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精选(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篇一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
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称象》教学案例: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学生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办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
(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
随机理解“直摇头”
(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学生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
(3)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演示或推选学生上台演示)
(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
四、课本剧表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篇二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乌”,(标上拼音),读,再来一遍。加上一点是什么?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一种鸟 (贴乌鸦图)你们看,它是谁?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看,去掉鸟眼就是“乌”乌鸦的鸦是鸭子的鸭吗?那是哪个鸦呢?谁能告诉我他用的是哪种识字方法?(板书:乌鸦)齐读。今天教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关于乌鸦的童话故事,板书喝水,这个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读,连起来读,加上题号,再来一遍。
二、新课
(一)读文 认字
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那就快快拿出课文,认真地听老师读一读吧。
1、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想读吗?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2、课文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
(1) 看!如果你认识它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吧。(有拼音逐个出现)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各种形式读,指读,你读,你读,你再读,组个词读,连起来读)重点:翘舌音(翘舌音你都读得这么,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3)真了不起,都读对了,小乌鸦可要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大声地叫三遍它们的名字吧!(领读乌)
(4)如果有哪个字你记得还不够清楚,没关系,我们还会遇到它,到时你可以把它再多读几遍。
(二)读文感知文意
1、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呢?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
注意听学生读教师纠错
刚才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字(指生读喝)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你能把课文中带有喝的词语找出来吗?比一比谁最快?
2、找到了吗?读出来
学生边说,老师并依次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同学们真会读书呀
结: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乌鸦先(找水喝),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了)的故事。这个“着”字,还有其它的读音吗?组个词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篇三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篇四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乌”,(标上拼音),读,再来一遍。加上一点是什么?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一种鸟 (贴乌鸦图)你们看,它是谁?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看,去掉鸟眼就是“乌”乌鸦的鸦是鸭子的鸭吗?那是哪个鸦呢?谁能告诉我他用的是哪种识字方法?(板书:乌鸦)齐读。今天教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关于乌鸦的童话故事,板书喝水,这个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读,连起来读,加上题号,再来一遍。
二、新课
(一)读文 认字
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那就快快拿出课文,认真地听老师读一读吧。
1、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想读吗?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2、课文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
(1) 看!如果你认识它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吧。(有拼音逐个出现)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各种形式读,指读,你读,你读,你再读,组个词读,连起来读)重点:翘舌音(翘舌音你都读得这么,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3)真了不起,都读对了,小乌鸦可要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大声地叫三遍它们的名字吧!(领读乌)
(4)如果有哪个字你记得还不够清楚,没关系,我们还会遇到它,到时你可以把它再多读几遍。
(二)读文感知文意
1、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呢?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
注意听学生读教师纠错
刚才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字(指生读喝)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你能把课文中带有喝的词语找出来吗?比一比谁最快?
2、找到了吗?读出来
学生边说,老师并依次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同学们真会读书呀
结: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乌鸦先(找水喝),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了)的故事。这个“着”字,还有其它的读音吗?组个词吧!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
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称象》教学案例: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艘、沉、止”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学生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其他三段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感悟官员称象办法的不可行。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
(2}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3)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4)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行吗?(讨论)
随机理解“直摇头”
(5)、朗读指导。
2、学习4、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1)学生自读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
(3)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演示或推选学生上台演示)
(4)结果如何?理解“果然”
四、课本剧表演。
五、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他小时候机智救人的一个故事。
2、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救呢?救谁呢?救出来了吗?等等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幻灯)(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就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自由朗读,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五、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图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3)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②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③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⑤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⑥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第四自然段。
(1)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6)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6、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6、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六、扩展活动
1、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2、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3、安排一些“难题”,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纠错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二、学习重点段
1、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2、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3、四人小组读课文。
⑴、要求: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能理解称象的办法。
⑵、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说边做动作
三、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1、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2、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3、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四、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五、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六、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七、课外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板书设计
21、称象
直摇头微笑点头
官员们曹冲
砍树造秤赶象上船
宰象画线装石
称石头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1年级语文老师教案2021新版五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篇
★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语文人教版教师授课的教案五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高效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语文上册一年级的授课教案设计五篇
★一年级上册阳光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老师2021版教案五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案设计范本五篇
★人教版小学公开课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1五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篇五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他小时候机智救人的一个故事。
2、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救呢?救谁呢?救出来了吗?等等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幻灯)(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就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自由朗读,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五、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图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3)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②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③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⑤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⑥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第四自然段。
(1)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6)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6、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6、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六、扩展活动
1、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2、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3、安排一些“难题”,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