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议论文通用(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议论文篇一
应对,首先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问题,不论困境还是危机,正视它,面对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才是利用最优策略克服难题。
“应”便是面对问题的过程。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可见有些灾厄就算是圣贤也难以避免,但圣贤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抱有积极的态度正视苦难,若孔子确信仁政难以推行便消极避世,那么句句箴言的《论语》又如何启示后人。可见接受困厄的豁达态度,给予我们克服它的机会,再高明的对策也建立在面对问题之上。
“对”便是通过行动真正采取有效措施的过程。有了“应”,只是接受了存在问题这一事实,而“对”则能切实的解决问题。于个人而言,宫崎俊先生承受幼年丧母之痛,而《龙猫》这部寄予了温情与陪伴的影片便是他对人生逆境的一次回击,他用实际行动创作一部部经典,是对童年所缺失的爱的一次弥补,同时也将温情与美好带给观影者。于国而言,‘行动’更显重要,2020全面小康计划,通过走访贫困户、深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脱贫攻坚依靠的是切实可靠的方针,并且有条不紊的加以实施,在取得了今日的脱贫的显著成效。
面对新情况,新困难,为求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应”与“对”则不能分离,且缺一不可。只接受问题而不施展对策,一切都无济于事,而回避问题本身,对策不过是空谈,毫无针对性可言。
在疫情严峻之际,“应”与“对”的合二为一才取得了抗疫的最佳效果。群体免疫和避之不谈,这类消极面对问题的态度的后果是毁灭性的,而同时未在第一时间采取封城措施,疫情便会迅速蔓延形成燎原之势。可见只有迅速的正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病魔的手中救下数以万计的生命。
结合应与对各自的智慧才是最优策略,带给我们的是面对面对“新情况”时充足的底气与自信。
高二议论文篇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练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趋向完美!可是人们常说“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没有人能仅靠一次或两三次的历练就变得完美,是要依靠无数次的历练才能获得成功,因为剑无永利,梅难久香。
项羽经过了无数次的历练终成西楚霸王。项羽从小就跟他的叔叔项燕学习剑术和兵法,秦灭楚之后,项羽立志推翻秦朝。项羽经过多年起义,终于有了一点成果,他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在巨鹿与秦背水一战,最终项羽大败秦国军队,推翻了秦朝统治。真可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苏轼经过了无数次的历练蜕变成了文豪苏东坡。苏轼年少时努力读书,最终考取功名踏进官场。本一心想着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自此看透了官场的险恶黑暗,由此蜕变成了苏东坡。他的大志在作品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岳飞经过了无数次的历练终成抗金名将。岳飞自幼家境贫寒,但自小就努力学习,刻苦读书。向周同学习射箭,每天刻苦练习,终于习得了周同箭艺的精髓。长大之后想要为国效力,出行前,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刻下四个字“精忠报国”。岳飞自此开始抵抗金国,做出一番大事业,就如他的词中说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神童方仲永没有经过历练,所以他最终也没有成功。方仲永小时候聪明过人,能指物作诗立就。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万里挑一的天才,可是他的父亲不送他去读书,不送他去接受历练。而是一味地让他向有钱人展示,从中谋取利益。最后,也和常人无异,泯然于众人矣!
一块石头需要经过无数年流水的侵蚀才能变得光滑;一块玉石需要千雕万刻才能变成一件精美的玉器;一抔瓷土需要经过高温的烤制才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瓷器;一个人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历练才能趋向完美,毕竟剑无永利,梅难久香!
高二议论文篇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濠梁之辩不绝于耳,一直流传至今,仍没有最终定论。或许快乐或不快乐,真的只有自己能够知晓,他人是无从了解的。
现代社会中的你和我既不是庄子,也不是惠子,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断定自己认为对方是快乐的,对方就一定是快乐的呢?
当今社会,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一些声音:
“他又有钱,又有权势,人长得又好,他的生活一定很美满。”
“他的成绩这么好,平时都不用学习,真想成为他。”
却不知道我们只是在以自己对于幸福和快乐的价值判断来评价其他人。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人,就一定快乐幸福;为什么有权有势的人,就一定快乐。其实,我们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和父母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与代沟,其实也许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双方都是在以自己的看法行事。父母觉得孩子太过放纵,因为他们整天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从不好好学习。但他们却没有深入体会过孩子们内心时不时因为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或是因没有父母陪伴而造成的孤独与寂寞。孩子们也只看到父母天天与朋友们把酒言欢,一饮酒到深夜的一时之乐,却同样不能体会到父母天天挣钱养家的极度辛苦与狼狈,却又要小心翼翼藏好不让孩子发现的那种苦闷心情。
其实,庄子也不知道鱼究竟快乐不快乐。我们看到别人的快乐,正如庄子看到鱼的快乐一样是主观的,是空想,所以说我们与庄子不同是因为庄子没有将自己的主观强加在人的身上,而是赋予了天地灵魂与情感。天地万物本身没有情感,是庄子赋予了其快乐或悲哀之情。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却常常将庄子“万物皆由心生”的思想强加在他人身上,可他人是有情感的,以自己的主观来判断他人的情感,往往会造成误会与隔阂。
我们看到别人所谓的快乐,正如庄子和惠子当年在濠梁之辩的情景是一样一样的,可我们却远远还没有达到庄子的境界。
高二议论文篇四
89岁高龄的袁隆平为更好与国际友人沟通而勤于练习英语,且在空闲时间还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练习小提琴,这件事情无疑启发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课题,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学习历程,年轻时固然要学习和奋斗,但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也不是停止学习的理由。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青年时期就名声显赫,但他并没有就此享受高官厚禄,而是继续游历,丰富自己的见识,最后成为流芳千古的诗仙;爱新觉罗·弘历,自幼爱好书法,在康熙皇帝的培养下,他的书法蒸蒸日上,后来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后,没有过多地享受皇室的待遇,而是通读史书,继续钻研书法,使他成为了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牛顿出身于木匠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一般,也不被家人和学校所重视,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学习生涯,而是更加刻苦地钻研学业,付出了比别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而在他们有了一番建树之后,也没有就此停止学习与探索,而是更加勤奋的学习,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钻研,最终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伟人,他们的事迹也因此成为了佳话。由此可见,这些古今中外的伟人,一生当中都没有停止学习与探索,但反观现代,有多少的学生因不堪学业的压力而还没到终点就半途而废,青春的花朵还没有绽放就面临枯萎?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如今,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这个社会更加地需要知识性人才,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在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只有学习能充实人们的生活。我们应发扬袁隆平老先生的精神,不懈追求,努力奋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经过我们的努力,不怕吃苦,我们终将激起成功的浪花。
高二议论文篇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圆之美沁人心脾,这种心理正来源于月的残缺,月若无缺,何来世人对圆的期盼,对月的构想?有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我们为何不保留这份残缺,成就另一种独特的美呢?
平静的湖面旁有崎峻的山峰,要是再添一点绿,就更竣秀了呢;照片中一望无际的蓝天中间飘着一朵洁白的云彩,要是去掉那朵云,就更美了呢。殊不知那山峰加了绿便无严峻之感,那画布光滑无瑕,便无真实之味,那万里无云的蓝天,便无生动灵秀之美。
西施因弱柳扶风而尽显娇媚婉转之态,杨玉环因体态丰腴而尽增雍容典雅之韵,赵飞燕因形貌婀娜而尽添轻盈迷人之姿,梅艳芳因早年香消玉损而芳华绝代,维纳斯因断臂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全世界观赏者为之倾倒。
原来,残缺也是一种美。
某事仍未完成的时候,人们会把它做出千万种设想,一种比一种更美好,一种比一种更具体更完善。而当结果或事实在世人面前展露无遗时,众人的设想被赤裸裸击碎。譬如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其结局无人知晓,本是残缺之体,却引出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看似给了《红楼梦》最终的归宿,实际上却挤压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这是完成,也是毁灭。再如川端康成功地摘取诺贝尔奖后“发现在文学顶风最高处放眼望去,却是一片不毛之地,”自杀身亡,他一生的最高峰便止于此,曾经的幻想最终破灭,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不再是最初的一切。
难道,只有十全十美,才算是美吗?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让一切都变得有可能,让人们将理想变为行动,超越自己超越现实。其实,许多事是没有终点的,例如人类的文明,生物的进化,科学的进步等,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完成了的、正在完成的、又或是即将开始的里程碑。它就像是一道屏风,遮住了背后的不确定与结局,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想象,放手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
美,是没有终点的,是存在于追寻的过程中的。
残缺,也是一种美!
高二议论文篇六
“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愧疚。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是啊,生命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宝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慨叹生不逢时、人生如梦,有人抱怨活着真没意思,更有人说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甚至有人因为那么一点点的小挫折就屈服。自我放弃,一生都碌碌无为。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大自然气息,勇敢和冒险的浪漫精神,还有人“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志深深地吸引着我,使人读来激动不已: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狠心的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甚至到了最后,他只能用爬的才能勉强前进。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几经昏倒的时候,他的危险来临了!!他遇到了一匹同样饥饿不堪的病狼!这匹病狼紧紧的跟随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就这样,一场激烈的生死争夺战开始了!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尽管病饿交加,筋疲力尽,仍然在徒手搏斗中用尽所有力气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通过冰天雪地的荒野挣扎着来到海边,终于被一艘捕鲸船救起。
这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他却没有甘心就死,他选择了抗争。这与现在社会的人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现在电视,网络,报纸上,随便一看都会看到几则自杀的新闻。什么职场压力太大、学习不好自卑拉、感情遇到问题拉,这些小事情也都能让人联想到死亡。可见现在社会上的人类比起小说的主人公来是多么的卑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