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一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孩子个性放在第一位。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在自由读,小老师带读词语过后就发挥自己的识字本领,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大声地说出来,孩子们做得很棒,有好多孩子都能发挥平时的水平,说得像模像样,如讲到了“市”是翘舌音,还说到了“宽”“奔”是前鼻音,说到了“密”与“蜜”要区分开来,“匹”和“四”、“楼”和“数”长得差不多,“捡”要用手来捡,所以是提手旁,而“脸”是身体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在几处语言训练中,孩子能积极动脑,说出自己的风格,说得与其它人不一样,这一点值得表扬。在用“那么……那么……”说话时,孩子们就说到“山那么远,那么高。”“花那么美,那么香。”“小草那么绿,那么密。”“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等好句子。
近期我们一直都努力地在把作业揉进课堂,这篇课文作业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业,最多的就是说话训练,所以我结合课文后面的“读读说说”设计了多处语言训练点。第一自然段有用“爱……也爱……”来说,第二自然段有用“那么……那么……”来说,最后还有一个仿照课文来说的练习“我的家乡在……。这里的…那么……那么……”。孩子们说下来以后,我思考着,其实我有时确实小看他们了,原本以为他们说不出第三个练习,还准备了许多照片想给他们提示,但其实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把提示给他们看了,他们也许倒说不出来,因为我给的是一些有名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陌生。而他们说的都是身边的事物,如“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的学校那么大,那么漂亮。”“我的家乡在海盐。这里的楼房那么多,那么新。”“我的家乡在平原。这里的花那么香,那么美。”从这里我深深地懂得了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语文的外延,只有引导孩子们认真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能促进他们说出生动活泼的句子。
低年级孩子重朗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在这一点上,我也努力着使孩子们能更自然地更轻松地培养语感。
这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孩子读懂读好涛涛家乡的这一段。经过自由读,孩子们能够知道涛涛家乡的海很蓝很宽,再让孩子读出很蓝很宽的感觉,他们就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当然必要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我在评价时用到了“我的眼前好象就有这么一个很蓝很宽的大海。”“你读得更蓝更宽了。”“你的.大海真美呀!”等。
在感受鱼虾和船多时他们都能找到关键词,特别是一个男孩能说出“一艘艘”和“一艘”的区别,“一艘艘有两个艘,表示船很多,而一艘只表示一只船”经过引导,孩子们也能说较多这样的词,如“一片片落叶”“一朵朵花儿”“一棵棵大树”等。孩子们理解了课文,读起来自然就更有感觉了。
一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细细琢磨,努力完善。在朗读感悟时,我发现孩子们个别读时大部分能有一定的感情和个性,而齐读时效果就没那么好,显然班中一些孩子的语感还需要好好培养。在体会鱼虾多的时候,一个孩子能找到装满,但是当我想让孩子们说说满到什么程度时,一些孩子就想偏了,说船上装了许多贝壳,装了许多海鲜,这主要还是引导时的语言准确度不够。在孩子说到一艘艘表示船多后,我马上再请其它小朋友来说一个表示数量多的词,站起来的孩子没说对,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应该让刚才理解这个词的孩子先说一个,再请其它小朋友去说。遇到一些需要我思考一下再给出评价的回答时,我缺少了明确的反馈,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会给孩子造成困惑,而我的迟疑也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掉。我觉得各个环节之间连接得比较紧凑,但在某些环节中,我的节奏稍微慢了点,所以缩短了孩子们写字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写字的时间太短,这是需要改进的。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二
教学《青蛙搬家》,故事浅显易懂,但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这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
第一层次,提问“为什么青蛙会遭遇这样的下场?”,这是分析原因。第二层次,提问“我们帮青蛙出出主意,它应该怎么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是思考怎么办。第三层次,当学生想到了办法,但办法有漏洞时,应引导修正。提问:“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以此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败的本质。
学生经过思考后对问题的回答,也许有偏颇之处,但答案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理解、肯定、赞赏,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思考的欲望,将思考向纵深生发。如案例中的积极评价语:“是的!”,“哦,真会想办法!”“这真是一只谦虚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团队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案例中学生说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这样它就可以张嘴说话,不会掉下去。这个学生是开动了脑筋想了一个避免掉下去的好办法,却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实质原因,如果老师把课上到这儿就结束的话,那孩子们无法深入本质去考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考验老师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后追根溯源,追问:“哦,真会想办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孩子们自会豁然开朗,认识到如果这样青蛙也会被人们批评骄傲,批评不礼貌。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三
本课要求识记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考虑到识字量大,而且是学生刚接触识字学习,本课教学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多识字。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关注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赏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到识字的乐趣。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我让学生同桌合作,轮流当小老师,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拼音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对于拼音掌握得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实际课堂操作与预设相差甚远。本以为,40分钟可以完成认识8个词语,识记“沙发”等8个生字,以及书写“上、土”两个字,但在去掉图片与拼音,让学生识字时,才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认识字。于是,我随即放弃了原先的.预设方案,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教学。40分钟很快过去了,我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自然不完美。尽管如此,可在课余时间,检查学生所学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很好。我想这一切都缘于我对学生的尊重,缘于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老师多个心眼,时刻关注、提醒。课堂上,我十分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爱动脑,积极发言等习惯的培养。如,我提醒“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知识。”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篇四
《家》是《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此次学校的教学活动月点菜课的活动,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来看,《家》一文的教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中对“随文识字”的关注,以及针对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