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记叙文素材(优质1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一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苟言笑,每天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看电视,就是去伺弄他的鸽子,对我的学习、思想几乎不问不管。
我呢,打小就怕父亲,感觉我就不是他亲生的女儿。父亲对我要求严格,动辄黑脸、呵斥。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给过我快乐的童年。看到别的孩子在爸爸怀里撒娇,我就嫉妒得要死。
记得有一次,我拿走了家里的钱,没有来得及跟父亲说,他就红不说白不说地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至今我都还记得,那次,我的屁股上是印着他的五个手指印的。于是,我在心底产生了一丝可怕的念头:要是父亲突然离我而去,该多好啊!
进入初中后,他似乎更加寡言了。无情的岁月在他的额头、眼角刻上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犁痕,他时常引以为荣的黑发似乎一夜之间被寒霜打蔫了,灰蒙蒙的,以前他还要刮胡子,现在胡子拉渣的,衣服搭配也土里土气,用母亲的话说,佛靠金装,他呀,就是给他穿上金子,也猥琐。他总是很晚才回家,除了周末,我这个走读生也几乎难得见着他。不过,奇怪的是,以前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和思想的父亲,开始关注起我的学习来了。
后来,我从同学的口里,得知父亲在她爸爸的公司里兼职,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家。父亲老实肯卖力,又总把公司的活儿当做自家的活儿,很得同学父亲的赏识。听同学父亲说,我的父亲所以要干两份活儿,就是希望能给我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我这才明白,在父亲的坚持下,贱价卖掉我家的房子,又高价在滨河买电梯公寓,居然是为了我。
可我呢?我只知道替自己着想,从来就没有想过父亲。多么自私啊!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在我明白得早,要不肯定要后悔一辈子。国庆放假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给父亲买了一身的牌子货,虽然不算高档,但都是我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二
爱,是无助心灵中缓缓注入的一股甘甜的清泉;爱,是黑暗灵魂里细细洒入的一束温暖的阳光;爱,是荒凉沙漠上破土而出的一株希望的幼苗……
爱滋养万物,爱需要行动,因为大爱无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强大的摧毁力震碎了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撞毁了人们辛苦建造的家园。顷刻间,阴阳两隔,哀鸿遍野……
“求求你,再让我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每当回想起这痛彻心扉的话,我总不禁泪流满面。救灾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地救助被埋在地下的儿童。然而,新一轮余震袭来,房屋眼看要再次陷落,有人突然喊道:“还有孩子!底下还有孩子!”一名救灾队员立刻奋不顾身向下钻,却被其他人硬拉到了安全地区,一名救援队员抱着一个孩子哭喊道:“求求你,再让我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但是,为了确保救援队员的人身安全,大家只能看着再次陷落的房屋,默默地流泪。
大爱,用眼泪来诠释!
谭千秋老师,一名默默无闻的执教者。在地震发生时,他把4名学生护在课桌下,而他自己用身体将课桌护住,手臂张开,紧紧地抓住桌沿,最后被落下的楼板夺去了生命。当他被挖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被他的凄惨状况,被如大鹏展翅般无畏的姿势夺走了心魂。
大爱,用谭千秋老师的奉献来诠释!
地震发生后,正在河南考察的温总理,第一时间乘飞机来到受灾现场,他说:“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他还说,“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他的手受伤了,但他拒绝医务人员包扎。他走进一个个受灾群众的临时帐篷,送去关怀与慰问……
大爱,用国,家领导人的温情来诠释!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是的,用爱来浇灌生命的花,永远只会收获芬芳。用无言的大爱来温暖人心,只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三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一个考生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同时,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题材写出新意。题材还可以也应该进行合理虚构。选材时,要尽量写校园外的,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要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够以小见大),要尽量写一个片断,要尽量写能展开的(展开后能"出彩"的)。
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
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相对来说,高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所以"文体自选"时最好选择记叙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
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四
那是什么地方?敌不过桃源仙境,却时常萦绕在我梦中,从未走远。
——题记
时常埋首于茫茫的题海里,抬起头,感受到一阵灰暗的晕眩;时常迷惘与高楼林立,睁开眼,发觉在其中自己的渺小。于是,记忆中,我找寻到那片儿时无忧的净土。
打开低矮的小栅门,当一回爱丽丝,在梦中走在这阡陌小路上,两边是晚开的油菜花。如阳光碎撒的花瓣色彩吸引来了各路的“客人”。蝴蝶如同仙子,穿着亮丽的舞裙,熟练地跳着花间赞舞。蜜蜂好似号手,“嗡嗡”乐此不彼地伴着奏,黄黑相间的小礼服此刻是多么引人注目。如此美景,竟也引来了农家的母鸡,一步一步悠闲地走在田埂上,时不时啄啄藏在泥土里的小虫,一不小心跌落在花丛中,沾染上了一身花粉,惹得小母鸡着急地扑腾自己的翅膀飞快地往家赶。小小的黄花集成一片小小的花海,与风一起游戏,站在半人高的花丛中,纤细的茎叶触碰着脚踝,在这梦境中我似乎渐渐变回孩提时代的模样——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扎着高高的双角辫,一蹦一跳地往远处的小村庄跑去。身后的那片花田渐渐消失,不过它在记忆里从未走远。
穿过家门口的小石路,尽头有一口老井,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石壁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井沿的石头上满是裂痕,就如同古稀老人脸上的斑斑皱纹,是风霜的刻印。听村里老人说,这口井是村的象征,井里面住着井龙王,福泽了好几代人。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像是约定好了般聚在这里,有的拿着一把大大的蒲扇,学着大人老成地扇着风;有的脑袋凑在一起,悄悄地讨论着孩子们的那些秘密;有的则唯恐天下不乱般提议着玩水,得到众孩子的应和。一时间,井边一阵清凉,带着井水特有的清澈透亮,让炎炎夏日多上了一丝清凉。
在孩子的欢声笑语中,我也微笑着向远处走去,那儿还有更多风景,而它们都从未走远。
记住,记忆中最美好的东西不会因时间而消磨,它们会陪伴一生,从未走远!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五
我像石雕般定在接水处,瞪着空地上花花绿绿的暖壶,伸手随便拿一个就走——我的壶又被偷了,而且在最不该出现的地方——学校。壶上贴着标签:高三(8)班,336,某某某。可还是“遭了不测”,舍友虽纷纷表示哀悼,却毫不惊讶。
我已丢了三个暖壶,七个水盆,两个水杯,真叫人哭笑不得。在来到这所高中之前,有不少“过来人”曾向我“传经布道”:学校日常管理松散,必须把所有东西都做上明显且坚固的标记,以防“毒手”。我一笑了之,不以为然。
现实,总得让你栽些跟斗,好让你认清其“狰狞的面目”。这些壶,全是在开水房丢的,那里只三餐供水。中午是打水高峰,早上把壶从五楼提下来放在开水房,中午提水回楼上午休,既省时又省力。可这却给“小贼”提供了可乘之机。舍友鼻孔朝天道:“让你不吸取教训,又遭遇信任危机了吧?”我无语。
“过来人”的话应验了。我却始终难以释怀,心里大感不快。
个别学生素质不高当然没错,可学校管理有漏洞也是明摆着的问题。难道就没有人反映解决吗?
朋友对我的想法嗤之以鼻:“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学校哪里会管?再说了,开水房的老师都不管,又有哪个学生敢做出头鸟跟校领导挑毛病?”
说的也是,我于是沉默了。
然而后来的事愈发有趣了。我刚买了第四个壶,放到开水房后去了一墙之隔的厕所。在厕所里,忽听“哎,快看!一个暖壶!”“咦?谁的?提走!”“好嘞!”我听着此二人一唱一和,大急,不顾三七二十一(当然裤子还得提好),冲将出来,却已人去壶空。我愣在原地半晌,然后反应过来,随即怒从心起,继而仰天苦笑。忽又记起厕所还没上完,又愤愤且咬牙切齿地再返回去解手,同时诅咒那二“贼”千万次,还撂下狠话: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这次定要顺手牵只“羊“来!
好在我还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望着屋里花花绿绿的暖壶,我硬生生压住了不道德的想法,转身跺着脚,踏着步,喃喃地咒着“小贼”,气鼓鼓地走向“脸色苍白”的宿舍楼。
下午课间,躲着人,我蹩进了后勤校长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昂首挺胸。原来早有勇敢的人来反映了这个问题,而学校对待疏漏的态度竟是那么的诚恳!
两周后,学校后勤、舍管人员变动。专人负责开水房,暖壶分班管理并统一贴好姓名标签。其他事务变动,恕我不多言,呵呵。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六
今年被抽调去监高考了,三天的时间,真是一种炼狱。
自己没参加高考,着实也体会了一番高考的氛围。那种氛围可用两个词概括:紧张、沉重。
从考生、考生家长、监考人员到考场工作人员,三天都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是时间上的严格规定,不能迟到。二是纪律上的严格规定,要安检,要启用视频监控系统。早上八点前到,中午两点前到。虽说是八点,其实大部分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实际上七点四十左右就到了,中午一般是一点四十左右到了,时间上非常紧张。
考生入场时要安检,中途上厕所返回时又得安检。安检、发试卷、三核对都还好,因为有事可做。最难熬的是考试开始后,每场起码有两个小时,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盯着考生。这段时间是最漫长的,坐立不安,度日如年。要密切关注考生的一举一动,又不能在考场来回巡视。这样的时间过得太慢了,一天一世纪。
虽然每年有不少人的弃考,但是我觉得高考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记得白岩松说过:“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有多少贫寒子弟,就是通过高考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通过高考,才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我觉得他这句话很经典。只要自己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高考的氛围太沉重了。今年很多地方都实行一些新举措。我们江西今年实行安检,考生不准带任何文具进场,实行裸考。高考试卷的交接、分发全过程进行360度无死角监控并录像……如此考试,视考生如大敌。气氛之严肃,让考生心情紧张,唯恐一不小心被视为有作弊的嫌疑,各地各部门从严治考严防作弊。诚然,为保证高考的公正、公平,“严防、严惩作弊行为”那是必须的,采取适当措施那是必要的。但是这紧张的考试气氛会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我们的教育是要以诚为本,让我们的孩子用诚考试,营造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让学生如平日一样,心平气和地考试,才会发挥出真实的水平,考出更好的成绩?
其实,我觉得高考有必要改革成轻松愉快的考试。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政府部门,全社会都为之而紧张、而忙碌,教育阵地空气始终弥散着紧张的“高考硝烟”。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轻松一点?为什么我们的高考不能轻松一点?或许,只需要在高考制度一点“小改变”,教育的明天就能柳暗花明,春满人间、美不胜收。
就当今高考制度表面上看是很公平的,但实际深入地思考一下是很不公平的。一个学生十多年的学习,凭一张试卷就评价了,那是公平吗?是不公平的。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的学生,优越城市与偏远山村的学生,凭一张试卷就评价了,那是公平吗?是不公平的。因此,高考制度必须要改革,千万不能把一次高考作为选拔学生、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和标准,变一次性考试为过程考试,变一次性选拔考试为过程学业学评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必须改革得轻松愉快。联合国上个世纪教育会议就留下了一句名言:“21世纪就要到来,全世界面临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德育问题。”教育有这样一句名言: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教育家尼尔也说过这样的话:“宁可培养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培养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者,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多一份生存的保障。”试问,作为一个学生,最好的成绩应该是什么呢?最好的成绩单就是心理健康,快乐向上,终身学习!我们的教育只有走“教之道、德为先”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只有走“成人必先立德,成才必先立志”才有希望。教育的对象只要有“快乐”高考、“淡化”分数的心态,“因性”发展,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有发展的空间,有时间寻觅、寻找撬动地球的支点。我们要优化高考、完善高考;不要取消高考、不要神化高考,要“快乐”高考、“淡化”分数。
高考是人生一个关键的选择机会,但不是唯一的机会;如今高考不再是战场,不再是你死我活,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一个平台。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宽广,选择的机会还很多,这次机遇没有青睐于你,我们不能悲观、沮丧,今后还有更多的机遇,只要好好把握,一定有好运垂青于你!
真希望等我家宝贝儿子高考的时候,国家已改革了我们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压力,让学生顺其自然快乐学习。那时的高考是一场每位考生乐于迎接的挑战,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一场让人充满着向往的考试。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七
被推开了,闹哄哄的班级瞬间鸦雀无声。一年轻男子走进教室。他身着棕色的格子衬衫,显得十分齐整。一副方形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眼镜后的眼睛在浓眉的反衬下有些光亮,看着炯炯有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光头,在灯光下竟像极了光明的太阳。“同学们,我是你们新的数学老师,也担任班主任。我姓严,课下你们可以叫我’严总’。”
那时四年级的我是老师们眼里头等的“刺头儿”,基本上天天迟到,上课觉得无趣了,便会发呆。果不其然,“严总“就任的第一天我便迟到了。”严总仿佛知道和我好好说没用,可他好像也没有批评我的心思。“放学留下,回座位去。”没有被说教,我的心里有些惊奇,这个“严总”有点意思。
上午放学后,“严总”早早赶来,不给我偷溜的机会。他把我带到了操场。太阳可厉害了,大地烤的像个蒸笼,跑道、草地、教学楼顶、墙壁,都是白白的一片,白里透着红。跑道边的那棵槐树静静地树立着,只有树上的蝉在扯着嗓子抗议着。
他高挺的鼻梁上早已涔满密密的汗珠,指着操场有些困难地说:”去跑上五圈。“我冒出了冷汗,这老师真是恨,跑上五圈,谁都吃不消!不行,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跑,看你能奈我何!我默不作声,心里有些暗自得意。“好,你不跑,我替你跑!”说罢,我还来不及吃惊,他就已经跑上了跑道。第一圈,我还在发愣,看着“严总”奋力在跑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圈,他有些吃力,可仍将手脚摆动得似大风车一样;第三圈,他开始张开口喘气,几乎是每跑一步就洒下如雨的汗珠;第四圈,他的口张得更大了,能塞下一个矿泉水瓶子!我开始大叫快停下,我不敢看,但又不得不看;第五圈,他的头已经涨红了,仍不停下,头上的“太阳”在阳光下显得十分刺眼,我急得跺脚。终于,他跑完了,如泥一般瘫软在了地上,硬生生地咬出了一句话:“你回家吧。”
这么热的天,我的血液却是冷的,它冻住了我的思维,脑子是空白的,只是愣头愣脑地将老师“拖”到树下。稍后才缓过神来,“老师,快去医务室!我扶你!“我的手在空中乱挥动。”“下次迟到,罚你跑十圈!”老师艰难地吐出这句话。“我再也不敢了!我发誓!”我带着些哭音。半晌,心里都是愧疚和害怕,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
从此,我再也没有迟到过,就是那些我之前经常做的坏事也不敢去碰分毫——生怕老师下次再去做些什么事情!慢慢的,我也养成了不错的习惯。上课聚精会神,作业一丝不苟,同学们在课下讨论难题我也掺和掺和。
也许,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改变往往开始于一个转折点,“严总”,您就如我成长中的太阳,给我指明方向,让我及时从歪道上返回。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的太阳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八
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母爱。回忆那一刻,我激动不已……
妈妈最近身体不好,每当我看到妈妈身体不舒服时,便会想到前年冬天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一天,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天气格外的冷。一大早,我和妈妈便乘车来到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下得车来,一股寒气迎面扑来,妈妈急忙用大衣将我裹紧把我背进医院门诊处,因为我当时被病魔折磨的浑身无力,脚心肿的老高不能走路,一进屋一股浓浓的中药味扑进鼻孔,熏的我直想吐。
妈妈把我放到椅子上,就急忙去挂号。诊室在二楼,妈妈又背起我吃力的上着楼梯,汗珠顺着脸颊滚下来,我搂着妈妈的脖子轻轻地说:“妈妈,歇会儿吧!”妈妈气喘吁吁地说:“孩子,不用……妈……不累!很快——咱们就能见到大夫了!”
终于见到了大夫,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我被确诊为四肢型和腹型过敏性紫癜。需要住院治疗。需要输液和服中药相结合治疗。安排好病房后,大夫来给我输液。当细长的针要刺向我的血管时,我害怕的哭了,把手藏起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妈妈用她那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宝贝,一个勇敢的男子汉,怎能哭呢?咱们一定要听大夫的话,病才能快点好起来!”我抬头看着妈妈,她的眼睛里充满了鼓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自信,于是我勇敢的把手伸了过去。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要好了,只需回家再巩固两个月的中药。出院那天,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连蹦带跳的向楼下跑去,妈妈在后面喊我:“不能快跑,怕累!”我回头再看妈妈,她那原本削瘦的脸经过一个月的煎熬,显得更瘦了,重重的黑眼圈,两鬓又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今天她显得格外高兴。
妈妈的爱是我病榻前的关切焦虑;妈妈的爱,是我悲伤时的无私慰藉;妈妈的爱,是我沮丧时的无限希望;妈妈的爱,是我软弱时给予的强大力量!
回忆那一刻,我永远难忘!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做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正面直接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恶形象。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为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的刻画,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有情趣。
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避免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的发展方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使文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如课文《第二次考试》,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伊玲初试时成绩优异,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情的原委。而第十三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苏教授从陈伊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姐由于抢险救火、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真相。这里的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的态势。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开头写春节过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象,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话,这是张;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
清人唐彪在《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的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院子的人事沧桑、遗存古迹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居室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以为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的全面的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分是写马缨花的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积蓄到一定程度,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想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了。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
感悟母爱!
母爱如春水,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灵!存在吸血鬼的家乡里,使我感悟到了无穷的母爱!
在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年里,我从极乐来到了世界,并定居了下来。我生在一个充满吸血鬼世界的一个小村庄里头,那世界早已充满了吸血鬼。当时每天晚上大人们都要放下床帘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以免被吸血鬼吸了血去!
在小村庄中的每个房屋都住满了人,有的房屋甚至住着几户人家!每到天空一昏暗那吸血鬼便出来寻血了。每个人都不得不动一动粗壮的.手,动一动破裂的脚丫。这样吸血鬼才不敢前来接近吸你的血。
“吸血鬼”是我们乡村人的叫法,其实“吸血鬼”是叫“蚊子”的。因为他是一种吸人血的冷血动物,所以大家都称为“吸血鬼”
说到吸血鬼就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那瞬间。小时候的我长着短短的头发,两片镰刀弯的眉毛和一双灯泡亮的单皮眼睛,一个大大的鼻子和一张甜美的樱桃小嘴。我的个子不高不矮,只是有点胖,我还长着一张粉嫩嫩的小圆脸正合吸血鬼的胃口。当时母亲家里穷,住的是一座小破房屋,房屋只有四间房,分成四户人家。家里住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引来了众多的吸血鬼,每到黄昏接近晚上时的这段时间正是吸血鬼出巢的时候,大家便要开始手忙脚乱地动起来。在夏天的季节里就很少有蚊子了,偶尔有几个也没叫人注意。所以我问父亲为什么夏天没有蚊子?因为天气很热,所以蚊子都长不起来了,父亲微笑地对我说。然后我就问了母亲为什么冬天就有众多的蚊子?母亲摸着我的头微笑地对我说:“因为呀冬天的天气冷不热,所以蚊子才能逐渐生长起来”。所以我们大家在冬天的夜晚里是难免手忙脚乱的。有时脚动一动,有时手拍一拍。每个人一个拍掌声,村子便热闹了起来。说到拍掌声使我的脑海中迅速地跳出一副画面。在一个20十世纪里的某一个晚上,一张挂着白色破床帘的拥挤小旧床,一个躺在母亲的怀抱同母亲睡在一张拥挤的小床上的圆脸的小孩在熟睡中时不时搓搓小脚丫,用那肥嫩嫩的小手拍着圆脸上的吸血鬼。母亲便被吵醒了过来恍然大悟一看,十多只吸血鬼正搭在一个圆脸蛋小孩的脸上吸着鲜红红的血细胞。母亲心疼地将手一挥便把它们赶走,那吸血鬼便很伶俐地飞到床帘并搭上了。然后母亲用她那双粗而裂只剩下皮包骨的手迅速地拍那搭在床帘的吸血鬼,有的便被拍死,有的便伶俐的飞藏到圆脸蛋小孩的被底下。不知拍了多久那吸血鬼还是依然那样地多。又不知拍了多久,那温馨的拍掌声吵醒了正在熟睡小孩,但吸血鬼依然是原来的多。这小孩便是我,当时我也不懂事,并不感到母亲的辛苦。母亲把我哄睡了,自己不知道又拍了多久。当我第二天醒来时才发现母亲那瘦小的手掌上已沾满了吸血鬼的血,这可谓母亲为了我才这样劳累。这幅深刻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遗忘。现在想起,当我按着我的那颗焦脆的心时,心中的苦已不再是苦了,而是甜滋滋的!
到了现在我还难以忘记那熟悉的拍掌声,难以忘记那温暖的夜晚,难以忘记那吸血鬼的形象。因为这事件让我感悟到了母亲那无私奉献无穷的爱呀!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一
读完作文材料,深为修船工助人不图报的品行而感动。同时,让我想起小姨帮助别人,反而受被帮助者更大帮助的事。
18岁那年,小姨只身去德国求学。仅仅两个星期的兴奋一过,她就陷于父亲去世的悲伤和人生地疏的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之中。
一天, 为了排除郁闷,小姨去了市场。她看到一位于父亲年龄相仿拄着拐杖的老人摇摇晃晃的,就赶忙跑上前去接过老人手中的一袋苹果,帮他恢复了平衡。
“谢谢你。”老人用德国人特有的轻快语调说,“我没事了,别担心”。他那对明亮的蓝眼睛洋溢着笑意和善良。
“可以跟你一起走吗?”小姨问道。“我想确保你的苹果不会过早地成为苹果酱。”
小姨和查理斯先生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一路上查理斯先生拄着手杖走得非常吃力,到了他家,小姨帮他放好苹果,又帮助他做好了晚餐,并问以后可不可以再来看他,定期帮助他。
此后每个星期小姨都定期拜访查理斯先生两次,每次总是坐在椅子上,手杖靠着墙边。他看到小姨总是分外高兴。他们边准备晚餐边聊天,小姨告诉查理斯先生自己非常内疚,因为父亲去世前整整两周,自己赌气没跟他说一句话。查理斯先生有时插几句话,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专心倾听。老人的微笑和热情很快在小姨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大约一个月后,小姨没有事先打电话就去看查理斯先生。当走到门前,看到查理斯活动自如地在花园里工作时,小姨惊呆了:“这怎么会是那个离不开手杖的老人呢?”小姨想。这时,老人也发现了小姨,面对小姨的惊讶,他表现出很不好意思。
老人告诉她,第一次在市场上相遇时,自己刚刚扭伤了脚踝,可第二天就能正常走路了。如果只是为了让小姨帮他做几顿饭,显然没有必要这样装可怜;他是在小姨第二次来时,看到她非常不快乐,如果知道没事,不是为了帮助自己,恐怕就不会来了;但是小姨非常需要向人倾诉,需要一个知道如何倾听的人……
小姨的本意是帮助查理斯先生,结果查理斯先生却大大的帮助了她。老人把自己的时间当作礼物,把父亲般的爱赠送给了一个需要关心的女孩,从而使小姨从丧父悲哀和生活不适的苦闷中走了出来。这恰好印证了那两句古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二
时间和生活浸过的地方,都是深渊……
顶针: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和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一般是右手的中指上。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因为母亲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专注地做针线活),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衣服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因藏纳着如此密集的痛点,如此密集的目光和心情,它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
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三
由于爷爷、老爸挺爱喝酒的,而妈妈和奶奶有时候也会喝,所以我称我们为“爱酒之家”。
刚刚我看见爷爷又在捣鼓他的酒瓶子了,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家的爱酒往事。前些年,爷爷仿佛就像对酒中了魔一样,突如其来有了一个想法:要自己泡酒喝。当时我还不太清楚泡酒的含义,只是看着家里的一小块角落从空荡荡的变成摆满了酒瓶子。爷爷先去买了好多药材回来,然后对它们进行挑选,洗涤之后放在一边。他叫妈妈买了好几个酒瓶子回来,有大的也有小的。他还拿钱给妹妹叫她到小卖部里买了好几斤酒回来。我对此感到兴致勃勃,在爷爷将要把它们泡在一起的时候,我好奇地凑过去了。酒瓶子被洗得干干净净之后,任何东西都可以从这透明的玻璃被看到。爷爷先把称好重的药材丢进了酒瓶子,然后把漏斗架在瓶口,我扶着它,爷爷就把酒缓缓地倒了进去。酒顺着漏斗落到了瓶子底部,发出空灵的滴水声。就这样,几个酒瓶子经过爷爷的手中都变成了满满当当的好料。爷爷还会托朋友去哪里买一些上等的药材,就连奶奶看了也要禁不住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谁叫爷爷这么钟情于酒呢?
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很喜欢喝酒,几乎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之后就要来一小杯酒,我且称这个为他们的“小情趣”。等到酒泡得久了一点,爷爷就会打开酒瓶子尝试它们的味道了,有时候喝下一两杯也不嫌多。只是现在爷爷的年龄逐渐大了,为了照顾好身体,他几乎不怎么喝酒了。奶奶也因为爷爷而少喝酒了,只是偶尔心情高兴会喝一点,但是喝得也不多。尽管如此,爷爷还是捣鼓他的酒瓶子,而那些泡了快年的酒依然还放在那个角落里。
可以说爸爸继承了爷爷的爱好,他也很喜欢喝酒。有时候朋友来到家里就会带来一两瓶酒,大多都是红酒,有年份比较久一点的,也有的是刚生产的。有时候老爸突然想喝了,他就会忍不住跑去开酒了。吃晚饭的时候,他看到菜品比较丰富的时候,他就会给自己倒一杯酒。就连去外面和朋友一起吃饭,他也得喝两三杯,有时候会更多,直到想睡觉了就回来了。而老妈不让老爸喝太多酒,每次老爸一要出门吃饭,她首先对他说的就是不要喝太多酒,多吃点菜。有时候老爸喝得多了可能还会惹老妈生气。
大多数我们庆祝节日的时候,就会开一瓶红酒来庆祝。爷爷奶奶是看情况喝的,老爸老妈则会倒一杯,但是老妈喝得不多。哥哥也有想过要喝酒,于是一开始只让他在爸爸的酒杯喝了一口,后来长大一点了就给他倒了半杯酒。我也很好奇为什么酒会对他们产生那么大的魔力,所以我接过妈妈的酒杯,在妈妈同意的前提下,慢慢地抿了一口。“嗯哼,这个味道有点奇怪诶”,当时我喝了一口就连忙摇手说不要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味道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有点苦涩的感觉,但是经常喝酒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酒量大,还会品酒,所以这么看来我并不适合喝酒。
虽然酒的魔力挺大的,但我还是想对爷爷和老爸说:“喝酒是一种爱好,但是我希望你们每次喝的时候都不要喝太多,要学会节制,这是对你们身体的照顾。我相信你们也都知道喝酒会伤害身体的,所以能少喝就尽量少喝一点,拥有一个好身体更为重要。”
细细数来,我们家已经堆放了好几瓶酒了,有喝了一半的,也有还没开封的,那些酒承载着爷爷的喜爱与付出,也包含着老爸的爱好和一家人对酒的钟情。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四
黄昏。桐花在教室外静静开着,像顶着一树紫色的小花伞。偶有风吹过,花落下,悄无声息。几个女生,伏在走廊外的栏杆上,目光似乎漫不经心,看天,看地,看桐花。其实,哪里是在看别的,都在看郑如萍。
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郑如萍和一帮男生在打羽毛球。夕照的金粉,落她一身。她穿着绿衣裳,系着绿丝巾,是粉绿的一个人。她不停地跳着,叫着,笑着,像朵盛开的绿蘑菇。
美,是公认的美。走到哪里,都牵动着大家的目光。女生们假装不屑,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她,看她的装扮,也悄悄买了绿丝巾来系。男生们毫不掩饰他们的喜欢,曾有别班男生,结伴到我们教室门口,大叫,郑如萍,郑如萍!郑如萍抬头冲他们笑,眉毛弯弯,嘴唇边,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贱。”女生们莫名其妙地恨着她,在嘴里悄骂一声。她听到了,转过头来看看,依然笑着,很不在意的样子。
她却不爱学习。物理课上,她把书竖起来,小圆镜子放在书里面。镜子里晃动着她的脸,一朵水粉的花。也折纸船玩儿。折纸船的纸,都是男生们写给她的情书。她收到的情书,成扎。她一一叠成纸船,收藏了。对追求她的男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常有男生因她打架,她知道了,笑笑,不发一言。
高三时,终于有一个男生,因她打了一架,受伤住院。这事闹得全校沸沸扬扬。她的父母被找了来。当着围观着的众多师生的面,她人高马大的父亲,狠狠掴了她两巴掌,骂她丢人现眼。她仰着头争辩:“我没叫他们打!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打架!”她的母亲听了这话,撇了撇薄薄的嘴唇,脸上现出嘲弄之色,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整天打扮得像个妖精似的,招人呢。”
我们听了都有些吃惊,这哪里是一个母亲说的话。有知情的同学小声说:“她不是她的亲妈,是后妈。”
这消息令我们震惊。再看郑如萍,只见她低着头,轻咬着嘴唇,眼泪一滴一滴滚下来。阳光下,她的眼泪,那么晶莹,水晶一样的,晃得人心疼。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她哭。却没有人去安慰她,潜意识里,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
郑如萍被留校察看。班主任把她的位置,调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与其他同学,隔着两张课桌的距离,一座孤岛似的。她被孤立了。有时,我们的眼光无意间扫过去,看见她沉默地看着窗外。窗外的桐树上,聚集着许多的小麻雀,唧唧喳喳欢叫着,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天空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
季节转过一个秋,转过一个冬,春天来了,满世界的花红柳绿,我们却无暇顾及。高考进入倒计时,我们的头,整天埋在一堆练习题里,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堆里。郑如萍有时来上课,有时不来,大家都不在意。
某一天,突然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郑如萍跟一个流浪歌手私奔了。班主任撤掉了郑如萍的课桌,这个消息,得到证实。
我们这才惊觉,真的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郑如萍了。再抬头,教室外的桐花,不知什么时候开过,又落了,满树撑着手掌大的绿叶子,蓬蓬勃勃。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再没有了绿蘑菇似的郑如萍,没有了她飞扬的笑。我们的心,莫名地有些失落。空气很沉闷,在沉闷中,我们迎来了高考。
十来年后,我们这一届天各一方的高中同学,回母校聚会。我们在校园里四处走,寻找当年的足迹。有老同学在操场边的一棵法国梧桐树上,找到他当年刻上去的字,刻着的竟是:郑如萍,我喜欢你。我们一齐哄笑了:“呀,没想到,当年那么老实的你,也爱过郑如萍呀。”笑过后,我们长久地沉默下来。“其实,当年我们都不懂郑如萍,她的青春,很寂寞。”一个同学突然说。
我们抬头看天,天空仿佛还是当年的样子,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但到底不同了,我们的眉梢间,已爬上岁月的皱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多少的青春,就这样,悄悄过去了。
高考记叙文素材篇十五
寻了好久,那把曾经的旧锄头终于在一堆垃圾中现了身。它的金属光泽已不再,长长的竹棒已变成碳黑色,刃也已不再锋利,有的只有一片斑斑驳驳的锈迹。是啊,它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了。可我脑海里还浮现着父母田间劳作的画面和儿时美好的回忆,这又该到哪儿找寻呢?
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起来。清晨,当天空还被蒙着一层淡淡的铅墨色时,劳动的步伐早已开始了。母亲还像往年一样,照例拿出那根旧锄头,取下锄板,沾上水,坐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嗞嗞”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好听。
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便很听话地往前啃,无数的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也会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根棉苗,并在一旁“幸灾乐祸”。母亲则会连忙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托着,就像是托着一个新生的婴儿。
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失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时代,原来美好的画面是留不住的,它们在悄悄的改变,一阵烟似的走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声声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发出,那把旧锄头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们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了。
一年一年的布谷鸟开始聒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地便下了田,依然依然黄金在收获中刻下自己在辛劳.机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带来了高产和高效。农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扛锄头劳动的人却少了。那把旧锄头老得漆黑,就像是一个古董,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着一个个丰收年,我虽欢喜,竟也有些怅然若失。
在我的心中,那把旧锄头已不再是一把简单、落伍的劳动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鲜活的过去,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串动人的音符。它是家乡的劳动者数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神的化身,是儿时对家乡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看着眼前那把锈迹斑斑的旧锄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决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过道上,它应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