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优秀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篇一
以20xx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以数学教室为阵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绿色”教室的课题研究,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教育科研认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带动或影响身边的同行,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
1、主动参加网络学习,紧紧围绕我校“绿色教室”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自觉践行新理念,新思路,提高教室教学效率。
2、通过一年的网络研修学习,使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3、通过一年的研修学习,希望能够对我校教师有一定的带动或影响,一同成长,从而推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一年内我将阅读《湖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潜江教育》等刊物,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将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
2、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虽然再过2年我就到了天命之年,但是,对于这样专业的培训学习,我是渴望的,也是乐意的。所以,无论是线上的学习,还是线下的研修,我将尽我所能做到最好。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3、立足校本,开展好教学及微课题教学研究。
以我校开展的“绿色”教室的研究为契机,以“一师一课”为平台,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参加上研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做好微课题的专项研究,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4、学思结合,常教常新。
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育博客,记录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记录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让反思成为自己教学的一种习惯,博客成为自己的一种喜好。相信教学永远是新的,教学的创新永无止境。
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篇二
参加国培计划学习,就是一次精神盛宴的享受、接受心灵的洗礼的过程,每次过程都让人欣喜不已,开阔视野,提升境界,结识新友谊。为了能够在这次培训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教育理论、教学研修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及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对学习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主动找机会向同行、专家请教,寻求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坊的各项研修活动,积极与同行共同探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我始终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坚持整理笔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困惑与同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写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反思,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多读书,在网上搜集各位专家推荐的学习内容精心研读,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应用自如。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争取通过学习,提高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策略的能力,提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写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收获、总结。所以我争取每天自我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没有落实好的内容,能够当天弥补的工作不拖到明天,努力做到日结月清,真正让这次研修成为专业成长中的一次里程碑。
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篇三
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为基本模式,以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教师区域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以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为契机,构建起校本研修框架,整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扎实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着力提升教师教育素质和教研能力,用一年的时间为我县打造出一批专家型教师和名师团队。具体目标如下:
(一)全面完成考核方案各项指标。
(二)全面形成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模式,大力提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常态研修有技术。聚焦边教边学和课例研究,针对重难点教学问题掌握课例研修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会用一套校本常态研修的工具和支架。
全县13个项目学校全体地理、历史教师,共67名。
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与单元教学同步,实施“课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混合培训,将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贯穿始终。学员通过自主反思,提出问题(问)——线上学习课程资源(学)——线下研讨选定难点(选)——学校研磨解决策略(研)——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用)——校本研修检测效果(检)——网络平台提交分享(展)——区域研修评选精品(评)的学习流程的循环,提升教学技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研用”结合。
阶段学习一:
任务1:督促各参训教师尽快熟悉平台操作,知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知晓实施方案、考核方案;建立个人空间。
任务2:建立研修团队,以各学校学科坊主为单位进行研修活动。
阶段学习二:
任务1: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选择基于课标的学科教学单元设计案例以及单元教材处理事例进行自主学习,针对上述案例及事例的学习作感悟反思、网上交流。
任务2:选择某个教学单元,按照知识内在联系,分解与重组教材内容,进行一组教案设计(不少于5个),并上传。从上述一组教案中选择一课时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网上晒课交流
任务3:总结交流:学科工作坊收集研修资料,形成结果。
阶段学习三:
任务:运用技术工具创造新教学活动:选取重难点教学点进行自下而上(教师个体—学校学科坊—县级学科坊)的研修路径,提出研修问题—进行网上学习、集体磨合解决、课堂实践、总结升华,实现学研用结合。
1、组织学员制定研修计划。
2、建立研修团队制度,规定学校学科坊主每周至少登陆3次以上,指导学员完成相关的参训任务。
3、发起、参与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根据各校教学实际,设计、主持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以保证工作坊活跃度及研修质量,引导学以致用。
4、做好分阶段成果提炼与推优工作。
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篇四
10月中旬,我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和学习,能够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研修和学习学习,聆听专家的教诲,颇感荣幸。每次外出学习,我都能够在短期内享受一次精神的盛宴,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欣喜不已,因为一次学习都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了能够在这次培训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等各方都得到提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院校的各项要求,每天提前到学习地点,按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每天晚上坚持整理笔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向报刊杂志投稿。
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或在网上搜集各位专家推荐的学习内容精心研读。写出3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争取通过学习,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掌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趋势,理解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能力。并且在研修结束,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研修计划的制定,只是对短期学习的一种规划,而最关键在于落实,所以我每天一定坚持自我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没有落实好的内容,能够当天弥补的工作不拖到明天,努力做到日结月清,真正让这次研修成为专业成长中的一次里程碑。
国培计划教师研修报告篇五
通过本次国培计划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拓展型和全能型的教师。
1、通过研修,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掌握教学基本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通过研修,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通过研修,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效果。
4、通过研修,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1、分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育管理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方式。
2、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半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论坛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1、数学教学理论知识。
2、数学教学新课程新理念。
3、全新的数学教学方法。
4、研究问题的专业能力。
5、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