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篇一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难题。
二、教师在教学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
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三、采取措施,迎难而上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实基础——字词句的抄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本学期一开学,在目标定位和思想动员课上,我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一个用来抄写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词,一个用来抄写名句美文及写作素材,每周要求学生交上来给老师捡查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其次,加强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从学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因此,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电。“一日不学则落后,三日不学则无知。”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学习显得优为重要。一位教师要会教书,首先要会学习,我深知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性,因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采取了多种不同途径进行学习。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及高考动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校视通”里的优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特别是对学校订购的“校视通”学习资源,不敢说我是用得最好的一个,但可以肯定,我是学得最多的一个。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我们开通“校视通”这一学习资源,让我们老师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齐。
四、今后的教学重心
学生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成为今后教学的工作重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篇二
过去的半年,紧张、忙碌。冒着满面风霜,顶着一天星光,跨过一路泥泞,辛勤耕耘,默默而无闻。这半年,收获了一些成绩,也有几多感慨、些许慰藉。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催马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只要学校布置了的,都尽力去完成,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备课。首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每年更新的考试大纲,领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然后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联系,理清教材内部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内容,找好教材在教学中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五”时,本人就注意对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进行适量的补充或拓展,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体系,使之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史记选读》时,则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点,设置有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全面推进阅读和深入探讨等。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形式不拘,内容广泛,点点滴滴,贯穿在每个细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去研究教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之顺应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汇聚教学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行切磋,有创造地进行二次个体备课。精心编制教案,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上课时能多次、及时、有调整地实施教案,容量、质量两相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和发展个体。坚持写教后记,寻找不足,去补救缺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师益友是教师重要的角色。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勤于跟学生交流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胜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为此很苦恼,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去询问,帮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学习,经过与之深入交谈和予以热情鼓励,后来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成绩的信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有足够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劝导,用诚心去感化。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作,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回顾历程,却又发现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特归纳如下。
1、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对教材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和有实效的教法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在教学中一以贯之。
3、课堂教学的构思、环节、组织和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4、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习潜力还做得不够。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诚恳反思;并相信:没有反思的认识是肤浅的认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没有反思的错误是永久的错误,没有反思的教学是故步自封的教学;勤于反思是创造的胚芽,勤于反思会造就出不停上进的车轮!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厉、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绩,回报党,回报人民。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篇三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如教《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许会浮现出一幅硕果满枝的丰收图景,也可能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感慨,那么,郁达夫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秋天图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学生翻开书,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并结合自读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点与心境及时代背景的关系。这样,在兴味盎然中也较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如在讲授《药》时,鉴于鲁迅小说语言的含蓄性,我先让学生自读设疑。学生的问题主要聚焦在“阿义可怜”“乌鸦箭一般飞走了”“华大妈的不足和空虚”等问题上。借着一位同学质疑小说第三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问题,我们一起讨论情节的发展,弄清了双线结构。就“乌鸦”的描写重点阅读第四部分引出对主题的发掘。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茶馆的对话,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思想状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让学生自己体味环境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篇四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去的半年,紧张、忙碌。冒着满面风霜,顶着一天星光,跨过一路泥泞,辛勤耕耘,默默而无闻。这半年,收获了一些成绩,也有几多感慨、些许慰藉。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催马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只要学校布置了的,都尽力去完成,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备课。首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每年更新的考试大纲,领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然后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联系,理清教材内部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内容,找好教材在教学中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五”时,本人就注意对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进行适量的补充或拓展,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体系,使之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史记选读》时,则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点,设置有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全面推进阅读和深入探讨等。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形式不拘,内容广泛,点点滴滴,贯穿在每个细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去研究教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之顺应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汇聚教学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行切磋,有创造地进行二次个体备课。精心编制教案,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上课时能多次、及时、有调整地实施教案,容量、质量两相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和发展个体。坚持写教后记,寻找不足,去补救缺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师益友是教师重要的角色。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勤于跟学生交流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胜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为此很苦恼,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去询问,帮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学习,经过与之深入交谈和予以热情鼓励,后来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成绩的信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有足够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劝导,用诚心去感化。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作,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回顾历程,却又发现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特归纳如下。
1、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对教材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和有实效的教法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在教学中一以贯之。
3、课堂教学的构思、环节、组织和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4、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习潜力还做得不够。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诚恳反思;并相信:没有反思的认识是肤浅的认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没有反思的错误是永久的错误,没有反思的教学是故步自封的教学;勤于反思是创造的胚芽,勤于反思会造就出不停上进的车轮!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厉、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绩,回报党,回报人民。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如教《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许会浮现出一幅硕果满枝的丰收图景,也可能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感慨,那么,郁达夫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秋天图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学生翻开书,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并结合自读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点与心境及时代背景的关系。这样,在兴味盎然中也较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如在讲授《药》时,鉴于鲁迅小说语言的含蓄性,我先让学生自读设疑。学生的问题主要聚焦在“阿义可怜”“乌鸦箭一般飞走了”“华大妈的不足和空虚”等问题上。借着一位同学质疑小说第三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问题,我们一起讨论情节的发展,弄清了双线结构。就“乌鸦”的描写重点阅读第四部分引出对主题的发掘。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茶馆的对话,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思想状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让学生自己体味环境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难题。
二、教师在教学上的最大困难——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
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三、采取措施,迎难而上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实基础——字词句的抄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本学期一开学,在目标定位和思想动员课上,我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明确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一个用来抄写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词,一个用来抄写名句美文及写作素材,每周要求学生交上来给老师捡查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其次,加强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从学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因此,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电。“一日不学则落后,三日不学则无知。”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学习显得优为重要。一位教师要会教书,首先要会学习,我深知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性,因此,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采取了多种不同途径进行学习。如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及高考动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校视通”里的优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特别是对学校订购的“校视通”学习资源,不敢说我是用得最好的一个,但可以肯定,我是学得最多的一个。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我们开通“校视通”这一学习资源,让我们老师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齐。
四、今后的教学重心
学生的年龄在增长,知识也在不断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成为今后教学的工作重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自己从教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精力经验最好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的毛病,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经验轻研究。
我总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较好了,对课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总想以不变应万变,轻视了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读,到底学生整体如何,个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举一反三甚至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这些意识我都有点忽视了。我觉得我个人应该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重新学习,相互学习,加强创新意识,更加的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第二,拖懒推影响工作热情。
人啊,自觉不自觉中总会出现一些拖懒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镜,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就是这样,由于俗务过多,自己的想法过多,对工作出现了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点摆老资格,耍脾气。
第三,门前雪影响大局意识
我们学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师都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组的合力,科研思想,“传帮带”的意识不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样!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别人怎样,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糊涂至极。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识和远见的思想,仿佛自己进入了老龄之年。
第四,新教改要有新创新
我们这一届是广西第三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届,前面已经有了两届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这一届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既要向先驱者们学习,认真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态,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总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懒懒而独好兮,我如浮萍以终生。
以此自勉!
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点: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坚持写教学后记。我这样践行着,且收效颇丰。
一、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
我觉得教语文,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只从“术”的方面去研究,不从“学”的方面去积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学生读,你首先要会读、多读,有深刻的读书感悟;你要教学生写,你首先要爱写、能写,有独到的写作体验;你要教学生说,你首先要勤说、善说,有高超的口语表达才能;你要教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你首先要是一个大写的人。因为教语文说到底是教做人。
我们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语文教师尤其应当如此。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所有这些,才能构成一位语文教师的神韵。
有的老师上课,心里想的是教学流程、步骤、环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几分几秒都有“科学”的设定。我觉得这样做就缺失了教学的灵气,教学的本真。我上课心中有路数,但全力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皱眉,都是他们心声的反映。我就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因势利导,教为学服务,而不是师生被教案牵着走。上课时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的心。
另外与时俱进,莫被“传统”束缚头脑;科学发展,不为时尚放弃永恒。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还重视“读万卷书,交万名友”。古代有“游学”之举,当代有“留学”之风,我还主张广泛交流。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诗云:为切为磋为琢为磨。都是讲交流的重要与乐趣。霍懋征老师年逾八旬还去西北讲学,传播经验;魏书生老师做了局长还不放弃教学,他们是真正的事业家。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要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教师享受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课堂要有书卷气,要有翰墨香,因为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浸润在文化积淀中的社会行为。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优秀的教师,什么理念、教材、教法、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改的成败在于教师。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朱小蔓教授说:“如果我们教语文知识,不能教出个乐趣来,不能教出个兴趣来,不能教出个迷恋母语的境界来,那他就不是一个高明的教师。”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我摸索、总结了几个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巧设导语,诱发兴趣
让语文教学的导入充满诱惑,充满激情。让激情绽放,让诱惑持久,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导入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暖余温。兴奋升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使兴奋加值。抓住刚刚过去的,但学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导入的一个点,既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开教学。例如,教《祝福》这课时,刚过了新年,学生还在回味着热闹的新年,脸上洋溢的那份快乐难以掩饰。一上课我就祝福他们,虽然这是迟来的祝福,但他们还是很高兴,趁机我让他们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探亲访友的快乐,此时他们都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过新年时的乐趣,因而他们很快就能放开来讲,很兴奋,这样很快就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也为他们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做对比,为理解文章做了铺垫。
2、及时雨。及时的大雨总能让人心生快意,也让求雨的万物欢喜若狂。我觉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时雨,虽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长青之树,可遇不可求,但它却是那一点灵动的色彩,仅一点灵动,也能闪耀一时。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时利用,也能成为课堂的动听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让巧合也成为课堂导入的一员,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学中应该尝试这样的导入。
3、历史风。历史是风,从远古吹来,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过去的每一天都成为历史,历史待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阴里。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善用昨天的历史,也要善用今天的历史,让历史的风吹醒沉睡在旧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让历史的风吹出语文课堂导入的新意。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触发兴趣
设置问题,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本着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找准切入口,讲究坡度,愈进愈深,所见愈新愈奇,兴趣亦愈激愈浓。在“启”与“发”、“愤”与“悱”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异,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之间相互触发,形成一种如切如磋的浓烈的课堂气氛。
(三)、拓宽渠道,巩固兴趣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也是激发兴趣巩固兴趣的阵地之一。学生的求知欲是十分强烈的,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课本和课堂所得,希望开拓知识面。教师就要及时地保护和培养这种积极性,
积极地向课外延伸。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举行读书报告会、故事会;组织指导学生课余创作,提供发表园地;开展语文联谊活动,如猜字谜,记成语,谈楹联,接名句等。这样,就会是学生看到自己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还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处于高中年龄段的学生最容易接受新奇的东西,而这些又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健康的,这就需要我们因势利导,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加强思想教育,进行健康的心理指导,以及展开上述有意义的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是指回顾、反省、检查自己一日之内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以便改正自己的行为。
撰写教学后记,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更为有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后记,在课前就写在了备课笔记上,也有的教师只写几笔,就了事,没有什么东西。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后记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
最新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2020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2020精选
★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最新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篇五
自己从教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精力经验最好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的毛病,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经验轻研究。
我总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较好了,对课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总想以不变应万变,轻视了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读,到底学生整体如何,个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举一反三甚至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这些意识我都有点忽视了。我觉得我个人应该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重新学习,相互学习,加强创新意识,更加的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第二,拖懒推影响工作热情。
人啊,自觉不自觉中总会出现一些拖懒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镜,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就是这样,由于俗务过多,自己的想法过多,对工作出现了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点摆老资格,耍脾气。
第三,门前雪影响大局意识
我们学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师都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组的合力,科研思想,“传帮带”的意识不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样!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别人怎样,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糊涂至极。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识和远见的思想,仿佛自己进入了老龄之年。
第四,新教改要有新创新
我们这一届是广西第三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届,前面已经有了两届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这一届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既要向先驱者们学习,认真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态,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总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懒懒而独好兮,我如浮萍以终生。
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