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
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复备: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 (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
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
佳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旨 至道 善 困
是故 自强 自反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
二、学习研讨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
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检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课外延伸】: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
《紫藤萝瀑布》
第一课时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想上大体怎么展开。
三、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挑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五、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内容探究”上。
七、布置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常见的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
第二课时
一、交流第一题答案
二、交流赏花所得
三、抽几名学生轮流朗读
四、语言揣摩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
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五、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
这次揣摩品味语言,你取得什么经验?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语言揣摩”上记几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地学习,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领悟文中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老师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在《永生的眼睛》一文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我们的生命就能得到永生。”(师板书:生命)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思考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指名说,学生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不做过高要求把)
师简单评价学生的发言,过渡: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杏林子。
师简介: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以她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璀璨生命的热爱。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思考生命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板书:生命)学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题目“生命”这个词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一般认为重复都显得啰嗦。但这里为什么要重复呢?
根据学生发言,师总结引导:是啊,这样的重复叫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像你们说的它起强调的作用。在这里强调生命的重要与宝贵。请大家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沉稳 震撼 糟蹋 动弹
短暂 有限 珍惜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2)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齐读所有词语。
3.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把新词放入文中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讲了相关的几件事?
(2)学生汇报,师梳理并板书:飞蛾求生、砖缝冒瓜苗、倾听心跳。
4.熟读课文,加深印象。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注意点评。
三、布置课外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抄写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并阅读杏林子的相关资料或者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命生命》(板书: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共写了 “飞蛾求生”“砖缝冒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事例。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想一想,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生命究竟是什么呢?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含义
(一)感悟飞蛾求生的强烈
1.师: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找感觉,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意想不到或者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2.师引导学生体会。
(1)体会飞蛾的生命脆弱。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同学们,伸出手来,想象小小的飞蛾被我们大大的手掌捏住,稍一用力,〈辅助动作〉你觉得飞蛾的命运会怎样?(生还的机会渺茫,飞蛾的生命很脆弱)
(2)体会飞蛾求生的强烈。
师:飞蛾的生命那么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那飞蛾是否坐以待毙呢?
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飞蛾的生命这么渺小,生命才只有几天,却要如此苦苦挣扎,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师:“欲望”是什么意思?(自己心里的想法)
师: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学生抓句中关键词发言)
师: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如果此时它能够开口言语它在对自己说什么呢?
师:它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想求生,极力鼓动自己的翅膀,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求生的欲望……)
(3)指导朗读
师:是啊,作者震惊了!以至于忍不住放开了这原本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震惊!(指名读,评价)
师:我相信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写在了文字上,同时也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读出已经印到了我们脑海中的文字,把这只飞蛾再一次带到大家的眼前吧。(生齐读本段)
引读本段,师:小小的飞蛾生命是那么脆弱——(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可它又是那么顽强——(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以至于我被她深深感动——(生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4)小结:从飞蛾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强烈)让我们带着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再一次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3.感受瓜子的顽强。
过渡:那娇嫩的小瓜苗又会那些令我们意想不到呢?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并体会。
(3)师引导学生能够体会。
师:一连使用了两个“竟”字,说明什么?(出乎意料,丝毫没有想到)
师: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为什么作者为这粒种子感到震惊呢?(联系上下文理解:是“掉”而非“种”;扎根砖缝而非泥土,没有阳光,“阳光、空气、水”可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啊,哪怕有一线光明也要长。)难怪一连用了“竟然”和“竟”来表达作者的意外!
师: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瓜苗害怕吗,退缩吗?(不!冒!冲!不屈!茁壮!)字理分析比较:屈→茁 读“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同学们,合上手,闭上眼,假如你就是那粒香瓜子,会怎么想?(我要出去迎接光明,我要长!)
师:小芽,别长了,你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温暖的阳光,你会夭折的,你能活几天呀!(珍惜我的生命,只要有一丝光明,一线希望,哪怕只活几天,我也快乐无憾!)
师: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你听,她说生命就是墙角——(砖缝中的小瓜苗);生命还是——(顽强不屈地坚持向上)。
师: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还有——(震惊、震撼、敬佩)
师:冰心老人也曾说过:“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呀!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勇敢、带着顽强、带着敬意读。
(4)回读课题,表现顽强向上——生命生命(板书:顽强)
4.倾听心跳,学会对待自己的生命。
(1)师过渡: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为了争得一寸光阴、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着。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2)师:请每个同学把右手搭在左手的动脉上,体验脉搏的跳动。你感受到了吗?闭上眼睛这就是脉搏的跳动,生命的跃动。有一天,作者也用医生的听诊器听到自己的心跳,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生齐读)
师:是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在这么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很多的意思,我再请一个同学读这段话,请其他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你能想到什么?(指名说感受)
(3)抓重点词理解感悟。
师:知道什么叫“白白糟蹋”吗?(浪费)怎么做是糟蹋生命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言)
师:可是,我们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杏林子在这段话中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在文章的第五段都说出来了,我们一块来读一下。(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其实,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杏林子。(出示杏林子的照片)简介: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呀,也是这阳光般的微笑,让我震撼!她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非常的乐观。但是你知道吗?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你看这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从这阳光般的笑容里,你感受到了吗,她现在也许正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著作的出版,是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你想到过吗?同学们,打你们再一次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还是什么?(学生发言)
(4)指导感情朗读。
师: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与震撼都融入到朗读中吧。(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总结升华情感
1.师:杏林子从三个事例中想到了什么?(学生柑橘课文内容回答:杏林子从三个事例中,想到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能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师:课文学完了,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生命什么呢?现在你有什么看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言)
3.总结升华。
师:生命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板书:珍惜生命、活出价值)让我们再一次记住杏林子的话,一起读最后以自然段。(生齐读)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3.读补充阅读,完成练习。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四
《竹影》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官庄中学 门晓艳 2012-4-15
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
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板书:竹影 丰子恺)
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
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文学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三.出示目标。
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 )热 弥( )漫 qiâ( )意 水门汀( ) ...
徘徊( ) 口头chán( ) 芥( )子园画谱 ...
乱撇( ) zhàn( )朱砂 参差( )不齐 倘( ) ....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
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
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
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喜欢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童真童趣。
【友情提示】本文描写的句子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景物的描写,另一类是对人物的描写。描写景物的句子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法、内容、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描写人物的句子可抓住其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形象。
例句:“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不可挽救”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夕阳渐渐陷去天空暗下来时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守定西天”“一跳一跳”等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儿童善于观察、好奇心强的特点。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这句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突出华阳的活泼、可爱,充满童趣。
„„„„
学生勾画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及时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笔下的景、人、事都折射出童真童趣,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六.在刚才的语言赏析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的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从孩子们和丰子恺父亲的问答中,你发现没发现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
明确:中国画:像符号,重写意(神);西洋画:像照像,重写实(形) 展示两组图画,让学生辨别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具体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2.你认为丰子恺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育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丰子恺曾经说过:“父亲对我有阒重要的影响,在那个夜晚他让我多了一份成熟,添了一分思考,增强了对美的认识。作者后来之所以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跟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男孩的地上撒尿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拍照片(摄影)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
七、小结:由此可见儿童的游戏中,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也蕴含着艺术和美。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五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合作探究:
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