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记录单取钱 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限,平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平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小百科: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二
设计背景
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三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中国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习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准备:
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习用角币兑换元币
“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
2活动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
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3、师展示捕捉来的昆虫请幼儿分辨、观察、讨论:它叫什么?长什么样?资料书里有吗?吃什么?怎样照顾它?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学前班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五
设计背景
幼儿在生活中,一杯牛奶、一面包、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__,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活动目标
1. 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培养孩子尝试用人民币的面值换算方法。
活动准备
1、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各类水果、蔬菜、玩具车、玩具卡片(带有标价)。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认识10以内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1)这是什么呀?你们认识它们吗?。
(2)你们知道这些线共同的名称吗?
2、游戏“小小储蓄员”,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不同的面价面值。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引导幼儿用桌子上盘中的人民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1元、2元、5元的人民币)进行正确兑换。
3、游戏“儿童超市”购物初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和等价物品的交换。
导语:今天“儿童超市”开业,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你们一会到“儿童超市”购物好吗?那老师要提个要求:
(1)拿多张钱来买一样东西。
(2)拿一张钱来买多样东西。
4、教师小结。
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继续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2、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购物,并提供独立购买简单物品的能力。
课后通过孩子不断地练习,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币的用处,同时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