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一
一、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因为幼儿的语言词汇有限,绘画对幼儿而言,是自然感情与情绪的表达和传递的最好手段。各种天真、稚雅的涂鸦,以及造型为主的幼儿绘画,都是幼儿借以表达内在情感与思绪的最直接方式。水墨画的特殊的水墨效果,无疑给了幼儿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人不正确的评价和教学方式,使幼儿无法真正地自由、自在的用水墨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
1.评价标准的成人化。绘画可谓儿童的天性,“三岁的儿童已有绘画的意愿,当儿童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响时,头脑中容易产生形象思维活动,并在其自身情感、意念等诸多内驱力的推动下,自发地挥毫泼墨,这种自然的情感冲动保持了儿童绘画的原创性。”[2]儿童的绘画从来就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这种绘画的创造是自己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和释放。
而成人的视角更多的局限于幼儿作品的外在特征和技法运用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幼儿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幼儿作品本身的拙雅、质朴之美,对幼儿水墨画的评价仅仅局限于“正确与不正确,像与不像”的标准上。庄子早在二千年前便说过,各美其美。“美是主观和相对的,因人而异,哪有什么共同的标准可以找?”[3]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情感生活之本质的洞察和理解。水墨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其作用也因该是使幼儿在利用水墨进行创作时,能获得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受水墨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背负着成人的标准进行痛苦的机械运动。
我们应该关注与幼儿水墨画中那种儿童的“童真”和“童趣”的真实表现,应该注重水墨画的这种绘画形式带给幼儿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喜欢水墨的这种绘画形式,而不是要把幼儿培养成为水墨画大师。
2.绘画技能的专业化。如果说儿童绘画也有技能的话,那么“涂鸦”就是他们的技能,而绘画技能是专业绘画的主要特点之一。水墨画对幼儿来说,绘画工具毛笔、墨和色彩的使用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基本的用笔、用墨的能力都没有,幼儿怎能创造出水墨画特殊的意境效果呢?这是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幼儿不可能像国画大师那样有高超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来营造什么意境。幼儿的绘画唯一与国画大师相同的是都有一种“雅拙”的美,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的“质朴”与“纯真”上,这是他们在艺术创作时共有的特征。
虽然只有提高绘画技能的运用能力,绘画创作才会有更深的内涵与艺术效果。但是正是上述幼儿绘画和专业绘画的区别要求我们不能用过于专业的技能要求来训练我们的幼儿。幼儿绘画的特征是幼儿心智和心绪的自然表现,受技能的局限,幼儿画中所表现的艺术趣味不是幼儿的有意追求,而是幼儿天性的自然流露。这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所创造出的“童真”、“质朴”、“拙劣”的美就是幼儿水墨画所营造出的意境。过于追求幼儿对水墨画技能的把握,无疑使幼儿背负更多的精神负担,使幼儿无法正常的进行自由地创作。
3.教学形式的单调化。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水墨画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把临摹成人画作为幼儿水墨画启蒙的唯一教学形式。而“传统的水墨画教学,较多侧重于描绘具体物象,刻划细节,这虽然有助于幼儿掌握绘画技法,但由于忽略了绘画的全局和整体,导致幼儿一旦离开具体的形象摹本,就很难进行独立、自由的绘画,”[4]加之成人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很容易让幼儿在独立的创作过程中产生失败感和畏惧心理。
传统中国画有很严密的程式性,“传统中国画在用笔方法上每以古人为训,强调笔笔有出处,不可越雷池,否则即为‘野狐禅’,不正确、不入流。”[5]而“临摹”这种教学方式和临摹的对象本身就是脱离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的,长时间的机械训练,使幼儿无法体验到水墨画给自己带来的特殊体验,久而久之也会对水墨画失去兴趣,更不用说达到让幼儿领略水墨趣味、体会国画韵味的教学目的了。
二、幼儿园开展水墨画的`教学的建议
“艺术不纯粹是艺术技法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得相互融合和渗透,达到提高儿童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作能力的目的。”[6]幼儿园水墨画的教学目的也应该回到提高幼儿审美感觉和创作能力的目的上来。采取的评价标准应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淡化技能、技法的传授,丰富水墨画教学的形式。
1.评价标准的发展性。教师对幼儿绘画的评价应该摒弃“像与不像,正确与不正确”的成人标准,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实际上,儿童的绘画用一个“好”或“不好”很难评判,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是真正的大师。”[7]从这句话中应该得出我们至少应该尊重幼儿的作品。因为幼儿自有幼儿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幼儿特殊的表达方式。
在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毛笔的使用,浓、淡、干、湿、焦的墨色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殊的意境营造,“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追求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的运用笔法、墨法,以及塑造水墨画意韵、情趣。
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有更多的艺术启蒙意味,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也应该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采取鼓励和建议这样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给幼儿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避免幼儿在过分地干涉、指责、嘲笑下产生恐惧感,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大胆的进行各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幼儿指导和心理的安慰,为幼儿自由表达提供机会和环境。
2.绘画技能的适宜性。幼儿园水墨画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但放任幼儿自由发挥水墨,教
师不给予任何恰当的指导,也只是给幼儿一种新的材料“涂鸦”罢了。陈鹤琴说过:“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让幼儿自已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辈子,顶多不过象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
幼儿掌握一定的水墨画技能是有助于幼儿更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教师在将水墨画的技能教给幼儿时应该特别注意联系幼儿的已有的绘画经验,注重水墨画技能对幼儿的适宜性。教师首先要让幼儿充分的了解毛笔、水墨和纸张的性质,允许幼儿因不了解工具、材料性能而造成的画面的脏、乱、差等。等幼儿熟悉和工具和材料的性质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绘画经验和技能进行自由的创作。幼儿创作的每一幅作品,教师都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并在指导的过程中,将水墨画特殊的用笔、用墨技法渗透给幼儿,但不必强调幼儿对水墨画专业术语的识记和使用。
3.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临摹”不应该是对幼儿进行水墨画启蒙的唯一教学形式。“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8]笔者认为幼儿园可采用水墨画的欣赏教学来代替传统的成人画的临摹,以便幼儿对水墨画获得感性的认识。由于幼儿的观察具有不稳定性、持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序的、有针对性的观察,感受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让水墨画欣赏教学与文学、音乐作品欣赏相结合,让幼儿在诗情画意之中,体验水墨画的意境,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水墨画的教学也不应该是一次完成的,在幼儿进行正式的水墨画创作之前,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熟悉水墨画的用具和材料,如教师可将毛笔的使用技法借助儿歌的形式教给幼儿,也可利用水墨游戏让幼儿了解水墨的性质特点,进行生、熟宣纸的吸水性质的科学实验等。(郑中建)
参考文献:
[1]候莉敏.浅论幼儿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xx,(1).
[2]郭会萍,陈永新.谁破坏了儿童绘画的天性[j].科教文汇,20xx,(8).
[3]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234.
[4][5]王惠萍.改革传统幼儿水墨画教学,培养幼儿审美、创美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xx,(01).
[6]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147.
[7]戴晓红.儿童绘画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j].文教资料,20xx,(24):175-176.
[8]刘剑眉.5~6岁幼儿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xx,(6).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二
安阳市文峰区第二实验小学李王芳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通过反复诵读走到诗的情境中去,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儿童诗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配乐中,学生们闭眼想象画面,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进而变成了流畅的、富于个性的语言。
第一首小诗老师教学习方法。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第一首《溪边》,并谈自己所看到和想象到的画面,体会小诗中孩童的心情,将画面的美和儿童的快乐读进小诗里。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并在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自主理解难懂句子的意思,教会学生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第二、三首小诗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句子,小组学习后两首小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实践运用。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我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小诗的方法,学习小诗里巧用修辞表现童年的美与乐的方法,让学生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
不足:
1.“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多问问学生:“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自主学习。
2.拓展延伸,总结写法。这一环节,没有做到读写结合。
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引导学生总结了作者创作小诗的方法,说出了自己童年有趣的生活场景,而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小练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今后,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充电,使自己教学水平循序渐进,更上一层楼。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三
开学在即,x月xx日上午xx镇联合校对全镇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
第一项,业务校长xx校长对新加入我们语文团队的新老师表示了热烈欢迎,对老教师们做出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
第二项,教研员老师就“从心出发,用爱护航”这一主题,对全镇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与指导。老师的培训就我们的教学工作来看,实实在在。老师从备课、师生关系和谐和学习成长三个方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宏观的指导,也提出了细节的要求。老师讲的这三个方面看似是老生常谈,但这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话题虽老,可在此三方面达到专而精的教师真的是凤毛麟角,教学真的是浮不得、飘不得。互动环节,老教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新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为新教师答疑解惑、倾囊相授。在此环节我感受到老教师炽热的教育情怀,也感受到新教师上下求索的虚心好学。
第三项,我们二年级老师听了校长对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的解读和教学建议。校长从整体结构与内容、总体特点和具体编排与教学建议三个纬度为我们解读了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通过校长的讲解,我深深体会了部编本教材编者的匠心独运。大到立德树人的宏观目标,小到瓦当符号的传统文化元素,无不体现了编者的精心布局与安排。
每次培训都是一次心的旅行,是一条“更上一层楼”的捷径。踏着师者们成功经验的阶梯,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培训过后,我对自己和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备教材方面,老师要求我们要熟读教材,甚至背下来,更要准确把握教材、触类旁通、了解外延。我非常汗颜,对于自己所授的内容,能准确背诵的,真的很少。校长对于教材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如何准确把握教材,把教材读厚。那精美至极的中国元素的封面设计、那看似散发着墨香的国画古诗配图、那意蕴丰厚的卷轴版面设计、那看似不起眼的瓦当符号等等也是语文的“外延”吧!这些以前从未留意的部分,有语文、有历史、有艺术,有太多太多的内涵……原来小小语文课本中有如此大的世界,薄而轻的语文课本原来又如此厚而重……把语文课本读厚也是一门大学问啊!
语文教学,不是任重而道远的披荆斩棘,而是世外幽径的漫步寻芳,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四
《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歌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2.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由此带孩子们进入诗的美妙境界,一堂大讲堂,很好的补充了空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3.读读写写:安排学生选取其中一首诗歌,仿写一段。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选择歌曲导入课题,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然后理解诗意,放飞想象。“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最后拓展延伸,快乐练笔。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五
《童年的水墨画》这组儿童诗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因为是源于孩子们生活的文章,设计理念上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自展、自演中,去主动积累、主动写作、主动阅读。
本节课最成功的设计就是: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读出童年的快乐,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条理清晰、渗透学法、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受益无穷。
亮点一:(学习溪边)老师抛出问题:在溪边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把溪边钓鱼的快乐热闹场面读出来。背诵溪边。师生达成共识,学生交流分享溪边钓鱼的快乐、溪边美景、溪边垂钓的画面,心中有了画面,声情并茂地读出来。经过反复的指导朗读,帮孩子们在眼前呈现出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热闹快乐的溪边垂钓图,最终达到学生能入情入境背诵《溪边》。
亮点二:(学习江上、林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图文结合,走进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读懂句子感受江上、林中的快乐。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自读、小组读、小组展示、小组竞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亮点三:文中取法,写出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快乐,链接生活,将快乐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让孩子写出自己的童年快乐,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书写儿童诗的兴趣。
整节课,条理清晰,渗透方法,用浓厚的色彩,含蓄的艺术手段来结束一堂课,使学生感受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课堂实效。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应该是我们可亲可爱的学生,我们是这个舞台的策划者,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的孩子跳出绚丽多彩的舞姿。
水墨画培训反思体会与收获 水墨画培训心得篇六
中国画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儿童水墨画创作如何表现出意境是我们进行水墨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课教材中,第一次提到了意境的概念――指艺术作品通过形象的描绘而表现出来的画境和情调。如何让学生理解意境?如何让学生的作品表现出意境?这些问题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个人学科素养提出了挑战,也成为我们研究儿童水墨画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对小学生《水墨画花》创作中如何表现出意境进行了相关教学探索和反思。
一、有效欣赏,促进感受
欣赏,是水墨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有效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兴趣,对学生创作中意境表现起着感悟和知觉的重要作用。
(一)直观形象的欣赏感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水墨画自古以来写生的观察和自然体验被看做绘画中笔墨的依据,非常受重视。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物体直观形象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对于学生把握和表现物象的特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中,笔者以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导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感悟荷花雅致、纯洁的品质――花中君子。学生对荷花表现要具有的意境有了初步朦胧的知觉和意识。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荷花与一般花卉相比有其独特之美,花、叶、茎、蕾都有独特韵味,甚至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片引发了许多学生情不自禁的赞叹,荷花的美已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创作欲望的波澜。图片欣赏为学生创作中意境表现埋下伏笔。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自然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对于学生创作中意境表现有着潜移默化的铺垫作用。
(二)大师作品的欣赏感受
文以载道,古今大师创作了许多水墨画精品,这些精品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水墨画创作的珍品。大师们用自己的心血之作在向我们诠释什么才是意境。因此,欣赏和分析大师的经典作品是我们指导学生创作的重要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师作品中意境的感悟和理解,笔者在欣赏过程中再配以雅致的古筝曲,并结合作品朗诵意境相近的描写荷花的古诗词。诗画相融,影音相配,令学生如醉如痴。接着,教师提出“意境”的概念,并组织学生对大师作品中蕴含的意境进行联想、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迁想妙得”,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作品中的意境,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比较,因为意境不在“意象之中”,而在“意象之外”,在于与作品的“共鸣”、与大师的心灵相通。
二、技法指导,创作引领
谢赫的六法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用笔用墨是中国水墨画的根本。对学生进行用笔、用墨的技法指导是引领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意境的体现,要以笔墨的运用为载体。
(一) 有效示范,抓好技法指导
水墨画教学中教师示范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示范决定了学生的创意。水墨画荷花中开放的荷花、荷叶的表现是难点,教师必须进行重点示范。可先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分步骤跟学;也可先由学生自主练习,发现问题后再由教师分部示范,再跟学。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清笔法和墨法,但点到即止,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空间。
在学生基本掌握花、叶、茎的绘画技法后,构图就成为示范的又一个重点。构图,中国画称为章法。“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构图,应该有藏有露,使人有想象的余地。在水墨画构图中,常常以简取胜,努力使画面调动欣赏者无限情思达到“笔简意繁”、“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教师在构图上必须进行示范指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置陈布势”,从而引领学生对画面意境的营造。“经营位置”成为能否使作品表现出意境的重要因素。
(二) 技能迁移,探究深入
任何形式的美术教学都要以“学生”为本,那就意味着我们要以学生的认知、技能、心理需要、兴趣爱好等为基本要素来实施教学。
教师示范后,为了防止学生进行机械模仿,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技能迁移,变程式化的训练过程为自主体验、创造的过程。在《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中,笔者在示范后以板书形式给学生提出了三个技能要点,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迁移:浓淡干湿、虚实结合;侧锋用笔、水墨淋漓;错落有致、留有空白。学生根据这三个技能要点,结合自己的想法尝试自主表现,笔下的荷花就精彩纷呈了。学生技能迁移后的第二次练习比第一次跟学时的作业有了很大进步。
三、诗情画意,营造意境
中国画在处理主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始终以人为主导,借自然形象来表现人格思想。水墨画往往借境来显意,故有“意在笔先”之说,富有文学意味,强调“诗画一律”、“诗画同源”。于是借诗来造境成为我们水墨画创作中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作品分析、技法学习和技能迁移已经具备了进行有意识创作的条件,但学生还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荷花表现融合在一起。这时,几句经典诗词就可以在学生情感和绘画表现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描写荷花的经典诗词和精美的荷花图片一起呈现,供学生朗读、选择、感悟。
学生的作品同样可以“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学生笔下的荷花终于有了独特的美感,找到了我们苦苦追求的意境。意境无标准而有深浅,学生营造的意境自然无法和大师作品相比,但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用水墨的形式把荷花美的一面勇敢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种境界。
李老师曾说过,教学就像孕育生命一样是一个孕育的过程。通过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使学生的水墨画创作“孕育”出意境,我们的水墨画教学就有了生命般的灵性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