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眼中的乡村振兴最新征文800字(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一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紧密贴合的。通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但能够大幅的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有效的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很重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安徽省的农机推广系统先后承担实施了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部级试验验证等农机化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在开展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的同时,针对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进行试验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机具配置方案、技术操作规程及生产经营模式。围绕科技攻关、推广示范、农机化产业项目,不断锻炼队伍,储备技术,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了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就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推广策略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一、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
对于农业生产领域而言,随着农机技术普及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但能够大幅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逐步的提升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化水平与现代化水平,从而能够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农产品的稳产与高产。在这种情况之下,农业种植活动就能够为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随着农机技术的逐步普及,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农业生产之余,能够去经营一些副业,从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然能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2、通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而言,对人力的依赖程度较高,不但生产效率较低,也无法满足当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也是同步开展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被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但改变了以往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还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的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之外,还要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下,滥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这些行为都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能够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之外,还能够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二、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推广策略
1、全面强化宣传工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如果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技术推广的同步发展,就一定要全面的强化宣传工作,从而有效的促进农机技术与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首先,要大力的推动宣传活动的多样化发展,以此来帮助农民群众对农机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将宣传条幅、宣传板等设置在人口密集的城镇集市中,同时为群众印发相关的宣传手册。另外,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而言,要对那些新型的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进行重点推广,以此来有效的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发展意识。其次,要将理论推广与实践推广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例如积极的举办农机技术宣讲会,通过现场演讲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农民群众对农机技术的可接受程度。
2、不斷的加大农机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就要不断的加大农机技术的研发力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相关的农机技术研发工作,不断的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的研发和推广各种适用于家庭生产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设备。
3、不断的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对于农机技术推广而言,一定要不断的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首先,在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对安全宣传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充分的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技能。其次,对于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而言,要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与引导工作,从而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时俱进的对推广策略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246200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二
;摘 要 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对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降低农业劳作人员的劳作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大布局,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取决于农业生产成本和自动化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农机补贴政策在振兴乡村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具体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农机补贴政策;乡村振兴;作用;意义;对策
近年来,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新疆皮山县不断加强先进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为了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的购机积极性,加速先进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皮山县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不断拓展农机补贴范围,大型农机设备的使用比例进一步扩大。近些年农机补贴资金一年比一年增加,最高投入达到800-1000。同时地方政府也从财政当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特定农机设备的专项补贴,拓展了补贴资金范围,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阶段,皮山县农机设备由过去的小型拖拉机拓展到大型农耕机、播种机、林地生产、牲畜养殖等多方面机械设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 农机补贴政策在振兴乡村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1.1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要求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广和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应用先进农机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农机事业领域和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既稳定了国家粮食种植面积,又提升了单位面积内粮食产量,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农忙时间,确保农民群众获得更高效益,为秋季农作物收获奠定了坚实的机械基础。粮食增产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群众有更多的时间加速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1.2 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创业机会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广和实施,使农民群众和农业机械大户之间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家致富。农民群众能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产业,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农村地区各个生活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同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农村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使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收入得到进一步增加,大型农机设备的拥有量进一步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有利于今后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民群众和农机大户之间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车,这是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发家致富的本质追求。
1.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从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该项政策的推广实施有利于革新农机装备,提高农机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繁荣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又快又好發展有很大帮助。
1.4 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优秀合作组织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批合作组织和农村机械合作社,在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批懂经营、会种植、有文化、有内涵、有经营理念的新时代职业农民,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是农村地区发家致富的楷模和标兵,他们是村集体致富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之下,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
2 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对策
2.1 做好宣传引导
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出动宣传车、科技下乡活动和公布服务热线电话等形式,将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到村,宣传到户到人,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营造良好氛围。
2.2 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和补贴机具供货商深入各乡镇,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调研,重点了解当前使用现状,农民对的需求,指导合作社、种粮大户、户购买适合本地作业的具。
2.3 规范补贴程序
严格按照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要求和工作程序,坚持做到操作规范,档案齐全,程序简便,将补贴和办理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挂牌、落户手续相结合,实现了“一条龙”服务。
2.4 落实好补贴操作程序工作
完善购置补贴廉政监督机制,做到补贴程序“公正、公开、公平”,实施阳光操作,严格执行购置补贴工作程序,工作规定和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补贴工作责任承诺,充分发挥补贴政策调控作用,突出补贴重点,确保国家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使补贴政策发挥最好最大的效应。
2.5 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对购买设施安装类和不易移动类补贴机具的购机户进行上门服务,现场审核购机户申报购置补贴提供的相关资料、现场进行机具核查。推广使用手机app等信息化技术,开展非现场补贴申请、补贴机具核验预约等服务。在购机补贴办理过程中严格履行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2.6 加强监督管理
在补贴工作开始之前,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群众的监督,树立了机关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机构制补贴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国家政府服务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该项政策的有力推广和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购买积极性,有利于基层地区先进农机设备的推广和普及,提升基层农机化水平,大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的振兴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激活农村市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群众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使农村建设得更加富裕美好。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三
乡镇党委是直接面对农村发展的最前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最终执行者,乡镇党委书记是这一级组织的核心,那么如何当好一个让组织放心、干部信任、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委书记呢?结合自己担任乡镇党委书记xx年的工作经历,几点感受。
一、抓好一个关键
突出乡镇特色,确定工作定位是乡镇发展的关键。20xx年—20xx年担任党委书记时,定位创建党建示范镇,推出了“三坚持一挂钩民情走访、党员责任田、第一家村级微信公众号、第一家百姓大食堂、”等一系列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了党建示范区,最终成功创建党建示范镇,迎接了两次党建观摩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镇党委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党委。
20xx年调任后,经调研发现经济实力很强,但城镇建设水平与之不匹配,于是在积极创建“创五好强双基”示范镇的基础上,又定位“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明确“街要净、路要平,灯要明,水要通,绿有型,城市管理上水平”的城镇建设标准;成立首家镇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深入开展零点夜查、连接线清零和建设行为规范三大行动;采取台账交办、微信群“随手拍”等机制,实现全民参与城镇管理。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镇、xx省美丽小镇的称号,xx月份又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村镇验收。
二、坚持两个方法
一是“白天说走干”。“说”指的是要善于开会,做有准备的讲话,尽量少用或不用工作人员准备稿子,脱稿讲话效果更好;“走”指的是走访调研。党委书记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大包村干部,经常深入村组、工作一线,查看工作成效。“干”指的是党委书记要打头炮、率先垂范,要常以身影带动大家,而不仅用声音指挥大家,在困难面前要敢于迎难而上。
二是“晚上读写思”。“读”指的是晚上要多读上级领导讲话要求,吃透上级政策精神,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写”指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对于好的东西要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只有记录下来,碎片化的记忆才能成为系统丰富的知识点;“思”指的是在“读”“写”的基础上多思考自己工作的得失,总结失误教训、成功经验。
三、破解三个难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落实起来更是千难万难,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破解三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破解工作标准定位难题。我认为工作要干就必须干好,争先夺冠是目标,追求工作成绩一百分才会得高分,工作零差错才会少出错,只有树立争先创优的工作标准,才能守住工作不后进坐红椅子的底线。接到上级交办任务要愉快接受不抱怨、接待群众诉求要耐心倾听不推托,要敢担当、能担当。正是凭借工作“既要出力,更要出彩”的理念,我们镇才能在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获得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二是破解土地难题。乡镇工作中,耕地红线是制约和影响我们发展的一道难题。作为党委书记,必须熟悉了解各时期的土地政策,整合土地资源,从中寻觅发展机遇。在城镇化建设用地方面,20xx年我们抓住土地收储的机遇,盘活国有划拨用地,整合xx万元资金将其收储,作为启动区,建成了xx万平方米的“xx”小区,随着乡镇优质地块资源的稀缺,盘活难度也越来越大,该小区也成为乡镇一级为数不多的高品质居住小区。工业用地难方面,20xx年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地政策,建成了占地xx亩的电器专业园区,该园区成为八大产业园区之一,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是破解资金难题。首先是靠自己。积极发展,涵养税源,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提高财政收入。其次是积极向上要项目。要认真研读国家政策,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项目。第三抓住机会要政策。第四发动群众办民生。第五鼓励企业办公益。
四、带好四支队伍
一是带好班子队伍。书记镇长必须团结。我在乡镇和五任镇长搭班子,我的理解是书记镇长是工作中的“夫妻”,要对镇长信任、平等、包容。书记主外,镇长主内,二人没有隔夜话。要处处维护镇长形象、权威,镇长才能放开手脚抓工作落实。要求我们的班子成员要互相团结,珍惜来之不易在一块共事的机会,相互补台不拆台,最后赢得好戏连台。要对每个班子成员的经历、特长等有充分的掌握,合理分配工作、安排任务。
二是带好机关干部。我xx年前工作过,如今重返担任党委书记,我坚持用人做到“三个不分”,不分认识时间长短,不分身份区别,不分感情远近,只要品行兼优,我们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去年乡镇机构改革,选拔了xx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入了中层干部队伍。
三是带好村级队伍。培育头雁队伍。我们对支部书记实行动态管理,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对不能胜任的支部书记,及时予以组织调整,20xx年以来共新调整选配xx位年轻有为的支部书记。对支部书记强化两种意识:一种是要强化开会是待遇不是负担的意识。一种是给职务就是给支持的意识。抓好村级后备队伍建设。每村选派1—2名学历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原则上每周参加村两委工作xx次。
四是带好党员队伍。用好“一编三定”工作法和“共产党员之家”挂牌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不限名额,为组织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注重正反两面抓管理,抓正面典型树标杆,抓反面典型设红线。
五、守好一个底线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权力是组织赋予的,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在这个位置上,让一些同志职务调整了、进步了,一些企业老板发财致富了,这些人可能心存感激,想以礼相送,但本人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心生杂念。在实际工作中要知敬畏,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人民。管好人,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和管好身边人。算好帐,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和名誉账。只有坚守廉洁自律这个底线,才能自己安全、家庭安宁、单位安定。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四
一、思想上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人们的就业岗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客观上给广大普通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去党员对党组织的依附关系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利益为中心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党员的政治、物质、精神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党员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很难体现。长此以往,不加强学习,坚持世界观的改造,就会导致党员意识弱化,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的发挥党员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了党能领导我们搞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自觉地把党的纲领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着眼当前、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竞争意识。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再好的岗位也没有贴上任何人的名字,优胜劣汰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不同的岗位上,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干出业绩来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三是进一步树立了服务意识,作为机关党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为科研创新服务。
二、工作上要率先垂范
1.珍惜岗位,尽职尽责。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通过岗位的调整、竞争,大家都找准了自己的岗位,明确了本职工作责任、确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工作落实。并能够针对自己工作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出击,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
2.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做为一名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奉献的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单位和他人做一些事情。许多时候,大家总觉得对先锋模范作用有很高的要求,其实不然,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此时就要求我们世俗的观点少一点,理想的情怀多一点,有时想来,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差别也许就是那么一点,你比别人多一份信仰、多一份为理想奋斗的实际行动、多一份付出、多一份奉献,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默默奉献,发挥出了党员的作用。
3.牢记宗旨,服务公司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每一名党员都应牢记宗旨,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将服务意识贯穿到工作中去,想事情、干工作要从这个意识出发,想公司想、急公司所急。
三、生活上要严于律己
一是要提升道德境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客观的看待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腐 败现象和社会问题,立足本职,为民、为社会、为集体多做贡献,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作用。
二是磨炼正确的心态。极力克服眼高手低,说功强,做功差,对人严,对己松,未老先衰,倚老卖老等各种不良风气,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心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岗位工作中。
三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要好高鹜远,心浮气躁,不要讲排场比阔气。看淡权力、地位和利益,抵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惟有“心静自然凉”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总之,党员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平凡孕育着崇高,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每位共产党员都要站在维护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们新城建设添砖加瓦!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五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成为国家力推的一个重要新方向,丁庙湾村以公共视域下显性符号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倡导村民认建公共设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积极作用。通过对丁庙湾村公共视域下显性符号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应用现状、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展望,希望能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共视域;显性符号;乡村振兴;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时代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日新月异,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乡村的建设成效和显性符号的应用成为村民开始追求精神文明需求和公共视域下自我个性化展现的重要一环。丁庙湾村作为祁阳县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1],以特色规划、标准建设、高效管理来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的“以人为本”理念;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诠释美丽乡村和谐宜居、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乡村魅力秀,打造独具个性化的村庄[2],为显性符号代入者带来充实感和为乡村振兴工程带来实物感、新颖性,形成运用独特个性符号凸显乡村振兴的魅力、潜力及创造力,推进公共视域下显性符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健康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丁庙湾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镇东南部,湘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6°32′25″至26°32′38″,东经111°55′15″至111°55′38″之间,因山湾内丁姓祖居高墩庙周围而得名[3]。村委会所在地为金盆岭,距七里桥镇政府6km,距祁阳县城10.1km,交通便利。辖陈海湾、下栗山、高墩庙、下竹山、谢家湾、照场院、猫儿甸、鲁草塘、金盆岭、庙边院、上栗山等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0hm2,耕地59.8hm2(其中水田54.8hm2,90%的水田流转给祁阳县鑫和种养专业合作社),林地46.1hm2,全村共246户,1033人。村民主要依靠入股分红和外出经商、外出承包工程等为收入来源,村内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宜居宜业、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和采摘体验胜地。2018年全村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18263元,比全县农村居民平均值高4259.86元[4]。
2 相关概念
公共与私有是相对的、向着任何人审视开放的区域或事物[5],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公众共享或使用的财产、物品、建筑、场所等。视域是人的视力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6]。在哲学上又称观场,与物理的看的范围有关和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7]。因此,公共视域指人的视力所能见到的向着任何人审视开放的区域空间,是公共意见的协同与提升[8]。显性指跟隐性相对的、性质或性状表现在外的且能明确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物品等所表达的外放现象[9]。符号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的某一标志,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10]。如实体、图案、人物、文字,语言,字母、数字、线条等都承载着与其所标志的对象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理性联系。显性符号指明确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色彩、图案表达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和人的一种象征物,是显现于艺术视觉化表象之中的符号表象[11]。
3 显性符号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分析
其中:
m表示村民满意度的评分结果; m i表示村民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n i表示选择该评分的人数; n 表示填写问卷的总人数[13]。调查发现,98%的村民满意显性符号在公共基础设施上运用,并认为显性符号的应用可以提升乡村的个性景观和知名度,对丁庙湾村树立美丽乡村品牌形象大有帮助。基于此模型的村民对丁庙湾村2个案例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
3.1 旗台
旗台是承载旗帜的载体,是乡村党组织场所政治意义代表和政治形式的有力表现,是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外来人员参观的主流区域和人群目光的聚焦地。因此,在旗台上铭刻认建者名字,以显性符号形式凸显在公众的公共视域中,将有助于显性符号替代者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经调查,全村建有旗台一座,位于村委会广场活动中心,处于公众公共目光汇聚区,最具视点冲击中心感。工程造价2万元,高0.8m,长2.1m,宽1.5m,由一位村民认建而成,呈两层台阶型,饰面用红色的大理石围合而成,旗台上矗立着旗杆和飘扬着红旗。
3.2 路灯
路灯是乡村基础设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矗立在村内道路两旁,具有照明作用和路线指引功能。是村民们最常见的必需物件之一,具有受众面广和认可度、接受率、喜欢度高等特点,也是所有人员出入乡村的第一道景观。丁庙湾村自2018年开展乡村振兴工程以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对本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实行能人认建方式进行尝试性建设,并在物品上适当位置留下认建者姓名,以表达对认建者的一种荣誉表彰和情感纪念。全村共有路灯76盏,其中认建46盏,占60.52%,每盏路灯造价1000元,节约村集体资金4.6万元。
4 显性符号在乡村振兴中的有利条件
4.1 村民经济增收的衍生效应
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显著标志。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更加重视乡村振兴工程,把乡村发展当做第一要务来抓。而对乡村基础设施大范围、快节奏、高标准进行建设,需要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参与,这就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个人认建预留了空间。丁庙湾村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04倍,部分富足的村民开始追求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建设,从而衍生大量公共基础设施的认建效应。
4.2 乡贤文化厚植的辐射趋势
乡贤是每一个乡村的灵魂,也是每一个乡村的杰出代表体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蓬勃发展,乡村地位和影响力在社会上急剧上升,吸引部分乡贤通过回馈家乡,期望在乡村中和社会上传播自己的努力成就和个人形象。而通过认建方式,在乡村公共设施等平台的留白处展示名字,已呈现复苏和辐射趋势。以显性符号的形式显示在大众视域中,成为新时代乡贤文化厚植和辐射的一种重要体现,更是乡村振兴载体中欲展其美、必承其重的重要一环。
4.3 村民精神升华的包容结果
乡村是村民的日常活动、聚居场所,也是视线所及心有所感、声有所传的聚焦之地。因此,在公共基础设施上书写认建者名字,获得村民们的集体支持和认可成为极重的一环。丁庙湾村村委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同意认建者的名字书写在公共设施上,作为乡村发展过程的一种里程记录体现,体现村民思想的升华和包容的时代转变。
4.4 村级集体收入短缺的必然选择
村级集体收入是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由于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众多,纯粹依靠村级集体资金来建设,将面临着集体资金使用短缺而导致很多建设无法付诸实施的局面。适量采取认建方式对村级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为村集体支出减负,可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对于显性符号在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上的应用采取宽量化和鼓励化措施,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增项选择和必然选择。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宣传力度不够深入
经调查,部分村民和乡贤对乡村振兴中的显性符号认识不够,对显性符号带来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知之甚少,不了解显性符号的增量发展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联作用。
5.2 规范管理不够全面
在村民和鄉贤们的认知中,认建显性符号是乡村振兴建设工程和自我呈现的一个投影,但由于村里没有单独出台显性符号认建管理办法,村委会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对显性符号认建者进行认定和以会议纪要作为依据外,也没有提供村级显性符号服务指南等相关资料,造成认建者对认建过程和认建效果无法一一明晰,只能被动接受认建成果。
5.3资金短缺明显
丁庙湾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呈现不足,多由村集体土地抵付形式筹资,自身财力较薄弱、造血功能不高,形成只能维持正常运转,而无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投入足量资金,同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部分村集体建设项目因开工遥遥无期而无资可垫,后续工作难以及时跟进而出现停工难产现象。
6 显性符号在乡村振兴中的未来展望
6.1 激发宣传潜力
丁庙湾村以祁阳县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为潜力基础,从长远需求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显性符号在乡村振兴中的好处以及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和相关激励措施等。同时做好乡村振兴中显性符号这面旗帜为第一出发点,以村级需求为导向,从认建、认造、认管一条龙做好总体布局,增强村级显性符号等人文景观向好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6.2 规范管理精细化
丁庙湾村针对公共基础设施等显性符号认建管理工作,作出了新的探索。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丁庙湾村公共基础及显性符号维护管理办法》和《丁庙湾村显性符号认建者回馈办法》。二是倡导多部门交叉监管机制,村委会负责组织、指导和引建工作;基建组负责认建者的相关事项登记、造册、公示和显性符号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工作;财务组负责认建费用的管理、出入账、预算和统计工作。三是打乡情牌、用活信息回馈机制,对于长期在外工作的认建者,村委委按照显性符号认建者回馈办法定期通过短信、电话、邮件、微信等方法向认建者反馈乡村建设情况和显性符号运行情况。
6.3 多渠道引导资金输入
村委会提前做好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预算,确定每年的建设计划,对于可由认建者实施的区域项目,村委会及时向乡贤和村民等预认建者们进行提前通气,确保公共设施得到实施、显性符号成果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乡村振兴资金获得增加,促使美丽乡村名气效应获得到更大的具体体现。
6.4 易形成显性符号集群效应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横向推进,新农村集中建房成为未来趋势的同时,村庄村容村貌的建设和治理更加显著,乡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也更加增量化。而引导更多的乡贤、能人对本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认建、认护已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显性符号活跃在村级平台的各个角落,从而形成显性符号集群效应。
6.5 探索形成独特的乡村人文景观区
乡村是自然景观最丰裕的地方,如梯田景观、彩稻景观、荷塘景观、耕种文化,都在为乡村的人文景观添香加彩,而在乡村内公共设施留白处书写姓名、文字等显性符号,形成独特的乡村人文景观,要体现尊重民俗民风,彰显乡贤文化魅力。通过以乡村振兴为基石,以乡村建设为平台,以显性符号景观为辅助,探索在认建公共基础设施留白处书写显性符号代入者的姓名,形成独特的显性符号乡村人文景观区正成为时代趋势。
6.6 有助于个性化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
自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乡村振兴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措施,并探索性的总结相关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板,而丁庙湾村通过能人、乡贤认建乡村相关公共设施促进乡村快速发展的乡村振兴变量模式为湘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当显性符号批量化显现时,必将有助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独具特色的示范效应点。
7 结语
公共视域下显性符号的多维运用和顺延扩展是乡村振兴中极具重要的一环,打通了“以人为本”的脉络,畅想了村民的精神风貌,将乡贤文化、自我展现、自我满足与公共空间融为一体,锻造宜居、宜赏、自娱自乐的精神家园和乡土田园。对推进乡村文明的飞跃式发展和乡村环境和谐演绎描绘了蓝图,公共视域下的显性符号不仅展现了符号本身的固有形象,也体现了符号替代者的内心直白,也激励更多的人们关注显性符号深处的内涵,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泉活水,让整个乡村处处符号洋溢、人人热情参与、时时收获满满的美好景象,乡村充满希望、活力、魅力,行走在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也为其他乡村振兴带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六
;乡村振兴,事关9亿多农民。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乡村振兴上。然而,思响哥注意到,乡村振兴一落实到基层的某些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跑偏的苗头。
01跑 偏
“光鲜”的农村社区一些深受华而不实的“样板工程”之苦的农民反映,有的示范点小区表面光鲜,实则缺乏必备的公共服务支撑。有的新小区,房子建了五六年了,连路灯都不装。湖北某村是当地政府打造的一个亮点。村里数十户搬迁户的二层小楼排成一线,整齐大气。令人吃惊的是,这里村民长期吃水的困难却一直未解决。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搬到村里有四五年时间了,几乎年年都缺干净水。夏天涨水的时候,水龙头放出来的是泥巴水。在外做生意的儿子只好开车回来拖水。大手笔的山地公园贵州北部,距离县城相对偏远的某乡镇,正规划打造一个与五台山、青城山、峨眉山、梵净山等媲美的4a级景区。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着手建设“百园之镇”,两年之内的目标是100个山地公园。从县城出发到这一“世界级名山”,约一小时的山区公路,坡陡弯急。一路上可见当地村庄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号召,处处开工,大搞开发。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镇“产业”不够,“特色”来凑。欠缺农业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一些地方,则热衷打造特色小镇,速成特色样板。贵州某镇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能容纳5万人左右的特色小镇。实际上,这个镇目前的总人口才4万多人,并且当地的小城镇建设已经粗具规模。观察一些乡镇建设项目不难发现,不少村庄的民居和街道风格统一,样式造型设计思维单一。走在街道上,大都有刻意打造出来的古风古韵的店铺,很少正常营业,门庭冷落。现实中,每个县、每个乡镇,都有几个“示范村”,每年投资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一般靠近城镇边上,或靠近交通要道,用于各级检查和参观学习。但是这样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缺少产业支撑,不能留住青壮年,只能看见一些老弱妇幼。这就是“美丽乡村”的“样板化”,此类现象在中西部乡村往往更加突出。
02隐 患
乡村振兴中的“样板化”看上去好似一幅城乡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但其愈演愈烈的态势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其中无数的“发展成本”是由整个社会承担的,蔓延到乡镇的“高房价”,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些人为制造的“问题”则可能是长期而复杂的。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一些地方普遍推进的 “农民集中居住”,新建了大量的农村社区,造成大量的原有住房被拆,而其中的大多数是农民最近一二十年内盖的新房,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农民住进农村社区以后,当地的城镇并没有多少产业支撑,大量青壮年还是需要外出打工,新建的农村社区还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同样,由于农民离开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土地,新建的“美丽乡村”无法支撑农民生活,在面临“空心化”后,还可能被“二次拆除”。“梯次城市化”进程被打乱。中国的城市化必然是一个逐渐融入的“梯次城市化”: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和各种城镇,每个人“各得其位”在各级城市一体融入。但现实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城市和东部城市,在此能够获得较稳定就业和较高收入,但由于高房价和高户籍门槛,而无法顺利“融入”。在自己的家乡村镇,被运动式“城镇化”所裹挟, “名义上被城镇化”但却无法实现稳定就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紊乱现象:“一头堵,一头热”,人们想进入的城市“堵着”,不想进入的城镇“热着”。激化城乡基层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一是土地征用、拆旧建新中,涉及大量的补偿资格、标准、数量、质量等方面的细节问题,由此产生一些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给基层县、乡政府造成极大的“维稳压力”。二是几亿农民工的“两头管不着”,即在打工的城市,农民工无户无房无保障,无法真正融入;在家乡乡镇,农民工有户有房,却缺少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且长期“飘荡”在城乡之间,村委会不能实行持续有效的管理。“人户分离”“人地分离”“人房分离”,由此造成的“人家分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最大难题。基层治理现代化步履艰难。面对激进的城镇化建设,基层乡镇政府“权小责大”的体制性困境更加凸显。政府髙压式项目推进,广大居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难以实现。而且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治理,很难做到依法行政和依规则办事,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也会遭遇困难。
03对 策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七
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的要求。在新时期,每个党员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意义,惟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坚持人民教师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员教师,成为党员中的优秀者,教师中的佼佼者,才能自觉地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自觉落实到行动上。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大历史阶段,广大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的形势纷繁而复杂,前进道路上既有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又有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是每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一伟大时代赋予每一名党员教师的崭新课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从共性、普遍性方面去取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要结合自身所处的岗位,肩负的职责,教育事业的特殊性质具体地体现。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无法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而且更是在误人子弟,遗祸后世。所以每一名党员教师都应该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思想上、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三个代表”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真正做到“理想常在,党性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
二、爱岗敬业,修德修身
和社会的其他人。换言之,教师这一职业不是在成就人就是在毁掉人,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具有高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党员教师对自己要有更严格的要求,为一般教师做出榜样,率先垂范:一方面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教育事业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用,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
三、努力工作,争创佳绩
党员教师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努力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不仅是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备条件。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先进性体现得如何,最经常、量、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用工作业绩来衡量,工作业绩是评价先进性的指标。因此,党员教师更应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把崇高理想与祖国需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起来,走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走在优秀教师的最前列。
四、终身学习,强化技能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更要不断学习,顺应人类社会的潮流发展要求,及时转变观念,要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转变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要从“教师”转变成为“教育家”,从“教育家”转变成为“教育艺术家”,要把教师工作由“教书”转变成为“育人”,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转变成为使学生“会学知识”,要使学生“接受”转变成为使学生“创造”,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当前,必须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基础版”脱贫攻坚提升为“升级版”乡村振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组织引领力,解决软弱化问题
持续抓好“夯基固本”。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手段对行政村进行分类,分类指导推进乡村振兴,建强“桥头堡”。要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动态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夯实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做实基本保障。如丰都县社坛镇文汇村以“共话脱贫、感恩奋进”为主题,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看一看身边变化、说一说享受政策、谈一谈作用发挥、议一议美好愿景,以党内民主凝聚了力量、强化了领导、激发了斗志。常态长效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转化,深入推进“枫桥经验”组织力提升行动,着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进培优补弱、固本强基、示范引领。
持续建好“振兴”队伍。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向乡村振兴工作平稳过渡。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县乡两级“三农”工作队伍更加稳定。优化完善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紧扣能带富、善治理等要求,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逐步提高“三个一肩挑”比例。注重从外出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物色人选,储备充足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借鉴运用领导干部“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机制,建立定点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持续强化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有钱办事的重点,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结合“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子,推动集体经济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强化抵御风险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注重推行“+农业”融合模式,结合“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挖掘农村自然禀赋,发挥当地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培育农村产业化联合体、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提升人才回引力,解决空心化问题
在“引”上做文章。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稀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化经营人才等不足的问题,依托田间学校等加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培育力度,造就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农民典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原则,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引导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到乡村投资兴业。
在“留”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脱贫乡镇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继续向脱贫区县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和定向医学生,继续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外出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鼓励退休科技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等。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在乡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
在“管”上见实效。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凭能力用人才,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和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及时用起来。对优秀扶贫干部,可优先选拔任用和晋升职级。定期面向贫困区县的村“两委”负责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考乡镇公务员,让村干部“有干头”、“有奔头”。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
提升机制衔接力,解决脱节化问题
三制融合,提升衔接效率。一是做好政策衔接。根据当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展实际,及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有效机制办法在乡村振兴中“打包配套”使用。逐步建立由脱贫攻坚特惠向乡村振兴普惠逐步转型的惠农支农政策体系。因地制宜精准推进乡镇规划编制,不断完善乡村规划体系,让村规划成为联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积极研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决策议事机制、统筹协调机制、项目推进机制、事项跟踪办理机制等,确保各項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特别是在常态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等的基础上,帮扶集团和工作队员既要持续开展扶贫工作,又要新增乡村振兴内容,确保工作推进合力不减。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区县、乡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机构职责、任务,落实固定编制人员,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工作力度。三是构建试点评价机制。各地要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典型培育工作,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积极性,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引导基层大胆创新实践。为确保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发挥最佳效应,防止先行先试的方向失控,应及时构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评价机制,加强管理,提高试点示范的实际效率。
三资齐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财政投资。公共财政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能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市级层面探索推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给予区县更多的自主权,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区县层面要积极争取市级、中央财政资金,确保出效果、出成绩。二是社会引资。一方面,各级涉农部门要加快健全对接平台,为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搭建桥梁、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政府投资要发挥好杠杆撬动作用,创新社会资本投融资模式,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农民等多方共赢。通过行政和市场化手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量身定制相关金融产品,推动产品下沉、服务下沉。三是乡贤筹资。鼓励民间自筹、乡贤捐助、企业慈善认捐、“领养”和冠名的形式,拓宽公路、广场、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减少地方财政的投入压力。
三管齐下,提升干事创业后劲。一是建立高效完善的干事激励机制。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建立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激发激励乡村干部,突出奖勤罚懒。积极推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百姓信得过的乡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有计划地为乡村干部谋划出路、拓宽出口,为他们搭建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着力打破基层天花板。宣传部门要大力挖掘和宣传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激情。二是建立多方协同的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采取纪检进村、法治进村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巡察,及时对乡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依法查处、严厉惩治。坚持事前教育防范和事后严肃查处并重转变,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充分利用警示教育等手段,增强乡村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用权的自觉性。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界定“错误”标准。对于勇于试错的干部,要多在政治、工作、生活上给予关爱,对于容错免责的干部,要面对面充分进行谈心谈话,化解其心中顾虑,激发其创业热情。
(作者系重庆市丰都县委党校、县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成员)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