不用穿校服,这儿两个月我当然要好好打扮一下啊!
当这种生活每过去一天,我也总是会觉得这样太浪费了,大家一个个都那么认真,不行,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开始认真了,可想是这么想,真的到了第二天,我又开始玩起来。我对自己说只玩了一下,可当再次抬起头看钟时,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
有时我也会为我这种行为感到着急,但在一旁看我的爸爸妈妈更着急,马上升初三了,就快要中考了,身边的孩子一个个都补课,现在的竞争激烈,高中也难考,这样子下去怎么行!于是我的补课生活开始了,虽然报得名也不算多。
后来又不知道妈妈从哪听说有一个课,可以提高记忆,可是看了看时间,和我的生日重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课还没结束,我就开学了,也和我晚上的数学课重了,看看地点,和我家是两端,不堵车的话半个小时到,堵车的话,起码要50多分钟,时间段又是8:30到晚上7:40多,和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又重了,他们接送不了我,想想决定算了不去上的时候,可又看着这成绩可以提高的诱人成果,还是决定去,因为路程远,所以要早起,这对于天天几乎就是睡觉度过的我,的确是件困难的事,然后再自己打车去,打车回,当时妈妈让我选择,我觉得如果不去,我肯定会后悔,不管有用没用,都要去尝试,很有可能就会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当经历一次也好。
小的时候我也学过很多东西,但总是半途而废,但唯独只有钢琴我还坚持着,我动作慢,写作业慢,上学时,几乎没有时间来练琴,一个星期去老师那弹一次,挨一次批,妈妈也很生气,干脆别学了,还浪费我那么多钱,专心学习算了!我总是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后,摇了摇头“好!要学你就要练,一个星期至少练四次!”妈妈开出条件,我又很艰难的点了点头,虽然我知道这样会很累,但我总是会一样很了不起的乐器,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如果放弃我会后悔一辈子!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或许以后的生活不是最理想的,但当初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
人生就是我们脚下的路,是一串生命的体验,更是一次灵魂的运行,亲爱的自己,不管路途有多艰辛都走下吧,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主要内容篇四
看到这本书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题目《不曾走过,怎会懂得》和封皮上“没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人生”这句话。未读之前,猜想作者安娜.昆德兰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很想知道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的感悟。
安娜.昆德兰是家里的长女。母亲和父亲结婚前有工作的,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结婚后辞去了工作,成了全职太太,父亲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们,因此,安娜小时就常帮助母亲照看弟弟妹妹。母亲从不发火,遇到孩子调皮不听话时,气的只好自己哭泣,往往孩子们被她真诚的泪水感动变得很乖。19岁时,刚刚40岁的母亲患病去世,这留给安娜如此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它从未远离过我的脑海”。她在很多书中都提到母亲,母亲的温顺、勤劳、任劳任怨以及曾经说的的话语在她后来生活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为人妻母方面。真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啊!
安娜18岁开始以抄写员的身份加入《纽约邮报》的,后来成为历史上第三个为纽约时报撰写社论对页专栏的女性,曾获得普利策评论奖,2009年,她辞去工作成了全职作家。她出版的五本畅销书中,有三本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他和做律师丈夫格里育有两儿一女。为了生育和照顾孩子,她曾两度辞职回家,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孩子直到他们长大上学为止,在家的日子开始小说写作。
很多人在岁末有辞旧迎新的习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顾是为了展望,是为未来奠定基础和信心;展望是为了前进,为了创新与提高。“我们只有展望未来,才能向前迈进;只有回首过去,才能理解人生”。所谓“继往开来”只有批判性地“继往”,才能有效地“开来”;没有“开来”的决心和意愿,回顾也就失去了意义。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背景,甚至同样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若干年过去,出现了不同的人生结局。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遗臭万年;有人将固守清贫,却将每个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人荣华富贵相伴却心神不安。为什么?
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所致。人活于世,离不开物质。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就会使人丧失灵魂。安娜.昆德兰说“一路追求物质,却忘了带上灵魂。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的双脚走得太快,以致于把双脚远远地拉在了后面”。不正是目前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写照吗?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源源不断地诞生以致于钱理群老先生发出“清华北大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无奈喟叹。
物质本身是没有罪恶的,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就会使人走向罪恶。年轻时代追求物质和虚荣无可厚非,但应该知道用恰当的手段来获得,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丧失底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物质的欲求会逐渐变淡。安娜年轻时喜欢购买家居和装饰用品来丰富和改变家里的环境,但现在她觉得拥有几间舒适的房间就已足够,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凝练、清爽、简单。回顾我自己的生活之路,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年轻的时候以为拥有漂亮的大房子和高档的家具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拥有高档的衣服,人才会显得富贵优雅。我曾牺牲周末时间去代课赚钱,跑到银座商城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穿的所谓高档衣服,去美容院做面部护理以防容颜衰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天真荒谬的。这些年,似乎越来越喜欢精简,美容师常批评我说越来越不“要好”了。
安娜说出了我想说的话:“物质毫无意义,无法说明什么,也不能解决什么。物质无法拯救我们的灵魂”。
梭罗曾经说:“精简,一定要精简”。托克维尔说得更加透彻:“人们生活在物质中,好像觉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似的,总是抓住手里的一切,一样也不放弃,却一样也抓不牢,而且还像狗熊掰棒子那样,一旦忙着追逐新的东西,就会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