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反思(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水教案反思篇一
1、感受演奏自制打击乐器(水杯)带来的快乐。
2、理解水杯内置材料影响其音色。
3、能看懂图谱(另附)并进行演奏。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幼儿每人1双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张分谱、1张总谱课件;
幼儿探究材料(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布、黄豆等)。
1、探究与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师出示八音盒,让幼儿倾听八音盒的音色。
幼儿用筷子敲击各种材料(纸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玻璃杯等),寻找与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儿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2、探究如何改变玻璃杯的音色。
可敲击玻璃杯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变化。
可在玻璃杯内放人物品(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
3、探究当玻璃杯内放置不等量的水时产生的效果。
教师鼓励幼儿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过筷子敲击倾听效果。
幼儿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每个杯子产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4、请幼儿将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队。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
5、教师依次出示分谱,幼儿尝试理解图谱并演奏。引导提问: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从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从低敲到高,同上)
6、演奏总谱(4张分谱合起来)第一次,幼儿单纯敲击水杯,无教师伴奏。第二次,加入教师伴奏。
7、教师小结:往杯子里加点水,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其实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乐器。
幼儿寻找身边哪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改变、加工便能成为动听的音乐。
教师伴奏谱。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
水教案反思篇二
1、知道水对人体的作用以及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2、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3、初步了解并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物投影仪、水、饮料等,有关什么时候喝水的图片,a、b字母卡等
1、引入课题,知道人体需要水。
①教师提问: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通过观察实物投影知道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水。
2、知道水对人体的一些作用
①引导提问:我们人体各个部位都需要水,假如我们不喝水会怎么样呢? ②幼儿交流表述。
③教师小结水对人体的作用。
3、了解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①了解人一天大概要喝的水量。
②提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喝水?
③师:并不是什么水都可以喝,那什么水我们不能喝?
④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师:有的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喝这些饮料(出示可乐、娃哈哈、奶茶等)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喝饮料还是多喝水?
4、游戏巩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幼儿玩 a、b竞猜游戏
①早上起来我们应该:(a)喝一杯水 ( b)喝一杯饮料
②平时我们应该这样做:(a)只是口渴要喝水 (b)不渴也要喝水
③我们人身上什么地方有水:(a)各个部分都有水(b)就血液里有水
④下的雨水:(a)是可以喝的(b)不能喝
5、拓展活动:给植物浇水
师:生活中除了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要喝水,但它们也应该喝适量的水。幼儿给植物浇水,活动结束。
水教案反思篇三
从游戏中,培养幼儿大胆思考探索的能力,以及幼儿敢于探讨、乐于提问的意识。大胆猜想,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如何进行验证。
1.激发幼儿对瓶中取水的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到操作活动中。
2.能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可以使瓶中水上升的材料,并进行验证。
3.探索不同的材料使水面升高的程度不同。
表面圆滑的石子一碗、沙子一碗、碎纸片一碗、装有相同水位高度瓶底部大上部小的瓶子每组3个、记录表格一人一张(见附录)。
1.活动引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如何帮助乌鸦喝到水?
教师:今天天气可真好!乌鸦和小伙伴们一起出来玩,一路上又跑又跳出了满身的汗,它口好渴,想喝水,在周围找了好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它看着瓶子里水,心情好低落,因为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他喝不到,伤心地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想一个办法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2.幼儿展开想象,大胆猜想“取瓶中水”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进行总结记录。
教师:小朋友们快快转动你们聪明的大脑,现在瓶子中只有半瓶的水,距离瓶口太远,乌鸦贝贝用嘴根本喝不到。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乌鸦贝贝喝到水呢?
教师:现在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想出的办法呢?
(幼儿举手发言,教师给予肯定,作总结)
(2)教师引导
教师:刚刚小朋友们想出的办法是让瓶子中的水升高到瓶口,给里面放石子、沙子,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3)继续讲述故事,验证幼儿猜想,引出实验内容。
3.选取材料,瓶中取水。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以下几种材料有:石子、沙子、碎纸片,小朋友们想一想哪种材料可以投放到水中,使瓶中水升高呢?小组商量一下。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选取哪种材料呢?每组商量,每人选一种材料。
教师:现在老师已经把材料全部放到桌子上了,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实验吧,小朋友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都放到瓶子里。记住了吗?
(2)幼儿动手操作,将材料投放入装有相同水位高度水的瓶子中。
教师:好,老师还给每一小组都准备了一张表格。小朋友们把你们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如果瓶中水升高画“√”;如果瓶中水无变化画“”。大家一定要做好记录。一会儿老师请做得好的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有没有人想分享一下?
(小朋友举手发言)
(3)小结:通过实验观察,幼儿发现,石子、沙子会让水面上升;碎纸片不会让水面上升。
4.集体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
教师:那聪明的小朋友下课后好好想一想,什么材料可以使水面降低呢?
1.选材上的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趣味性强。以故事《乌鸦喝水》引出让幼儿反思的问题“怎么帮助乌鸦河道瓶子里的水?”、“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了石子,乌鸦都能喝到水吗?”从而进行了相应的操作活动石子与沙子、碎纸片放入水中产生不同现象的反思。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号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操作性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2.目标设定及材料准备上的反思
目标制定合理。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水平,从能力、情感、知识三方面着手。且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活动目标中重、难点有意识的在各个环节中突破。
在这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准备材料不够充分,每组在操作时,出现了石子、沙子放进瓶中太慢,投放时部分幼儿还总是洒落到地上,应该给每组准备一个漏斗,引发幼儿思考,漏斗有什么用,提高幼儿操作效率。其次第二次操作时教师只需为每组准备一份水,集体观察操作即可。
3.过程的反思:
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层落实的教学特点。从听故事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碎纸片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集体点评六个环节。但幼儿教师材料上准备的失误,科学效果不明显,幼儿体验到的.科学成果感知不深入。幼儿在实验操作时都很专注,主动发问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水教案反思篇四
1、面向学生:二年级小学生
2、学科:品德与生活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图画纸、彩笔、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让学生看到祖国山河的锦绣与壮丽,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与此同时,我又把家乡的田野、山林、小溪、烂漫的山野花等拍摄下来,制成美丽的相册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恬静与温馨,从而使学生觉得乡村和城市一样的美丽与可爱,长大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为此而努力学习。
1、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
2、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收集资料。
(3)能用画笔画出眼中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感受。
5、教学准备:自己拍摄家乡(池南区)制成的相册课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叶、祖国秀美山河的多媒体课件、长白山南坡景点相册、录音机
讨论、资料收集、情景模拟与角色表演、访问、欣赏、讲故事、讲授等。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大连
生:北京
生:青岛
生:长白山
……
师:感觉如何?
生:都很美
……
师:是啊,北京、大连等等这些地方都很美。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不美呢?看看下面老师拍摄的图片吧!
【课件出示:家乡相册】
师: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江和大树
生:长白山天池
生:人参
生:满地漂亮的野花
生:还有瀑布
……
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板书课题: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二合作体验:模仿表演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生:漫江
生:松江河
师:这样说有的人还是不知道的,要说清楚是哪个省的、哪个市的、哪个县的、哪个乡镇的,明白了吗?
生:学生说说家乡的位置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啊?
生:喜欢
生:想的
师:那你们自己就当一回小导游,把家乡的美景介绍给他们吧!
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师:请扮演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意见
活动三自主探究:展示家乡
【课件出示】长白山南坡风景区图片
师: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高山花园
……
生:真美!
……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板书:山美、水美、五谷香)看看我们居住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把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地方,用彩笔画下来吧!
组:交流展示,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彩图画
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图画,把小诗给补充完整。
生:回报自己的作品。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创作奖。
活动四交流感悟:说说和唱唱
师:讲述《金日成小山》的故事
师:谁还知道家乡的那些事情?
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家乡的一些小故事——丁奶奶给讲的打土匪的故事。
生:抗洪的故事。
……
师:家乡除了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你发现还有什么?
生:二人转
生:人参
生:天麻
……
师:出示茶叶——这是老师利用双休日上山采集的,自己制作的茶叶,是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刺五加”茶。我们的山上有很多纯绿色的特产,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益处。(板书:家乡特产)
师:刚才同学说了,家乡还有“二人转”,那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呢?
生:表演“二人转”。
生:扭起秧歌。
……
师(小结):我们的家乡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加美丽可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我们的智慧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山美水美
风景名胜——长白山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我提前把用相机自己拍摄到的家乡图片和长白山的图片,分别制作成相册,做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模仿表演”、“说说唱唱”等几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能力,让学生有方法、有有目的去查找、去学习,这样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爱家乡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成,达到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水教案反思篇五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1、2个金鱼缸(一缸有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一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一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水教案反思篇六
1 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 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 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玩水池一个,玩水工具若干,单反数码相机,背景音乐《水族馆》。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揭去遮盖物,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好吗?卷起袖子,我们一起来玩吧!(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拿块毛巾,擦干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教师动作示范,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学习说完整的话,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水是会流动的。
1 引导孩子猜测,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喜欢模仿和跟风,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 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请你们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师(播放照片)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即时情景,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学习说完整的话,“××能运水”或“××不能运水,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或不能够)运水的东西的家。请你把它送回家。(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请你想一想、试一试。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到家里再找找看,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能运水的工具,并探究变更的方法,使部分不能运水的工具能运水。
2 如果孩子们意犹未尽,提出了继续玩的要求,可组织孩子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距离运水。例如让孩子将水运往室外,使孩子的学习经验得以运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乐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解放了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互动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强调身体力行,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价值”,就是“结果”。
此外,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总结提升经验,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肖菊红)
水教案反思篇七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
第一板块:游戏引入
1、 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
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
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用的是自来水。
6、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8、学生看教材、整理知识,并记下网址。
教师利用游戏将矛盾问题轻松有趣的引入,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正题。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材料挖掘大量对比因素,如农村与城镇用水等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应用网络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刚才有些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要认识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1、学生清理仪器、药品,并汇报,有的学生及不可待地问老师这些仪器和药品有哪些作用?
2、 学生观察实验。
3、学生复述教师的实验,通过讨论概括教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5、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3、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