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一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锁匠,修锁技艺高超,并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喜欢到他店里修锁。每次他修完锁都会说:“我修过的锁,若是不满意或有任何问题,随时等候你们来换。”他的正直和诚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锁匠经营的小店规模越来越大,锁匠也渐渐老了。为了把自己的修锁技艺传下去,他培养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性格各异,大徒弟性格外向,脑子也很灵活,老锁匠教给他的技巧,他一学就会。小徒弟呢,平时不喜欢说话,有时候,反应也有些慢,不过师傅教给他的知识,他一直很认真地学习。
老锁匠有些为难了,两个徒弟,他都很喜欢,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得到真传。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 老锁匠在两个房间各放了一个加锁的箱子,让两个徒弟去开锁。很快,大徒弟把锁打开了,小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弟是胜利者。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顿时,大徒弟眼
睛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啊。”老师傅转向小徒弟,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片刻之后,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很不服气,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我们这一行,要讲究一个信字。我收徒弟,不仅仅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还要有高超的职业道德——诚信。”
老锁匠接着说:“一个成功的锁匠,必须做到心无私念,对钱财视而不见,心中装的只有锁。否则,一念之差,用修锁的技法去打开门锁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诚信,是人生的一大考题。在考试中,我们能否拒绝作弊,捡到钱财,我们能否坚持还给失主┉┉
而你想怎样在你的人生考卷上作答呢?
近年来,很多人失去了诚信。欺骗隐瞒多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也泛滥了。但是我们要坚信,社会中还是有诚信,在你我他身上都可以看到诚信的影子。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善良的正直的人在一起。呼唤诚信,让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诚信的森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生,漫长路远,面对的诱惑也很多,在人生的考卷面前,拥有诚信,做最真诚的自己。
没有信,没有德,惟有能力,是修不成正果的,还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心中才能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二
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好!
世界上有太多的感人故事不停地讲述着血脉相连的牵挂;世界上有太多的爱等待呼应,等待电话那头温情的回答;世界上有太多的温暖需要传递,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您不必着急寻找,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唠叨的嘱咐中,在每一个爱怜的眼神里。只要您需要,它都会像清泉像甘露一点一滴地滋润您。
现在的世界发展得太快,生活也变得匆匆。生活的安定与幸福使我们缺乏了很多珍贵的品质,使我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让我们忽略了一直站在我们身旁的人,忽略了蕴藏在心底最真挚的情感。现在很多人尽情地过着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却有几个人真正的过过感恩节?他们视今天的幸福为理所当然,却不知道幸福的背后有着太多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么就请你暂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好好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和将来要走的路,认真想想该去如何面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才能无愧于心。
“我们要感恩什么?怎样去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和探索并实践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感恩是一种不能旁贷的责任,也是需要铭记并履行的义务。对生养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师,给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都应充满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毕淑敏有这样几句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却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弥补。当我们成功时,不要忘了,是那些温情和关切的目光,给了我们鼓励,给了我们信念,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人生的坦途。
记得一次在外面找兼职,应聘时,主考官问每位应聘者:“你为妈妈洗过脚吗?”很多人默然,其实,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也不需要特意表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我想感恩最好的方式就要像“为妈妈洗脚”一样从细节做起。
“一朵花,一个世界;一滴泪,一个天堂”。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处处都藏着值得我们感恩的情愫,感恩往往是转化成了一个个自发的充满爱意的行为,播撒在每个平凡而实在的日子里。如果我们的心中培植出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就会沉淀出许多的浮躁和不安,消融掉许多的不满和不幸。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只要去发掘,事事可感恩,时时有感恩。心中存有感恩,便会意识到个人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在处理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时,将会产生源动力,去驱动自已尽力履行应有的职责,倾已之能奉献社会。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拥有了一颗包容天下的心,不管外界环境如何,都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用最纯洁的心净化心灵,用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起携手,一起为人间失落的人带来爱的。力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意识是和谐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润滑剂”。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我们需要有心存感激的意识,需要有知恩必报的良知。让我们共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关怀消弥对立,以互助取代竞争,主动参与人际的互动,真心关怀别人,时时代人着想,感恩别人的付出,自己为善,也帮助别人为善。彼此扶持,共同构建和谐的良善社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三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几年前就看到这个故事,当今天在教师学习的校本培训课程《有效上课》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
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
是的,几年前我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好在这几年我已意识到。而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仍然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叹!因为他不学习,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里特点。不学习新知,而凭自己的高压政策去强逼孩子学习,胆小听话的孩子因害怕老师而去好好学习,固然暂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压抑的,是感到累的,学习是被动的。而对于那些胆大的,个性张扬的孩子,高压政策只能物极必反,他们始终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厌恶学习,视学习为极其痛苦的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少关注一点,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独生子女多,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凭着出色的成绩,综合能力强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能看孩子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三句话不离学习俩字。孩子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但是长此以往,满脑子都是家长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反感,就厌恶。就像一个喜欢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让他吃桃子,长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届和这届家长中,真有一些对孩子很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关心,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关心下,有的确实成绩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很委屈,也很伤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算了。我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来说,上述的家长是可敬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反感,成绩落后。就其原因,主要是你们采用了强逼的态度,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运用我们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才有回报。亲爱的同仁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