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通用(2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一
兰芳, 2015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13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16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
我叫陈谦益是九(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九(1)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情况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任劳任怨,经常是“早出晚归”。
在班级里,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学校,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爱心,爱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三
向父母感恩,需要孝心;向朋友感恩,需要诚心;向爱人感恩,需要真心;向生命感恩,需要爱心。感恩节,我把感谢的心和最美的祝福献给你,愿你快乐。
周蕊的家庭比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时候,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刚离婚时,妈妈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天天愁眉苦脸,始终走不出离婚的阴影,看着母亲每天颓废的样子,小蕊那时便懂得了母亲的苦,含泪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岁的她,每天早上轻声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后便把母亲那份温热在锅里,然后便悄悄地去学校,每天下午一放学便飞奔回家。母亲总是瘫坐在沙发上,周围也是一团糟。小蕊看着这杂乱不堪的房间,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整理。晚饭后,小蕊总会撒着娇让母亲答应她去河边散散步,小蕊总是会在散步时告诉母亲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希望母亲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懂事的行为告诉妈妈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同妈妈一道撑起这个家,没有爸爸也依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妈妈看着女儿如此懂事可爱、孝顺体贴,慢慢地,脸上多了几许笑容。
正当母亲刚刚走出悲痛的阴影时,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行动不便,说话也不清不楚。开始发现这病时,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无头绪。那时的小舅舅还十分年轻而且十分好强,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于是,小蕊天天陪着小舅舅,每天把学校里发的小面包等带回家,给小舅舅吃,鼓励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爱他。在小舅舅28岁生日那天,家里人给他过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够战胜病魔,小蕊对小舅舅说:“舅舅你知道吗?我好想天天都能够呆在你身边,天天都能够给你讲我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样,让我有了大山一样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坚强,我也愿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热泪盈眶,用尽力气对小蕊说了一句:“蕊儿,我会好起来的”,不久后,小舅舅答应妈妈去治疗。在其他舅舅们的帮助下,妈妈带着小舅舅到全国各地去寻医,可是寻医无成。母亲带着小舅舅在郫县租了一间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费用,母亲便到外地谋生,家里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难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长。在那段时间里,小蕊一边读书一边还得承担给小舅舅买菜、做饭、洗衣等任务,还得做各种杂七杂八的家务事。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小蕊便会叫小舅舅起床,带着他一同出门锻炼,耐心地扶着小舅舅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刚开始,舅舅总是摔跤,看着小舅舅摔倒在地沮丧的样子,小蕊忍着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弃。锻炼完后,小蕊便会去到菜市场把当天需要的菜买好冻在冰箱里,做完早餐后赶忙去上学,傍晚回家后,小蕊总会定时给舅舅按摩,虽然并不能给小舅舅带来什么好转,而且结束后总会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坚持,不肯放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舅舅病情却日渐加重,直至谈吐不清。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几个朋友,她自愿担当了翻译。小蕊把妈妈每月寄来的零花钱一点一点的存起来,给小舅舅买了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小蕊给小舅舅找到了一个专为“渐冻人”提供帮助的平台,在那里,小舅舅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身残志坚的人们,此时,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单,变得越来越乐观。
虽然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但小蕊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和小舅舅着想,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她,有了男子汉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学校里她也总像个开心果,时常逗别人开心、为别人解忧,却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隐藏起来。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可因为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成绩总是跌宕起伏,每当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还强颜欢笑的样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动力。虽然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够因为她的陪伴而绽露笑容,母亲能够因为她的成绩而感到欣慰,她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迟凯琳,14岁,辽宁省营口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她,沉默寡语,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着坚毅的光芒;她,身体瘦弱,却有着一颗火热、善良、坚强的心;她,年纪虽小,却在人生的花季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为先。提起凯琳的懂事、孝顺,上下村没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凯琳的爸爸和妈妈出了车祸,妈妈当场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终于醒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比右腿细很多。这巨大的不幸将年仅七岁的小凯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妈妈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妈妈,令在场所有的人无不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刚出院不久,爷爷小脑萎缩加重,瘫在了炕上;视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这个家该怎样维持下去啊?小凯琳的爸爸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万念俱灰,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最后,是凯琳的一番话让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哭着说:“爸,我已经没有妈了,不能再没有爸呀,你要是没有了,这个家也就完了,你别害怕,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猪,我能给爷爷洗脚……”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躯还能不如一个七岁的孩子吗?从此,小凯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妇”。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她就帮奶奶做饭、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时桶底碰到石头,猪食就喷洒她一身。吃完饭,她让奶奶歇着,她捡碗,刷碗,收拾好,再写作业,写完作业,给爸爸和爷爷洗脚、按摩。每天早晨,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梦乡时,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帮奶奶做饭,扶爸爸出去锻炼,给爷爷擦脸。每逢亲戚、邻居给送好吃的,小凯琳从不动口,她说她不吃这些,也能长大,爷爷、奶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补营养。看着她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劳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凯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帮继母做农活,给继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继母的喜爱。
助人为乐。一个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听到邻居顾奶奶喊道:“不好了,来雨了,我的苞米还没装到仓子里”。凯琳赶忙跑了过去,拿起土篮子就帮忙装苞米,苞米装完了,她全身也淋湿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涮拖布,看见河边的石头上放了一部手机和一百几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谁忘在这儿的,就挨家去问,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去小卖店给她买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样没舍得吃,都拿回家给了小弟弟。
品学兼优。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荒废点滴时间,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学习,她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做些事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买零食,从不乱扔纸张等等。
这,就是迟凯琳,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在陕西的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生活着张钊一家,在这个只有爷爷、奶奶和张钊的三口之家里,他们相互照顾,相互依靠,过着简单质朴却幸福甜蜜的生活。
张钊,今年13岁,他出生前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也离家出走,而奶奶因为失去儿子悲痛过度精神恍惚。
张钊在爷爷的悉心抚养下慢慢长大。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小磨砺了张钊的坚强个性,朴素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张钊阳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上进的心态。由于张钊家所在的村子地处深山,随着近年来爷爷年岁渐渐老了,家里没有劳力,收入自然每况愈下。除了能领到政府的低保资助外,生活上的.开销总显得捉襟见肘。
农忙的闲暇,张钊帮爷爷干完地里的活,他开始学村里的人去采草药补贴家用。刚开始他就在家门口采一些便宜的药材,后来渐渐走得越来越远,周围的山上他几乎都跑遍了。什么地方适合哪种药材生长、哪个季节采什么药他心里都非常清楚,金银花、苍术、半夏、何首乌、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采到的药材,在他看来这漫山遍野都是宝。为了能采到更多值钱的药材,有时张钊要到远一点的山上去。天刚放亮,他就带着镰刀、镢头、口袋之类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2014年爷爷查出患有冠心病,因为家里缺钱,他就想自己常常采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草药能治疗爷爷的病。这样想着,他就去找村里一位从镇医院退休的爷爷请教。那位医生爷爷告诉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参就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药时,张钊高兴极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参,给爷爷煮水喝。后来张钊还陆续跟着医生爷爷学会了很多治疗和保健的方法。什么艾灸、酒火治疗关节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简单操作。
这个暑假张钊还跟医生爷爷学会了拔火罐,他说山里湿气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湿气,让经络通畅,这样爷爷奶奶哪里疼,一拔就好了。这些方法既省钱又能治病特别好!他要再跟着医生爷爷多学习一些。
张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学校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他还荣获了“自强自立”明星学生称号。在2016年陕西省美德少年评选中,张钊荣获全省“美德少年”称号。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四
清晨的农贸市场,人群熙熙攘攘。蔬菜摊中,一位小女孩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你看她那熟练的称菜、收钱动作,俨然是一位老菜农。殊不知,她还是个年仅14岁的孩子——瑞金市瑞林初中七(9)班的刘燕丽同学。
刘燕丽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旮旯里。8岁那年,妈妈因受不了家里的贫穷,狠心抛下了她。家庭的突然变故,爸爸心里压抑,远离了家庭。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奶奶无奈,常常望着天空发呆,偷偷地抹眼泪。爷爷则独自抽闷烟,一根接上一根,那烟雾就像他心中的愁绪,升腾缭绕,挥之不去。半年后,爷爷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一旦发病,时而嚎啕大哭,声音凄惨,时而满嘴胡话,满村乱跑。
父母的离异,母亲的抛弃,患病的爷爷,远走的爸爸,看着这些,年幼的刘燕丽似乎一夜间长大了。砍柴、洗衣、做饭、喂猪,照顾妹妹,一样一样地学着奶奶做。当爷爷的病情发作时,她总要设法让他吃药,还得紧紧跟着爷爷,担心出现意外。几年来,发病的爷爷对她斥骂、踢打无数,但她总是咬咬牙,默默忍受着。
周末的时候,她到街头巷尾的垃圾堆里拾些废品换点钱,买学习用品,给嘴馋的妹妹买点零食;去给别人家搬运砖头,磨破小手挣几元钱贴补家用。
看着懂事的孙女,两位老人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起早贪黑,在田里、荒土上种满了蔬菜。刘燕丽每天早早起床,帮奶奶摘菜,帮奶奶把挑好的新鲜蔬菜挑到街上去换钱。
街坊邻居见了,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在瑞林镇中心小学上学的时候,学校曾有个男孩因为触电,右臂截了肢,右腿肌肉萎缩,休学了一个学期。返校前,男孩的家长告诉老师,因为这件事,他心里蒙上了很大的阴影,老是躲在家里,不敢见人,脾气也变得暴躁。
男孩被安排到刘燕丽所在的班级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沉默。没想到,刘燕丽第一个站起来向老师请求,成为了这个“问题男孩”的同桌。
男孩回校后,刘燕丽把安慰和祝福的话写在纸里,折成千纸鹤送给他,期待他阳光起来。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加入,对他进行爱心大接力:为他补课,给他讲励志故事,帮他削铅笔,系鞋带,鼓励他用左手写字,鼓励他上台发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个男孩脸上重现了昔日的笑容,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当年的元旦联欢会上,深情演唱完《感恩的心》后,他激动地说:“刘燕丽,你是我的好同桌,更是我生命中的大贵人,感谢有你……”
个子不大的她洗衣做饭劈柴样样熟练,并且任劳任怨,从不与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非分的要求增加家里的负担。对待生活她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辛苦。
小小年纪的刘燕丽,学习刻苦,奋发向上,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严于律己,工作认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同学心中的好伙伴。她是山涧里的一泓清泉,踏着岩石跨过沟壑且歌且行;她是荆棘丛中的一朵小花,迎着朝阳傲然绽放,用自信和坚毅展示着花儿的别样美丽!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五
今年第一次,李佳把这条裙子穿在身上,这是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
镜子中的李佳有一点害羞,半年前还不到100斤的她现在已经重了20多斤。李佳越来越胖的背后有着一个特殊的原因。7年前,李佳的妈妈李萍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直靠药物维持生命,因为她是rh阴性血,要找到合适的血源非常难,去年底医生建议病情恶化的她尽快做骨髓移植,并且供受两者之间的体重不能相差太多。听到这次谈话的李佳,上网查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大,于是她偷偷开始了自己的增肥计划:早餐吃炸土豆,晚上加餐,不怎么爱吃肉的她甚至吃起了肥肉。
尝试了各种高热量的食物并减少运动,三个月李佳就长了20多斤,确定了磅秤上的数字后,她紧紧抱住了妈妈。
这几天,李佳的爸爸也回到了眉山,为了给李佳的妈妈治病,他一直在广州打工。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和李萍早已不再是夫妻,4年前两人就离了婚。
在李萍的坚持下,郑心中违心地和她离了婚,却始终不肯离开这个家,他在南方找遍能做的工作,也戒了烟,只为省下每一分钱给李萍治病。
然而郑心中并不知道,早在几年前一次整理家务时,女儿就已经发现了父母离婚的秘密,她把离婚证塞进了抽屉的最下面,从没有提起过,就这样,三个人心照不宣,只为战胜病魔而共同努力着。
就算是当电灯泡,也是李佳最想拥有的幸福。不久前,母女俩的配型结果出来了,两人属于“半相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直到那一刻,李佳的爸爸才得知女儿长胖的真相。
现在李佳盼望着赶紧完成手术,把骨髓献给妈妈,在她的心底,始终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愿望。
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胖女孩不同寻常的美!!她的”最美“当之无愧。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幸福的宝贝,开心快乐的生活,成长。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六
有智者曾说,“生性乐观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发现快乐,在逆境中找到光明。”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六年一班男孩12岁的钢宝立德似乎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面带淡淡的微笑,即便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听不见,他依然笑着说,“别怕,我就是你们的耳朵。”
钢宝立德的爸爸天生聋哑,母亲8岁的时候,因生病打针失聪。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这个无声的家庭,十二年前,健康的钢宝立德和双胞胎弟弟降生了。
从小就懂事的钢宝立德,细心观察父母对话时打的手语,根据母亲偶尔蹦出简单物品的发音,加上自己的用心揣摩,学会了手语,成为了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小翻译。
然而,姥姥李景兰却深知钢宝立德的不易。“这么多年了,双胞胎弟弟一点哑语都不会,即使是我也只会‘吃饭’、‘喝水’这样的简单手语,复杂一点的就不会了,可小钢宝小小年纪,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手语。”当姥姥和妈妈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就会着急发火,每次都是钢宝立德来化解母亲的怨气,帮着交流。他还劝妈妈说,“姥姥照顾我们很辛苦,不要和姥姥生气。”
而当爸爸妈妈生病时,钢宝立德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小帮手。有一次妈妈因为患子宫肌瘤住院治疗,他帮着妈妈向医生介绍病情,又把医生的治疗方案告诉妈妈,解除了妈妈心里的疑虑。
因为全家只有钢宝立德能够流利地用手语和父母沟通,在他妈妈住院期间,为了能让母亲安心养病,让姥姥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他白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妈妈。妈妈的病好了,钢宝立德也瘦了整整一圈。
钢宝立德家离学校特别远。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二天,他和弟弟就开始独立在托管班生活,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过周末。
在弟弟的眼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托管班,哥哥都像大人一样呵护他。
托管班的老师把弟弟安排在靠窗户的床位,钢宝立德不知从哪里听说,这样容易中风,急忙要求老师把他的床和弟弟的床换一下。老师好奇地问,“难道你不怕中风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不怕,只要弟弟没事就好。”
在姥姥的心里,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钢宝立德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里的小男子汉。每个周末回来,他都帮着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他样样都干,出去买东西,他抢着拎,看着他被塑料带勒红的小手,姥姥心疼不已。
提起钢宝立德,姥姥李景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办事,我放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钢宝立德干得细致入微,就连一些常常是大人做的事,他也办得让姥姥特别满意。对于钢宝立德这样一个父母吃低保的家庭,姥姥每个月2000多的退休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每个开支的日子,钢宝立德都领着弟弟去银行取钱,然后小心翼翼,一分不差地带回家。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慢慢长大中,钢宝立德正在用他那稚嫩的肩膀不断分担着家庭的重担。
钢宝立德从来没有听过自己的父母叫自己,曾经年幼的他也曾质问过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他们是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先给姥姥、爸爸、妈妈塞到嘴里,让他们先品尝。当别的孩子吵着要吃冰淇淋时候,钢宝立德却知足地跟姥姥说,“带瓶热水,就挺好。”钢宝立德特别爱惜东西,即使是平时带的水瓶,他都用绳系在书包上,生怕丢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个水瓶盖打碎了,放学见到姥姥和小姨,他都特别难为情。
在生活中,他更是节俭,从来不攀比、不乱花一分钱,每次买菜剩下的钱,他都如数交给姥姥。每周去上学,姥姥给他带2元钱,周末回来,他把这2元钱,又交到姥姥手,一分没花。
说起自己的父母,钢宝立德也和其他孩子一样觉得骄傲,“我的爸爸很帅气,妈妈很漂亮。我是爸爸妈妈的耳朵,爸爸妈妈是我的全部。我们虽然没钱,但是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七
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内心的坚强与成熟超过许多同龄人,生活让他变成苦难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汉”。10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头庄村,采访王泽盼孝老爱亲的故事。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头庄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丰收后的头庄村充满生机,山坡上的树木葱郁。记者一行在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进王泽盼的家。
王泽盼感冒还未痊愈,在家休养身体。他的母亲朱明凤见有人来,客气地招呼大家进屋。王泽盼显得有些羞涩,面对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话题转向他的姐姐王娅梅,询问王娅梅的相关情况。
朱明凤说,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娅梅出生后,家里变卖了值钱的东西,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从此,王娅梅离不开背带,连上厕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连夜雨,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王娅梅8岁那年,父亲帮人接电线时,遭遇电击意外身亡。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明凤一个人的肩上。
朱明凤平时除了照顾女儿,还要干农活养家糊口,有时甚至把王娅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泽盼的继父王方品告诉记者,看过王泽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词语来形容他家的悲惨。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当时年仅6岁的王泽盼毅然接过母亲的背带,肩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母亲上山干活时,王泽盼就在家里做饭,照顾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娅梅回忆说,弟弟5岁时,就开始背着她到处去玩。6岁时,弟弟就接过母亲的背带,负责照顾她了。后来,弟弟上学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看电视打发时间,等弟弟放学回家陪她玩。
在王娅梅的心里,王泽盼是个听话的孩子。“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会照着去做。有时背带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说。”王娅梅说。
在王泽盼的悉心照顾下,姐姐变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变得乐观起来。记者在采访时,王泽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岁,背着姐姐去上学
王娅梅由于不能走路,没有办法去上学。她看着同龄人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只有羡慕。
王泽盼读三年级时,背着姐姐去学校玩。“第一次看见学校这么漂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王娅梅回忆说。
在王娅梅的记忆里,她走得最远的,就是离家2公里远的头庄小学。
2013年的一天,王娅梅把想去上学的秘密悄悄告诉王泽盼。为了帮助姐姐实现愿望,王泽盼决定自己背着姐姐去上学。
朱明凤找到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王娅梅如愿以偿地上了学。但是,学校离家有2公里,每天两个来回,就是8公里。因此,农闲时,王娅梅由母亲背着去上学;农忙时,王娅梅就由弟弟背着去上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泽盼用柔弱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学的责任。每天早上7时,王泽盼早早就起床,给姐姐穿衣服、洗脸、刷牙后,用背带背起姐姐去上学。放学后,王泽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娅梅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翁梅告诉记者,王泽盼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姐姐,尽管生活艰辛,但王泽盼从没让姐姐落下一门功课。
在王泽盼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奖状:“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2015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她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王泽盼告诉记者。“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弟弟王泽盼的话,王娅梅感动得流下泪来。14岁,既是男儿当自强
2015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此后,王泽盼的事迹在毕节迅速传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微博、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以电话、短信、微博等多种方式了解王泽盼姐弟的感人故事和家庭情况。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八
王俊涛的爷爷是太平拳掌门人,2013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14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今天来认识山东济南孔村镇的一名“功夫小子”——十岁的王俊涛。别看他小,可他却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平拳的第十三代传人。要传承太平拳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孩子能坚持下来吗?
这套太平拳是王俊涛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2013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14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
爷爷王大庆表示,爱徒没了,太平拳的传承也没了。他目前教了也得有上千徒弟了,但迫于生计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人。
练武的人多,能真正传承太平拳的人少,这让王俊涛的爷爷一时间失去了传承的信心。当时只有六岁多的王俊涛看到爷爷整天心闷不语,就大胆地给爷爷提出了一个请求。
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太平拳的传人,那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必须要能吃下常人吃不了的苦,守住常人无法守住的寂寞。太平拳套路众多,不仅要习拳,还要练刀、枪、剑、棍等20多种器械。想要把家中这把重78斤的太平大刀舞起来,没有十多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虽然王俊涛的爷爷嘴上答应了他,可还是不敢相信他能坚持下来。平时练功时,一些必须下苦功夫练习的器械,爷爷还是从不让他动。王俊涛看出了爷爷的心思,就一声不吭地下决心苦练基本功。
王俊涛告诉记者,太平拳要求弟子“爱国爱民 信义至上”,自己既然已答应了爷爷,就不能半途而废。为了不让练功影响文化课,王俊涛比别人更加珍惜时间,放学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完成作业。
在三年多时间里,王俊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渐渐的,他在爷爷眼里,再也不是只会玩花架子的孩子,而是有点真功夫的小传人。
现在,王俊涛不仅在家里练功,也把武术精神带到了学校,还带领着学校20多名同学跟着他一起习武强身。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九
郭赢,女,2001年11月19日生,现在豫龙镇第三小学四年级学习,优秀少年队员,任班长兼学校学生会纪检部长。她思想进步,学习刻苦,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坚强勇敢,热爱班集体,关心同学,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无论在校还是在家,她均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将她的事迹材料介绍如下:
郭赢同学学习十分刻苦,成绩突出。她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动脑,每次老师提出问题,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条理清晰,表述恰当,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郭赢同学勤学多思,有很强的求知欲。每次上课她总是提前做好预习,把有问题的地方做个记号,老师讲课时她就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不懂的问题,下课后马上去问老师。课下她认真复习,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再巩固一下,就是凭着这种学习劲头,郭赢同学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郭赢同学不但自己能够积极认真的学习,还能带动大家一块学习。自习课上她完成了作业,就拿出作文书或故事书静静的阅读,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班上同学都养成了作业完成随时读书的习惯,班上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交口称赞。
从一年级开始,郭赢同学就是班长,练就了很好的班级管理才能,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不仅能积极的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班同学,而且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在勤奋好学,不断进步的同时,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干部,她丝毫没有现代学生身上那种狭隘自私心理,对于班内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她总能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进行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意和她一起探讨,向她请教。作为学生会的值周干部,她总能按时到岗认真巡视,主动劝阻一些不良行为,做到公正严格,认真记录,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她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课间操时她是领队,课下她又是大家学习广播操的小老师。生活中,她一直很简朴,但是遇到向贫困生和灾区儿童捐款捐物的时候,她总是慷慨解囊,捐的最多。就说上次我们学校为张新园同学捐款吧,郭赢同学就捐了一百元钱,这次助残日为残疾儿童捐款,郭赢同学又捐了二十元钱。
郭赢同学不仅学习好,而且兴趣很广泛。在班级联欢会上,总能看到她位同学表扬唱歌,诗歌朗诵等。课余生活中经常看到她与家人同学一块下棋、打乒乓球、溜旱冰、滑滑板??
郭赢同学讲文明,懂礼貌。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一名知恩感恩的好学生,深受老师、同学、家长和邻居的好评。在家里,她知道父母劳累一天不容易,,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渴了,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父母累了,给父母捶捶背。她关心体谅父母,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不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操心。对老师,她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勤奋学习。对待邻居,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周围的邻居提起她都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是个好孩子。”她说是老师给予了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是家长的殷切期望让她快乐成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她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回报老师和家长式她奋进的动力,而她也总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培养之恩,教育之恩。
郭赢同学热爱科学,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她对科学课非常感兴趣,观察记录、实验都记得非常认真。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实践活动她都踊跃参加。她还主动为班级办板报,来我班上课的老师还以为是请的美术老师写的艺术字呢。
郭赢同学就是这样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出类拔萃,深受全体师生喜爱的好学生。她是我校学习中的精英和典范,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相信她在未来的路上会越走越出色,前景会更加辉煌灿烂。让我们衷心祝愿她展开金色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
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是二十四孝之涌泉跃鲤的发源地,孝的精神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孝泉儿女。在孝泉民族小学,就有这样一位孝心少年——杨铅坤。
每天早晨,在孝泉镇金鸡村通向场镇的乡间公路上,总会看见这样一幕:一辆货三轮载着一家三口飞驰着。爸爸驾车,男孩扶着妈妈,车厢里放着修鞋的工具,还有一副拐杖。
这个男孩就是杨铅坤,今年十二岁,是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在旌阳区孝泉镇金鸡村,家中有爸妈、奶奶和外公外婆。铅坤是一个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是一个懂事听话、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铅坤的妈妈双脚患有先天肌肉萎缩,二级残疾,行动不便。性格刚强的她身残志坚,自学了一手精湛的修鞋技术,农闲时夫妇俩就在孝泉镇街头摆起了个修鞋摊,靠修鞋来贴补家中的生活。懂事的铅坤从不向妈妈要钱买玩具、零食,也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亲眼目睹过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与不易。
每天早晨,铅坤总会早早起床,爸爸妈妈往车上装工具,他就扫地、整理房间、热洗脸水。一切准备就绪,他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出发。到了街上,他总会帮爸爸妈妈卸东西、摆摊,常常忙得满头大汗。忙完这一切,他会小跑着赶去学校上课。当然,他每天都准时到校,从不迟到。
性格开朗、技术精湛的铅坤妈妈很受顾客的喜欢,生意也越来越好。杨铅坤放学后,不会在校和同学玩耍嬉戏,而是小跑着来到爸爸妈妈修鞋摊前,帮爸爸妈妈做事情。夏天,忙着修鞋的爸妈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铅坤就会立刻拿出纸巾给爸爸妈妈擦汗,拿扇子给爸妈扇风,或是移动遮阳伞,让爸妈享受一点阴凉。爸妈不忙时,他会静静的呆在摊子的一角,认真做作业。夕阳西下,该收摊了,这个小男子汉赶紧收拾好书包,帮爸妈搬东西、扫地,忙上忙下。摊子收好了,他会搀扶着妈妈坐上爸爸的车,一家三口幸福的踏上回家的路。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一
兰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荣获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学生”称号,2014年12月被授予“厦门市自立自强美德少年提名奖”,2016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现就读于厦门市云顶学校七年四班。
兰芳, 2015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13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16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二
我叫陈谦益是九(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九(1)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情况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任劳任怨,经常是“早出晚归”。
在班级里,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学校,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爱心,爱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三
向父母感恩,需要孝心;向朋友感恩,需要诚心;向爱人感恩,需要真心;向生命感恩,需要爱心。感恩节,我把感谢的心和最美的祝福献给你,愿你快乐。
周蕊的家庭比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时候,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刚离婚时,妈妈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天天愁眉苦脸,始终走不出离婚的阴影,看着母亲每天颓废的样子,小蕊那时便懂得了母亲的苦,含泪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岁的她,每天早上轻声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后便把母亲那份温热在锅里,然后便悄悄地去学校,每天下午一放学便飞奔回家。母亲总是瘫坐在沙发上,周围也是一团糟。小蕊看着这杂乱不堪的房间,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整理。晚饭后,小蕊总会撒着娇让母亲答应她去河边散散步,小蕊总是会在散步时告诉母亲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希望母亲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懂事的行为告诉妈妈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同妈妈一道撑起这个家,没有爸爸也依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妈妈看着女儿如此懂事可爱、孝顺体贴,慢慢地,脸上多了几许笑容。
正当母亲刚刚走出悲痛的阴影时,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行动不便,说话也不清不楚。开始发现这病时,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无头绪。那时的小舅舅还十分年轻而且十分好强,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于是,小蕊天天陪着小舅舅,每天把学校里发的小面包等带回家,给小舅舅吃,鼓励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爱他。在小舅舅28岁生日那天,家里人给他过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够战胜病魔,小蕊对小舅舅说:“舅舅你知道吗?我好想天天都能够呆在你身边,天天都能够给你讲我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样,让我有了大山一样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坚强,我也愿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热泪盈眶,用尽力气对小蕊说了一句:“蕊儿,我会好起来的”,不久后,小舅舅答应妈妈去治疗。在其他舅舅们的帮助下,妈妈带着小舅舅到全国各地去寻医,可是寻医无成。母亲带着小舅舅在郫县租了一间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费用,母亲便到外地谋生,家里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难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长。在那段时间里,小蕊一边读书一边还得承担给小舅舅买菜、做饭、洗衣等任务,还得做各种杂七杂八的家务事。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小蕊便会叫小舅舅起床,带着他一同出门锻炼,耐心地扶着小舅舅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刚开始,舅舅总是摔跤,看着小舅舅摔倒在地沮丧的样子,小蕊忍着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弃。锻炼完后,小蕊便会去到菜市场把当天需要的菜买好冻在冰箱里,做完早餐后赶忙去上学,傍晚回家后,小蕊总会定时给舅舅按摩,虽然并不能给小舅舅带来什么好转,而且结束后总会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坚持,不肯放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舅舅病情却日渐加重,直至谈吐不清。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几个朋友,她自愿担当了翻译。小蕊把妈妈每月寄来的零花钱一点一点的存起来,给小舅舅买了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小蕊给小舅舅找到了一个专为“渐冻人”提供帮助的平台,在那里,小舅舅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身残志坚的人们,此时,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单,变得越来越乐观。
虽然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但小蕊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和小舅舅着想,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她,有了男子汉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学校里她也总像个开心果,时常逗别人开心、为别人解忧,却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隐藏起来。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可因为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成绩总是跌宕起伏,每当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还强颜欢笑的样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动力。虽然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够因为她的陪伴而绽露笑容,母亲能够因为她的成绩而感到欣慰,她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迟凯琳,14岁,辽宁省营口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她,沉默寡语,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着坚毅的光芒;她,身体瘦弱,却有着一颗火热、善良、坚强的心;她,年纪虽小,却在人生的花季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为先。提起凯琳的懂事、孝顺,上下村没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凯琳的爸爸和妈妈出了车祸,妈妈当场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终于醒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比右腿细很多。这巨大的不幸将年仅七岁的小凯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妈妈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妈妈,令在场所有的人无不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刚出院不久,爷爷小脑萎缩加重,瘫在了炕上;视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这个家该怎样维持下去啊?小凯琳的爸爸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万念俱灰,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最后,是凯琳的一番话让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哭着说:“爸,我已经没有妈了,不能再没有爸呀,你要是没有了,这个家也就完了,你别害怕,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猪,我能给爷爷洗脚……”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躯还能不如一个七岁的孩子吗?从此,小凯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妇”。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她就帮奶奶做饭、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时桶底碰到石头,猪食就喷洒她一身。吃完饭,她让奶奶歇着,她捡碗,刷碗,收拾好,再写作业,写完作业,给爸爸和爷爷洗脚、按摩。每天早晨,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梦乡时,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帮奶奶做饭,扶爸爸出去锻炼,给爷爷擦脸。每逢亲戚、邻居给送好吃的,小凯琳从不动口,她说她不吃这些,也能长大,爷爷、奶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补营养。看着她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劳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凯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帮继母做农活,给继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继母的喜爱。
助人为乐。一个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听到邻居顾奶奶喊道:“不好了,来雨了,我的苞米还没装到仓子里”。凯琳赶忙跑了过去,拿起土篮子就帮忙装苞米,苞米装完了,她全身也淋湿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涮拖布,看见河边的石头上放了一部手机和一百几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谁忘在这儿的,就挨家去问,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去小卖店给她买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样没舍得吃,都拿回家给了小弟弟。
品学兼优。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荒废点滴时间,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学习,她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做些事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买零食,从不乱扔纸张等等。
这,就是迟凯琳,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在陕西的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生活着张钊一家,在这个只有爷爷、奶奶和张钊的三口之家里,他们相互照顾,相互依靠,过着简单质朴却幸福甜蜜的生活。
张钊,今年13岁,他出生前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也离家出走,而奶奶因为失去儿子悲痛过度精神恍惚。
张钊在爷爷的悉心抚养下慢慢长大。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小磨砺了张钊的坚强个性,朴素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张钊阳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上进的心态。由于张钊家所在的村子地处深山,随着近年来爷爷年岁渐渐老了,家里没有劳力,收入自然每况愈下。除了能领到政府的低保资助外,生活上的.开销总显得捉襟见肘。
农忙的闲暇,张钊帮爷爷干完地里的活,他开始学村里的人去采草药补贴家用。刚开始他就在家门口采一些便宜的药材,后来渐渐走得越来越远,周围的山上他几乎都跑遍了。什么地方适合哪种药材生长、哪个季节采什么药他心里都非常清楚,金银花、苍术、半夏、何首乌、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采到的药材,在他看来这漫山遍野都是宝。为了能采到更多值钱的药材,有时张钊要到远一点的山上去。天刚放亮,他就带着镰刀、镢头、口袋之类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2014年爷爷查出患有冠心病,因为家里缺钱,他就想自己常常采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草药能治疗爷爷的病。这样想着,他就去找村里一位从镇医院退休的爷爷请教。那位医生爷爷告诉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参就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药时,张钊高兴极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参,给爷爷煮水喝。后来张钊还陆续跟着医生爷爷学会了很多治疗和保健的方法。什么艾灸、酒火治疗关节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简单操作。
这个暑假张钊还跟医生爷爷学会了拔火罐,他说山里湿气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湿气,让经络通畅,这样爷爷奶奶哪里疼,一拔就好了。这些方法既省钱又能治病特别好!他要再跟着医生爷爷多学习一些。
张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学校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他还荣获了“自强自立”明星学生称号。在2016年陕西省美德少年评选中,张钊荣获全省“美德少年”称号。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四
清晨的农贸市场,人群熙熙攘攘。蔬菜摊中,一位小女孩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你看她那熟练的称菜、收钱动作,俨然是一位老菜农。殊不知,她还是个年仅14岁的孩子——瑞金市瑞林初中七(9)班的刘燕丽同学。
刘燕丽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旮旯里。8岁那年,妈妈因受不了家里的贫穷,狠心抛下了她。家庭的突然变故,爸爸心里压抑,远离了家庭。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奶奶无奈,常常望着天空发呆,偷偷地抹眼泪。爷爷则独自抽闷烟,一根接上一根,那烟雾就像他心中的愁绪,升腾缭绕,挥之不去。半年后,爷爷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一旦发病,时而嚎啕大哭,声音凄惨,时而满嘴胡话,满村乱跑。
父母的离异,母亲的抛弃,患病的爷爷,远走的爸爸,看着这些,年幼的刘燕丽似乎一夜间长大了。砍柴、洗衣、做饭、喂猪,照顾妹妹,一样一样地学着奶奶做。当爷爷的病情发作时,她总要设法让他吃药,还得紧紧跟着爷爷,担心出现意外。几年来,发病的爷爷对她斥骂、踢打无数,但她总是咬咬牙,默默忍受着。
周末的时候,她到街头巷尾的垃圾堆里拾些废品换点钱,买学习用品,给嘴馋的妹妹买点零食;去给别人家搬运砖头,磨破小手挣几元钱贴补家用。
看着懂事的孙女,两位老人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起早贪黑,在田里、荒土上种满了蔬菜。刘燕丽每天早早起床,帮奶奶摘菜,帮奶奶把挑好的新鲜蔬菜挑到街上去换钱。
街坊邻居见了,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在瑞林镇中心小学上学的时候,学校曾有个男孩因为触电,右臂截了肢,右腿肌肉萎缩,休学了一个学期。返校前,男孩的家长告诉老师,因为这件事,他心里蒙上了很大的阴影,老是躲在家里,不敢见人,脾气也变得暴躁。
男孩被安排到刘燕丽所在的班级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沉默。没想到,刘燕丽第一个站起来向老师请求,成为了这个“问题男孩”的同桌。
男孩回校后,刘燕丽把安慰和祝福的话写在纸里,折成千纸鹤送给他,期待他阳光起来。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加入,对他进行爱心大接力:为他补课,给他讲励志故事,帮他削铅笔,系鞋带,鼓励他用左手写字,鼓励他上台发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个男孩脸上重现了昔日的笑容,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当年的元旦联欢会上,深情演唱完《感恩的心》后,他激动地说:“刘燕丽,你是我的好同桌,更是我生命中的大贵人,感谢有你……”
个子不大的她洗衣做饭劈柴样样熟练,并且任劳任怨,从不与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非分的要求增加家里的负担。对待生活她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辛苦。
小小年纪的刘燕丽,学习刻苦,奋发向上,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严于律己,工作认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同学心中的好伙伴。她是山涧里的一泓清泉,踏着岩石跨过沟壑且歌且行;她是荆棘丛中的一朵小花,迎着朝阳傲然绽放,用自信和坚毅展示着花儿的别样美丽!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五
朱跃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他坚强面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妈妈的好儿子,奶奶的好孙子,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朱跃,男,2004年11月出生,中卫十小六年级学生,获自治区“美德少年”荣誉称号。他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他坚强面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妈妈的好儿子,奶奶的好孙子,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5岁那年父亲去世,邻里的朋友还整天在妈妈怀里撒娇哭闹时,他就在许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安慰卧床不起的妈妈,对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和哥哥,你不要担心,我会照顾你。”看见妈妈落泪,他依偎在妈妈身边为妈妈擦泪,为了让妈妈、奶奶开心,他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为奶奶端饭送水,帮妈妈做家务。
上小学后,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哥哥考上了高中,妈妈为了让他上好的学校,就来到城里,在小区找了两份工作,打扫小区卫生、看小区自行车棚,很是辛苦。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看着妈妈很累,就主动要求帮妈妈去小区打扫卫生。特别是,每周六妈妈都要去打扫楼道卫生,妈妈6点起床,他就得6点起床看车子棚,对于同龄的孩子,每周六都是睡懒觉的最好时间,但对于他来说,已经像大人一样,挑起了家的责任,特别是哥哥考上大学以后,他就是妈妈唯一的帮手。再辛苦,他从无怨言,默默为妈妈分忧。
冬天遇到下雪天,懂事的他就要和妈妈早早起床,在上学前就要先帮妈妈在小区扫雪,小脸冻得通红,用手捂捂,小手冻了用嘴哈哈热气,小脚冻了在地上跺跺,从无怨言,默默为妈妈分担。
每逢过节都不忘去看看老家的爷爷奶奶,并用自己省吃俭用的早点钱给奶奶带点点心。到奶奶家也不把自己当客人,而是帮奶奶做家务,懂事的让人心疼,奶奶常常流泪,不是想念自己失去的儿子,而是心疼自己懂事的孙子,小小的他就会劝奶奶不要难过,告诉奶奶自己长大了,会照顾奶奶。
在学校里,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看见哪个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学习上,他刻苦勤奋,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为他的付出。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六
李悟,乳名格格,今年十岁,就读于二连市第二小学小学。她深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她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既是爸爸妈妈的好女儿,外公、外婆的好孙女,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李悟自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由外婆一手带大。外婆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精心呵护着,关心着她的冷暖、起居,可她并不象其他孩子那样因宠爱而被惯上坏习惯,而是将外婆的爱装在了心田。
记得去年寒假,妈妈带李悟去上海玩,因为第一次去上海,还有其他小朋友陪着她一起玩,所以在上海的日子非常开心。可小格格并没有忘记一个人留在二连的外婆,每天她都要按时打电话给外婆,询问外婆的身体情况,并嘱咐外婆少出门,在家走路慢一点,小心摔倒。没过几天,李悟就催促妈妈带她回二连。她说:“她想早点回去,外婆一个人在家里,没人陪她说话,她多寂寞啊!”一句话说得妈妈心里感动极了,又为小李悟的孝顺懂事颇感欣慰。当她们出现在外婆面前时,外婆很惊讶,当她得知是小李悟不放心外婆一个人留在家中,提前回来时,外婆紧紧地拉住小李悟的手,流下了喜悦的眼泪。小格格也抱着外婆说,是她想外婆才回来的。外婆喜爱吃甜食,从上海回来,她外婆买一些松软可口的绿豆饼、面包、蛋糕之类的点心。自她上学以后,外婆自己在家很无聊,她还特意从上海给外婆买了平板电脑,下载了很多外婆喜欢看的电视剧,还下载了《懒人听书》让外婆无聊时听些书籍。
外婆今年七十二岁了,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能自理,但平常没事不常出门。只要是晴天,小思琪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扶外婆下楼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边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见闻说给外婆听,给外婆解闷。有时还带外婆到小区里的健身处,教外婆一些简单的锻炼方法,和外婆一起做健身的小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悟越来越懂事了。妈妈给她买吃的,她总是将最好的留给外婆;外婆身体不舒服了,她总是围在外婆的身边问好些了没有,或是帮外婆端上一杯热水,或是帮外婆将被子盖好。
在家里,她还是个乖女儿,把妈妈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由于爸爸工作忙,经常出差,一直是妈妈带着她。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辅导她的功课,很是辛苦。懂事的李悟每天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从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还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扫地,收拾房间。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家务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妈妈在沙发上坐下,先给妈妈倒上一杯热茶,再帮妈妈捶背揉肩,说故事,讲笑话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她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在学习上,她刻苦勤奋,她说她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为她的付出。每当取得好成绩,妈妈说要奖励她,她从不像别的孩子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而让妈妈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对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却对妈妈十分“大方”。每年妈妈过生日,她都会拿自己过年的压岁钱悄悄地买上一份小礼物,给妈妈一个惊喜。一张精致的音乐贺卡,一束鲜艳的康乃馨,让妈妈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当中。
在生活中,她还是热爱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在坐公交车时,经常会给老人、孕妇、小朋友让座。在街上看到拾荒者,小格格总是大老远的跑过去把她的一份爱送去。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七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这在最美孝心少年上得到了形象诠释。为救患白血病的父亲,8岁的曹胤鹏决定为父捐髓。为达捐献要求,他两个月里增重20斤!最终移植手术完成,父亲得救!从曹胤鹏身上,我们看到了少年之志的精彩与力量。
这种志向洋溢亲情。曹胤鹏说,“我爸给我了一条命,我也要再给我爸一条命。”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热泪盈眶,一个8岁的孩子能说出如此感恩的话,真的让人感动。孩子的志向洋溢满满的亲情,这种亲情感天动地,让人敬仰。孩子的志向因为亲情而温馨,而美丽,而精彩。
这种志向满是自信。父亲治病过程中,曾经调皮的他既照顾父亲又安慰母亲,成为家的支柱。曹胤鹏说,“我相信我能照顾好他”。这就是一个孩子的自信,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担当,这种自信,这种担当,让人佩服。俗话说,信心是黄金。孩子的自信比黄金还珍贵。
这种志向满是坚强。一个8岁的孩子,在苦难面前,没有倒下,而是坚强的勇往直前,父亲移植骨髓唯一的希望落在了只有8岁的曹胤鹏身上了。对于救爸爸,曹胤鹏没有丝毫犹豫。抽取备用血是件很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的曹胤鹏很坚强。
曹胤鹏捐髓救父的故事,彰显了中华少年的风采,他是父亲的好儿子,他是家庭的好孩子,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好少年,他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的美丽使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生活中打造的温暖力量。
当然,曹胤鹏的故事是最美孝心少年高尚品德的一个缩影,这些最美孝心少年,人小志气大,是当代少年的榜样,是我们所有大人的榜样。他们是孩子的道德楷模,他们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道德丰碑。我们应该敬仰他们,学习他们。
少年强则国强,最美孝心少年就是少年强的代表,我们为有这样的强少年而自豪!他们形象诠释“有志不在年高”,激励我们所有的少年面对困难,勇敢向前,把困难当做激励人生的磨砺石,让人生之志在困难中坚强成长。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八
除了农活,田应志最牵挂的是哥哥。3岁时,哥哥田应权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和癫痫病,手脚扭曲变形,走起路来一步三摇,就连吃饭都非常吃力。为了给哥哥治病,家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父母外出后,留下身体残疾的哥哥、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由田应志照顾。哥哥的日常穿衣、洗脸、洗脚这些事,都得田应志帮忙。因为身体原因,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田应志承诺一定能够照顾好哥哥上学路上的安危,这才圆了哥哥的求学梦,九年的时间,从坡脚村到学校8公里的路上,总是可以看到哥俩风雨无阻的身影。
2013年9月,两兄弟同时上初中。开学的第一件事,田应志就找到学校老师,要求两兄弟同读一个班、同住一个寝室,学校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意给哥俩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学生宿舍。然而,哥哥担心影响田应志的学习,却瞒着田应志向学校提出了自己要退学的请求。田应志立即找到了校长,终止了哥哥的退学行为。
2016年中考,田应志被贵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义五中录取。然而是去上学,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田应志陷入了两难。在家里,田应志一遍一遍的教妹妹劈柴生火、煮饭做菜,他担心自己到更远的地方读书,妹妹和哥哥奶奶吃不上可口的饭菜。
现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回来了。爸爸心里明白,这一次绝不能耽误孩子了。爸爸决定不再出远门,就近找些零工补贴家用,照顾家人。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演播厅的舞台上一位清纯甜美的小姑娘正深情地演唱着。她身穿褪色的校服,与这华丽的舞台格格不入,可她的歌声却犹如百灵鸟般婉转动听,牵动着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
这是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节目录制现场,台上的小姑娘名叫向小康,一位来自湘西古丈坪坝乡窝米苗寨的苗家小姑娘。2015年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少年,参加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成为杨钰莹老师的学员。向小康以令人潸然泪下的真实经历和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感动无数观众,在第二期节目中以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她的乐观、坚强、纯真感动了无数观众。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十九
有智者曾说,“生性乐观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发现快乐,在逆境中找到光明。”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六年一班男孩12岁的钢宝立德似乎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面带淡淡的微笑,即便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听不见,他依然笑着说,“别怕,我就是你们的耳朵。”
钢宝立德的爸爸天生聋哑,母亲8岁的时候,因生病打针失聪。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这个无声的家庭,十二年前,健康的钢宝立德和双胞胎弟弟降生了。
从小就懂事的钢宝立德,细心观察父母对话时打的手语,根据母亲偶尔蹦出简单物品的发音,加上自己的用心揣摩,学会了手语,成为了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小翻译。
然而,姥姥李景兰却深知钢宝立德的不易。“这么多年了,双胞胎弟弟一点哑语都不会,即使是我也只会‘吃饭’、‘喝水’这样的简单手语,复杂一点的就不会了,可小钢宝小小年纪,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手语。”当姥姥和妈妈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就会着急发火,每次都是钢宝立德来化解母亲的怨气,帮着交流。他还劝妈妈说,“姥姥照顾我们很辛苦,不要和姥姥生气。”
而当爸爸妈妈生病时,钢宝立德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小帮手。有一次妈妈因为患子宫肌瘤住院治疗,他帮着妈妈向医生介绍病情,又把医生的治疗方案告诉妈妈,解除了妈妈心里的疑虑。
因为全家只有钢宝立德能够流利地用手语和父母沟通,在他妈妈住院期间,为了能让母亲安心养病,让姥姥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他白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妈妈。妈妈的病好了,钢宝立德也瘦了整整一圈。
钢宝立德家离学校特别远。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二天,他和弟弟就开始独立在托管班生活,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过周末。
在弟弟的眼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托管班,哥哥都像大人一样呵护他。
托管班的老师把弟弟安排在靠窗户的床位,钢宝立德不知从哪里听说,这样容易中风,急忙要求老师把他的床和弟弟的床换一下。老师好奇地问,“难道你不怕中风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不怕,只要弟弟没事就好。”
在姥姥的心里,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钢宝立德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里的小男子汉。每个周末回来,他都帮着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他样样都干,出去买东西,他抢着拎,看着他被塑料带勒红的小手,姥姥心疼不已。
提起钢宝立德,姥姥李景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办事,我放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钢宝立德干得细致入微,就连一些常常是大人做的事,他也办得让姥姥特别满意。对于钢宝立德这样一个父母吃低保的家庭,姥姥每个月2000多的退休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每个开支的日子,钢宝立德都领着弟弟去银行取钱,然后小心翼翼,一分不差地带回家。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慢慢长大中,钢宝立德正在用他那稚嫩的肩膀不断分担着家庭的重担。
钢宝立德从来没有听过自己的父母叫自己,曾经年幼的他也曾质问过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他们是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先给姥姥、爸爸、妈妈塞到嘴里,让他们先品尝。当别的孩子吵着要吃冰淇淋时候,钢宝立德却知足地跟姥姥说,“带瓶热水,就挺好。”钢宝立德特别爱惜东西,即使是平时带的水瓶,他都用绳系在书包上,生怕丢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个水瓶盖打碎了,放学见到姥姥和小姨,他都特别难为情。
在生活中,他更是节俭,从来不攀比、不乱花一分钱,每次买菜剩下的钱,他都如数交给姥姥。每周去上学,姥姥给他带2元钱,周末回来,他把这2元钱,又交到姥姥手,一分没花。
说起自己的父母,钢宝立德也和其他孩子一样觉得骄傲,“我的爸爸很帅气,妈妈很漂亮。我是爸爸妈妈的耳朵,爸爸妈妈是我的全部。我们虽然没钱,但是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十
郭赢,女,2001年11月19日生,现在豫龙镇第三小学四年级学习,优秀少年队员,任班长兼学校学生会纪检部长。她思想进步,学习刻苦,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坚强勇敢,热爱班集体,关心同学,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无论在校还是在家,她均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将她的事迹材料介绍如下:
郭赢同学学习十分刻苦,成绩突出。她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动脑,每次老师提出问题,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条理清晰,表述恰当,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郭赢同学勤学多思,有很强的求知欲。每次上课她总是提前做好预习,把有问题的地方做个记号,老师讲课时她就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不懂的问题,下课后马上去问老师。课下她认真复习,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再巩固一下,就是凭着这种学习劲头,郭赢同学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郭赢同学不但自己能够积极认真的学习,还能带动大家一块学习。自习课上她完成了作业,就拿出作文书或故事书静静的阅读,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班上同学都养成了作业完成随时读书的习惯,班上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交口称赞。
从一年级开始,郭赢同学就是班长,练就了很好的班级管理才能,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不仅能积极的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班同学,而且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在勤奋好学,不断进步的同时,她还是一个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干部,她丝毫没有现代学生身上那种狭隘自私心理,对于班内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她总能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进行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意和她一起探讨,向她请教。作为学生会的值周干部,她总能按时到岗认真巡视,主动劝阻一些不良行为,做到公正严格,认真记录,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她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课间操时她是领队,课下她又是大家学习广播操的小老师。生活中,她一直很简朴,但是遇到向贫困生和灾区儿童捐款捐物的时候,她总是慷慨解囊,捐的最多。就说上次我们学校为张新园同学捐款吧,郭赢同学就捐了一百元钱,这次助残日为残疾儿童捐款,郭赢同学又捐了二十元钱。
郭赢同学不仅学习好,而且兴趣很广泛。在班级联欢会上,总能看到她位同学表扬唱歌,诗歌朗诵等。课余生活中经常看到她与家人同学一块下棋、打乒乓球、溜旱冰、滑滑板??
郭赢同学讲文明,懂礼貌。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一名知恩感恩的好学生,深受老师、同学、家长和邻居的好评。在家里,她知道父母劳累一天不容易,,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渴了,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父母累了,给父母捶捶背。她关心体谅父母,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不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操心。对老师,她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勤奋学习。对待邻居,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周围的邻居提起她都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是个好孩子。”她说是老师给予了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是家长的殷切期望让她快乐成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她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回报老师和家长式她奋进的动力,而她也总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培养之恩,教育之恩。
郭赢同学热爱科学,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她对科学课非常感兴趣,观察记录、实验都记得非常认真。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实践活动她都踊跃参加。她还主动为班级办板报,来我班上课的老师还以为是请的美术老师写的艺术字呢。
郭赢同学就是这样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出类拔萃,深受全体师生喜爱的好学生。她是我校学习中的精英和典范,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相信她在未来的路上会越走越出色,前景会更加辉煌灿烂。让我们衷心祝愿她展开金色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十一
王俊涛的爷爷是太平拳掌门人,2013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14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今天来认识山东济南孔村镇的一名“功夫小子”——十岁的王俊涛。别看他小,可他却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平拳的第十三代传人。要传承太平拳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孩子能坚持下来吗?
这套太平拳是王俊涛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2013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14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
爷爷王大庆表示,爱徒没了,太平拳的传承也没了。他目前教了也得有上千徒弟了,但迫于生计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人。
练武的人多,能真正传承太平拳的人少,这让王俊涛的爷爷一时间失去了传承的信心。当时只有六岁多的王俊涛看到爷爷整天心闷不语,就大胆地给爷爷提出了一个请求。
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太平拳的传人,那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必须要能吃下常人吃不了的苦,守住常人无法守住的寂寞。太平拳套路众多,不仅要习拳,还要练刀、枪、剑、棍等20多种器械。想要把家中这把重78斤的太平大刀舞起来,没有十多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虽然王俊涛的爷爷嘴上答应了他,可还是不敢相信他能坚持下来。平时练功时,一些必须下苦功夫练习的器械,爷爷还是从不让他动。王俊涛看出了爷爷的心思,就一声不吭地下决心苦练基本功。
王俊涛告诉记者,太平拳要求弟子“爱国爱民 信义至上”,自己既然已答应了爷爷,就不能半途而废。为了不让练功影响文化课,王俊涛比别人更加珍惜时间,放学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完成作业。
在三年多时间里,王俊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渐渐的,他在爷爷眼里,再也不是只会玩花架子的孩子,而是有点真功夫的小传人。
现在,王俊涛不仅在家里练功,也把武术精神带到了学校,还带领着学校20多名同学跟着他一起习武强身。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十二
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内心的坚强与成熟超过许多同龄人,生活让他变成苦难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汉”。10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头庄村,采访王泽盼孝老爱亲的故事。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头庄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丰收后的头庄村充满生机,山坡上的树木葱郁。记者一行在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进王泽盼的家。
王泽盼感冒还未痊愈,在家休养身体。他的母亲朱明凤见有人来,客气地招呼大家进屋。王泽盼显得有些羞涩,面对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话题转向他的姐姐王娅梅,询问王娅梅的相关情况。
朱明凤说,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娅梅出生后,家里变卖了值钱的东西,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从此,王娅梅离不开背带,连上厕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连夜雨,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王娅梅8岁那年,父亲帮人接电线时,遭遇电击意外身亡。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明凤一个人的肩上。
朱明凤平时除了照顾女儿,还要干农活养家糊口,有时甚至把王娅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泽盼的继父王方品告诉记者,看过王泽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词语来形容他家的悲惨。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当时年仅6岁的王泽盼毅然接过母亲的背带,肩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母亲上山干活时,王泽盼就在家里做饭,照顾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娅梅回忆说,弟弟5岁时,就开始背着她到处去玩。6岁时,弟弟就接过母亲的背带,负责照顾她了。后来,弟弟上学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看电视打发时间,等弟弟放学回家陪她玩。
在王娅梅的心里,王泽盼是个听话的孩子。“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会照着去做。有时背带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说。”王娅梅说。
在王泽盼的悉心照顾下,姐姐变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变得乐观起来。记者在采访时,王泽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岁,背着姐姐去上学
王娅梅由于不能走路,没有办法去上学。她看着同龄人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只有羡慕。
王泽盼读三年级时,背着姐姐去学校玩。“第一次看见学校这么漂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王娅梅回忆说。
在王娅梅的记忆里,她走得最远的,就是离家2公里远的头庄小学。
2013年的一天,王娅梅把想去上学的秘密悄悄告诉王泽盼。为了帮助姐姐实现愿望,王泽盼决定自己背着姐姐去上学。
朱明凤找到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王娅梅如愿以偿地上了学。但是,学校离家有2公里,每天两个来回,就是8公里。因此,农闲时,王娅梅由母亲背着去上学;农忙时,王娅梅就由弟弟背着去上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泽盼用柔弱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学的责任。每天早上7时,王泽盼早早就起床,给姐姐穿衣服、洗脸、刷牙后,用背带背起姐姐去上学。放学后,王泽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娅梅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翁梅告诉记者,王泽盼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姐姐,尽管生活艰辛,但王泽盼从没让姐姐落下一门功课。
在王泽盼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奖状:“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2015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她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王泽盼告诉记者。“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弟弟王泽盼的话,王娅梅感动得流下泪来。14岁,既是男儿当自强
2015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此后,王泽盼的事迹在毕节迅速传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微博、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以电话、短信、微博等多种方式了解王泽盼姐弟的感人故事和家庭情况。
十佳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二十三
今年第一次,李佳把这条裙子穿在身上,这是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
镜子中的李佳有一点害羞,半年前还不到100斤的她现在已经重了20多斤。李佳越来越胖的背后有着一个特殊的原因。7年前,李佳的妈妈李萍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直靠药物维持生命,因为她是rh阴性血,要找到合适的血源非常难,去年底医生建议病情恶化的她尽快做骨髓移植,并且供受两者之间的体重不能相差太多。听到这次谈话的李佳,上网查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大,于是她偷偷开始了自己的增肥计划:早餐吃炸土豆,晚上加餐,不怎么爱吃肉的她甚至吃起了肥肉。
尝试了各种高热量的食物并减少运动,三个月李佳就长了20多斤,确定了磅秤上的数字后,她紧紧抱住了妈妈。
这几天,李佳的爸爸也回到了眉山,为了给李佳的妈妈治病,他一直在广州打工。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和李萍早已不再是夫妻,4年前两人就离了婚。
在李萍的坚持下,郑心中违心地和她离了婚,却始终不肯离开这个家,他在南方找遍能做的工作,也戒了烟,只为省下每一分钱给李萍治病。
然而郑心中并不知道,早在几年前一次整理家务时,女儿就已经发现了父母离婚的秘密,她把离婚证塞进了抽屉的最下面,从没有提起过,就这样,三个人心照不宣,只为战胜病魔而共同努力着。
就算是当电灯泡,也是李佳最想拥有的幸福。不久前,母女俩的配型结果出来了,两人属于“半相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直到那一刻,李佳的爸爸才得知女儿长胖的真相。
现在李佳盼望着赶紧完成手术,把骨髓献给妈妈,在她的心底,始终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愿望。
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胖女孩不同寻常的美!!她的”最美“当之无愧。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幸福的宝贝,开心快乐的生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