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篇(精选)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认识篇一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课件、水彩笔。
一、情境导入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认识篇二
吨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68的内容。
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渗透点: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可以看课本或课外书,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过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限重1吨”的意思。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来推算,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算法。
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
展示课前的学习情况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推算,然后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
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
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4.小明的日记: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
说出设计理由。
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合生活实
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爱护路桥。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情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习小明善于观察、喜欢动脑,能主动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的习惯。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会及时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吨=1000千克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象事不关己,在一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认识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
活动课(设计、讨论)
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平面图、本校校园平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平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
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调查汇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
总结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7、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
回顾整理,总结提升: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平面图。
板书设计:
设计学校
小学校园平面设计图
调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认识篇四
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5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导入新课
1、故事导题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的保质期。)
(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提问:你觉得大月、小月的天数对我们有用吗?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
5、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6、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
5、故事揭谜:20xx年是平年。20xx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的认识篇五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本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不单单是统计就可以了,还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颜色的球的占总数量的多少有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 “ 学中做 ”, 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问题解决,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