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导游词(大全十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一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传为赵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这里亭榭台阁,风格古朴,现已辟为公园;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着为国捐躯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等游览胜地。
“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人展示古建艺术的风采。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邯郸成为了一个“成语之乡”,许多历史典故诸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都发生在这里。在《史记》中还记载有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等故事。
邯郸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其名就是一些成语的组成部分,如“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除外还有包含邯郸意思的一类,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产生于邯郸的成语多达50多个,加上与之相关的则达到上百。
产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旧城南街的回车巷,传说是赵国上相蔺相如回避大将军廉颇的地方。从史书对两人的记载中产生的典故还有“怒发冲冠”、“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今邯郸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曾是赵国的王城,从兴建到焚毁的158年间,见证赵国的盛衰荣辱,上演过一幕幕内政外交的活剧,从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典故。如那篇《触龙说赵太后》产生的成语是“盛气凌人”、“舍本求末”。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长平之战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可被看为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来从历史深处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人”、“不识大体”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历史沿革】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20xx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0xx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0xx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20xx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20xx年之久。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20xx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0xx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20xx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0xx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历史文化】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女娲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20xx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 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
黄梁梦
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xx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二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
扬州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御码头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时,在天宁寺西园建行宫,宫前筑0头,是乾隆在此登舟游湖之处,故称"御码头",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驾。曹寅也曾在西园奉命刊刻《全唐诗》。建国后,码头青石平台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码头"碑亭一座,现今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御码头修得如此壮观是在乾隆年间。而不知当时曹大人是否有个外孙女就是从此码头乘船离开扬州进京的?
冶春园
地处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为清乾隆间"丰市层楼"一景所在地。内有两组飞檐斗角之草榭,东榭水绘阁,西端依水筑朱栏曲廊连西榭香影廊。园内小径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点有:餐英别墅、问月山房、引晖馆、余香花舍等,今设"乾隆水上游览线"画舫码头于此。清诗人王渔洋曾在此结社吟诗。
位于冶春花园内的冶春花园茶楼,是由国家旅游局投资,在清代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冶春园的旧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饮、游览、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园林,是扬州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和对外窗口。目前,这里各类大、中、小型餐厅可同时容纳八百人用餐,传统点心、冶春蒸饺自清代起延卖至今盛名不衰,辅以各式扬派茶点,使这里成为扬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点的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的首选之地。花园内的夜市美食休闲广场每天提供上百种地方风味小吃,特色鲜明的冶春茶点、正宗地道的淮扬佳肴。这里已成为广大中外宾领略扬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胜地。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三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旅游地点时是浦东的鲜花港。老师带着我们坐上了大巴士,旅途中我们看到了那黄灿灿的油菜花,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说:“小朋友,欢迎你们去美丽的鲜花港。”
“到了,到了!”车上的同学兴奋的叫了起来,我们下了车。走进大门,一眼看到用花朵装点的拱形建筑,上面用鲜花堆砌着“鲜花港”三个大字,这别致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在这儿照张相吧!”
拍完照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只见,道路两旁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笑盈盈的,竞相怒放。扇动着的金翅的蜜蜂,像阳光的万颗金点在云絮间放射着闪烁不定的光芒,不辞辛劳地在花朵上采蜜,两只带黑色斑点的蝴蝶上下翻飞着,像两个顽皮的孩子在嬉戏。
我们顺着指示牌,穿过小道,来到了下一个旅游景点——热带温室。走进温室,眼前的植物造型千奇百怪:有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有的像刺猬,有的像堡垒,还有的像一座山丘;还有橡胶树、萝芙木、棕榈树、鸟巢蕨、苔藓……各种各样植物,使我大开眼界,让我也不禁赞叹它们的生命力。这时导游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热带植物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快吗?那是因为热带有很多c4植物,它们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很高,在适宜条件就会生长得快。”我点点头,想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做!
我们又绕过亭子,来到郁金香区,郁金香枝干挺拔,花朵饱满,色彩斑斓,一眼望去有的红里透白,有的黄里透紫……那些色彩鲜艳的花凑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就在这时,我听到远处不约而同的传来:“真漂亮啊如果我能变成一朵花,我也死而无憾了!”有的说:“春天就是好,哇,好香啊!我这一辈子也不离开这美丽的仙境!”有的说:“不愧是鲜花港啊!我还是第一次来过这么美丽的地方呢!”我凑近闻了一闻,郁金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使我神清气爽。
今天,我们游览了鲜花港,使我亲眼目睹了鲜花港美丽的身影。虽然大巴士正在缓缓地驶离,但是我的心会永远留在这花谷之中,鲜花港,我期待和你的下一次约会!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来,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以当地主人的身份,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到旅游。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20__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了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等多项荣誉。20__年3月,“云台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__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__年度(首届)河南省省长质量奖。20__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管理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狝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八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20__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__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世界第五、全国第三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国内外引起瞩目,名扬世界。20__年7月11日,在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排行榜中,该景区以20__年391万人次的接待量排名第22位。-《大秦帝国》、《争霸传奇》、《马鸣风萧萧》、《孙子大传》等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云气缭绕,仙风回荡,为道教历代重玄派妙真道士仙居之福地洞天,道教妙真祖庭。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地(至今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玄帝宫、重阳阁等等。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五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20xx年,保定市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旅游景区。
白洋淀(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淀,古称掘鲤 白洋淀
-淀。白洋淀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潴龙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区水产丰富,芦苇分布面积广。环湖洼地大多已改为稻田。
白洋淀是国家级5a景区白 洋淀在河北安新县境,地处京、津、石腹地,各距离150公里左右,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这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富著称。它是鸟的王国、鱼的乐园、多种水生植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白洋淀游区分六大景区,即鸳鸯岛民俗文化景区、荷花观赏景区、生态游乐景区、休闲娱乐景区、码头观光景区、民俗村观光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它们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使所有的客人游得尽兴,玩得开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六
天涯海角游览区坐落与中国最南的三亚市西郊26公里处,该景区主要是有热带海滩花岗岩风景区、购物区和度假村组成,集成热带海洋风光,历史遗迹,中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远古先民的“地方天圆”,认为大地是方形的,故有东南西北的说法,天是圆的,天笼盖着“四方大地”,大地东南西北分别有四跟柱子支撑着天空,如此的南天一拄迎合了人们的地方天圆之说。人们见此“南天一拄”大可不必担心天要塌崩下来。
1986版的两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采用的就就是这“南天一柱”的风景图。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有胜收,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
景点之名的来历:古时候交通不便,此地远离中原,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古代帝王往往将这里作为流放“逆臣”的地方。被流放的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面对着茫茫大海,他们发出了“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叹。清代雍正年间,当地官员程哲于命人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后又有文人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
传说:“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又有说古时候交通闭塞,"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铨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的际遇。
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有胜收,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现在景区内还建有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一座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典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天涯购物寨"、"天涯漫游区"、"天涯画廊"、"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历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附近有"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多层次游览胜地。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七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我先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天安门广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 44万平方米。如果人们肩并肩地站在广场上,整个广场可容纳100万人,就是说全北京总人口的1/13都可以同时站在这里,够大的吧!
在明清时期广场可没有这么大,当时它呈“t ”字形,“t”字的那一横就是我们今天的长安街,那一竖就是从现在的国旗杆前至毛主席纪念堂前的这一长条形区域,在这一区域的两侧是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 当时政府机关。解放后,原来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形成了今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门广场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 建筑,现在我为大家以顺时针方向做一个简单介绍,就让我们以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开始吧!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举行 重大会议,当家作主行使主权的地方,建成于1959年,最高处46.5米,是现在广场上的最高建筑。整个大会堂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部为万人 大会堂,北端是国宴大厅,整座建筑自设计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广场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 的天安门城楼,它是新中国的象征,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革 命博物馆,完工于1959年,那里是收藏并展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 的主要场所。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原来在那里曾有一座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解放后拆除,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其基址上建起了庄严肃穆的毛主席 纪念堂。纪念堂建成于1977年,是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而建,现在毛主席的遗体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们凭吊、瞻仰、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的正中,巍巍耸立着中国第一碑——人 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那些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及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们而建。整座 纪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双层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镶嵌有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正面是毛 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人,反帝 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人。现在,它已被全国人民评为“ 中国第一景”,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到此参观游览。
好!不多说啦!各位一定想在这里照几张相 吧?现在就请各位自由拍照,10分钟后我们在北面国旗杆处集合,谢谢大家!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八
大家请看,这是个小小的池塘,发现塘里有何“物”吗?两头小水牛正在戏嬉,脊背时隐时现,一派田园情趣。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戏水。现在各位请直视前方,一堵巍峨雄壮的岩石挡住了我们视线,此石似天然屏风遮掩住石林奇景,好像不愿让游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奥妙。因此我们把该石称为石屏风。
走过石屏风我们的游程将渐入佳景,相信大家将得到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惊奇感受。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擎天立地,请看前面刻有“群峰壁立,千嶂叠翠”的石壁,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字,生动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
石林胜境到了。各位请看前方,石壁上的“石林”二字是1931年龙云视察石林时所题。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亲笔书写后刻上去的。现在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留念。
拍完照后我们继续往里走。各位请驻足,抬头看一看,在两峰之间夹有一块儿摇摇欲坠的巨石。大家过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喔!,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会掉下来的。好了,过了千钧一发,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实这块巨石在这里“定居”已经三百多万年了,经历无数次地震的考验,它是不会掉下来的。沿途走来,石峰如剑,这里是剑状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方,大家称它为刀山火海。过一石洞,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为佳。两峰底部凹成室,如厅似屋,仿佛是专门为走累的游客准备的小憩场所。这个石屋的形成其实是水与土共同作用而成,地质学家称其成因为“土下溶蚀”。我们在此小憩,转过身再看刚才我们所过石洞上方四个大字:“无欲则刚”。这四个字出自林则徐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小憩之后我们到达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剑峰池。这剑峰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处。剑峰池,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四周群峰秀色尽在池中。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投入水中,剑身上,书有“剑峰”二字,池名由此而来。剑刃是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的。游罢剑锋池,我们来到“极狭通人”。各位请看,两峰相挤处,仅有30厘米宽的缝隙。此景名,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典故。当然此景名也可引申为通过了这狭窄的通道,便可进入风光无限的“石林桃花源”。
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观赏吧!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身临其境,您是否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觉呢?这是“古藤同心结”,祝您爱情甜蜜,家庭幸福。这是“双鸟渡食”是上天精工雕塑的神品,让您不要忘怀“羊有跪乳之义,鸟有反哺之情”。您看那儿石峰之顶像是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期盼。这便是“象踞石台”。这是“千年龟”,撒尼人说,见了它“心想事成”,摸了她“长命百岁”。而这“石钟”是乐神赐给石林的宝贝。您会惊奇的发现这石钟能奏出您的心声。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九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福建平潭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石头房
我们中国海疆海岛行采访组驱车赶往平潭岛时,雨一直在下。高速路两旁群山连绵,群山之上乌云浓密。但一路行来,雨越下越小,当我们终于到达平潭海峡大桥时,雨已停歇。这座桥通车之前,上平潭岛需要坐渡轮,花20多分钟,现在只需几分钟通过大桥即可登上平潭岛。
登岛后,发现所有的树木都是一顺边的“外脖子”,当地人说风大是岛上一大特色,特别是冬季,风刮得人睁不开眼,因此这里几乎家家盖的都是石头房子。岛上有句谚语:“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石料建房修路,形成了以石头房为主体的村落建筑。岛上风大,肆虐的狂风有时会把房顶掀翻,于是人们就在房顶上压上密密麻麻的石块。这些石头房不仅冬暖夏凉,而且无比坚固,足以抵挡台风和海浪的侵袭。
看到一户人家门前站着一位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道:“您好老人家,这叫什么村?”“这个村叫十队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儿子和儿媳都在广东打工。”当我问起屋顶上的石头是怎么来的,老人指着远处的一座大山说:“从那儿运来的,得先把石头砸小了,再运回来。”“这么远?”。老人家笑了,说:“这算近的,有时还得去更远的地方运。”
与老人家道别后,我们继续行走在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间,偶尔能从房屋之间的空隙看到湛蓝的海,海的波滚浪涌衬出这里的宁静与安详。
大风车
平潭岛人不仅建造了坚固的石头房,还学会了利用岛上的大风来发电。岛北部的长江澳风力田上,60多个白色的巨大风车日夜旋转着,产生出源源不断的洁净能源。风车、蓝天、白云、大海、沙滩、树丛,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吸引了众多摄影者前来。当我走到风车近前,发现远看时并不高大的风车,居然是个庞然大物,风车的大叶片发出低沉的“呜呜”声。
我原以为对于风力发电来讲,风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据当地人介绍,风太小或太大都不行。风太小时风机无法启动,而风太大时大叶片的转速会过快,会影响风机的安全。因此,冬天平潭岛上风特别大时,这些风力发电机组是关闭的。
继续往北走,海风越来越大,眼睛只能眯成一条线,可是前面的碧海沙滩像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们。到达白青海滩,满眼的白色细沙平整而光洁,令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脱掉了鞋子,冲到沙滩上,细软柔滑的沙粒与脚底接触的刹那,我顿觉无比舒爽。
木麻黄
“不许风潮犯稻粱,沿滩百里木麻黄。”平潭岛上,木麻黄随处可见。这种植物耐碱、耐旱,不怕海潮,生长迅速,抗风力强,适宜在高温多雨的海边沙滩上生长。有人曾这样描述它:“坚比贞松,柔同细柳,稠林千里云平。”超强的抗风力使其获得了“风前重镇,海上长城”的美誉。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自195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大面积种植木麻黄,建成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木麻黄树干笔直但很柔韧,可有效化解海风的刚强。此外,木麻黄还能固沙土以及涵养水源。每当台风来袭、风浪呼啸之际,成排的木麻黄就像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扮演着护岛使者的角色。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抚宁县背牛顶景区。
抚宁县,古称骊城,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设立抚宁县。“抚宁”两字的意思是“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抚宁位于河北的东北部,北倚燕山,南濒渤海,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势北高南低,矿产丰富,盛产水稻,远近闻名的“留守营”大米就是出自该县。棉花、油料、果品、畜牧、淡海水产品也很可观。工业以造纸、纺织、机械、化肥、水泥、采煤、酿造为主。是我省亿元财政县之一。人们说抚宁人扎实能干,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秦皇岛的地形图上看,抚宁将整个我市三个城市区包围,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山、川、海集一身,主要旅游胜地有南戴河旅游开发区,背牛顶旅游区,燕塞石林旅游区,天马山、天马湖旅游区及九门口旅游风景区。而背牛顶旅游区是较优秀的一个,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长时间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今已正式对外开放。
背牛顶风景区距海港区约五十公里,经榆关,猩猩峪,到达宏量寺,而猩猩峪隶属于抚宁大新寨镇,原来是一座明代戍边城堡,据说这里住过猩猩或说这里掉下过星星也就是陨石,故而得名。现在仍可看到这块石头。
从猩猩峪前行,途中可见苍山叠嶂,峰回路转,烽火台林立,溪流潺潺。尤其在群山怀抱中有一奇景——龙潭。一潭清水,水深高丈,寒气四溢,沁人心脾。潭旁建有龙王庙,当地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的动人故事:抚宁县官庄有一李姓妇女,生了一条小蛇,不忍丢弃,放在水中养了起来,逐渐长出了鳞片。遇雷雨天就逃走,每逢阴雨之夜就潜回吃奶。每次吃奶,母亲就痛死过去,去后又苏醒,母亲痛苦难忍,在其吃奶时藏刀吓唬,结果误伤其尾,逃走后就不再来了。后托梦告诉母亲:“我已有住所,在北沟龙潭中,叫秃尾巴老李。”老李天性善良,天旱祈雨,甚为灵验。潭两侧为悬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东侧峭壁上刻有“龙泉”两个大字,潭上腾空架起彩虹桥,通向“望雨亭”。顺路上山右达乱刀峪,又称燕塞石林旅游区。
从龙潭前行四公里便到了宏量寺,这里仅存遗址。再前行约一公里便到了背牛顶山脚下。从山下望去,山顶高耸入云,因山后有石如牛,故名。辽代天庆年间始修,明正德十四年,僧人佛海凿井建庙,带徒重修背牛顶。随后在隆庆、万历、崇祯年间又先后修建无梁殿,拓大了金光洞。但到了道光十年,又被道人所占,光绪八年,该庙主持曾受皇封。因此,一山先后容佛、道两家。历代香火极盛,传说许愿很灵。
从山脚沿石阶向上攀登,山渐陡、景亦幽。这里常年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奇花异草、参天古树另人赏心悦目。山路树丛中便有两块威武的“将军石”,象把守山门的忠诚卫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绿色长廊。这里天然生长的猕猴桃藤、野葡萄从路两旁向上空延伸,勾连一起,形成一条浓荫蔽日的绿色长廊。夺人工之美,具有大自然之妙,别有韵味。
从绿色长廊上行,通过一段艰难的攀登依峭壁安置五层柏木长梯,梯旁高悬铁索,游人扯索攀,猿引而上,惊心动魄。如今设置了七十米长的铁梯,外有围栏,虽两旁崖山有壁,令人心有余悸,但有惊无险。
到了山门,才令人惊魂稍定,反身四望,才觉风景这边独好,才知不枉来一朝,飘飘然好似升仙。如遇阴雨,可见脚下铺云万里,如苍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称为“兜锦世界”,或称“牛顶云海”,论气势不亚于黄山云海,山门南侧内壁嵌有一卧碑,上刻“太清观”三个小字,下刻“背牛顶”三个大字,山门上几米远,石壁上刻有“今生不把弥陀念,枉在人间走一遭”,给人一种超俗之感,据说凡是念声“阿弥陀佛”之人,登山疲惫便会一扫而光。
石岩后的树林里,掩映着一片碑林,大都是为捐修庙宇人名字的碑刻,东侧数口井错列排开,大都凿石而成,水浅的不足一米,水深的三米有余,妙在不论深浅,虽在山顶却常年不涸,井东石壁下有一方池,古称放生池,池前有一“望海楼”遗址,虽楼去而平台依存,生有几棵五百年以上的古松,树叶茂盛,现山顶唯一仅存的建筑——无梁殿,仍供奉着望海观音。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楷体“海阔天空”。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洞东峭壁上刻着佛像和游人留下的诗句。而洞前的平台,正好作为野餐聚饮的好场所。
从金光洞再向上攀登,便达到了顶端,极目四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会油然而生。北望:燕山山脉,层峦迭嶂,长城雄踞山顶,老岭诸峰历历在目;东望:角山长城、山海关古城尽收眼底,用一个十倍的望远镜,便可看见海港区街道上车辆如梭,奔流不息;南面,海天在目。北戴河、南戴河及黄金海岸上的几颗明珠镶嵌其间,也只有登绝顶,才真正的发现秦皇岛人生活在绿色环抱的山海之间,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天地里。
古代在背牛顶可留宿,不远的将来,随着旅游的开发,山顶别墅的兴建,那时“隔窗可摘星,卧床观日出,饭香鸟同吃,果熟猿共收”的万物相安世界定会重返山中,仅仅现在,登临此处,那种太白之豪,东坡之逸也会有油然而生。
现在渤海林场加大了开发力度,另一条下山路径已经凿通,而南山那种茂密丛林,满山的天女木兰及保存完好的长城敌楼、敌台更会使您流连忘返的。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没有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朋友能记得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呢?有谁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许说名字大家不熟悉,但内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很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知道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屹立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的西北,南接星子县,北邻九江市。庐山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之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秦始皇赶山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一片,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致模样,又在200万年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尝试: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5度,夏季平均气温22.6度,历史上最高温度为32度,最低温度为-16度,在炎热的夏季,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城市来说,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常常有客人问:“庐山的房间里有没有空调呀?”其实庐山顶上是不用空调的,用空调反倒是一种浪费和污染。因为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时候丝丝缕缕,有的时候象薄纱朦朦胧胧,更多的时候是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分不清东西南北,因此苏东坡才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有时山顶艳阳高照,云雾在山腰翻滚,而山脚下却雷声阵阵,风雨交加。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就因为这种现象写了一首诗“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庐山年平均有雾日为192天,最多年份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憾,这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嘛。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神龙潭”、“乌龙潭”、“黄龙潭”等。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千峰环一寺”的黄龙寺,由明代僧人彻空修建,殿内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声的“龙眼石”。明万历年间,肃太后赐给黄龙寺水墨、罗汉幅,佛头、山水画等多件珍贵文物,让黄龙寺名声大震。清代康有为三上庐山,为该寺题写“黄龙寺”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黄龙幽谷,探胜也好,寻幽也罢,只有大家开心就好!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王,大家叫我王导就可以了。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的是北京八达岭段的长城,希望大家可以玩得高兴、玩的快乐!
大家认真听我讲。为了安全大人们一定要带还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的行李。做个文明出行人,管好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它浓缩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两千年的建筑历史,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远看长城,他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大家不信,可以站在长城顶上看一看,印证一下。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长城脚下。现在我们开始登长城。快点啊,后面的朋友不要掉队!
站在长城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长城的传说:很久以前,也就是刚开始修建长城的时候,官府为了建长城把所有男人们都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也被抓去修长城了。过了好多天,孟姜女也不见丈夫的消息,于是孟姜女便一人去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获得丈夫的消息,但丈夫已逝,悲痛欲绝的她放声大哭,惊天动地的声音使长城轰然倒塌……”
魅力的传说听完了,我们马上就要到“好汉坡”了。“好汉坡”的意思是只有好汉才能登上去。记得啊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慢慢登吧,我就不再参与了。余下时间自由活动。
对了,我有照相机,给大家找一张合影吧!“一、二、三”“茄子”。ok!再说最后一句,两个小时后在汽车站集合!记住两个小时哦!
红色旅游导游词篇十三
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现在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现在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现在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可以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一定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特别漂亮。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了吧。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20_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