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节扫墓来历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节扫墓来历篇一
(一)活动时间:2017年4月3日。
(二)活动地点:白城村烈士纪念碑
(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主题:唱响红色经典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五)活动前期准备:
1、车辆准备
2、物品选购:鲜花一束 花圈一个
3、活动当天上午9:00在前大院集合,政教处责清点人数。
4.准备好清扫用具
5、活动具体事项由政教处负责。
(六)活动议程:
1、清扫烈士陵园
2、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3、向革命烈士默哀
4、重温入团宣誓词
5、学生会代表发言
6、合唱国歌
7、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
(七)下午各班以学唱革命歌曲,观看革命影片《惊沙》,讲解革命发展历程的小故事,朗诵革命诗句等形式搞好各班活动,学校和政教处检查各班活动。
二、注意事项:
1.参加活动人员由各单位集中组织前往烈士纪念碑;
3、初中部各班带团旗,小学部各班带队旗:
4.教育学生注意形象,不随手乱丢纸屑,不乱吐痰,争做环保小卫士
6、各参加人员着装要严肃,不要穿颜色太鲜艳的服装;
7、各参加人员要注意
安全
,听从领队的指挥。一、活动目的: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学生
珍惜
今天的幸福
生活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二、活动时间:2012年4月2日
三、活动地点:烈士陵园
四、活动领导小组:
总指挥:张老师
安全小组:各班任课老师(语、数)
老师负责指挥、协调扫墓队伍,维持队伍秩序。
参加人员:全体
同学
。五、活动总要求:
1、.本班应有一或两个大花圈。
2、.每位同学都要有自制的.小白花。
3、.四月二日(星期二)上午出发,各中队要队列整齐,站好队伍。希望队干起到管好同学的作用。
4、墓前会场要保持肃静,服从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5、扫墓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准备一个节目,表演完后,钟老师再进行安排。
5、同学要和老师密切配合,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不得私自半路下队回家,老师要确保学生安全。
6、祭扫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和老师一同回去,到了学校,老师安排后才能回家。
六、活动流程:
1、先在操场整队,然后一班一班的走。
2、(到达目的地)原地休息5分钟后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3、领导献花。少先队员代表献花。
4、默哀。
5、各中队代表发言。
6、校领导讲话。
7、教师代表发言。
8、校领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10、野外生存及相关活动。
清明节扫墓来历篇二
寒食节的祭扫所表达的感恩情结,具有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支柱纲常伦理的效能。而据历史记载,上巳节的春游,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了类似欧洲中世纪突破“男女之大防”的狂欢节的某些萌芽。两种截然不同的诉求,最终奇妙地融合进了一个清明节气,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很奇特的事。
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太一样,由于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因而清明节也是传统节日系统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节日时间比较固定地在现行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
《周礼》中有一段被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征引过的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什么意思呢?是说中春二月,万物萌生,这样的时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郑玄认为,这是“重天时,权许之也。”而据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见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赋予了明确的求子功能,因为青年男女虽有水边桑林“野合”之实,但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地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清明节扫墓来历篇三
今天上午,我去小卖部买了朵白花,因为下午要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听说路途遥远,但是我无所畏惧。
下午,我飞快地跑进教室,耐心地等老师来。终于,老师来了,带我们下去。走出校门,杨柳伴着湖水荡漾圆晕,鸟儿伴着春风奏出乐章。一路上我和同学谈笑风声。可好景不长,我才走到ktv的地方就腰酸背疼腿抽筋,此时此刻我下身仿佛失去了知觉一样。我弯着腰,气喘吁吁地前进,不知不觉,每走一步,脚就非常疼。我心里一直对自己说“挺身,收腹、头抬高”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庄严而神圣的烈士陵园。
只见烈士陵园两边清澈见底的湖,水面依然游荡着几丝波纹,风轻轻地抚摸着湖水,发出细细柔柔的声音。我们走到烈士的墓前,庄严地宣誓。大树摇摆着,见证我们的约定;小河流着水,歌唱为国牺牲的烈士。我们来到墓碑那儿,把白花献给英雄们。
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馆,那里面有日本刀.......,很威武,可没有我们龙的传人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威武!
这正是:
不远千里为扫墓
正义鲜血流满湖
看咱英雄多威武
生命壮歌编歌舞
清明节扫墓来历篇四
清明是中国历法一个重要节气。《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两千五百多年了。作为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主要是祭祖扫墓。时间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即冬至后的106天。
节气不同于节日,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识,而节日则含有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涵义。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唐代以前,重视寒食而非清明。后二者“合二而一”。
寒食相传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时骊妃为使其子奚齐继位,逼迫太子申生自杀。申生弟重耳避祸出走。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磨难。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续离开。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者追随,其中有介之推。一次重耳饿晕了,介之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将介之推母子隆重安葬于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随风婆娑起舞。晋文公像看见了介之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折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
座右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成为强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不图权势富贵的介之推非常怀念。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此物叫“之推燕”。此后,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还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节来历: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来历篇五
清明假日,每个人都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之中。又有谁思考过清明的意义;又有谁想过我们如何有的今天;又有谁记起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战士;又有谁想过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
让我们用清明假日来缅怀先烈;让我们在先人的墓前回忆自己的过往;让我们在一炷香后检点自己的错误。
在这个清明的假日,我要诚恳的感谢伟大的革命先烈为我们带来美好的今天。
我站在胡山脚下,抬头望去,一座高大耸立郁郁葱葱的山把我紧紧地吸引住了。
一朵朵竞相开放的迎春花镶嵌在树枝上,即使没有绿叶来衬托,也显得格外娇艳。深入胡山,来到了胡山的第二高峰,胡山的标志性“石人”----落鹰石,路越来越平,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开阔,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放眼望去,层次不齐的村落,绿油油的麦田----稍作休整,我们继续前行,一鼓作气登上胡山之巅,首先看到的是两个龟驮碑,只有底座,龟已没了头,上面的碑也已被砸成两段,散落在地,据说是“文革”中遭破坏,非常可惜,往上走有个亭子,坐北朝南上面石刻着“老君祠”,最高处是圆形建筑,其下面有很深的人造洞,不知用途,上面是现在部队安装的监控装置。
站在山顶,我再次细细品味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