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一、首先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头饰、挂图、录音等教具,对于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爱学、学的情绪,起到了用心的教学作用。
二、在教学生字时,能够详略得当,指导细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导书写,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对孩子做到细致的指导。
三、提问题时能够以一个大问带动全文的学习,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孩子们在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的引导下学习,能够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就应怎样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就应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课后,有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医生,农民为什么不给她打点药水治病呢”我笑着说:“我想如果你是照顾这些棉花姑娘的农民伯伯,必须会帮她们治病的是吗”“嗯,是的!”孩子笑着走开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真是十分会思考问题,我总是去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其实孩子们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孩子们往往给我上了一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会把自己的经验多多发扬,把自己教学中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有意识的修正,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棉花姑娘》一课的教学,完全是一节还原课,王主任的评课,带给我一些深刻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是上一节还原课时,其中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想好他的设计意图,每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还要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考虑如何接话,如何使教学内容、教学语言适合自己的课堂;善于挖掘更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二是低年级语文的学习要抓好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随文识字,注意还可以随课题识字,其二是朗读。朗读中贯穿识字、科普知识和以读促悟。识字过程中还要抓出文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在《棉花姑娘》中,第一个点是还有哪些动物医生,第二点是碧绿碧绿、雪白雪白。让孩子们在读熟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三是自学要求,第二条中的标出文章的自然段,应该再明确一些是要求孩子们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第三条中我写的是“读并圈出生字词”,可能孩子不能理解,应该换为通俗易懂的“圈出生字词、读读认认”。由于课前我已经让孩子们预习,上课时就很少让孩子们再自读、自认了,其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让孩子们圈出来,然后自己读读,再让读给同位听一听,体现了一个“自己读—合作读—教师检查”的过程,一定牢记,以后不能再忘掉!
四是用语需要再准确,比如我说“体会着动物们的心理来读我们会读得更好”,其实准确的应该说“体会着人物们的心理来读我们会读得更好”。
五是增强自己的科普知识,一定不要在讲课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比如说螳螂的时候,弄清楚它是否能捉害虫,他自己是不是就是害虫,再比如马蜂能捉害虫吗?他一般也只是采蜜。
六是说话训练方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应该处理得更有层次一些,第一层可以这样说,碧绿碧绿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绿很绿,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啊,是很白很白,那老师想说很红很红应该怎么说,可以说火红火红,想说黑色呢,乌黑乌黑等等。而且这个环节可以不出示ppt,第二层可以说碧绿碧绿的什么呀?碧绿碧绿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小草,那火红火红的——,乌黑乌黑的——等等,体现层次性,训练了说话。课件也要稍有改动。
七是板书范写一定要漂亮!
八是一定要练好自己的朗读技巧,要多学习一些播音主持的腔调,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培养自己的语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必须自己好好修炼!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本人静下来做了一番思考,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
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谁来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长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吗?
……
师:是啊!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齐亲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学生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旧的呈现方式,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
3、学生思维活跃,上课能即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问题,使课堂生成更生动、形象。
课堂预设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课堂生成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上课中一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说七个斑点,就想七颗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没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学生马上接着他的话题,“课文里只是说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释,让我从一时无从解答的困境中走出来。其中这学生提的问题并无多少价值,但是解答的这位同学能一针见血,把他的思路及时拉回,而不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点设计到位,初见成效。
这篇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放在哪个环节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终于选在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因为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学习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该两段的自学,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学,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上完一节课,我想不会很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下所述:
1、上课拖堂。这是上课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生怕学生不懂,苦口婆心,结果自己说多了,把时间占久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这又是一节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要展现给孩子们看,要不实在是太可惜了。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节课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过分地关注是否教学民主、平等,学生有问题举手就让他说,这是对的,但是太多的学生举手,都让他们说势必会显得有点课堂凌乱,整体感不够清晰。
3、合作学习点落实了,也让他们合作了,给学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平台太窄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一组上来展示,这个面就太窄了,其实合作学习完之后,后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以后,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欲望,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自己静下来做了一番考虑,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地比较好的:
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谁来夸一夸她?
生1:棉花姑娘长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吗?
……
师:是啊!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衣着绿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齐亲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同学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腐的出现方式,同学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同学学习的心理平安感。
3、同学思维活跃,上课能即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问题,使课堂生成更生动、形象。
课堂预设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课堂生成却是师生一起发明的财富。上课中一同学提出:“老师,为什么说七个斑点,就想七颗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没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同学马上接着他的话题,“课文里只是说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释,让我从一时无从解答的困境中走出来。其中这同学提的问题并无多少价值,但是解答的这位同学能一针见血,把他的思路和时拉回,而不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点设计到位,初见效果。
这篇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放在哪个环节好,我想了好久,最后终于选在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因为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是并列的.,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学习指导方法,让同学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该两段的自学,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学,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让同学通过自学,有了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上完一节课,我想不会很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乏之处,如下所述:
1、上课拖堂。这是上课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生怕同学不懂,苦口婆心,结果自身说多了,把时间占久了,自然而然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这又是一节自身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要展现给小朋友们看,要不实在是太可惜了。
2、课堂调控能力不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节课却没有充沛发挥出来,在课堂中过分地关注是否教学民主、平等,同学有问题举手就让他说,这是对的,但是太多的同学举手,都让他们说势必会显得有点课堂凌乱,整体感不够清晰。
3、合作学习点落实了,也让他们合作了, 给同学展示合作效果的平台太窄了。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一组上来展示,这个面就太窄了,其实合作学习完之后,后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以后,会养成一种合作的欲望,而不只仅是一种形式。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教学观摩活动。因我们学校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老师都要向家长展示自己精彩的课堂,也是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观摩活动之一。为了更有利于展示师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我因此选择了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这一课作为展示课。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而《棉花姑娘》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一群七星瓢虫飞来了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完成识字的任务,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分为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课堂,我抓住重点词进行指导,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恶、盼望”。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处理教材时,我将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相似的2-4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指导,采取老师扶助学习第2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5自然段的方式,这样做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几个难点,又突出了朗读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基本能够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单读娘是二声,和姑娘合在一起就读轻声了。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后来,在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时,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或提示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蚜”——蚜里长虫子了, “斑”——王氏两兄弟学文化。这样学生一遍就能记住他们。
我还运用戴上头饰朗读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进行小组内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但是这堂课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深思改正。由于安排的课堂容量太大,又加上学习词语时临场做了一些发挥,时间显得不够用,最后的上台表现环节没有落实好。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也没能按计划完成,有些遗憾。
今后我一定在备课时做足功课,争取把完美的课堂呈现给听课的老师和家长们。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1、通过形声字识字法、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多种形式随文识字,学生兴趣浓厚,巩固复习并扩大了识字量。
2、写字教学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细致到位,评价得体。
3、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生病时的心情,注重个性体验。
4、善于等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激励性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1、识字教学用时过长,如“女字旁”的归类识字、“蚜”换偏旁变新字的拓展内容多,节奏有些拖沓。
2、体会棉花姑娘看见青蛙来了为什么是“高兴地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挖掘过深。
精减一下识字教学的扩展内容,课堂节奏会更明快。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阅读文本,重在自读自悟,贵在个性体验,用心体会棉花姑娘着急、难过、高兴的心情。老师重在引领,而非过深挖掘。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已接近尾声,今天是我上“战场”-----《棉花姑娘》的教学,让我想对此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改变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教学方法,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在《棉花姑娘》这堂课上,我运用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集成了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我用课件出示课文蚜虫图片,图上棉花姑娘浑身伤痕累累,叶子枯黄,使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这时我问学生:此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内容后,我为学生放了这个小故事的课件,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牵住了学生的心,进一步了解了动物门的捕食习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力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地朗读。《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正是基于读的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通过读不能解决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导。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整个教学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把课文读好呢?我发现2—4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设计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带着喜爱之情读。通过几次有目的地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教师讲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还抓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如:第五段中的“惊奇”第六段中的“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使学生能够读得比较到位,同时,以读代讲,通过朗读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种训练朗读的方式: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这样学生不仅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我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例(1):师:蚜虫被消灭了,太令人高兴了,七星瓢虫们,你们帮助了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样?
生1:我们感到很快乐!
生2:我们帮助棉花姑娘消灭了蚜虫,很高兴。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我们帮助了它,我们也很高兴。
……
师:棉花姑娘,你们又有什么话想对七星瓢虫说?
生1:谢谢你们帮我消灭蚜虫。
生2:现在我感到很舒服,谢谢你们。
……
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厚,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体会到了帮助人是快乐的,这快乐可以与人分享。被帮助的人学会了如何去感激别人,学会感恩。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却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非常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