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守护清明祭英烈心得体会 守护清明祭英烈活动(实用四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守护清明祭英烈心得体会 守护清明祭英烈活动篇一
纵观近年来的节庆,十分明显地不同于以往,尤其是今年的春节,鞭炮声、猜拳碰杯声和送礼风等大大减少,许多陋习旧俗少了很多,代之以更多的清新,时代气息日浓。清明节也是一个大节,它应该如同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的春节一样,要体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传统美德。
在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下,搞好今天的祭扫,如在先人墓前,鞠几个躬,献上一束鲜花,说几句心里话,再清理一下坟墓四周的泥土、石块和杂草,这样的方式就挺文明。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在坟墓的周围种几棵树,既寄托了哀思,又绿化了环境,一举两得,善莫大焉。总之,我们应该自觉地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戒除陋习旧俗,树立新风,认认真真地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得愈来愈像个真正的“清明节”,以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按照传统习俗,以扫墓的方式,缅怀一下先人,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都会死,愿天下所有的人都厚养薄葬,做一个真正善待父母及老人的孝子。让我们也像今年过春节少放鞭炮、不放鞭炮、不铺张浪费一样,过个“清明”的清明节。
守护清明祭英烈心得体会 守护清明祭英烈活动篇二
天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飘着。平日里开得正艳的小花低下了头,碧绿的小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不免有些伤感。
今天是清明节,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登陆了的网上祭英烈栏目,来到了那些为建设新中国,为赶走侵略者而壮烈牺牲的英烈们的网上陵墓前,表达了我对先烈们的祝福和敬意。
“今天我们虽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我们要反思,要珍惜。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今天的钢铁长城,使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真的来之不易啊!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让我们能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学习,健康成长。
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英灵。我们要用我们的心声,用我们的行动,来告慰那些无数的先烈们,红色的中国依然鲜红,我们会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祝你们节日快乐!革命烈士们,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学生。好好学习,完成你们未了的心愿。”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在网上也是这样为先辈们留言的。
在清明节,面对着烈士们的网上陵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流芳百世的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好时光。让我们永远的记住,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也同样是背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守护清明祭英烈心得体会 守护清明祭英烈活动篇三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特有意义,不仅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的节点,也是礼赞英雄、缅怀先烈的时刻。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浩荡前行的祖国,永垂不朽的英烈,血与火的历史锻造的风骨,在清明这个日子,激荡起亘古绵远的家国情怀。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捐身躯,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流传千古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名字永被铭记,感召后人。他们的事迹激荡人心,浩然长存。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国蔓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今年的清明节更加令人沉痛。在这场战疫中,多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壮烈牺牲……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饱含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对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们要不仅悼念和礼敬逝者,我们更应沿着他们的足迹,发扬他们的精神,在追思逝者的时候更加自强不息,积蓄更多前行的力量。
祭奠是为了铭记和传承。带着鲜花和水果去祭扫,在网上进行云祭扫……无论是亲力亲为去寄托哀思,还是在心里默默悼念,都是在特殊节点的表达,清明节本身的精神内涵不会被形式所改变。每一次祭奠,都是对生命的感悟,都是对过往的纪念。我们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表达感情,奋勇前行奔向美好生活,我们在一次次缅怀中接受洗礼,以英雄为榜样挺起坚硬的的民族脊梁。
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特殊时期,在复产复工按下“加速键”特别节点,我们更加需要精神的引领,维护这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将英烈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我们一定会拥有了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前行力量。
岁月长河,时代变迁,生者安康,死者安息。传承千年的节日不断地被赋予时代内涵。祭忠魂,存浩气,整理行装,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
守护清明祭英烈心得体会 守护清明祭英烈活动篇四
山清水明,天清地明。大抵以清明来形容的,似乎都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觉。
刀耕火种,四季勤劳。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确定何时播种,又何时去收成。斯时,清明便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然,清明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清明节就与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同列为“八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看来,清明节自古就是很有分量的节日。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似乎多了一重特定的内涵。这在24节气里可谓特点鲜明。我佩服先人们对传统节日,以及节气的定位。能这样让人们拥有纪念、庆典、祭祀、以及憧憬融为一体,不可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龙江的清明节,其实还是有自己的习惯的。从松嫩平原到北国兴安,此时色彩虽然不够艳丽,却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多了些许希望。踏青习俗,大概就是源于此了。大地返青,春色正浓。故乡把踏青叫做春游,其实也和当地的习俗有关。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都组织学生们去八里外黄土山进行春游,准备了好多写有铅笔、橡皮或者本子类的纸条,藏在山上,让大家去寻找。找到后,就去老师那里换得指定的礼物。那时,清明节不仅是我们放飞身心、投入自然的春游,更是我们的寻宝节。每每想起,都感慨不已。其实,无论是节气还是节日,给我们怀念的,不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吗?
放风筝是龙江清明期间的一大习俗。我童年里的清明,除了知道大人们要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烧纸外,自己也知道用风筝同天空说话了。大平原的风筝其实在春节后就开始了。但清明节前后,放得相对多了一些,这也是事实。这个时候,天空与大地不仅是风筝,更是人们的心情了。所以,我说天空也过节,就是指这个时候的风筝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大平原的风筝始终飞得很高,独清明时,却显得有一些惆怅。可小时候,自己却感受不到这一点,只顾与风筝的影子一同逍遥罢了。
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清明时节,植树也是清明节时的传统。至于这个传统多久了,不重要。我想,这时节的植树似乎与“插柳”习俗有关。流传来流传去,流传至今,也就有了植树这一习惯了。却有一点不可否认,清明时节,真是龙江大地植树的好时节。从我记事开始,就知道家乡有清明植树的好习惯。想必,这就是为何有人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的原因了。当然,这和每年的3月12日的法定植树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省城哈尔滨,到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域大,沿线长,气候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偏北地区,即使到了清明,也还是不能植树。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还是乍暖还寒时。较之现在去搞一些形式上的植树,我还是怀念童年时的植树,那不是一种形式、一种应付。那是一种希冀、一种祝福,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礼拜。
清明是一个节日,一个比较伤感的节日。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扫墓和迷信无关,和信仰无关。细细想来,叫清明节,其实,又不如叫扫墓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时候,读古诗时,就隐隐约约地感到这个节日气氛有点沉重。我最早知道的清明,源于祖父在世时额头上那一抹淡淡的愁绪,以及一卷黄纸。按说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可却偏偏点缀出一些凄凉和伤感来。祖父在世时说过,清明节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祭奠早年帮助过他逃亡的介之推而发明的。发展来发展去,就有了今天的清明节。逐渐演变和延续看来,这个扫墓习俗真的很早了。
扫墓扫的是一种哀思,一种心情,一种寄托。细细品来,清明节倒也是一种久远的伤情所至。我不敢怀疑古人,他们对扫墓一定是由衷的吧。而今,扫墓扫来扫去,却感觉到是形式重于了内容。变味的不是内涵,却是从形式开始的。地方越大、人群越稠密的地方,形式越突出。去公墓地的路途上,不再是古人的一把雨伞、一个提篮和几张烟纸了,却是浩浩荡荡的车队。私家车有之,而公车私用则比比皆是。这样的扫墓,除了让人疑惑、迷茫、不满外,更冠冕堂皇地变相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我想,假如已故者真有亡灵的话,也不会满意这种现象的。写到这里,自己心情沉重起来。母亲去世近一年,自己也该回20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为母亲扫墓了。我的清明节,和古人一样沉重。
好的习俗,就是一种文化。好的文化,就该是全民族的。2008年,国家正式确立每年的4月4日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与我们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