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一
丽江黑龙潭,也称“玉泉公园”,又名“玉水龙潭”、“象山灵泉”,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7年),乾隆赐题“玉泉龙神”,因此而得名。
丽江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东北角的象山西麓,象山语称格姆居,距古城两公里。公园内有近76万平方米面积的湖面,形状如一弯新月,湖中心有亭子,亭与湖岸另一侧有一珍珠泉出水口。
过去,丽江黑龙潭的出水口为九眼洞,本意为九龙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楼,这座水楼是1985年修造下池时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则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桥,即玉带桥。
龙潭水质清如翠玉,水冬暖夏凉,养人肌肤,每逢严冬零下天气,满潭飘浮着白雾似的水蒸气,使人浑身透着一股春天的暖酥气流。据说喝饮龙潭出水源的泉水,可理疗胃病和气管炎症。
在大门的正面高悬“玉泉公园”四个字其笔法苍劲有力,气韵非凡,为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所书。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雄壮的石狮子,为蹲踞状,显得威武雄健。
进入公园门,沿左侧五彩石铺就的小道缓缓行进,约数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长10余米的廊桥,即为“锁翠桥”。桥下有三个小瀑布,翠液飞迸,所以取名“锁翠”。站在“锁翠桥”上躺北望去,远处银雕玉塑的玉龙雪山悬浮在一片白云之上。近处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硕大的明镜,蓝天、白云、雪峰、古树,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公园内建有龙神祠、得月楼、五凤楼、解脱林、一文亭、五孔桥等一批古朴典雅的建筑,这些古建筑,造型内雅古朴,雕刻和绘画技法高超,美不胜收。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二
丽江黑龙潭公园俗称龙王庙,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一大股泉水从象山脚下古栗树下汩汩而出,昼夜不停,汇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鱼如梭,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风景秀丽。清乾隆2(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20xx年(1820xx年)和光绪20xx年(1889年),玉泉两次被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之成为中国名泉。这里以龙潭倒映十三峰的景点最为著名。有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龙为神”。
丽江黑龙潭,也称“玉泉公园”,又名“玉水龙潭”、“象山灵泉”,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7年),乾隆赐题“玉泉龙神”,因此而得名。
丽江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东北角的象山西麓,象山语称格姆居,距古城两公里。公园内有近76万平方米面积的湖面,形状如一弯新月,湖中心有亭子,亭与湖岸另一侧有一珍珠泉出水口。
过去,丽江黑龙潭的出水口为九眼洞,本意为九龙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楼,这座水楼是1985年修造下池时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则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桥,即玉带桥。
龙潭水质清如翠玉,水冬暖夏凉,养人肌肤,每逢严冬零下天气,满潭飘浮着白雾似的水蒸气,使人浑身透着一股春天的暖酥气流。据说喝饮龙潭出水源的泉水,可理疗胃病和气管炎症。
在大门的正面高悬“玉泉公园”四个字其笔法苍劲有力,气韵非凡,为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所书。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雄壮的石狮子,为蹲踞状,显得威武雄健。
进入公园门,沿左侧五彩石铺就的小道缓缓行进,约数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长10余米的廊桥,即为“锁翠桥”。桥下有三个小瀑布,翠液飞迸,所以取名“锁翠”。站在“锁翠桥”上躺北望去,远处银雕玉塑的玉龙雪山悬浮在一片白云之上。近处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硕大的明镜,蓝天、白云、雪峰、古树,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公园内建有龙神祠、得月楼、五凤楼、解脱林、一文亭、五孔桥等一批古朴典雅的建筑,这些古建筑,造型内雅古朴,雕刻和绘画技法高超,美不胜收。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三
沿着四方街潺潺的流水溯源而上,在古城的北面象山脚下有一潭山泉,这就是黑龙潭,现在辟成公园,又名玉泉公园。玉龙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龙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龙的巍峨,这个画面曾经作为丽江的标志为很多人所熟悉。
丽江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面象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 汇集成广约四万平方米深潭,水碧如玉,因称玉泉。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点缀其间。其流光溢彩,常引人驻足留连。潭水清澈见底,远处高耸的玉龙雪山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黑龙潭在玉泉公园内,与一般公园一样古木参天,亭台楼阁,不同的是,它又是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这里保存着纳西族东巴教的经书2万多册,对东巴文或东巴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必会前往。公园后门的五凤楼内就是集汉藏纳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丽江县博物馆,其内收藏着近万件文物,是了解丽江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选之地。
丽江黑龙潭内随势错落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和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
丽江黑龙潭玉泉北畔的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xx年),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楼阁,共有20个啄天飞檐,从各个角度看,都见五 个飞角,就像五只欲飞的凤凰,故名“五凤楼”。此楼融会了汉、藏、纳西各民族的建筑特点,是纳西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族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游园,爬山,攀崖,探洞,踏青,采集,骑马,射猎,垂钓,游泳,划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竞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满了四时之乐。
丽江黑龙潭在玉泉东畔古栗树丛中,有历代石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丽江黑龙潭园内还有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东巴文化博物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该馆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也是游客了解丽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处。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四
丽江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赦封“龙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园,因其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汇聚成四万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绿树婆娑,锁翠桥、解脱林、龙神祠、五凤楼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备受诗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为《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黑龙潭正门是一座涂金绘彩的清代牌楼,四座明代石狮子,云南省书法协会会长李群杰的墨宝。这座古老的公园大门牌楼具有古老的文化符号,并没有将历史和现代分隔,而是将继续承载与见证岁月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
锁翠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1887年),长12米,宽2米的廊屋式风雨桥,桥面铺盖石板,上部为人字形通廊瓦顶,飞檐翘角,造型轻盈优美,是丽江独具特色的古桥之一。桥上有古联“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正如院墙无法关住满院的春色,,取名“锁翠”的廊桥又怎能锁住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个玲珑的小亭子,又是一个传说,传说一位年迈的纳西族老奶奶(有说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钱而建起的这座亭子。可不论传说的的主角僧人还是妇人,为什么非要将多年来化缘得来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许当人们驻足聆听这个传说的时候,才发觉建亭子的人已经永远与这山水相守了,这样的智慧原来是和雪山一样高,潭水一样的深………
解脱林:此“林”乃指众僧聚居的寺院,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赐“福国寺”的山门,1974年搬迁重建于此。解脱是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放下尘世烦恼,潜身修身养性,以求成佛,解脱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据传这里可以不用出家,到里面转转就可以把烦心的事情抛一边了。
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族的东巴经,现在已经成为“地球人”的记忆遗产。古人云“书画同源”可最终书还是书,画还是画,而大智慧的纳西族祖先发明了书画合一的东巴文,字画得跟图案一样还不过瘾,还要染上各种艳丽的色彩。路边一块大石头,石头上的“东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任继愈所题。1981年建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开展以东巴讲座。东巴字画书写、东巴仪式展示、东巴文翻译、设计、咨询等多项社会服务为主。
万寿亭这个亭子的由来可不是什么传说故事了,而是真实的事,1996年泰国m集团总裁宋提,因其在丽江投资兴建的格兰林酒店开业,又时逢老母80大寿,故临水而建此亭,以示纪念。“万寿”只是个心愿,亭台也只是个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寿比玉龙山”“福如金沙江”送给天下的父母。
五孔桥:建于1966年,又名相思桥,桥上有许多的狮子和大象,取其谐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张黑龙潭的经典照片里面都有的那座桥,在画中游走的人,只是一个一个的过客,为来而来,为走而走。而这桥,从来都无所谓谁来谁走,枕着潭水,伴着鱼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龙神祠跟龙王庙是一回事。名气颇大,清朝黄帝两次加封“龙神”封号,想必是很灵验的。
得月楼: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幅对联。一副是集毛泽东的诗词句“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幅是郭老撰写的楹联:“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抗日阵亡纪念碑: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各族儿女组编成第六十军,由卢汉担任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仅在1938年3月该军参加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有纳西族官兵和世鸿等110人为国捐躯。1940年8月丽江地方政府为抗日阵亡将士祭奠亡灵时,共有烈士280名之多,为了教育后代,丽江各界竖立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存于黑龙潭公园内。
五凤楼:建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原为福国寺的主要建筑,因明代皇帝御赐((藏经))一部,建此藏经楼,故又称为“法云阁”,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损,光绪年(公元1920xx年)重修。为了保护这一古代辉煌建筑,1974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有识之士的要求和倡议之下,由当时县革委会决定,搬迁五凤楼及门楼到黑龙潭。1979年完成搬迁工程。五凤楼楼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阁楼,三层共24角,从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个翼角,好似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称五凤楼。该楼造型独特,结构严密,雕刻精美,彩绘绚丽,融汇了纳西.藏族.白族.汉族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是纳西族古代建筑的佼佼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五
丽江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赦封“龙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园,因其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汇聚成四万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绿树婆娑,锁翠桥、解脱林、龙神祠、五凤楼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备受诗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为《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黑龙潭正门是一座涂金绘彩的清代牌楼,四座明代石狮子,云南省书法协会会长李群杰的墨宝。这座古老的公园大门牌楼具有古老的文化符号,并没有将历史和现代分隔,而是将继续承载与见证岁月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
锁翠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1887年),长12米,宽2米的廊屋式风雨桥,桥面铺盖石板,上部为人字形通廊瓦顶,飞檐翘角,造型轻盈优美,是丽江独具特色的古桥之一。桥上有古联“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正如院墙无法关住满院的春色,,取名“锁翠”的廊桥又怎能锁住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个玲珑的小亭子,又是一个传说,传说一位年迈的纳西族老奶奶(有说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钱而建起的这座亭子。可不论传说的的主角僧人还是妇人,为什么非要将多年来化缘得来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许当人们驻足聆听这个传说的时候,才发觉建亭子的人已经永远与这山水相守了,这样的智慧原来是和雪山一样高,潭水一样的深………
解脱林:此“林”乃指众僧聚居的寺院,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_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赐“福国寺”的山门,1974年搬迁重建于此。解脱是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放下尘世烦恼,潜身修身养性,以求成佛,解脱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据传这里可以不用出家,到里面转转就可以把烦心的事情抛一边了。
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族的东巴经,现在已经成为“地球人”的记忆遗产。古人云“书画同源”可最终书还是书,画还是画,而大智慧的纳西族祖先发明了书画合一的东巴文,字画得跟图案一样还不过瘾,还要染上各种艳丽的色彩。路边一块大石头,石头上的“东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任继愈所题。1981年建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开展以东巴讲座。东巴字画书写、东巴仪式展示、东巴文翻译、设计、咨询等多项社会服务为主。
万寿亭这个亭子的由来可不是什么传说故事了,而是真实的事,1996年泰国m集团总裁宋提,因其在丽江投资兴建的格兰林酒店开业,又时逢老母80大寿,故临水而建此亭,以示纪念。“万寿”只是个心愿,亭台也只是个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寿比玉龙山”“福如金沙江”送给天下的父母。
五孔桥:建于1966年,又名相思桥,桥上有许多的狮子和大象,取其谐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张黑龙潭的经典照片里面都有的那座桥,在画中游走的人,只是一个一个的过客,为来而来,为走而走。而这桥,从来都无所谓谁来谁走,枕着潭水,伴着鱼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龙神祠跟龙王庙是一回事。名气颇大,清朝黄帝两次加封“龙神”封号,想必是很灵验的。
得月楼: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幅对联。一副是诗词句“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幅是郭老撰写的楹联:“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抗日阵亡纪念碑: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各族儿女组编成第六十军,由卢汉担任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仅在1938年3月该军参加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有纳西族官兵和世鸿等110人为国捐躯。1940年8月丽江地方政府为抗日阵亡将士祭奠亡灵时,共有烈士280名之多,为了教育后代,丽江各界竖立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存于黑龙潭公园内。
五凤楼:建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_年),原为福国寺的主要建筑,因明代皇帝御赐((藏经))一部,建此藏经楼,故又称为“法云阁”,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损,光绪年(公元1920_年)重修。为了保护这一古代辉煌建筑,1974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有识之士的要求和倡议之下,由当时县革委会决定,搬迁五凤楼及门楼到黑龙潭。1979年完成搬迁工程。五凤楼楼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阁楼,三层共24角,从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个翼角,好似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称五凤楼。该楼造型独特,结构严密,雕刻精美,彩绘绚丽,融汇了纳西.藏族.白族.汉族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是纳西族古代建筑的佼佼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六
黑龙潭俗称龙王庙、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二股泉水从象山脚下的古栗树下涌出,汇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鱼如梭,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风景秀丽。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20xx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黑龙潭名列中国名泉而名满天下,后又修建了得月楼、戏台、万寿亭、五孔桥等园林建筑,新建了象山游路,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的坟墓也安放在黑龙潭静溢的山林中。黑龙潭大门上的“黑龙潭”三个字是原省书法协会会长,纳西族书法家李群杰所题写。1963年重修得月楼时,郭沫若应邀题写了“得月楼”三个字及两副楹联。1981年,东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龙潭成立,使黑龙潭集中国风景园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十年来,先后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黑龙潭考察,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黑龙潭成为丽江乃至云南旅游景点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为了追求新的发展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实施了iso9001:20xx和iso14001:1996国际标准认证,旨在提高整体质量/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
20xx年5篇云南黑龙潭的导游词(五)
黑龙潭公园位于昆明北郊的龙泉山五老峰下,(亦称龙泉山麓,太极山、五老山)。这里古木参天,泉壑幽邃,修竹茂林,潭深水碧,景色幽深。民间传说有黑龙王潜藏于此,故称黑龙潭亦称龙泉山麓,距离市区约17公里。黑龙潭公园内有罕见的大型梅园,是昆明的赏梅胜地,称为“龙泉探梅”。
黑龙潭公园有人们称为“四美”的汉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涌出,清澄透彻,景色幽雅。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十条蛟龙常作恶于人间,吕洞宾收服了其中的九条,镇压在市区拓东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条小黑龙住在这里,要其为民谋利。黑龙潭便由此而得名。
黑龙潭风景名胜区,主要有龙泉下观、上观、梅园、水景园、桂花园、精品园、杜鹃谷、红枫林和烈士墓等十余个景区。清代嘉庆年间硕庆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点出了黑龙潭风景名胜的主要景观特色。
丽江黑龙潭在玉泉东畔古栗树丛中,有历代石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丽江黑龙潭园内还有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东巴文化博物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该馆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也是游客了解丽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处。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七
丽江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赦封“龙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园,因其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汇聚成四万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逝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绿树婆娑,锁翠桥、解脱林、龙神祠、五凤楼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备受诗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为《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黑龙潭正门是一座涂金绘彩的清代牌楼,四座明代石狮子,云南省书法协会会长李群杰的墨宝。这座古老的公园大门牌楼具有古老的文化符号,并没有将历史和现代分隔,而是将继续承载与见证岁月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
锁翠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1887年),长12米,宽2米的廊屋式风雨桥,桥面铺盖石板,上部为人字形通廊瓦顶,飞檐翘角,造型轻盈优美,是丽江独具特色的古桥之一。桥上有古联“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正如院墙无法关住满院的春色,,取名“锁翠”的廊桥又怎能锁住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个玲珑的小亭子,又是一个传说,传说一位年迈的纳西族老奶奶(有说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钱而建起的这座亭子。可不论传说的的主角僧人还是妇人,为什么非要将多年来化缘得来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许当人们驻足聆听这个传说的时候,才发觉建亭子的人已经永远与这山水相守了,这样的智慧原来是和雪山一样高,潭水一样的深………
解脱林:此“林”乃指众僧聚居的寺院,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赐“福国寺”的山门,1974年搬迁重建于此。解脱是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放下尘世烦恼,潜身修身养性,以求成佛,解脱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据传这里可以不用出家,到里面转转就可以把烦心的事情抛一边了。
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族的东巴经,现在已经成为“地球人”的记忆遗产。古人云“书画同源”可最终书还是书,画还是画,而大智慧的纳西族祖先发明了书画合一的东巴文,字画得跟图案一样还不过瘾,还要染上各种艳丽的色彩。路边一块大石头,石头上的“东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任继愈所题。1981年建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开展以东巴讲座。东巴字画书写、东巴仪式展示、东巴文翻译、设计、咨询等多项社会服务为主。
万寿亭这个亭子的由来可不是什么传说故事了,而是真实的事,1996年泰国m集团总裁宋提,因其在丽江投资兴建的格兰林酒店开业,又时逢老母80大寿,故临水而建此亭,以示纪念。“万寿”只是个心愿,亭台也只是个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寿比玉龙山”“福如金沙江”送给天下的父母。
五孔桥:建于1966年,又名相思桥,桥上有许多的狮子和大象,取其谐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张黑龙潭的经典照片里面都有的那座桥,在画中游走的人,只是一个一个的过客,为来而来,为走而走。而这桥,从来都无所谓谁来谁走,枕着潭水,伴着鱼群,就是完美的生活。
龙神祠跟龙王庙是一回事。名气颇大,清朝黄帝两次加封“龙神”封号,想必是很灵验的。
得月楼: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幅对联。一副是集毛泽东的诗词句“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幅戍老撰写的楹联:“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抗日阵亡纪念碑: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各族儿女组编成第六十军,由卢汉担任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仅在1938年3月该军参加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有纳西族官兵和世鸿等110人为国捐躯。1940年8月丽江地方政府为抗日阵亡将士祭奠亡灵时,共有烈士280名之多,为了教育后代,丽江各界竖立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存于黑龙潭公园内。
五凤楼:建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原为福国寺的主要建筑,因明代皇帝御赐((藏经))一部,建此藏经楼,故又称为“法云阁”,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损,光绪年(公元1920xx年)重修。为了保护这一古代辉煌建筑,1974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有识之士的要求和倡议之下,由当时县革委会决定,搬迁五凤楼及门楼到黑龙潭。1979年完成搬迁工程。五凤楼楼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阁楼,三层共24角,从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个翼角,好似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称五凤楼。该楼造型独特,结构严密,雕刻精美,彩绘绚丽,融汇了纳西.藏族.白族.汉族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是纳西族古代建筑的佼佼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黑龙潭导游图 云南黑龙潭公园的介绍篇八
黑龙潭位于白龙池北。潭之北高崖耸立,绝壁环围,这就是东百丈崖,瀑流下泻直冲崖下石穴。潭西有西百丈崖,西南有南百丈崖。每逢夏秋之际,阴雨连绵,3条瀑流犹如玉龙从崖巅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
中溪之水自崖巅悬流下泻,似天河落地,直冲崖下石穴,如虎啸龙吟,溅珠迸玉,又是一番奇观,人们称它为“老龙窝”;又因瀑流好似古代士大夫的垂绅,又名“天绅泉”。长瀑下流之水,又顺峡谷直泻黑龙潭。石潭因常年溪水撞击,腹大口小,形若瓦坛,深广数丈,传说与东海龙宫相通,所以被称为“黑龙潭”。
龙潭之西有西百丈崖,再往南又有南百丈崖,每年夏秋之季阴雨连绵,三条瀑流犹如玉龙从云中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是泰山十大自然景观之一。因此泰山人有谚语:“冒雨游山也不嫌,游山遇雨景更添。”20xx年盛夏,《泰安日报》社某记者,在老龙窝的百丈崖上发现了众多的天然壁画:天马行空、美女出浴、鲤鱼跳龙门、猛虎出山及著名世界油画蒙娜丽莎头像等。
黑龙潭东南有石亭,名西溪亭。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20xx年,泰安知府事宗室玉构题联:“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潭北东百丈崖上是长寿桥,月牙形石拱桥,1920xx年军阀张培荣建,拱桥跨溪,饰以朱红铁栏,与青山绿水相映,犹长虹卧波。再加两侧置以红色箭杆铁栏,与青山绿水相映,玲珑别致。桥两侧有石亭遥遥相对,东为云水亭,西为风雷亭,1965年建。供游人小憩赏景。
桥下涧底平缓,溪水潺涓而来,骤然飞落绝涧,似银河倒流,绅带下垂,又名天绅泉。在大型花岗岩的崖边上,有侵入岩脉,形成几条白色的平行纹路横贯东西,如果游人冒险越过此线,定会滑下深涧而丧生,因名“阴阳界”。据传,这里就是奈河以西阴曹地府的北界。冯玉祥在此设栏防护,后毁,1976年重建。
桥与栏之间是广阔石坪,光滑似镜,游人坐石上,听泉观景,赏心悦目。桥北原有竹林寺遗址,今为竹林寺管理区驻地。西北有竹林寺墓塔林遗址,久毁。1925 年,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号其夫人为无极真人,在此建无极庙。庙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禅房组成,1986年整修。桥与栏之间是广阔的石坪,被山洪溪流冲刷得光滑平整,民国年间吴迈在此大书“洗我国耻”,巩如峰草书“还我山河”。游人多在此静坐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