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人才引进办法(二十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一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针对关键技术问题,
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
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
。
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
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
考核。
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出版专着,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
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定期给与课题、业务技术指导。
对培养对象成绩显着者给与表彰和奖励。
对贡献突出者实行重奖。对完不成考核目标者停止资助,实行淘汰制。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构成的持续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潜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取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潜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用心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构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积极。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思考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思考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取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
2、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和平衡员工心态的重要条件。对于人才来说,简单愉悦工作的环境、能够理解下属推荐的上级、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适度的成就感
企业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并且甘愿付出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就务必给予能干的员工更多的机会,给予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应有的收获与报酬。
4、知人善用
给有潜力和发展的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是让员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这种感激做基础,就不必担心员工会离开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长久以来都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企业后备人才包括管理型与技术型两大类,其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
1、管理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1)管理培训生计划。是企业对经过筛选的、富有管理潜能的一批新员工,采取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轮岗、导师辅导等培养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质,并逐渐安排其进入企业管理类岗位承担管理职责。这种方式适合于急需人才的企业大批地培养新人。
(2)企业接替规划。也称“接班人接替规划”,是企业透过内部人才评价与筛选确定、并持续关注那些可能成为中、高层岗位管理人才的高潜质员工,对其在工作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上进行培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三
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要求各单位定期对卫技人员进行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训练和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区继教办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积极发挥区人民医院的医教研中心的作用,提升培训档次和质量,要深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职称晋升、医师定期考核等挂钩的政策,加快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要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力度,采取定向委培、学历教育的方法,切实解决乡村医生队伍严重老化与短缺的问题,为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全科医生骨干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社区护士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诊治和处理一般急症、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促进城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现有人才的素质提高上,放在紧缺专业岗位和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上,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有效推进,为此,重点继续办好全市卫生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班,按结构比例引进各类紧缺的人才,争取通过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办各类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现场指导开展业务工作。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创新科研成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疗法,增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实施“三名”战略,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
(三)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完善以学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年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人员合格率争取达到100%。同时,积极拓宽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和渠道,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年终学分达不到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在医师、护士注册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四)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勤奋学习的热情,大力营造“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氛围,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年终根据各单位技术比武基础知识考试等情况,评选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抓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一是帮助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市级各医疗机构免费为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口支援、卫生支农工作;二是继续搞好乡村医生的在岗知识集中培训,按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人才培养工作责任追究制,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调度与督导,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确保我市卫生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四
为努力提升医院的学科水平和综合能力,让我院一些专科学术水平完成三、五年内,在市、省内形成优势和特色,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省、市医学重点人才,经医院重点专科、重点人才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决定对省重点专科、市重点学科,和院重点专科建设和省、市、院级重点人才,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如下: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四、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五、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六、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七、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八、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着,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入选对象可聘请国内、外医学界相关专业着名专家作为自己的导师,定期给与课题、业务技术指导。
十二、医院每年将根据“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考核结果,对培养对象成绩显着者给与表彰和奖励,对贡献突出者实行重奖。对完不成考核目标者停止资助,实行淘汰制。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五
为了建立有效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后备干部梯队,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供给人才资本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向,即培养在某一专业工作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并熟悉本工作领域其他相关知识,且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复合型后备干部人才。
xx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后备人选。
一般为1-3年。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注重发展潜力,重在培养提高
4.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5.分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原则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确定后备干部候选名单、审定培养计划、最终审议培养效果的评估和后备干部的晋升。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组织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在岗培训的落实和监督、岗位交流、培养效果的评估等。
各部门领导为其所管理部门后备干部培养的辅导人,负责协助后备干部制定培养提升计划,对日常各项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一)定期业务培训
1.每年由市分公司外聘培训师,对后备人员开展一次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培训结束一个月内,后备人员需要提交培训心得体会到人力资源部,字数1500字以上。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六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是《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一年来,我们通过严把入口关、任免关、考核关和信息采集关,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伍宏观管理,注重公务员素质建设,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是把好入口关。按照报名、笔试、面试、体检(体能测试)、考察(考核)、上报拟录人员名单等程序,完成了公务员招录工作。今年地区公务员拟招录岗位37个,拟招录85人,上报拟录人员62人,录用61人(1人待定)。
二是严把任免关。我们严格政策规定,规范办事程序,落实任前公示和试用制度,完成了地直单位上报的考察任免工作。截止目前,全年共任免地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69人,其中拟任28人,试用期满正式任职19人,转(兼)任15人,免职7人。
三是严把考核关。20xx年地直机关事业单位共参加考核2112人,其中:行政649人(优秀187人,称职450人,未定等11人,基本合格1人),事业1463人(优秀187人,合格1217人,未定等55人,基本合格4人)。
四是严把信息采集关。完成了地区政府系统公务员信息采集工作的上报工作。共采集4147名(公务员3496名、参照公务员651名),其中:地直919 名、吐鲁番市1057名、鄯善县1382名、托克逊县789名。对地区政府系统新列入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审核,并上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批共107 个。
五是严把人事档案关。通过前期收集材料、分类登记、补充材料、裱糊、录入、装订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0个单位的档案整理完成,共收集4000余份零散材料,并逐人鉴别、核准,清理出不入档材料600余份,补签字、盖章材料1300余份。上架档案1000余卷,待完成档案300余卷。
(二)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深入,为满足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采取“人才订单”的办法,大力引进急需人才,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积极组团到区内外参加人才交流会,采取“主动出击、广泛洽谈、真诚对待、认真筛选”等办法,积极为地区引进所需人才。全地区有3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自治区人才交流会,各种需求专业86个,需求岗位368个,这次接待了2800余人,登记1624人,面试后达成意向28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的4人。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赴兰州大学,西安大学部分院校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达成意向的60人。并为沈宏集团签定各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议237人,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热情服务。
年初我们向自治区_申报了2个项目,一项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博物馆运营管理,日本地方政府国际协力专家组织会派遣项目专家1-2名来我地区针对需求方提出的课题进行1-2周的指导。另一项是英语教学领域,香港方面将派出英语教学专才,面向全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2周的英语教学培训。10月,2 名日本文物专家已来吐进行了为期2的讲课指导。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展??
根据《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改革思路,我们大胆在地直机关八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先行试点,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比较成功。地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经常听取局领导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我们根据地委、行署的决议指示,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作细节,突出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措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地直8个试点单位都通过了试点方案,完成了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出台了绩效考核的办法,工作运行正常。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七
省级农科院柔性引才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面临的困难,阐述了柔性引进人才的优势,提出了省级农科院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在政策、管理机制和保障等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才;柔性引进;省级农科院;政策;管理机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458-02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项目(编号:jk1320)。
人才资源是关系到省级农科院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其中又以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最重要。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盘活现有人才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人才是加快提升人才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在省级农科院人才引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看中的引不来”的现状,而柔性引才正是破解这种现状的重要举措。省级农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困难
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够
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能满足人才自身发展、展现才华的需要,因此,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的选择[1]。省级农科院主要是支撑和服务于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职能定位和单位的规模,除主流和传统优势学科外,一般较重视区域特色学科的建设,在学科布局上不够完善;在创新链中也偏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创制,在前沿研究和基础研究领域相对不足,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和专著的产出上也相对较少。因此,与经过“985”“211”建设的高校和承担国家基础学科建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相比,省级农科院在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科研硬件设施条件不强
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设施完备的创新试验平台是农业科研人员进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必备条件。但是,由于省级农科院因科研硬件平台立项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原因,在科研硬件设施条件上普遍不强,以国家级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目前已立项建设的有102个,但是依托省级农科院承建的仅18个,不足总数的1/5[2]。而各研究所受财力限制,先进的、高值的仪器设备普遍缺乏,覆盖整个专业领域创新工作需要的系统、成套的设备不齐备,加上各研究主体之间在仪器设备上的共享程度不够,进一步导致省级农科院各研究主体的科研硬件设施条件不强。
所属行业吸引力不足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但是自2009年以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不足10%,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此外,虽然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省级农科院在创新链中的环节决定其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强度比较高,与金融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相比,待遇相对较低、社会地位相对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所在区位优势不明显
从人才流动的地域性规律来看,一般都是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3]。发达地区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投入力度、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这些都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因素。除直辖市所属农科院外,省级农科院一般设在省会城市,一般这些城市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发展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有学龄子女的人才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当然省级农科院也可以提供丰厚的薪酬、优质的住房条件,制定优惠的知识产权收益政策等优惠条件来吸引人才。但是,无力改变人才生活的城市大环境且生活待遇一般是在工作条件相差不大时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柔性引才的优势
柔性引才是指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突破国籍、身份的限制,不改变人才原有的编制、人事关系,采用兼职、租赁等方式将人才吸引到本单位工作的人才引进方式[4]。柔性引才真正践行“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便于建立以效用为核心的人才管理机制。
能突破编制身份的障碍
省级农科院一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传统的人才引进,须要办理进编给身份,但是人才来源是多渠道的,身份也是多样的。如外国人、外籍华人因为国籍问题在政策上不能进编,不能享受医疗、退休、社保等国民待遇。同时,有部分人才在有时间、有精力兼职工作,经原单位同意后可以不放弃或不愿意放弃原有单位的编制和岗位。对于这些人才,编制身份不再是吸引人才的要素,而是变成人才引进的障碍。因此,可以通过聘用或者提供劳务的方法,突破国籍的限制,不改变原有的人事关系来柔性引进人才。
服务方式多样化
柔性引进的人才在服务方式上也可以多样化,有利于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时间上,既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对兼职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岗位特性和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约定,在保证总体工作量的基础上对工作时间进行灵活处理。在工作内容上,分类别赋予相应责权,可以是建学科、带队伍、培养人才,也可以利用其某一专长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环节的某一科学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共建学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进行合作,也可以是仅针对性地开展手把手的专项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某一专项技能等。
方便目标管理
由于柔性引进的人才与省级农科院不存在人事关系,用人单位在职务晋升、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等方面没有负担,因此引入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制度比较合理。对于柔性引进的人才,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式、工作待遇等通过协商形成一致后,在聘用合同中进行约定。聘用合同可根据引进的目标制将工作绩效固化,量化具体、可操作性强,通过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便于目标管理,鼓励引进人才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关于省级农科院柔性引才的几点建议
实行“一人一策”
在具体人才引进过程中,除正常进编的外,按照人才市场化规律,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根据其学术水平、团队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实行“一人一策”。双方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协商,签订聘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保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证柔性引进人才在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在知识产权分割、科技成果转化分配等方面,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引进人才的实际贡献,参照市场规则兑现,避免纠纷。
建立科学的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
在具体的人才引进操作中,须要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工作流程。首先,用人单位须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本单位人才引进计划,院学委会及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后,确定全院的人才引进重点和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按需引进、适者引进。其次,在引进过程中,建立标准的引进工作流程,发挥用人单位、职能部门和院内外专家、院学术委员会等在形式审查、背景调查、学术能力评估、待遇协商等环节的评议把关作用,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性。
分类管理
按人才引进类型来说,柔性引进的人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3个类型:人事关系不进编但全职在院工作、专家兼职来院从事科研工作、专家短期来院提供劳务。对于柔性引进的人才,须根据其聘用合同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全职工作的人员,在日常管理上参照在编人员统一对待,不仅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上有要求、有指标,也须要赋予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责任;对于兼职来院工作的引进人才,建立相应的考勤制度,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要求深入一线开展工作,避免浅尝辄止,防止流于形式;对于短期提供劳务的专家,充分保障在院工作期间对工作量的要求,此外可以创新工作手段,通过视频交流、邮件沟通等手段进行指导,关键是要实现具体的引进目标。
做好人才经费保障和生活安置工作
与进编人员相比,柔性引进人才的工资未纳入财政人员经费保障范围,因此,对于柔性引进人才的经费支出须列入单位年度预算统筹考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柔性人才引进工作。兼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由于其流动性强、工作时间灵活,要做好相应的生活安置工作。院人事部门、用人单位须建立联系人制度,加强对人才的跟踪服务;按照签订的协议或聘用合同,用人单位和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及时、足额落实相关待遇和工作条件,保障人才能够按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如提供设施完备、可以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做好人才在院工作期间生活安置工作;另外,柔性引进人才,特别是兼职或者提供劳务的人才因其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可能经常需要长途旅行来院开展工作,根据需要,可以为其购买交通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解决后顾之忧。
给用人单位适当的自主权
为更好地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须要充分发挥各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可以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政策空间,支持和鼓励各用人单位利用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机会主动寻找和发展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和待遇磋商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对柔性引进人才给予适当配套支持。
参考文献:
[1]戴成林,马开剑.高校引进人才的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11-14
[2]王 澎,李国锋.省级农科院科研平台建设与发展思路解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4):32-34.[3]王培根,牛 敏,金 琴.高技术人才流动的综合效用价值动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2):200-203.[4]林越晶.透视柔性引才[j].中国卫生人才,2014(2):32-34.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八
人力资源部20_年度主要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建立健全人事行政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等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事行政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期望能到达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是
1、劳动合同签订,续签、终止及时性;
2、员工转正及时性;
3、劳资关系(劳动纠纷次数、原因等);
4、档案管理完整性等描述。
三、员工评价的收集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必须时期内工作潜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带给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每月收集个门店人事评价表,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四、人力资源人力需求计划
(一)、人力资源人力需求计划目的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九
一、培训对象
县教育局经过公开选拔产生的xx名后备干部,其中小学(幼儿园)xx人,中学x人。
二、培训原则
按需培训、突出重点、学以致用、提高质量。
三、培训目标
提高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挖掘后备干部潜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本事的教育后备干部队伍。
1、掌握教育法规,熟悉管理艺术,提升管理本事。
2、把握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执行本事。
3、提高教育科研本事,促进自我发展。
四、培训方式
1、读书学习。
2、外出考察。
3、挂职锻炼。
4、高层研修。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
一、培养目的:
为了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合理地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实现公司的“三年战略目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培养原则:
自主培养,内部提拔。
三、招收条件:
20xx年预计招收50名应届大专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需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及从业态度,具有很好的综合能力及发展潜力,愿意从基层做起。
四、发展路径:
1、岗前集中培训→门店实习(经理带教)→新店增援→述职评定→定岗1-2周4个月个月6个月
储备干部须经过期6个月的门店/部门轮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经实习部门和人事行政部进行综合评定,分配到合适的部门定岗。
2、储备干部→管理职员→部门助理→部门经理→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1-6个月1-2年3-5年5-8年
五、发展阶段:
1、岗前集中培训
20xx年度新招聘储备干部于河南超市公司进行一到两期,共计5-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课程包括:军训、企业文化、公司人事制度、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培训等。
2、门店实习
了解超市终端实际工作状况和流程,具体岗位根据公司及各店面需求情况安排。
3、经理带教
安排部门经理级或以上管理干部作为带教老师,为储备干部考评打分。
4、新店增援
到公司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
增援时间为一到半个月,开业结束后返回原岗位继续实习。
5、述职评定
a、为了深入了解储备干部入职后工作表现、思想状况,并对员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原则性安排每人每月上交实习总结并定期,由带教老师打分评定后记入档案;
b、试用期结束前,进行述职汇报,预计安排在xx-12月;
c、述职考评人员:
公司领导、所在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人等。
d、述职评定结果直接与定岗、薪酬挂钩。
6、定岗
a、根据集中培训成绩、门店实习和新店增援的表现、日常总结评定、述职汇报的考评等级综合确定定岗结果。
b、储备干部逐步纳入正常员工管理。
7、定岗结果
岗位:机关或门店基层管理职员。
级别:科员或副股。
六、薪酬福利:
1、2个月试用期:专/本科生xx/月、硕士生xx元/月。x个月待岗期。
2、转正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
根据评定岗位和级别,享受科员或副股级待遇和补助。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一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工作要求,人力资源部将紧紧围绕公司整体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计划,结合公司实际状况,为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端正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工作新局面
_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认清形势,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在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公司制定的_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员工招聘、培训、晋升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定与实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人力资源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制定_年工作目标,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人力资源工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发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_年人力资源部将紧紧围绕“_[_]1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_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二五”规划和_年发展目标合理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将结合旭旺公司实际状况和人员结构状况来合理设置,并根据总经理室的要求增加和减少部门设立,作到每个部门都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组织架构的建立是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
基础。
2、根据组织架构设置编制各部门岗位职责制和岗位目标职责书
_年公司将对各部门各岗位编制部门职责制和岗位目标职责书,来明确和细化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以此来考核和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资料,并根据实际状况编制部门目标职责状,来激发和约束每个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职责心和紧迫感,年终将根据目标职责状实际完成状况进行年终考核。岗位职责制将公布上墙,理解各部门的监督和公司内部考核。
3、根据公司发展要求认真作好员工的招聘工作
_年是公司的发展之年,规范之年,人力资源部将根据总部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好公司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透过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公司的品牌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来组织和实施人员招聘工作,继续实施门店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把关的招聘流程来加大招聘力度。认真细致的考察每个应聘人员的调查了解工作,确保每一个新进人员在公司都能称职的完成公司的任务。引进和吸收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公司。
4、切实做好新进员工的培训和跟踪考核工作
_年人力资源部将对每个员工,每个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和落实和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跟踪考核工作。_年我们将根据员工整体状况和公司实际状况,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着重加强课长一级管理人
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课长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然后再采取岗前培训和在职“一带一”的培训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就能够使我们员工的整体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力资源部将对每个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跟踪考核,并将其培训状况和表现状况建档备案。为公司储备人才收集第一手资料。
同时,将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和优秀员工外派参观学习,透过此种参观学习培训,让他们看到其他同行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透过学习,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
5、建立和健全我们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用心性
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完善绩效考核流程和资料,并根据各店实际状况将绩效考核表制定后下发到门店。
绩效考核流程: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分解考核指标---落实绩效考核实施状况-----编制工资报表-----年终绩效
考核总结----兑现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主要是透过销售业绩与员工工资相挂钩,来提高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职责感,打破平均主义,切实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实现“三个不一样”。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工资都充分拉开距离。
6、制订
人力资源规划,培养和储备优秀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状况,不断培养和储备各类优秀管理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_年人力资源部将重点加强课长和店长的招聘和储备,透过各种渠道来引进和挖掘人才,对有管理潜力和营运潜力的人才将大力的吸收,对现有的优秀员工也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并用心和一些人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透过他们来寻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二
为加强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医学专家,进一步推动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快提升我院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特制定“xxxxxxxxxxx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星火计划”(以下简称“青年人才星火计划”)。
医院组建xxxxxxxxxxx医院人才培养星火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统一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具体落实日常工作。
(一)“青年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对象的选拔范围为:全院所有医疗、医技和护理从事一线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申报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爱岗敬业,事业心强,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求实、创
新、协作和奉献精神;
2、年龄在40岁以下(申报当年1月1日以前出生);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生须是第一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较好地运用外语了解、学习新技术;
4、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有较深厚的基础,具有发展潜能,有较强的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5、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三
校地合作柔性引才调研报告
x县县委办
为深入总结我县“校地合作”柔性引才借智工作,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柔性引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特此调研,以备参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人才任用不重视,无法给予人才x县归属感
《x县“校地”人才合作管理暂行办法》(x委组〔2012〕28号)阐明,校地合作引进研究生性质为挂职锻炼,所谓挂职锻炼即:在不改变干部行政关系的前提下,委以具体的职务到其他地方,培养锻炼的一种临时性任职行为。但实际实行过程中,接收单位视其为实习,即: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诸如让引进的人才队伍从事端茶、送水、清理办公室等毫无实际意义的工作。第十一条第四点规定:“安排挂职研究生到相关单位挂职任工作助理”一项,“工作助理”与“挂职”一词产生巨大的落差,造成引进人才困惑,毫无工作积极性、毫无归属感与认同感。由于人才引进性质的不明确,致使两种现象突出:一是人才工作积极性不强;二是接收单位误解人才们恃才傲物,致使“重引进轻使用”、甚至。
2、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
《x县“校地”人才合作管理暂行办法》(x委组〔2012〕28号)中,第六条规定:接收单位要认真覆行对挂职研究生的管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其下数条办法无法有效激励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人才在单位工作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十一条第四点:安排挂职研究生到相关单位挂职任工作助理。“工作助理”一职一不能激起引进人才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无法充分挖掘人才自身所具备的才能。此外,接收单位并未深入了解挂职研究生的实体需求、实际需求,往往采取单纯的物质激励机制,但挂职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并非以物质奖励为前提,而是以能力锻炼为实体需求,按需分配挂职研究生具体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励他们斗志,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此为根本。
3、考评机制不统一,无法做到人才考核公平化
管理办法第八条:日常考核重点考查遵守接收单位工作管理制度情况、工作出勤情况、工作日记实记录情况、工作计划进展情况等。但各个接收单位考核机制不统一,有些单位对引进人才与在职工作人员一视同仁,如县委办,实行上班刷卡制度进行考核,但某些单位自由度非常大,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却没有任何的惩罚措施。致使人才群中考核不公平现象突出,必然导致“怨声载道”,且无法合理有效的管理。
4、人才引进不合理,无法促发人才效用最大化
某些单位人员足够,连在编人员都无事可做,根本没有必要引进人才,但却引进人才,一天无所事事,既浪费政府财政,又浪费人才资源,根本未促发人才效用最大化。某些单位引进人才并非按照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方向,随意安插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不能各尽所用,工作需要人才,但此人才却不懂此工作现象比比皆是,人才资源极度浪费。
二、应对策略
1、人才专业任职,培育人才x县归属感
对人才引进目的作高度重视,事先了解各引进人员的专业背景,按照专业背
景分配岗位,分配任务。要注重以用为本。以用为本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揭示了人才工作的本质,反映了科学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具体运用到柔性引才实践中:一是要强意识。理念新则天地宽。要敢于突破传统、狭隘的人才观,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越是欠发达越要抓人才”的意识,牢固树立“重视本地、引进急需,注重实效、不图虚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引才观念,拓宽选才视野,谋求便捷之径,着力用活、用好和用足人才,促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
建立挂职研究生一定的政治激励机制,以认同挂职研究生的工作能力,行政表彰等形式为突破口。
建立挂职研究生一定物质激励机制,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挂职研究生技能水平与贡献的因素,并享受规定的相应福利待遇。对挂职研究生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成果转化所得收益,要依据贡献大小,积极探索参照人员提成办法予以分配,调动人才技术、知识创新积极性。要进一步提高挂职研究生津贴标准,特别对在解决生产重大技术难题、攻克技术难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挂职研究生,要给予重奖。建立挂职研究生精神激励机制。制定完善挂职研究生评选项表彰制度,对挂职研究生培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培训机构以及各类挂职研究生成才典型进行表彰奖励,逐步建立多层次的挂职研究生激励体系。要积极为挂职研究生提供培训深造、技术交流科技、科技创新的机会和平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3、统一考评机制,促使人才考核公平化
统一的考评机制是有效促进人才考核公平化的前提。只有统一的考评机制,才能避免各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的对人才进行管理、监督及奖励。
4、按岗按需引才,促进人才效用最大化
按需引才是用好人才的前提。要明确需求重点,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引进与本地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学科发展相匹配、相协调。要突出需求主体,不断激活政府各单位部门对人才智力的旺盛需求,鼓励人才柔性流动,让政府各单位部门真正成为人才的集聚地和主战场。灵活采取政府邀请、单位聘用、项目合作、论坛研讨、智力支持和柔性挂职等方式,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柔性引才实效。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四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达州市给排水总公司20xx年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潜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贴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贴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构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xx年底,透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到达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到达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到达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到达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到达95%及以上。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1)实行“1122”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2名优秀技术人才和2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监测、经营、安装、收费技术、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用心引进和培养电焊、化验、水质监测、施工现场管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五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潜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仅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务必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务必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己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透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透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带给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潜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潜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一样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一样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潜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资料,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带给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潜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六
为加强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医学专家,进一步推动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快提升我院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特制定“xxxxxx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星火计划”(以下简称“青年人才星火计划”)。
医院组建xxxxx医院人才培养星火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统一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具体落实日常工作。
(一)“青年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对象的选拔范围为:全院所有医疗、医技和护理从事一线业务工作的技术人员。
(二)“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申报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爱岗敬业,事业心强,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求实、创新、协作和奉献精神;
2、年龄在40岁以下(申报当年1月1日以前出生);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生须是第一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较好地运用外语了解、学习新技术;
4、对本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有较深厚的基础,具有发展潜能,有较强的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5、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七
柔性引才
【这是一篇谈柔性引才比较系统的文章,建议学习】
柔性引才引智是青海立足省情、开创性做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我省的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省内现有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补充,用好柔性政策是关键。党的_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还需要进—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灵活务实的方法,进—步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不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柔性引进人才智力,主要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以智力服务为目的,通过不改变原有户籍、身份和人事关系,突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工作方式等限制,引进人才智力的一种方式。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先后引进1000余人次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到青海创新创业,为青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我省目前的情况看,柔性引才引智工作还存在着柔性引才引智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需求主体还不够明确、方式和渠道还有待创新、政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坚持转变观念,理性的定位和认识柔性引才引智工作 一是定位在“开放”基础上的认识。把开放的意识和办法贯穿于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全过程,在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过程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适用就行;在人才流动上,不设壁垒、不限制、不阻碍,来去自由,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作用。二是定位在“差异”基础上的认识。以“优惠的柔性引进政策、保护各类优秀人才智力创新创业热情”的软环境差异,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产业平台差异,以“需要为目的、适用为尺度”的人才类型和人才素质差异,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合我省实际、成本较小的柔性引才引智途径。三是定位在“供需”基础上的认识。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不断加快,使得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人才短缺”必然导致人才以其特有的价值配置需求,向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区域流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或契约形式,来引导和满足这种供需平衡,吸引全社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坚持按需引进,集聚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智力 一是明确需求重点。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特色农牧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资源循环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金融运作等行业、产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对人才智力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柔性引进一批省外、国外专家学者。二是突出需求主体。将企业申报科技课题、科技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化,并作为企业参与重大工程招投标的条件之一,以此来开掘企业对人才智力的旺盛需求。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省、州、县三级人才市场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建立公益_流平台,提供公益性、权威性的人才政策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为供需双方和全社会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逐年递增”的柔性引才引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对柔性引进人才的待遇补助、设立科技创新风险资金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二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突出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评价体系。对将要引进的人才认真加以区分和甄别,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智力纳入引进视野;对柔性引进的人才要积极提供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服务和帮助,放手大胆使用;科学评价和考核柔性引进人才的贡献,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联系掌握—批行政调配和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对通过市场柔性引进的人才登记造册,提供服务,兑现政策。
坚持讲求实效,不断改进柔性引才引智方式
一是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与中央部委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中央支持西部的“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高层次智力援西工程”、“春晖计划”等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的落实衔接工作。二是要扩大合作交流渠道。认真落实“西安协议”,加强与西部地区的人才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北京、辽宁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区市)间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对口培训、互派交流和多边横向交流,逐步完善双方人才开发合作交流的信息资源贯通机制、项目开发合作机制和政府部门合作机制。三是要积极利用青海情结。以“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节”等各类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建立各种学术协会、专业组织等形式,同青海籍或曾在青海工作服务过的各类人才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动员和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青海建设发挥力量。四是要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不断完善海外留学人员来青服务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积极争取外专智力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逐步建立与国外专家顾问团定期联系的长效机制。
坚持服务基层,积极促进省内人才柔性流动
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扩大干部交流范围,积极开展省内“上下”双向挂职锻炼;坚持选调优秀大学生,充实基层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大学生进村担任“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并通过定向选拔公务员的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流动。二是完善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选派一定数量的农、林、牧、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农牧区县以下基层单位进行服务带培,并按带动提高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或完成任务情况,确定服务年限,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群体,逐步建立扶贫与扶智、人才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科技_制度。逐步扩大科技_规模,使有条件的县(市区)达到一个行政村有1名科技_。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股”的方法,与农牧民结为合作共同体,推动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创新创业。四是完善专家服务制度。完善专家服务基层制度,通过选派专家服务团、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培植农业专家大院等方式,为农村牧区提供科技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柔性引才引智良好环境
一是要完善政策措施。以柔性流动方式为我省服务的人才在专家选拔、科技成果申报、项目资助、人才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本省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二是要积极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项目、青海优势特色项目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小高地”建设,努力打造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高效畜牧业研究基地、矿产资源勘探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基地、东部特色农业开发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基地、太阳能综合利用研究基地、高原医学研究基地和藏药开发研究基地等9个研究平台,面向全国、全世界吸引人才、汇聚人才。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和人才理论,积极宣传柔性引进人才在我省建功立业的事迹和经验,表彰和奖励他们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发广大人才创业成才、成就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舆论环境。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八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重点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重点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抓好党政机关与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新机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非_党员干部。选拔一批“双带型”支书。坚持后备干部制度,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
2、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经营治理职员队伍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我镇各类企业的发展的现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治理职员队伍。优化经营治理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创业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治理人才进行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激发创业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你追我赶、跨越发展、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通过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和讲座等各种形式,加快企业领导人的知识更新,努力使企业经营者尽快确立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新理念。加强企业引智工作,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重点是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成果。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企业应根据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治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
3、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职员队伍
第一、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展人才引进。一是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限时解决好引进人才在户口过进、子女进学、配偶工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根据全镇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要求,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团赴高校及省内外人才市场参加人才招聘大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今年要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市四次大型人才市场和每月的小型人才市场。
第二、以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和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培养。根据我镇产业产业结构特点,依托技校、职校,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投进,选择1-2家技术先进、治理规范的大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培训与实习基地,缓解我镇车、铣、刨、钳及数控机床操纵等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矛盾,促进全镇中高级技工人才的协凋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依托“党员双带示范基地”,邀请农业专家现场传授技术,开展花木培植,特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技能培训,不断进步农村适用人才的专业素质。根据我镇企业家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专业人才的特点,抓紧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每年选派2-3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到高校或大型企业进修深造,跟班锻炼。
第三、以引智项目基地建设为重点,致力搭建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一是抓好_园艺公司引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力争把“基地”建玉成市花卉园艺产、发、研及销售中心。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依托扬州大学等高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编印成册,发放到企业,推动资源对接和项目合作。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十九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理解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潜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潜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潜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透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透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到达基准分者即淘汰。到达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终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潜力的测试。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习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状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等资料。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报告应注重实效,到达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潜力。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推荐,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理解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一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潜力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潜力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二后备人才淘汰有以下状况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从后备人才库中淘汰: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行以下者;
2.潜力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资料者);
3.培训表现不合格者(未能参加必修课程学习或违反培训纪律、培训考核成绩两次以上不合格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资料,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习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一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二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三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用心、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十
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推动首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为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全面成长成才,为首都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_北京市委组织部、共青团北京市委决定面向全市实施“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促进各行各业青年英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
1.充分认识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当前,首都正处在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和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景,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是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首都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在新时期加强青年群众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领导机制,积极创新青年人才工作的工作体系、大力营造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全面、作风过硬,且与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青年人才队伍,努力开创青年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2.明确“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的工作目标
通过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发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骨干人才。以此为带动,形成广大青年快速成长、各类青年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带动和深化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对全市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3.加强市级层面的统一领导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团市委协调推动的市级青年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
建立“全市青年人才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决定全市青年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政策性问题,确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事项,统筹推进落实“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4.各区县、各部门要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和议事机制,将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纳入本区县、本单位的人才工作总体规划中,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研究、推进和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工作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做好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合力。
5.共青团组织要承担起推进、落实北京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责任
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职能,在党政的指导支持下,切实承担起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各级团组织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并积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三、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大力实施“北京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6.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十一
靖江实施柔性引才,推进创新发展
靖江实施柔性引才,推进创新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靖江的第二个“五年大跨越”迫切需要人才支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从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综合环境出发,通过柔性的方式引才引智,是实现二次跨越发展目标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最近,我们围绕“实施柔性引才、推进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采取问卷调查、会议座谈和个别走访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作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我市柔性引才的现状与分析
回顾近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也是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引才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柔性引才由于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等方面的优势,已日益成为我市招才引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1、从公共管理服务领域来看,柔性引才既是优化我市公务员队伍结构的现实选择,也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服务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港城相依”发展战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同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第一个“五年大跨越”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人才需求的旺盛期。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城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新产业、新领域不断涌现,如物流、港口、金融、粮食购销与深加工等,迫切需要相关专业性人才;随着新农村和生态农业园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新农村发展亟需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农业、高效农业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而从我市公务员队伍文化结构和专业能力的现状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市现有公务员23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4人,占;中高级职称的81人,占;熟悉港口建设、现代物流、企业上市、融资融券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近年来,我们虽然通过举办领导干部学习论坛、专题培训班、选派干部外出挂职深造等多种举措,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同时,公务员招录由于受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招录到具有专业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因此,通过柔性引才,实行高位嫁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不断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决策水平。
2、从企业需求来看,柔性引才既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服务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柔性引才是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主要手段。受调查企业中,78%认为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较少,占职工总数的%,其中研究生21人;企业的研发机构主要承担为企业提供基本生产工艺、检测等技术支持,仅有22%的企业认为相对具有独立自主开发能力。企业刚性引进人才难度较大,留住人才也不易。以30强企业为例,近5年共引进研究生24人,流失12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县域综合环境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②外来高层次人才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及沟通交流与本地不相适应;③一些企业家族化管理,外来人才难以融入。目前有在研新产品的企业,主要是与高校院所、合资合作单位联合进行开发。其次,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诉求迫切,但困难较多。受调查企业中,98%近期有引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愿望,70%希望与高校、院所合作。分析其原因,重点骨干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做大做强而开发;中小企业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被上游层层压价,产品无利可图,为生存而开发。但是企业在引进人才和新产品、新技术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制约因素,主要是:有引进渠道,但比较单一狭窄;对高层次人才、新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了解途径较少,信息不畅;高校院所的层次较高,依靠企业自身对接比较困难。第三,企业对政府搭建柔性引才、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的希望比较强烈。受调查企业中,90%的希望政府搭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新产品、新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对政府组织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项目推介会,62%愿意参加并认真洽谈,31%愿意参加了解信息;86%的希望政府牵头搭建引才引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平台;54%的需要政府牵头组织高校、院所的学者驻企指导生产、管理,并愿承担相关费用;79%的希望政府牵头征集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引才引智平台,帮助解决;73%的希望政府围绕某一产业邀请国内知名院所在靖建立分支机构,并愿与其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3、从长远目标来看,柔性引才既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我市发展后劲,实现“二次跨越”目标的战略选择。第一个“五年大跨越”,围绕“打基础、树形象”实现了“量”的扩张,这也为招引人才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事业舞台。要实现第二个“五年大跨越”,就必须在扩大经济总量中,不断寻找提升发展质量的契机,在做大做强产业中,不断寻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契机,在开发建设园区中,不断寻找园区转型升级的契机,努力实现发展模式更优、发展质态更好、发展速度更快的“后来居上”,这就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我市实际来看,在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柔性的方式引才引智,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最现实选择,这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集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柔性引才的内涵及目标定位
柔性引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培养本土人才,提高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举措。柔性引才主要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以智力服务为目的,通过不改变原有户籍、身份和人事关系,突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工作方式等限制,引进人才智力的一种方式。其具有使用时段灵活、方式多样、双向选择自由等经济、灵活、高级的独特优势。做好我市柔性引才工作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理性地定位和认识。一是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做好我市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市内现有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补充,实施柔性引才是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进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人才瓶颈制约问题;牢固树立“引进智力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是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同样也是引进人才”的观念,逐步建立健全人才与项目、科技与智力相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真正做到才为我所用,智为我所谋,业为我所兴。
二是明晰主体,政企联动。坚持谁使用谁引进,公共管理服务领域所需人才引进主体是政府,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引进主体是企业。同时,政府要积极为企业柔性引才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真正将政府的公共资源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资源。三是按需引进,适度超前。要紧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围绕公共服务领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对人才、智力的需求,分行业、分领域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研究,超前谋划思考,有计划、有步骤引导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通过引智力、借外脑,为实现我市第二个“五年大跨越”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四是优化环境,营造磁场。良好的人才环境是柔性引才引智的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制订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靖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柔性引才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要注重舆论引导,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氛围。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开创政策招才,环境引智,事业留人的柔性引才新局面。
三、实施柔性引才、推进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实施柔性引才、推进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和尝试。
1、推行“双聘”制度,缓解政府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矛盾,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聘请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根据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现状,可以先从以下两个领域建立政府“智库”。①建立城市建设咨询委员会。聘请省内外国土、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决策咨询委员会,定期汇报情况,邀请他们来靖实地考察调研,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评审论证,使政府决策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②建立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目前我市船舶制造、汽车配件、微特电机、核电装备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可以围绕以上产业分别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行业协会领导,组成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全市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布局以及提升产业层次进行指导,帮助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同时也可以为重点骨干企业上争项目和资金,提供咨询和帮助。这方面我市有着深刻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的孤山空调、新桥泵阀都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对产业指导研究不够,导致企业产品雷同、科技含量极低,整个产业逐步走向衰败。
二是实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职位,可以聘任,实行协议性工资。这项工作在全省来说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借鉴,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周密谋划,前期主要做好“三试”:试点—选择开发区及港口局的5个亟需职位,先行试点,探索经验;试行—从拟定公告、信息发布、人才初选、面试、能力测试、领导面谈、组织考察等环节,研究聘任制公务员的整套运行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试探—委托苏州人力资源公司,采取猎头方式,摸清供方市场,确保这项工作圆满成功。近期,我们就此项工作向省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汇报,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并把我市作为聘任制公务员的试点单位。目前,我们正组织用人单位制定聘任岗位职责、任期目标及考核办法,拟在近期全面启动这项工作。
2、建立健全“一个联盟、三个中心”,搭建柔性引才的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与高校院所和大企业大项目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区域战略联盟。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以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项目研发机构为依托的产学研联盟,开展广泛的实质性技术合作和交流。紧紧抓住“保增长、扩内需”的契机,围绕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与核电、大飞机、高速铁路等大企业大项目研发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引进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种借脑借智、借梯登高的战略联盟平台,进一步提升靖江形象,增强区域竞争力。
二是建立靖江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桥梁,通过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的紧密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是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和企业院校行活动。根据我市企业发展要求,结合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分行业定期邀请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我市举办专业明确、对象明确的各类科技成果及专家推介会,同时带领我市相关企业定期走访与自身行业关联度大的高校院所,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联合。二是举办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一方面邀请参与起草国家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知名专家学者,解读国家发展战略和十大振兴规划、各类科技项目指南,明晰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向,更好的获得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及大型企业高管与我市企业家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合作,为企业创造商机。三是发布企业需求信息。搜集整理企业所需的各类信息,如科技成果信息、技术需求信息、专家信息等,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满足企业创新服务需求。四是邀请高校院所选派人员来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对口挂职。进而带动其周边团队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建立人才和项目信息员体系。本着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技术需求库、科技成果库、柔性人才专家库。三是强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整合资源,提升科技创业园承载能力。由我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的靖江市科技创业园已初具雏形,亟待实现从粗放型项目孵化,向高端人才和高科技项目承接的转变。城北园区已完成初期企业集聚,园区转型升级内在需求日益迫切。要通过整合两园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集约发展,更好地发挥创业园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城北园区向高、新、精、专方向发展。二是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衡量创业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其服务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创业园服务体系。(1)探索建立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针对我市科教资源缺乏的现状,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校院所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建设面向全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考虑在核电装备、汽车配件和微特电机等领域先行探索;同时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实验室,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集聚人才。(2)探索建立创投基金。通过市财政拨一点,科技三项经费挤一点,创业园自身拿一点,尽快建立我市创新创业风险基金。提供免费办公场所等优惠条件,引进国内风投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通过邀请各类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来我市参加项目推介会、投融资洽谈会,畅通资本与人才和项目的渠道,帮助企业跨越“融资缺口”。(3)积极帮助企业包装项目上争资金。在市财政尚不充裕的情况下,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包装好人才和项目,上争资金,推动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4)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项目策划、评估、咨询及融资融券等方面的人才,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服务的综合能力。
四是建立国外智力引进中心。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具有花钱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它比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引智工作可以说是“借脑生财,借鸡生蛋”,通过引智可以直接借鉴和吸收世界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生产管理经验,直接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跨越式进步。要紧紧抓住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智力成本下降的契机,以市人事局引智办为依托,建立国外智力引进中心,加大引进国外智力的力度,充分放大这一平台的职能和效应。根据我市实际需求,通过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立项等,重点为企业引进国外人才,解决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并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获得支持和资助。同时组织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协调服务作用,营造柔性引才的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柔性引才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柔性引才相关政策指导性文件,对全市柔性引才工作进行规范引导,对柔性引进的各类人才,在政治待遇、薪酬福利、成果分享、住房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要求正真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市领导重大引人引智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相关部门每年排出10个重大引才引智项目,由市领导挂钩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引才引智、创新创业的情况,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加大柔性引才氛围营造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大众传媒,大力推介宣传靖江,提升靖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积极宣传柔性引进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的典型,表彰和奖励他们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发广大人才创业成才、成就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舆论环境。
上一条新闻:靖江市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暂行办法
下一条新闻:危险!开空调在车内午睡
柔性引才【这是一篇谈柔性引才比较系统的文章,建议学习】 柔性引才引智是青海立足省情、开创性做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我省的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省内现有人才是基......
xxx柔性引才引智,最大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化近年来,xxx不断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突出以用为本、人才优先的新理念,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引智工作,努力拓宽人......
第1篇:贵德引才汇报材料关于我县引进和用好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服务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人才工作......
校地合作柔性引才调研报告x县县委办为深入总结我县“校地合作”柔性引才借智工作,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柔性引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靖江实施柔性引才,推进创新发展靖江实施柔性引才,推进创新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靖江的第二个“五年大跨越”迫切需要人才支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支......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十二
1.遵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注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体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1.实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
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建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
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二是学校通过数据库关注潜质学生发展动态,结合人生规划课程,及时与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做好沟通,为学生后续发展搭建桥梁,为高中、中职学校提供创新潜质的学生,同时学校结合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升入高校牵线搭桥。
3.出台贯通培养实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台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确保人才贯通培养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1名局领导分管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确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教育局将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经费列入预算,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创新人才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活动耗材的购置、活动资源的引入、校内外活动的实施。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对创新教育活动辅导教师工作纳入学校评价系统。学校对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动态、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创新成果记入档案,赋予相应学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录取制度。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十三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解决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_《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_《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柔性人才引进办法篇二十四
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我村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 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及措施:
一、推荐、培养对象的标准
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在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本职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威信较高,文化程度本科以上。
二、推荐、培养的原则和程序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关于推荐、选拔后备干部的通知要求,每年定期选拔符合条件的干部,经领导班子和党总支委会议讨论通过,填写推荐表,写出推荐考察材料,上报街道组织部。
实施“递进”培养,完善管理措施。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人才培养成为村两委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提高优秀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上。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
三、培养计划和措施方法
1、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_思想、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高标准地要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多培养,生活上要关心。培养年青干部的正气、才气、灵气、锐气。
2、加强后备干部的业务技能学习。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
3、加强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4、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子、给台阶、多锻炼。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各种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5、健全干部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党总支负责人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达到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后备干部认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