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7篇(汇总)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一
读过《红楼梦》以后,感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正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而刘姥姥则凭着自己的花言巧语,把贾府上上下下哄得团团转,更加客观的披露了贾府的奢靡腐败之风。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对众多人物成功的塑造,而每一个人物又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凤姐精明能干,办事有条有理,但一生作恶多端;贾母体贴周到,和蔼可亲;贾宝玉自由散漫,痴情重情;薛宝钗知书达礼,美丽大方……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内慧外秀、惹人怜爱、楚楚动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而且还体现在才华横溢和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林黛玉有一张利害的嘴,正如薛宝钗所说:“共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很多人认为,这是林黛玉“气量狭小”,“小肚鸡肠”的表现,但我觉得,这不过是林黛玉借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道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感觉而已,更显示出她纯真、耿直的个性。
鲁迅曾经说过:“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而在我眼下,却看见了宝、黛、钗三人的婚姻悲剧,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红楼梦》包罗万象,生动的为我没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的沉淀在吟唱:到书里去吧!《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实在太多了,值得我们读百遍!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
《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很美好的。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二
在闲暇的午后,坐在书房中,一杯香茗,一本《红楼》,可谓,悠哉。能在百年之后,品读这一经典,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又可谓,幸哉。
《红楼梦》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妈妈的影响下,我至今已读了三遍。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那可以称得上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无不令人叫绝。例如宝玉的风流潇洒,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雍容大气,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中的一位老人家,却让我在前后三次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有了三种不同的感觉。她便是——刘姥姥。
初读时,第一次看到这个角色,是在荣国府外,一位“村气”十足的老妪,牵着孙子,不停朝着府内张望。接下来,刘姥姥的形象似乎固定在了丑角这一类型中,插着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见到华贵的餐具和丰富的菜肴惊叹不已,甚至还说出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举桌的夫人小姐们掩腹大笑?当时我想刘姥姥就是作者在这稍显沉闷的情节中安插的一个使读者发笑的闪光点,仅此而已。对此,我并不深究,只一笑而过。
再读《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已不再陌生,再加上情节的辅助,对于许多人物的看法,我也改观了许多。而那位作为“笑星”的刘姥姥,我也不再认为她是一位单纯的丑角。作为一位“久经事故的老寡妇”,她初次见到贾母时会立刻想出一个奇特的称呼“请老寿星安”,这是多么的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当在筵席上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时,她将计就计,博得了众人的欢笑,此时的她心里是雪亮的,只不过装傻罢了。她还会投贾母和宝玉所好,讲一些稀奇的事儿,那样的“信口开河”让我刮目相看。另外在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要刘姥姥为自己的女儿取个名字,说要靠靠老人家的福。这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将来“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故事由此开始。在这个时候,刘姥姥这样一个老妪却比贾雨村这样的饱学之士更讲义气,更能担当。因此,我认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除了好笑,还注入了一份难得的小智慧,大义气,大担当和同情心。
第三次读《红楼梦》,我在不经意间和作者已有了细微的心灵交流,合上书本,细想,在整本书中,和刘姥姥年龄相仿的贾母,生活在大观园中儿孙满堂,安享天伦,而刘姥姥呢?只有和板儿相依为命。那些照辈分来看本应称刘姥姥为“奶奶”的红楼小姐们却讽刺她为“母蝗虫”,对她进行百般讥嘲。刘姥姥在《红楼梦》的主题中看似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似乎也并不产生什么影响。实则熟悉曹雪芹的读者,大概都知道作者的一生何其坎坷,他出生贵胄,享惯荣华,后来家道中落又受尽贫苦无援之苦,故深知朱门深锁的生活空虚,也深知一切卑微无依小人物的哀愁,为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深入的感受,于是他塑造了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希望借她的眼睛一探富贵豪门之奢侈浪费,不自知惭愧,反以穷人开心。
但反过来,试看贾府那些高贵的太太小姐们以及那些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们,有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地淳厚,遇事待人都能满怀一颗感恩的心?那一些生前享尽富贵荣华之辈,到头来,还不落得像贾元春才选凤藻然暴毙而终、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下场。而刘姥姥呢?一对孙儿得以安享晚年,可叹命运弄人啊!《红楼梦》的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来作对比,此时,刘姥姥就成了一面镜子——一面折射出大家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朽欲垮的丑态的镜子。仔细想想,在这表面看似繁华的背后早已是大厦将倾,形同枯槁,而刘姥姥的行为似乎揭示了这一大家族破败的命运!“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读了三遍《红楼梦》,认识了三遍刘姥姥。“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感谢这位老人,通过对她的一次次改观,我渐渐拨开了这红楼之中的一场“富贵烟云”,更体会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三
在四大名著中,我对《红楼梦》的印象最深。我觉得它是最神奇,也是最难懂的一本。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在讲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而再一次更深入地读时,才明白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惊艳了我很久很久,使我爱不择手。
在整本书中,我觉得最有特色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清净高洁又心思细密,才华横溢,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同时,也有许多读者为之同情和惋惜。黛玉和宝玉一样,同样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黛玉天性孤傲,直率,在贾府那个复杂的人情世界里,这样的人无疑是不受欢迎的。虽说她是贾府的外甥女,但寄人篱下的境遇不可改变,因此她处处小心谨慎。我最喜欢林黛玉的一点,外表柔弱,内心坚定,坚守自己的原则,敢于和复杂的人心抗衡。我清楚地记得在宝钗引咎自责时,黛玉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极好,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很多人都说林黛玉心眼小,但我觉得林黛玉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和宽容,她不需要任何人来评价。
读完了《红楼梦》,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改变。一次在补习班,一位同学借我的钢笔,他不小心把钢笔弄丢了,原来的我只会斤斤计较,说不定还会跟他吵起来,但我又想起了黛玉的善良,我想成为像林黛玉那样的人,此时的我,并没有和那位同桌吵起来,而是和他一起耐心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四
《梦》中茶甚多。有含泪的“千红一窟”茶,也有高贵的枫露茶;有朝廷贡茶之一的六安茶,也有香气高爽的老君眉茶;有形如雀舌的龙井茶,也有能助消化的女儿茶;有用各种粮食制成的香茶,也有用各种补品做的杏仁茶。茶,多矣!
《梦》中酒亦多矣也。有百花之蕊酿成的万艳同悲酒,也有在金谷园酿造的金谷酒;有产于江南的绍兴酒,也有用糯米做的惠泉酒;有夫妻双双喝的合欢花酒,也有高压清淡的菊花酒;有医圣华佗所制的屠苏酒,也有为人所独钟的香甜的桂花酒。酒,不甚多?
我觉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书,而且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茶品酒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会陪你度过悠闲的一生。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喜读《红楼梦》,爱品茶喝酒之人。妈妈说爸爸不嗜烟不好赌,喝茶喝酒总要满足他的。为了爸爸喝好茶的嗜好,妈妈有时会毫不吝啬地上百一两、上千一两的茶叶买来给爸爸享受。有了好茶,只见爸爸抓一小撮月芽似的茶叶放到杯底,用热水慢慢往下冲,哇,太神奇了,一股一股的热气送来了清新与淡香。爸爸捧起一杯茶的悠然,看那层层迭迭的薄雾缭绕,与我一起惬意地读《红楼》,说宝黛,谈金陵……爸爸还爱喝酒,说实话,他对酒的要求并没有对茶的要求高,所以不能称为品酒,只能说是喝酒。爸爸喝酒的习惯是冬天喝黄酒,夏天喝啤酒。他喜欢那啤酒快把杯子淹没时所发出的“啪啪”的声音。爸爸总是会旋转着杯子,一口一口地慢慢呷着淡黄色的液体,仿佛在体会着喝酒时的乐趣与痛快。兴起时,他会情绪高昂地跟我议论 “元、迎、探、惜”,他会兴致盎然地跟我争论 “ 贾、史、王、薛”,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谈论 “诗、词、茶、酒”……有酒有茶的日子总是透着那幸福吉祥的气息。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饮。看书时品茶,学习时品茶,工作时品茶,浓浓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时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会给你一种动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们都不会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梦》中!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五
清朝小说家曹雪芹,早年经历富贵繁荣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日趋贫困。他有感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在评定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石头记》(即《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后来,乾隆年间进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保留了贾府被抄,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等悲惨结局,但贾府又终于复兴,则违背了原作的本意。
读过《红楼梦》以后,感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正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而刘姥姥则凭着自己的花言巧语,把贾府上上下下哄得团团转,更加客观的披露了贾府的奢靡腐败之风。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对众多人物成功的塑造,而每一个人物又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凤姐精明能干,办事有条有理,但一生作恶多端;贾母体贴周到,和蔼可亲;贾宝玉自由散漫,痴情重情;薛宝钗知书达礼,美丽大方……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内慧外秀、惹人怜爱、楚楚动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而且还体现在才华横溢和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林黛玉有一张利害的嘴,正如薛宝钗所说:“共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很多人认为,这是林黛玉“气量狭小”,“小肚鸡肠”的表现,但我觉得,这不过是林黛玉借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道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感觉而已,更显示出她纯真、耿直的个性。
鲁迅曾经说过:“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而在我眼下,却看见了宝、黛、钗三人的婚姻悲剧,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红楼梦》包罗万象,生动的为我没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的沉淀在吟唱:到书里去吧!《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实在太多了,值得我们读百遍!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
《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很美好的。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六
《梦》中茶甚多。有含泪的“千红一窟”茶,也有高贵的枫露茶;有朝廷贡茶之一的六安茶,也有香气高爽的老君眉茶;有形如雀舌的龙井茶,也有能助消化的女儿茶;有用各种粮食制成的香茶,也有用各种补品做的杏仁茶。茶,多矣!
《梦》中酒亦多矣也。有百花之蕊酿成的万艳同悲酒,也有在金谷园酿造的金谷酒;有产于江南的绍兴酒,也有用糯米做的惠泉酒;有夫妻双双喝的合欢花酒,也有高压清淡的菊花酒;有医圣华佗所制的屠苏酒,也有为人所独钟的香甜的桂花酒。酒,不甚多?
我觉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书,而且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茶品酒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会陪你度过悠闲的一生。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喜读《红楼梦》,爱品茶喝酒之人。妈妈说爸爸不嗜烟不好赌,喝茶喝酒总要满足他的。为了爸爸喝好茶的嗜好,妈妈有时会毫不吝啬地上百一两、上千一两的茶叶买来给爸爸享受。有了好茶,只见爸爸抓一小撮月芽似的茶叶放到杯底,用热水慢慢往下冲,哇,太神奇了,一股一股的热气送来了清新与淡香。爸爸捧起一杯茶的悠然,看那层层迭迭的薄雾缭绕,与我一起惬意地读《红楼》,说宝黛,谈金陵……爸爸还爱喝酒,说实话,他对酒的要求并没有对茶的要求高,所以不能称为品酒,只能说是喝酒。爸爸喝酒的习惯是冬天喝黄酒,夏天喝啤酒。他喜欢那啤酒快把杯子淹没时所发出的“啪啪”的声音。爸爸总是会旋转着杯子,一口一口地慢慢呷着淡黄色的液体,仿佛在体会着喝酒时的乐趣与痛快。兴起时,他会情绪高昂地跟我议论 “元、迎、探、惜”,他会兴致盎然地跟我争论 “ 贾、史、王、薛”,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谈论 “诗、词、茶、酒”……有酒有茶的日子总是透着那幸福吉祥的气息。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饮。看书时品茶,学习时品茶,工作时品茶,浓浓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时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会给你一种动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们都不会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梦》中!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学生感悟篇七
在闲暇的午后,坐在书房中,一杯香茗,一本《红楼》,可谓,悠哉。能在百年之后,品读这一经典,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又可谓,幸哉。
《红楼梦》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妈妈的影响下,我至今已读了三遍。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那可以称得上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无不令人叫绝。例如宝玉的风流潇洒,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雍容大气,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中的一位老人家,却让我在前后三次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有了三种不同的感觉。她便是——刘姥姥。
初读时,第一次看到这个角色,是在荣国府外,一位“村气”十足的老妪,牵着孙子,不停朝着府内张望。接下来,刘姥姥的形象似乎固定在了丑角这一类型中,插着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见到华贵的餐具和丰富的菜肴惊叹不已,甚至还说出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举桌的夫人小姐们掩腹大笑?当时我想刘姥姥就是作者在这稍显沉闷的情节中安插的一个使读者发笑的闪光点,仅此而已。对此,我并不深究,只一笑而过。
再读《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已不再陌生,再加上情节的辅助,对于许多人物的看法,我也改观了许多。而那位作为“笑星”的刘姥姥,我也不再认为她是一位单纯的丑角。作为一位“久经事故的老寡妇”,她初次见到贾母时会立刻想出一个奇特的称呼“请老寿星安”,这是多么的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当在筵席上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时,她将计就计,博得了众人的欢笑,此时的她心里是雪亮的,只不过装傻罢了。她还会投贾母和宝玉所好,讲一些稀奇的事儿,那样的“信口开河”让我刮目相看。另外在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要刘姥姥为自己的女儿取个名字,说要靠靠老人家的福。这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将来“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故事由此开始。在这个时候,刘姥姥这样一个老妪却比贾雨村这样的饱学之士更讲义气,更能担当。因此,我认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除了好笑,还注入了一份难得的小智慧,大义气,大担当和同情心。
第三次读《红楼梦》,我在不经意间和作者已有了细微的心灵交流,合上书本,细想,在整本书中,和刘姥姥年龄相仿的贾母,生活在大观园中儿孙满堂,安享天伦,而刘姥姥呢?只有和板儿相依为命。那些照辈分来看本应称刘姥姥为“奶奶”的红楼小姐们却讽刺她为“母蝗虫”,对她进行百般讥嘲。刘姥姥在《红楼梦》的主题中看似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似乎也并不产生什么影响。实则熟悉曹雪芹的读者,大概都知道作者的一生何其坎坷,他出生贵胄,享惯荣华,后来家道中落又受尽贫苦无援之苦,故深知朱门深锁的生活空虚,也深知一切卑微无依小人物的哀愁,为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深入的感受,于是他塑造了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希望借她的眼睛一探富贵豪门之奢侈浪费,不自知惭愧,反以穷人开心。
但反过来,试看贾府那些高贵的太太小姐们以及那些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们,有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地淳厚,遇事待人都能满怀一颗感恩的心?那一些生前享尽富贵荣华之辈,到头来,还不落得像贾元春才选凤藻然暴毙而终、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下场。而刘姥姥呢?一对孙儿得以安享晚年,可叹命运弄人啊!《红楼梦》的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来作对比,此时,刘姥姥就成了一面镜子——一面折射出大家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朽欲垮的丑态的镜子。仔细想想,在这表面看似繁华的背后早已是大厦将倾,形同枯槁,而刘姥姥的行为似乎揭示了这一大家族破败的命运!“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读了三遍《红楼梦》,认识了三遍刘姥姥。“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感谢这位老人,通过对她的一次次改观,我渐渐拨开了这红楼之中的一场“富贵烟云”,更体会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