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改工作计划个人24篇(汇总)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一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我校继续借鉴:安阳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开辛五步教学法”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精神,计划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实施课改。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日志,选编课改优秀导学案,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开辛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简笔画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
其三、继续做好我校的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
坚持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师自主开展教研和科研,通过自主的教研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自主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自主进修的目的。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
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本期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6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2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30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30课时。在这过程中,必须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资料《作文周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三
一、实施背景
新颁布的20__版课程标准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使得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评价不在适应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不适应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决定在全校二年级和五年级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以五年级数学为主,二年级数学为辅助实验年级进行课改实验,在有了初步经验和成果后全面铺开。
二、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中过分束缚学生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20__版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尝试教育理论”和“生本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智慧数学,生命课堂”为目标,力求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教师由“教会”发展到“会教”,使学生由“学会”发展为“会学”,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全面打造“智慧数学、生命课堂”品牌。
三、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是用来给学生们来展示的舞台,展示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口算比赛、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或者诵读数学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样。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通过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现带给学生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组织的好的话会成为师生的最爱。
第二个环节:前置性作业
“智慧数学、生命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也就是课前要完成的前置性作业。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果好的前置性作业的话,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前置性作业”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
“智慧数学、生命课堂”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个原则。
教学流程是: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2、4人小组成员开始小组学习课前小研究,结合本组成员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准备好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成员以4人小组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
第四个环节:小组汇报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是一堂课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小组汇报时的要求是:1、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言。2、发言完毕,组长要承担和台下的同学交流互动的任务。发言完,组长要问: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疑问?3、组长还要承担或指定其他同学提炼出发言内容的中心词在黑板上板书的任务。4、每个小组要认真倾听其听发言,及时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补充时切忌重复。在小组向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点拨要掌握以下两点:
1、点拨的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
2、点拨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不要让一个问题没完没了扩展出去,注意收局)“放”(比如有些重点或难点可以拓展)“引”(引导学生将精力和注意力往本节课想要达成的目标方面作点拨)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师生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提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学中,通常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口述式、文字式、评“星”式、称号式等,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第六个环节:自我挑战
设计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删减,但“智慧数学、生命课堂”的核心部分应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既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有环节。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是获取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1、作业种类
可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错题本。
2、作业数量
(1)数学课堂作业本。配合每天课堂教学布置有代表性的有层次性的作业,要求课堂上留出10分钟时间当堂完成。
(2)家庭作业。一二年级原则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45分钟。
课外作业应当能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把学过的理论知识跟完成实践作业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思维活动应当贯穿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
(3)错题本。每个同学都要有一个错题本,把每天做错的题写在上面,并及时改正,老师要做到当天批改。
3、作业要求。作业的内容要精选,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重视系统训练,体现梯度,做到题量适当,难易适度,并注意分层要求,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适当的必做题作业和选做题作业。
4、作业格式、书写用笔
(1)学生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楚,如有作图、制表、横线必须使用直尺画。
(3)1-4年级作业一律用铅笔书写,5-6年级作业要用碳素笔书写,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5、作业的批改
(1)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适当加入批语,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字迹要工整。
(2)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错题本应全批全改,当天的作业做到当天批改。
(3)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钢笔或红圆珠笔,且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工整。批改符号大小要适中(2厘米左右)。
(4)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帮助,对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要给予鼓励。批改他们的作业要侧重于面批面改,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其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5)作业要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要做好摘记,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讲评并予以纠正。对好的作业要加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个别辅导。
五、实施步骤
为了在全校扎实推进数学课堂改革,全面打造“智慧数学,生命课堂”,避免只是形式上适应,缺少实质上的改变,准备分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一)准备阶段(9月中旬---10月中旬)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尝试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等知识,做到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清晰理念。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对学生以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心中有数,并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课堂改革的实施打下基础。
(二)实施阶段(20__、10——20__、6)
在实验班级尝试应用“智慧数学、生命课堂的六环节教学法”,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并逐步改进完善。
(三)阶段性总结(学期末)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验证效果,和兄弟学校间交流,制定改进措施,以便向其他年级和学科推广。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课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风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产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已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五、具体目标1.落实汉语拼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学会教材规定的常用汉字,能按要求正确、工整地书写规范汉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学会使用工具书。2.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知识的积累、阅读情感的培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课文及课文精彩片断;学会浏览课文,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掌握材料、信息的搜集及积累方法;能够背诵教材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积累、运用有关知识;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3.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学会在交际活动中倾听、表达与交流,有初步的辨别与鉴赏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对方听得清楚,明白意思;口语交际要讲礼貌,学会使用普通话及文明用语。4.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习作基本功的训练。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借助汉语拼音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能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及标点符号。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必备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机遇。每一位语天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已、改变自已、完善自已。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五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甘肃省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相关制度,建立和健全课改工作通报制度,切实提高新课程实验的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实施工作的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年内计划召开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专题研究,寻找彰显我校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0xx年具体的培训计划是:
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年级组长外出参加学校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新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培训至少一次。
班主任或班主任人选参加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培训至少2次。
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学科培训或教学观摩至少2次。
另外,加强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培训,严格落实“青蓝工程”,确立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地位,同时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三)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重新细化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可以考虑将教研活动业绩纳入到教学业绩考核内容中来,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必须确定至少1个基于学科教学的课题等。另外,听课评教活动要坚持进行,可以考虑分段集中进行,不打疲劳战,但要全员参与,力求扎实有效,让被评者有触动,评者有提高。
构建“学习型”校园。以课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要求教师将个人自修和共同研讨相结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我们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改,努力由教书匠向学者、专家迈进。教育学生勤学习、会学习、高效率学习,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实行听课月通报制。量化规定教师学期听课节数,每位任课教师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建议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重点听该学科薄弱老师的课,年级组长听薄弱学科老师的课,以便指导提高。
2.按月份开展专题性的公开课活动,如每学期每月分别进行骨干教师示范课,同科同级教师同课异构课,全校范围内的多媒体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3.教研组长每月要撰写一篇有深度和高度的理论性强的专业引领文章,连同国家、省、市级重要教科研信息、教师精彩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典型的教学事例一起编辑成册,形成我校教研成果的专刊。
4.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每学期要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命制一份电子版的格式标准、卷面规范的试卷,制作一个电子课件。
5.制定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赛课活动、和课件比赛活动。
6.加强备课组建设,注重备课组活动内容的实效性,要求备课组每学期完成一项课题任务,每个月学习一篇关于新课程的书面材料,每次的备课组活要有明确的主题,有高质量的中心发言材料。
7.由教务处组织每两周随机抽查一科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将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增加过程性检查的力度
(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开发和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交流机制和平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发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校本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
(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宗旨,逐步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六) 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工作
1.我校将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在保证开设好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要严格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挖掘、发挥骨干教师的内在潜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要多头并进多管齐下,逐步形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2.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常规工作,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要按照《甘肃省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做细做精。围绕课改重点、难点工作,组织两次主题为“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管理制的实施”的专题研讨活动。
3. 要积极鼓励高中新课改课任教师,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正确解读新课标、运用新教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大胆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要大胆探索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各学科选修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六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甘肃省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相关制度,建立和健全课改工作通报制度,切实提高新课程实验的组织管理水平,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实施工作的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年内计划召开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专题研究,寻找彰显我校特色的课改之路。
(二)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20xx年具体的培训计划是:
①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年级组长外出参加学校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新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培训至少一次。
②班主任或班主任人选参加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培训至少2次。
③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学科培训或教学观摩至少2次。
④派出中青年教师外出蹲点学习培训。
另外,加强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培训,严格落实“青蓝工程”,确立骨干教师的学科引领地位,同时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三)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重新细化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可以考虑将教研活动业绩纳入到教学业绩考核内容中来,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必须确定至少1个基于学科教学的课题等。另外,听课评教活动要坚持进行,可以考虑分段集中进行,不打疲劳战,但要全员参与,力求扎实有效,让被评者有触动,评者有提高。
构建“学习型”校园。以课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要求教师将个人自修和共同研讨相结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我们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改,努力由教书匠向学者、专家迈进。教育学生勤学习、会学习、高效率学习,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实行听课月通报制。量化规定教师学期听课节数,每位任课教师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建议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重点听该学科薄弱老师的课,年级组长听薄弱学科老师的课,以便指导提高。
2.按月份开展专题性的公开课活动,如每学期每月分别进行骨干教师示范课,同科同级教师同课异构课,全校范围内的多媒体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3.教研组长每月要撰写一篇有深度和高度的理论性强的专业引领文章,连同国家、省、市级重要教科研信息、教师精彩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典型的教学事例一起编辑成册,形成我校教研成果的专刊。
4.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每学期要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命制一份电子版的格式标准、卷面规范的试卷,制作一个电子课件。
5.制定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赛课活动、和课件比赛活动。
6.加强备课组建设,注重备课组活动内容的实效性,要求备课组每学期完成一项课题任务,每个月学习一篇关于新课程的书面材料,每次的备课组活要有明确的主题,有高质量的中心发言材料。
7.由教务处组织每两周随机抽查一科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将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增加过程性检查的力度
(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开发和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交流机制和平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发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校本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
(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宗旨,逐步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工作
1.我校将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在保证开设好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要严格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挖掘、发挥骨干教师的内在潜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要多头并进多管齐下,逐步形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2.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常规工作,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要按照《甘肃省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做细做精。围绕课改重点、难点工作,组织两次主题为“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管理制的实施”的专题研讨活动。
3. 要积极鼓励高中新课改课任教师,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正确解读新课标、运用新教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大胆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要大胆探索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各学科选修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七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朱王堡中心小学课改工作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多层次开展“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在东城街小学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八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我校继续借鉴:安阳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开辛五步教学法”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精神,计划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实施课改。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日志,选编课改优秀导学案,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开辛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简笔画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
其三、继续做好我校的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
坚持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师自主开展教研和科研,通过自主的教研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自主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自主进修的目的。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九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语文学科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要着眼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二、教学体系要科学化
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探索小学语文科学化的体系,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确立基础教育以训练基本功、提高素质为本的思想,促进小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受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同时,以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把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包括几个子系统:课堂系统(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系统(听说读写知识和能力交叉配合);教与学的系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各子系统又有各年级段的要求,它们之间有阶段性与连续性。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可逐步形成以听说读写知识为框架,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序列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相配合的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考虑语文知识体系的安排及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又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方面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程序,实行教学的定向、定量、定度、定序、定势和优化调节。这样长期教学,必然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教学生"学会",转移到学生"会学"上来;由单纯研究教师怎样教,转移到重视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体系和教学程序的改革上是有进展的,但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教学体系的形成,还亟待研究。
三、教学内容要综合化
综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分化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越来越突出,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教学内容的综合化,首先表现在教材内容的综合化上。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材的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从选材角度看,今后的教材将会更多地出现以反映现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性和现代科技为内容的文章,并且会出现更多的实用文体,语文的基础工具性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其次,从训练内容上讲,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训练;不仅有阅读、写作的训练,还有说话、听话的训练。练习题的多样化将取代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题目,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更为学生提高能力打好基础提供了保证。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让学生动手、动口,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课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风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产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已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五、具体目标1.落实汉语拼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学会教材规定的常用汉字,能按要求正确、工整地书写规范汉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学会使用工具书。2.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知识的积累、阅读情感的培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课文及课文精彩片断;学会浏览课文,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掌握材料、信息的搜集及积累方法;能够背诵教材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积累、运用有关知识;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3.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学会在交际活动中倾听、表达与交流,有初步的辨别与鉴赏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对方听得清楚,明白意思;口语交际要讲礼貌,学会使用普通话及文明用语。4.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习作基本功的训练。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借助汉语拼音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能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及标点符号。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必备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机遇。每一位语天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已、改变自已、完善自已。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语文数学课程改革计划如下: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语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总结整理一年来本人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并汇编成成册。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
7、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二
本学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南通模范,建江苏实小而不懈努力。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年级或一所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2)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3)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师考核项目中。
(三)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2)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将南通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一群先锋者。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2、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二月份: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5、召开一、二年级课改教师会议;
6、上报课改月报。
三月份:
1、课改年级现状调研;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
3、参加市小学第五次课程改革现场会暨小学第二届“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校长论坛(主题:校本培训);
4、上报课改月报。
四月份:
1、参加南通市课改工作现场会;
2、教学开放日活动;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5、上报课改月报。
五月份:
1、参加优课送教下乡活动暨教师主任评课比赛;
2、课改专题重点:其他学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
3、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课改专题讲座;
4、课改年级教学质量专项调研;
5、上报课改月报。
六月份:
1、学校形成各学科评价体系;
2、召开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会;
3、上报课改月报。
七月份:
1、整理好课改专项台帐资料;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全员培训;
3、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三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我校继续借鉴:安阳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开辛五步教学法”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精神,计划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实施课改。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日志,选编课改优秀导学案,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开辛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简笔画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
其三、继续做好我校的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
坚持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师自主开展教研和科研,通过自主的教研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自主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自主进修的目的。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贯彻《基础教育纲要》和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行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多种学习经历,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功能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实施中的普通应用。
6、加强教育管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7、改革教与学传统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实施措施:
1、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
2、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学习培训,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以确保课改顺利开展。
3、培养承担新课程实施任务的老师。安排参加各类新教材培训班,做到先培训、再上岗,以保证课改扎实有效持续的推进。
4、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长制定计划,安排日程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教材内容,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课堂教育模式。强化集体备课,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
6、对课程改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制订计划,分阶段进行课改总结,形成初步经验。
7、重视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8、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改革考试升学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继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计划:
二月份
1、成立课改小组,制订课改工作计划。
2、宣传动员,编发资料,自主学习。
3、集中学习,讨论交流。
三月份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深入班级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组织交流、及时指导。
2、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实验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3、开展关于实验课题研究。
五月份
1、对学校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反思研究。
2、寻找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调整要求,深入实践。
六月份
召开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会议。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生命,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办学方向。本学期围绕校本培训和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各项管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此加速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上学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2.“普九”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3、牢固确立教学质量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采取各种途径,多种举措,竭力抓好初三级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争确保我校今年在全市升学率和平均分再夺“双第一”
4、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本学期工会申请创建自治区先进教职工之家,德育处创建州级德育达标学校。
6、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法制教育,形成稳定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搞好“普九”工作,迎接自治区的抽查和国家的验收。
1、继续加大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3、认真建立完善的“普九”档案材料,做到各种材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各种表册中表格清晰,表间逻辑关系清楚,数据汇总不漏、不重、不虚、不假,真正做到所有档案材料,一看就懂,一查就准,一核就实,经得起各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德育工作
1、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每位教师都要反思自己育人的职责,校园内外,课上课下,教师都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任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作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
2、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民族团结”和“感恩孝敬”为主题,班级开展的班队会活动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多个好的班级就组成了一所好的学校。德育处要继续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完善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不断总结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交流优秀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要倡导当班主任光荣、当班主任是一种奉献的氛围。培养一批有专长、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骨干班主任,以此引领和推动班主任工作建设;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系学生,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4、充分发挥各科室、团组织、少先队、妇委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责任,加强检查指导,组织开好家长会,开办好家长学校,促进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
5、认真落实校园管理的各项措施,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大门口师生值周责任制,值周领导和教师按照要求提前半小时到校值周,切实履行值周职责,不得敷衍了事,不得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得过且过,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负责全校的纪律、卫生及意外事件的处置,如有重大事情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请示,确保营造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巩固校本培训成果,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认真落实校本培训的各项要求、任务。努力将学、教相结合,以学促教,以教促学,力争让每个教师接受新观点、吸纳新方法、学到新理念、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断得到更新与发展。
2、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研室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引导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上有新的突破和提高,推动全体教师在业务上日益走向成熟。
3、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全体教师明确备课、上课、作业布置量与批改情况、考试要求、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继续坚持教案由组长审批的制度、组长审批教案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又要提出努力的方向,不得流于形式,千篇一律,走过场。
4、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毕业班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之首,赢得全社会的好评和较高的社会信誉,因此本届初三年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既要抓好每轮复习,还要注重信息分析与整合,同时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理和应试能力;教务处要安排好初三年级的各类模拟考试与分析,做好初三学生的的报考、档案整理工作。
5、本学期增加了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每个班级安装了电视,电化教学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计算机教师要增强责任心,管理维护好电教设备;其他任课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五
一、工作目标:
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工作方法:
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四、实施途径:
立足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㈠“让课堂动起来”,创新育人方式
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
1、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新课堂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实践中的渗透和落实。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的倾向。力求上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
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文章,座谈会,建立评课卡等信息,利用它们的整理和推广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
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调查报告、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 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建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
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建立制度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具体将以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为着眼点,考评关注教师年度工作与月工作的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激励制度力求做到多能多酬,技能享酬,真正实现教师的“要我做”为“我要做”。
3、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问题课题化管理。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的口号,让课题研究源于校情。从计划、管理、实施反馈,总结一体化。倡导人人立项——人人学习——人人岗练——专业考评——专业研训、引导——形成成果的运行模式,由校教科室具体管理。
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展示独特教学风格,学校将开展不同形式的以授课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和实践活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雷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提出相应要求。
1、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坚持师徳师风建设的长期性,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并赋予时代的气息。要求全体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
2、突出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手。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让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培养青年教师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有目的、有序列地进行培训.
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一系列评比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早日成长。此外,学校要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校本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评出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同时在校内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为青年教师树碑立传,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大力倡导“学习——实践——科研之路,让每位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迫使教师向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学校的教科研室要专门指导教科研工作,建立“市、区、校”三级教科研课题网,并制定相应措施:
1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研究一项科研课题。
2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堂教学研究课。
此外,学校要通过各种教研课展示,构筑和完善教育教学中的学科特色支撑。 针对以上五方面的内容,教导处、科研处要在新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中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并加以实施,强化检查、总结的力度,确保实施到位。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六
一、指导思想
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终于催生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正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热情地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要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课改工作的新要求,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理念及行为的转变为主线,以教研、科研为支撑,全面、深入、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活动,积极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个人课改现状分析
本学期,接受九年级思想品德,虽然有过一年的教学经验,但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新课改的要求、思路、具体实施步骤、对学生的要求等还比较生疏。
三、课改方向
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中学教学模式,走出有荥阳市特色的“30+5+5”模式,改出自己的特色。
四、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等。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我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想品德课程准则》等指导性的文件,树立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发展。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3、把教本吃透,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学生背好第一节课。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课外书籍,及时的了解史政学方面的新观点,开阔视野。另外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全面有机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4、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以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5、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时政事件和事件的发展走向,这种方式将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6、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7、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往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结果使学生吃不了,优等生确吃不饱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全面地发展;课改让思想品德课堂更精彩!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七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7.积极完成学区安排的任务和活动。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升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做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采用“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1.各科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自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2.汇报课程改革经验,撰写工作报告。
3.把新课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实际性建议。
4.表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具体办法以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家长评,并且结合本校考核制度考核。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在怀安小学璀璨夺目。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八
一、方案的提出
1、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在应试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为目的的熟练性训练(如题型的强化训练),而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性目标。总体看来,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标准》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发现“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2、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过程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同时《标准(实验稿)》也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单独的学习领域。因此,“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应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加深学生数学理解的有效方法,能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学习的实质必然要求
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活动经验,将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正迁移”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对从小培养这些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有着基础性作用,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它的研究必将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也是党的xx大提出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其中一个要求。最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应是教育的研究者,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薄弱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课程目标的变化,尤其是史宁中、张奠宙等数学教育专家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点关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但是,从查阅的文献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进行个人阐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研究都十分薄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内涵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为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关于“经验”一词,新华字典里是这样解: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数学活动经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数学活动目的、数学内容、数学活动行为及其方式的转换以及数学活动环境等方面的感受、理解、领悟和体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智慧、情感、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进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可以将广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分为过程性数学活动经验和结果性数学活动经验两个层面的内容,也可简单地将它分为观念性层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知性数学活动经验,情感体验性数学活动经验与动作技能性数学活动经验等层面的基本内容。狭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特指观念性层面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情感体验性数学活动经验。
三、理论依据
1、“课程之父”泰勒提出了经验的重要性:经验是课程编制的基本素材,“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对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2、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认为,从教学的角度看应该深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作出清楚的界定,第二如何进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特别是应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教学之间的关系。
3、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孔凡哲认为“基本活动是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学科活动之后留下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个体对已有经验素材加工的深广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经验的品质。基本活动经验包含策略性内容,模式性、方法性内容与体验性内容等成分;同时,又可以区分为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思考的经验与复合的经验”。
4、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单肖天和辽宁省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景敏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从维度上分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又表现为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意义在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彰显个性化的学习,生成课程资源。其教学策略是: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增加交流的机会,开展反思与评价”。
四、研究目标
1、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构建形成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促进学生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策略;
3、通过课例研究,整理出各年级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
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对课堂中有效的数学活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研究的内容
1、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内涵。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
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探析“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2、促进学生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
(1)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等。
(2)积累“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地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张数位表,取9颗围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中摆数。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3)积累“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是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是专门为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比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柱体积的推导等。
3、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框架研究
从学生经历的具体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对数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一些倾向性价值判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猜想以及如何验证、归纳、交流与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构建数学活动经验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六、研究思路
1、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目标和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学。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我们现有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因为这些问题具体不同的思维形式,要受学生各阶段思维发展不同特点的制约。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要尽量克服这些制约,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取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经验积累。
4、考虑积极的数学活动形式
任何数学活动形式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积极、有效的活动形式。其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们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实践效果看,活动形式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功能,但这些活动哪个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教学通法。因为要受学生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素质不平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主张,采用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究竟怎样通过数学活动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采用,直接影响活动教学的效果。为使数学活动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重视结论的探求过程。数学活动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尔后深入研究探求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
其次,是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发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自主选题——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展示——活动研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验证对策,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实施和落实。
八、预期成果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整合小学数学课堂,建构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数学化思维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
实验的成果展示形式:
1、实验活动的图片、音像资料。
2、实验过程中实验观察、分析记录。
3、优秀论文集。
4、优秀数学活动方案集。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的主持人是我校校长,也是我校唯一的一位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很强,获得并发表过多篇文章,对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有过深入的钻研。参加本课题的教师都是我校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区级骨干教师,其中区学科带头人3名,有区骨干教师5名;这中间有教务副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高年级数学教师4名,中年级数学1名,低年级数学教师2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以及旺盛的精力,近几年在学生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多人次获奖,对学生的学习力有着深入的研究。旨在通过此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对此发展前景较为看好,将全力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征求多方专家和教研人员对课题的设计、论证和研究提供指导。
十、课改小组成员架构
褚裕锋:课题管理、资金;
王琴:课题管理、课题实施、统筹、资料、分析、研究报告;
蒋飞、陈海勇、李海燕、孙家俊、刘志全:课题实施、分析、资料、统计;
徐安斌、刘军:课题成果汇编。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九
一、方案的提出
1、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在应试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为目的的熟练性训练(如题型的强化训练),而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性目标。总体看来,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标准》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发现“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2、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过程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同时《标准(实验稿)》也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单独的学习领域。因此,“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应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加深学生数学理解的有效方法,能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学习的实质必然要求
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活动经验,将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正迁移”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对从小培养这些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有着基础性作用,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它的研究必将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也是党的xx大提出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其中一个要求。最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应是教育的研究者,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薄弱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课程目标的变化,尤其是史宁中、张奠宙等数学教育专家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点关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但是,从查阅的文献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进行个人阐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研究都十分薄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内涵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为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关于“经验”一词,新华字典里是这样解: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数学活动经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数学活动目的、数学内容、数学活动行为及其方式的转换以及数学活动环境等方面的感受、理解、领悟和体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智慧、情感、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进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可以将广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分为过程性数学活动经验和结果性数学活动经验两个层面的内容,也可简单地将它分为观念性层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知性数学活动经验,情感体验性数学活动经验与动作技能性数学活动经验等层面的基本内容。狭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特指观念性层面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情感体验性数学活动经验。
三、理论依据
1、“课程之父”泰勒提出了经验的重要性:经验是课程编制的基本素材,“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对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2、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认为,从教学的角度看应该深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作出清楚的界定,第二如何进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特别是应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教学之间的关系。
3、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孔凡哲认为“基本活动是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学科活动之后留下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个体对已有经验素材加工的深广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经验的品质。基本活动经验包含策略性内容,模式性、方法性内容与体验性内容等成分;同时,又可以区分为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思考的经验与复合的经验”。
4、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单肖天和辽宁省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景敏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从维度上分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又表现为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意义在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彰显个性化的学习,生成课程资源。其教学策略是: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增加交流的机会,开展反思与评价”。
四、研究目标
1、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构建形成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促进学生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策略;
3、通过课例研究,整理出各年级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
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对课堂中有效的数学活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研究的内容
1、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内涵。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
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探析“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2、促进学生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
(1)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等。
(2)积累“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地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张数位表,取9颗围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中摆数。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3)积累“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是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是专门为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比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柱体积的推导等。
3、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框架研究
从学生经历的具体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对数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一些倾向性价值判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猜想以及如何验证、归纳、交流与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构建数学活动经验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六、研究思路
1、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目标和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学。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我们现有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因为这些问题具体不同的思维形式,要受学生各阶段思维发展不同特点的制约。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要尽量克服这些制约,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取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经验积累。
4、考虑积极的数学活动形式
任何数学活动形式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积极、有效的活动形式。其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们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实践效果看,活动形式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功能,但这些活动哪个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教学通法。因为要受学生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素质不平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主张,采用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究竟怎样通过数学活动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采用,直接影响活动教学的效果。为使数学活动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重视结论的探求过程。数学活动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尔后深入研究探求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
其次,是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发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自主选题——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展示——活动研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验证对策,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实施和落实。
八、预期成果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整合小学数学课堂,建构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数学化思维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
实验的成果展示形式:
1、实验活动的图片、音像资料。
2、实验过程中实验观察、分析记录。
3、优秀论文集。
4、优秀数学活动方案集。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的主持人是我校校长,也是我校唯一的一位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管理能力等都很强,获得并发表过多篇文章,对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有过深入的钻研。参加本课题的教师都是我校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区级骨干教师,其中区学科带头人3名,有区骨干教师5名;这中间有教务副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高年级数学教师4名,中年级数学1名,低年级数学教师2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以及旺盛的精力,近几年在学生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多人次获奖,对学生的学习力有着深入的研究。旨在通过此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对此发展前景较为看好,将全力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征求多方专家和教研人员对课题的设计、论证和研究提供指导。
十、课改小组成员架构
褚裕锋:课题管理、资金;
王琴:课题管理、课题实施、统筹、资料、分析、研究报告;
蒋飞、陈海勇、李海燕、孙家俊、刘志全:课题实施、分析、资料、统计;
徐安斌、刘军:课题成果汇编。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十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语文学科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要着眼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二、教学体系要科学化
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探索小学语文科学化的体系,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确立基础教育以训练基本功、提高素质为本的思想,促进小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使小学生受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同时,以系统论为基本研究方法,把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包括几个子系统:课堂系统(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系统(听说读写知识和能力交叉配合);教与学的系统(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各子系统又有各年级段的要求,它们之间有阶段性与连续性。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可逐步形成以听说读写知识为框架,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序列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相配合的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考虑语文知识体系的安排及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又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方面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程序,实行教学的定向、定量、定度、定序、定势和优化调节。这样长期教学,必然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教学生"学会",转移到学生"会学"上来;由单纯研究教师怎样教,转移到重视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体系和教学程序的改革上是有进展的,但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教学体系的形成,还亟待研究。
三、教学内容要综合化
综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分化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越来越突出,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教学内容的综合化,首先表现在教材内容的综合化上。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材的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从选材角度看,今后的教材将会更多地出现以反映现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性和现代科技为内容的文章,并且会出现更多的实用文体,语文的基础工具性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其次,从训练内容上讲,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训练;不仅有阅读、写作的训练,还有说话、听话的训练。练习题的多样化将取代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题目,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更为学生提高能力打好基础提供了保证。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让学生动手、动口,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十一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论为指针,以国家、省、市相关文件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程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增强教科研能力,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化与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
目标一:对我校上学期实施高中新课改工作的过程和现状再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虽然我校在高中新课改中多次承担市、区新课改大型活动的任务,高一部分老师出色地完成了市、区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的授课任务,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上级教研部门和课改领导、专家到我校调研,对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比如我校新课改指导守则、选课实施方案等走在了全区的前面,但任何改革都必然会产生碰撞。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课程安排要作适当调整。
(2)有些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缺乏深层的探索,课堂教学较多的仍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实效不理想。
(3)师生互动较少、同学间较少交流和合作,不少教师仍不放心学生自主探索。
(4)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5)研究性学习实施较单调,害怕学生走过场。
(6)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未完善。
实施措施: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由教导处牵头落实调研我校20xx年9月以来高中课改实施情况。(包括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收获和学业评价、教材使用和存在问题等)。
方式:听取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汇报、师生座谈会、师生问卷调查等。20xx年4月底前完成。
目标二:参照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教授倡导的《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改进我校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完善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分认定办法。
(1)组织好必修第一个模块的学分认定补考工作。
(2)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倡导新的评价方式,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
实施措施:教导处牵头、年级组负责、各学科学分认定小组具体实施。补考学分认定于20xx年3月份第一周完成。其他工作贯穿整个第二学期。
目标三: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加强课程开发和管理。根据我校高中新课改实施的调研情况对我校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一和校本课程)作合理的规划,开出切实可行并与高考接轨的课程方案。
实施措施:
(1)建章立制。由教导处负责修订和完善《西安市70中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西安市70中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西安市70中高一新课程学生选课单》、《 西安市70中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等。拟在20xx年3月底以前完成。
(2)由教研中心负责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参照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倡导的《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办法,结合我校实际,重新确立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机制,提高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实效。此计划20xx年9月启动, 20xx年5月前完成,20xx年9月正式实施。
(3)由教研中心牵头、各教研组、备课组落实调研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重点是健全校本课程开发机构、落实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等,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在20xx年4月前拿出完整的、能够让学生修满2个学分的校本课程教材。
(4)由教导处牵头落实调研目前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包括选题和研究领域情况、教师指导是否到位和有效、学生研究过程的表现和参与研究的态度。方式:听取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汇报。20xx年7月前完成。
目标三: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
高中新课改打破现有课程安排,分为选修和必修课。进入新课改的新高一学生将拥有自主选课的权利,实行耳目一新的“跑班上课”。不同层次的学校可按照自身特点开设选修课程,高中生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部分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的新特点 。为了保证有序的教学秩序、有效地开足选修课程让学生修够必须的学分,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实施措施:
(1)由教导处在调研统计校本教材和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拟订《西安市70中高20xx届新课程学生选课单》。
(2)由年级组召开学生大会、家长会宣传,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具体指导选择并由年级组做好统计和协调工作后,将结果报教导处。
目标四: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新理念。
课堂的问题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基本单位,反映了课堂理念的落实和课改实施程度。因此,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措施:
(1)专家引领,同行互助。学校成立课堂教学研讨专家顾问小组,组员由省、市教科所新课程专家、高校新课程专家、中学特级教师等组成。通过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专家点评,专家和老师座谈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此项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经常性地举行教研组内、备课组内、校内的课堂教学观摩课、说课、评课、议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促进自身成长。主要在3、4、5月进行。
(3)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新课程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如: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购买有关资料,适时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前来讲座等。
目标五:加强管理,落实常规。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场所。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就必须从日常的备课、上课及与此相关的常规检查、研讨活动、评价等方面入手,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措施:
(1)优化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永恒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必须改变观念,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我”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由“教案”向“学案”转变。教师要认真备“学案”,让学生用“学案”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逼”着教师让学生“学”。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平时不定期抽查备课情况,经常深入要课堂听课,不拘形式、不定期举行学生问卷调查等。
(3)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任何一次新的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立足于科研引领。高中新课程强调要加强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现象、现实问题的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我校当前高中实施新课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文化和课堂文化,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十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语文数学课程改革计划如下: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语文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语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总结整理一年来本人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并汇编成成册。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
7、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十三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县级示范学校而不懈努力。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学习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和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实施新的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必须要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制,为此,我镇成立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指导各学校重新最新课改精神要求修定《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改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和效益以及常规迈进。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联点带片制度,每个中心学校成员都带一个片区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中心学校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
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月报考核之中。
3、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
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4、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⑴、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⑵、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将南通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一群先锋者。
⑷、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5、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加强理论学习,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师生成长。
要继续让教师认识课改的紧迫性、必要性,从而让教师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深入课改的意识。要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各科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用书》,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作为教师继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开展培训和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保护和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提高课改质量。要加强校本培训的质量,使校本培训切实能够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课改工作计划个人篇二十四
本学年度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推动课改为中心,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狠抓一个观念的转变,突出一个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为我校教育再上新台阶和教师的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建立领导上课、备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2.每一个校委班子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学校,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把握课改实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具体落实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作文批改等等。
6.学校定期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7.积极完成省、市、县、中心校安排的各项教研任务和比赛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及个人订阅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业务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增长教育理念。本学年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利用南昌右营街小学与我校结对帮扶之契机,在送课中指导,在现场报告中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一如既往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省、市、县、镇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在20xx年我校四、五年级有效教学试验班的前提下,在20xx年我校三至六年级有效教学推进基础上,我校在20xx至20xx学年中全面实施有效教学。所有教师,所有班级一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教学模式。
1、为了让课堂教学踏实、有效,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中心小学继续开展 “有效教学”展示课活动。中心小学将在每学期分两周举行了语文、数学“有效教学展示课”研讨活动。要求先由各校举行后再推选出优胜教师到中心小学进行展示。课堂上,要示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教学过程变为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将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就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和操作要点,结合展示课作讲析和点评,让每位教师对有效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我校有效教学研究持续、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操作方法。
2、在20xx——20xx学年中,中心小学将按照县教育局课改精神,将在校长室和教务处的精心筹备组织下,扎实有效举行全员教师 “百课赛”、“说教材”活动。要求各校在活动中,教师们共同参与活动的打造、活动的反思、活动的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让这样的课改活动成为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舞台,成为全镇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的机会。
3、本学年我校将积极实施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来推动课改进程。要求在20xx年10月—11月间,中心小学开展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探讨校本教研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要求活动前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活动组织结构,明确活动要求。活动过程中,要求全体上课教师针对同一课时内容,在求同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教学设计,却要求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展示各自的教学风格。活动束后,要求参与教师在教研会上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活动精彩有效,提高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内涵的发展。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课改工作,实施课改评估。
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来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1.各科教师要求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2.汇报课程改革经验,撰写实验工作报告。
3.把新课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实际性建议。
4.表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并且结合本校考核制度考核。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在中心小学璀璨夺目、艳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