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将心比心》一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将第一条教学目标改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这样要求更具体,重点更明确。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所以我将第二条教学目标改为“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针对我们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已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别人回答中的长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将第三条教学目标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达成第一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向别人请教。检查朗读时请学生提醒难读之处,有重点地进行领读。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相机指导朗读。
3、三次引读结尾段,希望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了达成第二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时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结合朗读指导,进行说话训练。
3、抓住结尾的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为了达成第三条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这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自己解决读文关。
2、自己感悟文中感动之处。
3、交流时以自己站起来发言为主,老师点名发言为辅的形式进行。
“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
请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对部分爱表现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会频频把握机会。但对那些平时就不愿发言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真的被课堂所遗忘了。这又该怎么办比较好呢?
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给学生留下“帮助人求回报”这种印象,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有学生说自己没钱坐车,有同学主动借钱给他。这时我追问他:“你帮助过他吗?假如他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办?”学生的回答是“他曾经帮助过我,我也会帮助他。”还是有钻入课前所担心的圈子之感。假如当时我能换一个追问对象,问问借钱给他的那位同学,问他为什么会主动去帮助别人,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争吵》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完成本课作业练习。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由于本班学生属于新分班级,学生差异大,回答问题不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我的课堂结构是:认识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说一个句子。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1、抄写生字,抄写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品读这篇感人的童话。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学生:读文画句子)
(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点拨对比朗读:(出示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
①美读,感受美丽和快乐。
a谁愿意读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ppt出示花园和句子)
b听配音《神秘的花园》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听到花园里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d让我们带着这快乐的心情,一起来感受花园的美丽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品读句子,感受花园的美丽。)
教师过渡:不知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象。(播放表现花园景色凄凉的)
②走进花园,感受荒凉。
学生:看录像,读句子,感受花园的荒凉。
a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b带着你的感受,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小结过渡: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学生各抒己见,说明原因。)
(1)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2)感受巨人的性格:
①教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认真读书,画出相关语句。)
②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会怎样想,他说话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出示相关语句: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④学生表演读。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巨人训斥孩子们的句子。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
⑤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酷无情。
(板书:任性、冷酷、冬天)
那么孩子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①读大屏幕的句子。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②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③结合文中语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句子,体会孩子们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④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大声叱责时的画面,相互交流。
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把自己当做巨人,读一读第9自然段。
(2)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读,想象巨人醒悟后的心里活动和神态。)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①巨人明白了这句话,你明白了吗?
②肯定有创意的回答: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要唤来春天,就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2)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这个时候的巨人吗?为什么?
梳理揭示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让我们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嬉戏的情景,配音乐)?什么音乐适合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孩子和巨人共享快乐的情景。
1、教师: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教师: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板书出示)
我有幸读了故事原文,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3、同学们,把你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也试着创编成一条名言。播放歌曲《分享》。(学生练写,有时间就交流,没有就利用明天早读时再交流)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巨人 任性 冷酷(冬天) 孩子
善良 宽容(春天)
分享 快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是“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然后又以“美国黑色风暴”为例,具体说明了“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惩罚的道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重点应是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通过课文中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的道理,能够理解掌握什么是“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2、能力目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主动积累词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事例,唤起学生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主动宣传环保知识,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正确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方法来开展学习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与同伴间交流合作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和提高。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字、词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
教师播放课件,以强烈的视觉映象冲击学生的感官,在上课之初创设良好教学氛围,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好铺垫。教师随机启发学生谈内心感受从而揭示课题,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激情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二)、新授部分分为四个大环节,分别是自主读书知环保、合作交流议环保、探究升华做环保和发出倡议唤环保。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主要与同学探讨感受最深的语句和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课题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的。
主要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1、自读课文,查找事例。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主要以黑色风暴为例展开学习,并指导朗读。
4、延伸学习,加深理解。学生汇报自己收集整理有关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准备表格,以便学生更好地归纳整理交流结果,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小组合作交流不仅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1、师生共同理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含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这两个专业名词很难理解,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例中体会其含义,并且播放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让学生一看即懂,从而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随后教师相机讲解并板书:食物链:大鱼→小鱼→虾米→浮游生物
生态平衡:不能破坏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和汇报,举一些实例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尝试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2、全班交流谈启发,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学生能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相联系,达到宣传教育和实际应用的目的。
第四环节:发出倡议唤环保: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能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本环节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环保,注意“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激发学生环保的热情。
(三)小结部分:学生谈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做环保小卫士。
本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有所获,进而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作业安排不仅使学生提高自我环保意识,还明确自身承担着宣传环保知识的重任。使我们每个人都能重视环保,爱护我们的家园。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体现学生难理解的内容“食物链”,帮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的难点,通过对“食物链”的理解来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由食物链引出生态平衡不能破坏,由浅入深,突出展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护它。利用电脑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好与破坏后的悲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如果不保护地球,人类将没有生存的环境,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图片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内心感受全部引发出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效果。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全班交流找出课文中列举的事例,能理解“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的道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学生能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两个专业名词。通过学习和开展活动能唤起学生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主动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成为我们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
1、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用到的是:读。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去读的方法,比如在指导在每一个对话前加上合适的提示语,让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读。
2、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中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
3、想象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活动。
4、学完故事,对鸟、树、伐木人等说说心里话,并试着写下来。
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话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的第三、四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动笔能力,略难,我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二)、四次读故事的开头,体会鸟儿与树的感情深厚。
1、抽生读,全班读
2、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什么时候?引出“天天”,再读开头。
3、体会“天天”的含义,再读。
4、想象读后画面。
(三)、用加提示语的方法体会童话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读四次对话。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分别时鸟儿与大树的对话,抽生读。
3、,出示对话妙招,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心情,练习朗读。
4、引出鸟儿寻找大树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心情,小组合作分角色练习朗读。
5、小组展示、评价,小组再展示,再评价,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
6、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7、困难重重,鸟儿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大树朋友?(板书:珍惜友情,信守承诺)
(四)、读故事的最后三段。
1、全班读,质疑。
2、分析两个“看”,体会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再读。
(五)、小练笔:
1、读完这个故事,肯定有许多要说,你想对谁说?
2、学生写话,展示,评价。
本节课整体构思比较合理,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给提示语加心情的方法,体会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读好对话。最后三段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遗憾的是:童话中各个人物的对话,在加上合适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后,如果引导学生先会读,再小组合作练读,合作的效果就会出来。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大仓老师》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通过大仓老师的自我介绍及一堂语文课的叙述展示了他朴实、正直的品质,文字朴实感人。
虽然三年前我也曾执教过这篇课文,但如今根据教改的不断推进,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在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稍作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没多大调整。下面就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学定教,打造‘学的课堂’”,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1、重视学生的预学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除了常规的预学(读通课文,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等),我还让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想想学习收获(可以圈划词句,写写感受,并尝试读好相关句子),或有什么问题:
(1)课文内容(提示:课文讲了大仓老师的哪几件事;觉得大仓老师怎么样)
(2)写作手法。
课文内容方面,学生对课文记叙的两件事能大概了解,对大仓老师的为人也会有一些粗浅的感受。至于写作手法是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对课文的描写手法等稍加注意即可。
2、课堂中体现以学定教
在揭示课题后的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一环节,由于课前已作预学,故直接让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大仓老师的哪几件事,教师概括板书。
对于人物品质的感悟,我让学生先进行小小组交流学习,交流自己在课前学习所得,也倾听别人的习得,思想发生碰撞,互相学习、补充、提高,教师则巡视点拨,及时了解学情,以便适当调整教学。但是,“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在此基础上必定须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接下来便是集体交流,教师在重点难点处加以深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品质与能力。
1、研究学情
(1)学生对两件事能大致了解,但不会简要复述;
(2)对于第一件事中大仓老师的性格特点能初步体会,如幽默、朴素等;
(3)对于第二件事中大仓老师的“不偏向”(文中有这些词)、公平等能有所体会。
2、教什么
(1)学生有困难的、不能深入的,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处
“挑剔”、“理会”两词的理解感悟,既是课后练习中所要求的,也是文章用词的精妙处,我们要读懂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文后练习巧妙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挑剔”,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故意找茬、吹毛求疵、骄横跋扈的有钱人家子弟,“理会”,课件大仓老师不但表面上不去理睬,更从心底里不去认同山本春美,可见大仓老师不畏权势的品格。“若无其事”、“沉默”这两处词句,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想象“真的没事吗?”,大仓老师沉默一会儿,究竟在想什么,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深处,读懂大仓老师是顶着重重的压力,甚至是冒着事业的危险再回贫穷生活的可能,在支持一个社会底层的孩子,在体现他公平、正直难能可贵的品质。经过这样深入的引导,学生不光明白了课文的遣词造句,读懂了大仓老师的心,更知道了学习语文就应该深入理解感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2)重视单元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单元目标可有可无,其实单元目标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这两单元的训练目标为“简要复述”,以前学习过详细复述,而且,本课提前教学,简要复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虽然对两件事大致了解,但真的要让他们简要复述,他们可能说得过于简单,不清楚,可能过于繁琐,接近详细复述,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了第一件事后,我让学生明白简要复述的要求与方法,简,就是简单,要,就是扼要,抓要点,还要注意完整性,转述人物语言时人称的变化等。这样,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也有法,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第二件事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复述,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符合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老师的倾听、点拨,让学生学会区分主次、抓住要点等,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既要心中明了,也要及时引导、点拨,发挥好主导作用。
总之,以学定教,不光从形式上有所改变,关键还在于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更深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选准教学内容,学生懂的就不教,要教学生所不懂的。只有教师聪明地教,学生才能更聪明地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用书第7册童话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在读过童话后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如何达成这些学习目标呢?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贯彻了以下几方面的理念
1.转变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在这节课中,我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疑问和收获,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读自悟,学生能读懂的,我就不讲。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是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二是合作学习,我不但安排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让学生相互合作学习,这是实现有效学习重要方式。通过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有所得,而且有所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我力图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做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学生自读、汇报、质疑、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在挥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
3.力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或者说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节课中,我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注重了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对话是放在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小组练习的基础上指名读,让学生体会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质疑,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表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让学生联系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友谊,表演课文中那只小鸟,以此来体验小鸟的心情,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媒体激趣,导入新课。2、提出要求,自读感悟。3、演读课文,倾心对话。4、引导想象,补充对话。5、拓展延伸,多向对话。6、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我重点说一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话,重点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中自己与好朋友的相处,抓住“我明年一定会回来的”体会,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小鸟与大树的深厚感情。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感受小鸟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理。
3、角色体验,感知课文。
学生读着读着就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学生就找小伙伴练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情感。“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然后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做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当学生这种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出示画面: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听老师配画面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2个“看”字想象小鸟想对大树说什么?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在学生深入了解小鸟心理后,将友情、诚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五)拓展练习,多向对话。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想对谁说就对谁说。包括小鸟、大树、伐木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板书设计
小鸟树好朋友
树根
小鸟大门找朋友
女孩
小鸟灯火唱歌
友谊、诚信、环保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对对话学习的自主选择,还揭示了本课的主旨。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和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尊重自主,让学生乐学;倡导体验,让学生爱学;落实读书,使学生真学;鼓励质疑,使学生会学。努力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与潜力,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2、如何直到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ppt视频资料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营造阅读期待。
课前3分钟长城简介视频观看(40分钟外)
1、引言: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千千万万中外游人,许多国际名人登临长城,留下了发自肺腑的誉美之词。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吧。
(课件)
2、师:读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说什么?
(生汇报)
同学们,带着你的骄傲,带着你的自豪,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打开书17课,默读课文,拿着笔在文中找出类似上面对长城的评价的句子。
二、默读课文,提炼研读专题。(探究点)
1、(生找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奇迹!)
(出示课件)
(板书:气魄雄伟)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的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长城气魄雄伟这个特点呢?(出示课件)。大家可以先按照老师白板上的要求,先自己勾画,再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8分钟)
(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
三、研读课文,探究“奇迹”
1、体会长城长,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可能汇报第一句也可能汇报第二句。)
情况a:
学生汇报第一句。
师:作者远看长城,长城像什么?
(一条长龙)
(出示课件)
远看,长城像长龙,长城真是长啊!(板书:远看长城长)
长龙一样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谁来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生:崇山峻岭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九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十课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出示出示张艺谋画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导演有哪些了解,课始设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做导演和演员的兴趣,以便学生积极投入到剧本中去。
二、精读感悟。
以读为本,以演代讲、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我国语文教学有“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本课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在指导朗读时,师说:“请各位导演仔细地读读剧本。”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自身置于剧本之中,找到做导演的感觉。指导学生找出体现主人公特点的有关词句,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并能通过自己表演(回味似的)这一表情让人觉得公仪休真的非常爱吃鱼。表演的同学是演员,坐着的同学都是导演,对演员和剧本进行指导、再创造,其实就是将评价换一种形式展示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语思统一,力求做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大纲指出: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语言必须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所谓语思统一原则就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本课中我们力求语思统一,从公仪休怎样拒收和为什么拒收鲤鱼入手,探究公仪休思维过程,从而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说话、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内化、表演
学生在阅读了剧本,进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后。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找一块空地来排演。师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将花落谁家呢?”(串联前文的奖项)更加激起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评出设置奖项。
四、小结
学完剧本后,让学生说体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十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