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教学计划通用(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级教学计划篇一
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8人,女生18人。经过三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本班学生大多已能较熟练的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的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在老师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吹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读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的深入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来感觉其内涵。但因为有10名新生插入,并且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的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 、“请假条”,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一)教学难点
1、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 、“请假条”,、书信。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5、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到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 、“请假条”,、学写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一)习惯培养
1、在教学过程中,抓好关于留心观察事物、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习惯培养。
2、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
3、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主动识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
1、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在课堂家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的读。
4、课堂教学中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
(三)习作练习
1、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
2、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4、在阅读家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优等生:沙宇航、马静、李佳、杨永欢、李冬冬
相关措施:
1、根据优生的各自特长为其提供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进行实践锻炼,使之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培养优生不断探索的能力。
2、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并且创设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得学生有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3、积极争取校内外的竞赛机会,让这些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为今后的发展继续作好准备。
4、采用“一帮一”的措施,使他们能对班中的后进生进行帮助,从而获得双方的发展。
后进生:申鹏、满建、何小东、张燕、杜祥瑞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设计符合这些学生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力争让这写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表现,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2、及时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3、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不让学生形成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作业。
4、课后及时进行教育,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在的不足得以弥补。
5、经常与这些孩子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习中存在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保持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备注
一
09.01——09.0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二
09.03——09.07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
三
09.10——09.14
3、古诗两首 4、秋天 习作1
四
09.17——09.21
练习1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立志学画
五
09.24——09.30
7、虎门硝烟 习作2 练习2
六
10.01——10.05
国庆长假
七
10.08——10.12
8.泉城 9.九寨沟
八
10.15——10.19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九
10.22——10.26
习作3 练习3 12.开天辟地
十
10.29——11.02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期中复习
十一
11.05——11.09
期中复习 14.一路花香
十二
11.12——11.16
习作4 练习4 15.说勤奋
十三
11.19——11.23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十四
11.26——11.30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十五
12.03——12.07
19.诚实与信任 20.珍珠鸟
十六
12.10——12.14
21.九色鹿 习作6
十七
12.17——12.21
练习6 22.雾凇
十八
12.24——12.28
23.春联 24.古诗两首
十九
12.31——01.04
习作7 练习7
二十
01.07——01.11
期末复习
二十一
01.14——01.18
期末复习
二十二
01.21——01.25
期末考试
级教学计划篇二
四年级共有2个班,这2个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一) 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 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三) 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 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一单元: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2、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二单元: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三单元: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
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
5、观察霉菌的经历。
四单元:
1、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2、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1、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能在检测25种物体是否导电的活动中找到导体、绝缘体的特点;并且将感性的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自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认识。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周 次
内 容
课 时
第一周
教材分析
电和我们的生活
第二周
点亮我的小灯泡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第三周
电路出故障了
导体和绝缘体
第四周
我来做个小开关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我们选择了什么
第五周
油菜花开了
各种各样的花
第六周
花、果实和种子
豌豆夹里的豌豆
第七周
把种子撒播到远处
第八周
萌发的种子
动物的卵
第九周
一天的食物
第十周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了什么
第十一周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第十二周
面包发霉了
减慢事物发霉的速度
第十三周
各种各样的岩石
第十四周
进一步观察岩石
第十五周
岩石的组成
第十六周
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第十七周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十八周
实验操作测试
1、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2、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植物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创设各种条件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究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抓住他们极强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行查阅各种书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级教学计划篇三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和“声音”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4)、对磁铁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5)、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例如,对于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想出一些观察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方法把空气装起来,怎样才能不使空气跑掉,怎样才能看到空气遇冷或遇热后的体积变化。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小学生自己想出观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他们要在积累和掌握了对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和一定的观察经验之后,才可能做到。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单元,并已经掌握了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方法,所以在这里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适时的。我们希望在其他活动中,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磁性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活动中,也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级教学计划篇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定性,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点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知识方面:重点学习围绕各单元话题展开的相关对话与单词。对于四会句型与单词做到能够听、说、读,写。继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情感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地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小学英语教材具备以下特点: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
教材重点是围绕各单元话题的单词与句型,难点在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初步了解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不同发音及句子的正确书写。
注意用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工具,用英语来教英语,使学生习惯于从情景中,从表情、手势、辅助教具中去领会意思,理解内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低年级英语教学法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听听、做做、猜猜、画画、唱唱、比比等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充满乐趣地学习英语。
采用合作学习法。要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内,使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需要化整为零,组织学习小组,培养小组骨干,让学生之间交流练习,同时展开小组竞赛,使学生在与同组成员合作学习中,又与别组同学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对英语的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好学动力,使他们对语言的爱好转而形成为对语言的饥饿。
优秀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活跃;而后进生一般都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自信。
对于优生,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为小组骨干,让他们能在班干部上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课后多阅读、观看少儿英语杂志、电视节目,丰富课外英语知识。
对于后进生,多给予他们爱心与耐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加以表扬,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找“小老师”,比比哪个“小老师”最棒,哪个学生进步最快,促进优生与后进生同时发展。
教学评价措施:
遵循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原则。注重学生平时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否,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等。评价措施多样化,可以采取师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
级教学计划篇五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法制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领作用。法制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材中挖掘法制教育素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法制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因素,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课题《11、去年的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 1
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法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的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课 题《17、长城》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期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旅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课题 《19、秦兵马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第三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窟、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他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又了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语文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法制教育的素材的。
三、多角度分析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语文中,有很多知识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 2
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
成绩的习惯。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文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法制、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级教学计划篇六
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 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
3 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
4 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 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
4 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
5 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暗示法
按区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级教学计划篇七
学生虽经过三年的科学学思想情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以学生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运动与力》、《小球的运动》、《运动的形式》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探究小球的运动路线,知道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基本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一个运动的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声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化》、《噪声的危害与防治》4课内容。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通过制作水杯“琴"进一步巩固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的知识;知道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学会减少噪声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措施,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以太阳系中关系密切的3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和月球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月球也是个球状天体,是地球的卫星。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太阳的大小。
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的形状和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掌握长期观察的方法,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以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研究对象,按照由植物个体到植物资源的顺序构建了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等条件;通过种植辣椒,认识植物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果等阶段;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通过观察和调查,知道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的生存;了解家乡的植物,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则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学。《养蚕》让学生亲身观察蚕的一生会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使学生直观了解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动物的“家”》让学生了解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也需要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而通过《生物与非生物》探究,学生知道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第六单元《电的本领》以生活中的电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对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的现象展开探索。通过点亮小灯泡,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能制作简易开关。通过检验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生活中的例子,知道电的来源及用途,了解电具有能量及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第七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让学生系统地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了《设计小台灯》、《制作小台灯》、《太阳能小台灯》3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台灯,让学生在动手设计和制作后,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知道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了解到技术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紧密。
二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冋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岀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三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级教学计划篇八
这几个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成绩优秀,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他们的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这一部分学生智力因素中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但学习兴趣偏差,注意力不持久,参与学习不稳定,成绩起伏较大,如果他们能克服缺点,那他们的学习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几个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或接受能力差,或反应缓慢,难以融入课堂,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不善于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造成成绩偏差,成为学习困难生。
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并抓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在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的基础上,抓两头带中间,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类学生:在课堂中要及时闪现他们的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写作上要加强用词指导,内容的节选及说话写作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培养各方能力、学会常用工具书。训练他们能在小组合作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训练独立处理事件的能力。加强课外书阅读,并能写好较详细的读后感。
b类学生:加强篇章句段的理解,掌握学习阅读方法。
级教学计划篇九
班级:四(1)学生人数:48人。
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级教学计划篇十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1、“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4、“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1、能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运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其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完成课本上的目标任务。
教学重点: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2、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1、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2、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3、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运用电视、录像、范画、访问、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8、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9、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
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
级教学计划篇十一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级教学计划篇十二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学习用品”、“课外活动”、“文艺汇演”四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单元 内容 课时 周次
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第一单元 1认识土壤 1 1~4周
2种子发芽 1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1
4根朝哪边长 1
5茎往哪边长 1
6植物怎样“喝水” 1
自由研究 2
学习用品
第二单元 7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1 5~7周
8圆球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1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1
10各种各样的纸 1
11纸是怎样造出来
级教学计划篇十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掌握了常规的数量关系,以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明确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已初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1.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的“减负”真正成为一种可能,让“减负”与“提质”同步。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不布置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严格把好作业时量的关。
4.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视过程辅导,不以片面成绩评价学生。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1、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注重多样性,由浅入深,辅导自学和自学辅导相结合,逐步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掌握多种的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做到,问题自己提出,疑难自己剖析,知识自己探求。
2、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努力使实践活动系列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3、既抓好两头(优生与学困生),又关注整体。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 9.1-9.7 大数的认识
2 9.8-.9.14 大数的认识
3 9.15-9.21 大数的认识
4 9.22-9.28 角的度量
5 9.29-10.5 国庆长假
6 10.6-10.12 三位数乘两位数
7 10.13-10.19 三位数乘两位数
8 10.20-10.26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9 10.27-11.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0 11.3-11.9 期中复习
11 11.10-11.1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2 11.17-11.2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3 11.24-11.3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4 12.1-12.7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5 12.8-12.14 统计
16 12.15-12.21 数学广角
17 12.22-12.28 总复习
18 12.29-1.4 总复习
19 1.5-1.11 期末检测与评价
级教学计划篇十四
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四年级学生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班学生一共5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18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在书写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部分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爱读书、爱思考,发言积极,敢于表达。但本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该着力于学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课标》中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第一单元:13课时
第二单元:13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13课时
第五单元:14课时
第六单元:13课时
第七单元:12课时
第八单元:13课时
补充材料:5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10课时
期末考试复习:15课时
级教学计划篇十五
通过三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1.整体情况
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声音”:
“声音”单元应让学生们掌握的科学概念包括: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进步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6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一些活动。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1.“声音”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耳内,引起听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对自已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并从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加深。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呼吸与消化”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人的呼吸是在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十分重要。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
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科学探究目标
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自已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空气、食物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认识呼吸系统与大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3.“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科学探究目标
会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情况,会组装简单的不同动力驱动的小车,并用轮子改装小车。
会研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会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认识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
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制作小车,并对作品做出评估和调整。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会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意识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意识到要树立细致、有步骤地工作的态度,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改变动力的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改变设计方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意识到轮子的发明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人们会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自已不断增加的需求。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