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大全(三十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一
学校:...中学
所在班级:1104班
时间
20xx年2月13日
实践主题
为治理湘江河水污染献出一份力量。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实践目标
经过在湘江流域捡垃圾,捡瓶子认识到保护湘江水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职责感与实践本事。
实践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游人随意扔垃圾造成严重污染。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同样也在日益受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水质情景让人担忧。
于是我们自发带好塑料袋来到湘江风光带。在沙滩上,有许多游客随手丢下的垃圾。我们弯下腰,捡起一个又一个被扔弃的塑料瓶。不到一小时,塑料袋就满了。但沿岸的垃圾还是存在着许多,我们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之后捡垃圾。
尽管很脏很累,可是我们没有放弃。有一些瓶子落入浅水,给我们的打捞行动带来了不便。我们只能沿岸捡起一些垃圾。同时在我们身体力行之下,更多的路人也参与到我们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实践结果及反思评价
经过我们午时的努力,湘江沿岸变得整洁了,垃圾少了。
经过此次实践,我认为保护湘江,人人有责。不仅仅是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养成不乱丢垃圾的意识。另外政府应督促附近工厂净化污水,以保障湘江水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实践中,我获得劳动的欢乐,提高了对城市的社会职责感。我更加珍惜水资源,愿意用自我的行动来维护环境的完美。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
近几年来,洋快餐风靡国内。由于其良好的就餐环境、新颖的就餐方式以及诱人的风味,很受儿童的青睐。而一些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不惜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洋快餐被人称之为垃圾食品,经常食用对身体不好。这个道理很浅显谁都明白,但照样挡不住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小孩乃至成年人的热捧。这是为什么?洋快餐真的有那么好吃?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洋快餐呢?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所在。
其实,这些问题也一向困扰着我们的孩子,一边听说洋快餐如何不好,一边却抵不住它的诱惑。从假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能够看出,许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疑惑,从五六年级中共找了20个喜欢参与此调查活动的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我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调查资料:学生自选课题,“洋快餐”利弊的调查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本事,团结协作的意识。
2.经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做。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从学校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洋快餐的看法及喜爱程度。
调查问卷
1.你明白洋快餐是什么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a明白b不清楚举例
2.你喜欢吃样快餐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3.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a好吃b喜欢那里的环境c喜欢那里的活动d其他
4.你多长时间去吃一次?
a每一天b一周c半月d一月e很长时间去一次
5.你父母对吃洋快餐的态度是怎样的?
a支持b反对c没什么表示
我们从1-6年级共选取了9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能够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洋快餐情有独钟。并且有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吃。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持反对态度,但始终挡不住洋快餐对孩子们的诱惑。有的家长还把吃洋快餐作为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种奖赏。
第二阶段:走入洋快餐店,近距离接触。
我们组成考察小组,决定亲自走入快餐店进行近距离接触。在考察前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自愿组成了“观察小组”(负责观察店里的环境并进行拍照)、“访问小组”(进行实地采访)、“侦察小组”(负责调查店内操作间的情景)等,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我们走入了一家肯德基快餐点。在那里我们不仅仅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且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在于部门负责人的协商下,我们有幸亲自走入了他们的食品制作间,但可惜的是因为店里的内部规定,我们没能拍到想要的照片。
第三阶段:经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洋快餐的资料。
第四阶段:课内交流。
同学们你们看,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人们统称它们为“洋快餐”。(板书)你们喜欢吃吗?谁喜欢,请举手。这么多喜欢吃的,其实我也很喜欢。
[评析:经过实物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我们喜欢吃,还有谁喜欢吃呢?课前大家调查过吗?来说一下。
1)我们小组针对我们学校的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从我们的调查统计图中大家不难看出,喜欢吃洋快餐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不喜欢的同学。)
2)我们小组是经过上网、看报,对社会上吃“洋快餐”的不一样人群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少年占的比例最大。
3)我们小组利用休息日,亲自到利群超市边的肯德鸡快餐店进行了近一天现场调查。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到那里来吃快餐的从小孩到中年人年龄跨度异常大,但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
[评析:经过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的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于“洋快餐”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为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作了很好的铺垫。]
1.这么多人喜欢吃洋快餐呀!这些洋快餐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经过亲身感受和调查你感觉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学生交流)
1)我感觉洋快餐好吃方便、味道很好。尤其是xx我很喜欢。看今日我就带来了几个汉堡包,让我们再来一齐尝一尝好吗?
2)我感觉他们的服务态度十分好,我们每次去他们都笑脸相迎,记得大年初一午时我到中百的肯德鸡快餐店时,虽然里面仅有几个顾客,但服务员依然满面笑容,热情服务。
3)我感觉店里面的环境布置十分优雅舒适,卫生很好。我每次进去店内总放着轻柔的音乐,到处一尘不染。我们去调查的时候,里面的服务员还请我们到加工间参观制作过程呢,他们连厨房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并且在我们进去参观时阿姨发给我们每人一顶帽子、一双鞋套,使我们感觉到她们异常在意卫生。并且我们明白在中国的餐厅里,是很少允许客人随便参观厨房的,即便是有时偶尔看到了里面的卫生却给人大掉胃口的感觉。
4)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人们喜欢去的原因除了有:快捷方便、口味好、环境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十分好外,许多小朋友喜欢的主要原因是那里总会定期举行一些适合小孩子的活动,如:开生日paty、英语角、游戏乐园等,并且有的快餐店里还专门设置了小游乐场供孩子们玩耍,并且专门有服务人员在那里看护,到那里吃饭的家长感觉十分放心,有时几个朋友坐在一齐聊天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5)我们了解到,虽然此刻的快餐店越来越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为我们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6)在我国快餐店蜂拥而至,吃了人们喜欢外,还使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我们调查到了一组数据:
8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从20xx年营业额看,北京麦当劳为8.36亿元,上海肯德基6.99亿元;北京全聚德3.47亿元,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亿元,分列中国快餐业和中国正餐业前两位。
2.好与坏
刚才经过汇报、交流,同学们说出了人们普遍喜欢它的原因,可是不是我们就能够经常去吃,能够把洋快餐当做主食来吃呢?
课前让同学们针对“洋快餐”利弊进行了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整理)
交流:
1)、最近营养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洋快餐尤其是麦当劳食品对儿童的健康有严重危害。有的专家更是指出,一个炸鸡腿相当于60支烟的毒素,不仅仅造成身体营养失衡,并且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严重损伤。
2)、对于儿童来说,洋快餐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肥胖。儿童肥胖还成为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的诱因。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本事造成损伤,使儿童运动本事下降。营养过剩还使免疫细胞过早发育,促使中年时期细胞过早衰老,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细胞也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由此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
3)、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太多、蔬菜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汉堡包中夹了一大块肉,仅有一小片生菜叶和西红柿;甜饮料含很多糖分;马铃薯制成炸薯条后热能大大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
4)、饮料也是催人肥胖的原因。比如迅速占领中国消费市场的可乐,还有各种果汁、汽水,诱惑并控制了中国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口味,成为大众型的饮料。而这些饮料中都加入了很多的香精、糖和人造色素,长期饮用后可因糖分的过多摄入而造成肥胖。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出现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精神涣散等症状,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严重的还会得脚气病。另外,这些食品还会影响青少年正餐的口味和食欲。
5)、放录像,学生采访学校外教片断,进一步阐述“洋快餐”的不利方面。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十分巧妙,开始先让学生调查人们喜欢洋快餐的原因,尤其是亲自走入洋快餐店感受里面的种种“好处”,从而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中外快餐店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应对它们?”。之后学生根据再经过很多的调查资料,看到了洋快餐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种食物,不要只看到它的一面性,要健康合理的食用,才会到达最基本的养生效果,为下一环节怎样健康、合理的饮食打下了基础。]
我们十分喜欢吃“洋快餐”,可吃又有这么多弊端,你今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洋快餐”?
1)、吃中餐
2)、设计中西结合的食品……
[评析:本环节,经过学生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的“洋快餐”的弊端,引出以后怎样健康地应对“洋快餐”,经过和中餐的比较和自创食品,畅谈以后怎样应对“洋快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本节课的气氛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感受成功,体验收获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经过自我的亲身实践了解了“洋快餐”的利弊,从而明确了今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应对它。但除了我们自我了解外,教师期望同学们能走上街头,呼吁人们健康饮食,合理而有节制的食用各种食品。同时,我们也期望中国人能从它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启示,使我们自我的饮食业蒸蒸日上。
[总评]:
在设计时,主要从一下方面作了研究:
一、尊重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次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假期中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从学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能够看出,许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当时他们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材料资料比较浅显。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五年级中以往做过此项研究的学生再次对“洋快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开始调查中学生对“洋快餐”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使学生对它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除了让他们走进快餐店进行调查外,还鼓励学生经过上网、读报、到图书室查询资料等方式,使它们对“洋快餐”构成一个更全面地认识。并且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经过统计图、统计表、图片、照片、手抄资料等方式展示出来,极好的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进取做好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的主角,将评价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不但重视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并且重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目标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骚子是我们海盐的地方传统文化,是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剧的鼻祖,是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但骚子歌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的骚子活动已基本停止,正面临着失传的可能。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来认识并传承海盐的地方文化?
我校是“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在省级课题——《海盐骚子歌的“儿童化”研究》的引领下,从05年到此刻,在传承“骚子歌”原有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童趣的音乐形象和童趣的音乐语言,让“骚子歌”儿童化,更接近学生。儿童化骚子歌的教学成了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学生会唱儿童骚子歌,他们感觉很好奇,但对骚子歌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没有真正了解骚子歌。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想到了开展《骚子遗韵有传人》这项综合实践活动。以“骚子歌”为载体,经过合作调查、自主创编、宣传推广等活动,丰富学生对“骚子歌”这种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传承地方文化的热情,并经过活动提高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水平,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一)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忙指导下,经过网络查询、合作调查、采访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骚子歌历史、现状,从自我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组成骚子歌研究小组,经过信息收集与处理、宣传与交流、展示与评价、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本事,培养学生热爱、传承地方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保护地方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活动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欣赏骚子歌,认识骚子歌的意义,探索其特有的文化价值。
(2)经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尝试对骚子歌做生活化的创编。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网络查询、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骚子歌历史、现状,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本事。
(2)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本事以及人际交往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传承地方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保护地方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经过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适合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此活动。
活动总长大约50天,其中课内8-9课时。
1.教师准备: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供给保障。与文化馆有关人员提前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设计有关研究表格(如:采访记录表、评价表等)
2.学生准备:分组、小组初步分工;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如相机、活动记录表);对骚子歌作初步的了解……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前期筹备,制定计划
活动时间:课内1-2课时,课外半周。
阶段目标:能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堂呈现形式:开题指导课
活动过程:
1.经过多种途径对骚子歌做简单的了解
2.“骚子歌知多少”的交流
3.开题指导课:产生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确立四个子课题:源头探寻组、唱腔研究组、歌词研究组、现状调查组
4.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
(2)讨论研究方向,细化研究资料,制定计划。
(3)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方案,进行方案论证,其他小队成员评价并提提议。(4)教师指导评价。小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1)可邀请校外辅导员或专业人士辅导帮忙。
(2)注意和其他组的交流协调。
(3)注意多途径搜集资料,如电视传媒、上网、阅览书籍等。
(4)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礼貌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
(5)注意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四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并要求课程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一方面,学生在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时可能会选择一些指导教师不擅长的领域来研究,另一方面,受自身生活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等的影响,指导教师不可能对活动的各方面都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如何向身边的资源“借力”来弥补指导教师个人学识、见识上的不足,使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是每个指导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20xx年10月,我校701班的学生被精美的剪纸吸引,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剪纸·老人·故事》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以“剪纸”和“敬老”为主题,开展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和敬老院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用”多方资源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效果。
学生们惊叹于剪纸的精美,打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研究剪纸。在制定计划时,我指导学生把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开展:剪纸文化探究、向剪纸达人请教、设计和制作剪纸。这时,沈涛同学提议用大家的剪纸作品换取老人们的故事。经过讨论,活动变成了四部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和敬老院活动。活动资料增加了,主题既涉及“剪纸”又涉及“敬老”,我担心因指导不力而影响活动开展。最终,指导学生向多方“借力”使活动顺利开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又弥补因教师自身不足而导致的指导不力。
一、向多种媒体“借力”。指导学生查询和借鉴网络上、图书馆里的活动资料,为“我”所用。经过网络、图书馆等查询资料,制定了活动具体方案,设计了活动评价表。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本事、鉴别本事和处理本事又弥补了教师在方案制定和活动评价等方面指导的个人局限性。
二、向社会“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得到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活动中,我们面临没有熟悉老年人情景和相关政策的专业指导员。我指导学生找到了市老龄办杨主任,请她帮忙指导学生。杨女士根据活动需要帮忙学生整理思路并供给了老年人情景和敬老政策等有用的信息,她的专业指导使之后开展的活动更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三、向同行“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有时需要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需要调动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活动。当开展“记录老人故事”活动时,我坦白地跟学生说:“我很后悔没把语文学好,不能给你们很好的指导。可是,咱们能够请一位有语文功底的教师指导这部分活动。”在学生的提议下,语文教师受邀加入了活动,成为负责写作的专业指导教师,弥补了我在写作上的不足。
四、向家长“借力”。学生背后有着强大的家长资源,借用他们的本事能够让活动事半功倍。在采访老人时,经过熟悉情景的家长组织附近的几位老人理解采访,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老人说的“土谚语”学生听不懂意思时,也是由家长帮忙翻译。家长的热心参与使采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
经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由于教师自身生活和受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着指导的效果。为了让活动富有成效,指导教师还要学会向外“借力”,学习整合各方资源为活动服务。
【问题讨论】
带着学生在活动中“借力”,也遇到了让我困惑的问题:如何把使用过的资源收集、整理并妥善管理,在以后的活动中更方便有效地再“借力”?怎样建立长期、稳定的活动指导人才的储备,并提高他们的活动指导意识和本事?期望在探讨与实践中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五
“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感恩的心,感激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理解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我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我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应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日的孩子怎样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应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我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此刻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应对他人的帮忙,甚至连一声“多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礼貌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学校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让孩子自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我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教师,朋友或者对手,欢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应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学校环境布置:黑板、海报等。
5.学生会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6.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7.《感恩的心》手语版演员的到位(教师和学生)。
8.购买奖品。
六、活动过程
在11月份的第一个晨会上,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正式拉开了感恩节系列活动的序幕。之后,我们围绕四个“一”展开活动。
1.浏览一次感恩节网站。
因各班学校网全面开通,所以要求同学们利用班会时间,浏览感恩节网站,了解感恩节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学会感恩》这篇文章谈自我的观点与认识。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一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一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一天回来的路自我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最终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我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可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向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明白妈妈再也不会醒来,此刻就只剩下她自我。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我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我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必须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齐,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感恩的心,感激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向到妈妈的眼睛最终闭上……
每一个看完这个故事的孩子都会有自我的感想,而我也相信在他们的心中绝不仅仅是感动。小女孩的不幸遭遇令我们同情,她的坚强与执着更令我们震撼。无论何时,只要想起这个小女孩,我们就有理由要求自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应对生命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多大风雨,学习上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勇敢地去应对,永不放弃。
3.唱一首《感恩的心》歌曲。
我来自偶然,象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明白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激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
感恩的心,感激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课间时候,这首歌会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学校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会唱。同时我们利用学校网在每个班级播放这首歌的手语版,让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同学们把这首歌教会给他们的父母亲朋,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齐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期望。
4.写一段祝福,将感激铭记心中。
写一段祝福’是要求同学们将自我想要感激的人或事写在我们统一发放的黄丝带上。然后在感恩节的这一天将黄丝带系在我们的学校中。当一个孩子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写下自我的感激之情,我想他已经理解了我们活动的全部意义。
之后,我们会对同学们写的所有的感恩箴言进行评比,从中挑选出“学校十佳感恩箴言”,被选中的同学还能够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七、活动意义(后记)
这项活动为期一个月,同学们的热情,我们始料未及。那一条条随风飘动的黄丝带,那一次次流淌在学校的《感恩的心》,仿佛让我们的心灵也理解了一次洗礼。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同学们又一次聆听了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位最佳箴言的获得者走上讲台,向全校师生讲述他们的箴言资料并理解校领导的颁奖,而师生同台表演的手语版《感恩的心》更是把整个晨会推向高潮。许多在场的领导教师不由地发出了“情到深处泪自流”的感叹。而这项活动在我校年底进行的学校十大新闻评比中,获得了教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此,我们不想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完美,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能够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能够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试试吧,生活不会欺骗你!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六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七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5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八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近、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九
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教师特长、才艺,拓展学生视野,并普及相应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师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1、发展型课程班:(人数:20~25人左右)
以学校推荐、教师自荐形成相应的课程活动内容,由有兴趣、特长的学生自愿报名,相应课程指导老师面试,择优录取组成,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优胜劣汰。
该类课程班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某一主题系列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在发挥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同时,发现和推出为学校增光添彩、有鲜明特长和特色的优秀学生。
2、普及型课程班:
由若干班级中未能加入发展型课程班的学生组成,由学校安排参加相应主题内容的普及性宣传教育活动。
该类课程班将通过参加一个个相应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各类基础知识,激发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期末将安排进行相应的综合性应知应会测试。
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外聘的社会教育资源人员。
1、初一年级每周二下午第七、八课。
2、初二年级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课。
初一、初二各班级和各专题活动教室,以及学校和社会适合课程活动开展的各种场所。
六、管理考核:
1、学生认真参加每次活动,指导老师对其参与情况进行考评,以积分形式累计,期末结合其成果、材料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并将记录于学生成绩档案。
2、教师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组织、指导,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管理、检查。其参与情况将以积分形式累计,结合相应成果、材料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学期、年度考核推优的依据之一。
3、校长室将安排人员实时巡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协调、指导。教务处也将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情况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管理体系:校长室——教务处——初一管理小组和初二管理小组——课程班指导老师与课程班长——课程活动小组组长——课程班参与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二课时。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1、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为每位学生自己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夹”,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自主性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开放性评价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
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习”,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4、活动重点:根据初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三学生在编写“活动材料”时的重点。
1、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系统、全面地观察。要求学生看、听、闻、尝、摸,综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进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深入观察,要求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动难点:能够从直接经验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提高学生素质。
1、结合学科教学
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透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更加广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的。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身边的小事。如果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还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只会看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对一些公共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样的成就。我们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引导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综合练习的主要目的。例如,通过观察、参观、调查等形式的自然,学生可以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珍惜生命,使学生可以从人类和自然景观中获得美好的体验。
4、结合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悠久历史中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延长的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结合学校工作
综合实践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是通过学校德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发展相结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结合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专栏,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二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课后反思1
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课后反思2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四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教师只是个召集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三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渊源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喜欢看武打电影,武侠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模仿几“招”。看到学生对武术如此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加一引导,来开发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再说,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武术是用来打架的,武功的得来也是偶遇一“大侠”指点就拥有的,电影中的“飞檐走壁”是真的。但不知武术的练习也是通过最基本的手形、步形,一招一式,经过长期的“冻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怕严寒酷暑换来的,它也需要常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也是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不是想飞多高就飞多高的,再说,学生对我们中华武术的历史一无所知,作为中国人应该对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更何况学生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要求。所以我们就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东风把武术介绍给学生。我们开发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个“大侠”,而是让学生对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1)、“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中小学体育课不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健康第一”将成为体育课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体育课的名称也变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新的体育课将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不再强调技术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苛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2)、“满足学生兴趣”的思想
“体育课太无聊,我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我们开展的武术基本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响应这一课改号召,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挖掘出适合我们本校学生特点的武术常识和套路。要学习武术,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武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了解我们中华武术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东方民族文化的光彩。从而弘扬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开发这一综合实践课的社会价值所在。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通过一些武德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技术动作来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
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习有效的提高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习,武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止、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练习,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主动的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四
在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我们计划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注重“过程”,倡导“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心态。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询问方法的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研究和探索、实验演示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和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欣赏、尊重、珍惜生命。
1、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和拓展,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学校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舞台。
3、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个备选题目,每节课选一个进行学习,注意活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期末整理数据。
5、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指导每个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应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学校特色。
本学期初,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老师会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然后认真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五
1.组织学生参观长沙生态动物园,通过参观体验,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课外知识,培
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动物,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交往,学会自我保护。
二
组 长: 陈老师
副组长:各小队队长
成 员:全体学生
三
1.撰写活动方案。依据年级特点,确定班级主题。撰写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2.分工分组。将学生按各自的兴趣及特长分为画画组、图片资料组、写作组等。
(具体分工见名册)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游玩安全:
*不玩水、不去小溪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不触摸电线。
*在老师的视线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遵守老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不自由行动。
*特别是“步行区” 的活动,不要爬上栏杆看动物、不准到池塘玩水。不要戏弄动物。
(3)文明教育
*在来回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垃圾,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离开休息地时,要搞好卫生。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赶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做到文明、安全。
*爱护动物,不要伤害动物,禁止喂食动物。
(4)节约教育:带适量零食和零花钱
(5)互助教育小组成员团结互助、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懂得谦让,懂得关爱他人。
第二阶段:参观调查阶段
1.参观生态动物园。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种动物的特点及它们的生存现状。调查了解1—2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名称、特点及消亡的原因。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科学知识保护动物。
2.参观活动安排
(1)行程安排
时间:6月3日 8:30,从学校出发前往长沙生态动物园。
10:00,到达动物园后,导游带领各班学生前往步行去游览。
11:30,在步行区野踪林餐厅用餐,中餐后导游带领学生前往车行区游览。
14:00,集合乘车返回株洲
1.为保证学生安全出行,班主任老师在周四放学前和周五早上出发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2.统一穿好校服、运动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六
姓名:...
学校:...中学
所在班级:1104班
时间
20xx年2月13日
实践主题
为治理湘江河水污染献出一份力量。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实践目标
经过在湘江流域捡垃圾,捡瓶子认识到保护湘江水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职责感与实践本事。
实践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游人随意扔垃圾造成严重污染。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同样也在日益受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水质情景让人担忧。
于是我们自发带好塑料袋来到湘江风光带。在沙滩上,有许多游客随手丢下的垃圾。我们弯下腰,捡起一个又一个被扔弃的塑料瓶。不到一小时,塑料袋就满了。但沿岸的垃圾还是存在着许多,我们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之后捡垃圾。
尽管很脏很累,可是我们没有放弃。有一些瓶子落入浅水,给我们的打捞行动带来了不便。我们只能沿岸捡起一些垃圾。同时在我们身体力行之下,更多的路人也参与到我们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实践结果及反思评价
经过我们午时的努力,湘江沿岸变得整洁了,垃圾少了。
经过此次实践,我认为保护湘江,人人有责。不仅仅是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养成不乱丢垃圾的意识。另外政府应督促附近工厂净化污水,以保障湘江水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实践中,我获得劳动的欢乐,提高了对城市的社会职责感。我更加珍惜水资源,愿意用自我的行动来维护环境的完美。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七
近几年来,洋快餐风靡国内。由于其良好的就餐环境、新颖的就餐方式以及诱人的风味,很受儿童的青睐。而一些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不惜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洋快餐被人称之为垃圾食品,经常食用对身体不好。这个道理很浅显谁都明白,但照样挡不住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小孩乃至成年人的热捧。这是为什么?洋快餐真的有那么好吃?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洋快餐呢?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所在。
其实,这些问题也一向困扰着我们的孩子,一边听说洋快餐如何不好,一边却抵不住它的诱惑。从假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能够看出,许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疑惑,从五六年级中共找了20个喜欢参与此调查活动的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我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调查资料:学生自选课题,“洋快餐”利弊的调查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本事,团结协作的意识。
2.经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做。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从学校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洋快餐的看法及喜爱程度。
调查问卷
1.你明白洋快餐是什么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a明白b不清楚举例
2.你喜欢吃样快餐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3.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a好吃b喜欢那里的环境c喜欢那里的活动d其他
4.你多长时间去吃一次?
a每一天b一周c半月d一月e很长时间去一次
5.你父母对吃洋快餐的态度是怎样的?
a支持b反对c没什么表示
我们从1-6年级共选取了9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能够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洋快餐情有独钟。并且有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吃。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持反对态度,但始终挡不住洋快餐对孩子们的诱惑。有的家长还把吃洋快餐作为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种奖赏。
第二阶段:走入洋快餐店,近距离接触。
我们组成考察小组,决定亲自走入快餐店进行近距离接触。在考察前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自愿组成了“观察小组”(负责观察店里的环境并进行拍照)、“访问小组”(进行实地采访)、“侦察小组”(负责调查店内操作间的情景)等,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我们走入了一家肯德基快餐点。在那里我们不仅仅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并且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在于部门负责人的协商下,我们有幸亲自走入了他们的食品制作间,但可惜的是因为店里的内部规定,我们没能拍到想要的照片。
第三阶段:经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洋快餐的资料。
第四阶段:课内交流。
同学们你们看,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人们统称它们为“洋快餐”。(板书)你们喜欢吃吗?谁喜欢,请举手。这么多喜欢吃的,其实我也很喜欢。
[评析:经过实物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我们喜欢吃,还有谁喜欢吃呢?课前大家调查过吗?来说一下。
1)我们小组针对我们学校的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从我们的调查统计图中大家不难看出,喜欢吃洋快餐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不喜欢的同学。)
2)我们小组是经过上网、看报,对社会上吃“洋快餐”的不一样人群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少年占的比例最大。
3)我们小组利用休息日,亲自到利群超市边的肯德鸡快餐店进行了近一天现场调查。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到那里来吃快餐的从小孩到中年人年龄跨度异常大,但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
[评析:经过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的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于“洋快餐”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为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作了很好的铺垫。]
1.这么多人喜欢吃洋快餐呀!这些洋快餐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经过亲身感受和调查你感觉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学生交流)
1)我感觉洋快餐好吃方便、味道很好。尤其是xx我很喜欢。看今日我就带来了几个汉堡包,让我们再来一齐尝一尝好吗?
2)我感觉他们的服务态度十分好,我们每次去他们都笑脸相迎,记得大年初一午时我到中百的肯德鸡快餐店时,虽然里面仅有几个顾客,但服务员依然满面笑容,热情服务。
3)我感觉店里面的环境布置十分优雅舒适,卫生很好。我每次进去店内总放着轻柔的音乐,到处一尘不染。我们去调查的时候,里面的服务员还请我们到加工间参观制作过程呢,他们连厨房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并且在我们进去参观时阿姨发给我们每人一顶帽子、一双鞋套,使我们感觉到她们异常在意卫生。并且我们明白在中国的餐厅里,是很少允许客人随便参观厨房的,即便是有时偶尔看到了里面的卫生却给人大掉胃口的感觉。
4)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人们喜欢去的原因除了有:快捷方便、口味好、环境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十分好外,许多小朋友喜欢的主要原因是那里总会定期举行一些适合小孩子的活动,如:开生日paty、英语角、游戏乐园等,并且有的快餐店里还专门设置了小游乐场供孩子们玩耍,并且专门有服务人员在那里看护,到那里吃饭的家长感觉十分放心,有时几个朋友坐在一齐聊天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5)我们了解到,虽然此刻的快餐店越来越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为我们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6)在我国快餐店蜂拥而至,吃了人们喜欢外,还使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我们调查到了一组数据:
8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从20xx年营业额看,北京麦当劳为8.36亿元,上海肯德基6.99亿元;北京全聚德3.47亿元,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亿元,分列中国快餐业和中国正餐业前两位。
2.好与坏
刚才经过汇报、交流,同学们说出了人们普遍喜欢它的原因,可是不是我们就能够经常去吃,能够把洋快餐当做主食来吃呢?
课前让同学们针对“洋快餐”利弊进行了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讨论、整理)
交流:
1)、最近营养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洋快餐尤其是麦当劳食品对儿童的健康有严重危害。有的专家更是指出,一个炸鸡腿相当于60支烟的毒素,不仅仅造成身体营养失衡,并且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严重损伤。
2)、对于儿童来说,洋快餐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肥胖。儿童肥胖还成为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的诱因。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本事造成损伤,使儿童运动本事下降。营养过剩还使免疫细胞过早发育,促使中年时期细胞过早衰老,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细胞也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由此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
3)、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太多、蔬菜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汉堡包中夹了一大块肉,仅有一小片生菜叶和西红柿;甜饮料含很多糖分;马铃薯制成炸薯条后热能大大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
4)、饮料也是催人肥胖的原因。比如迅速占领中国消费市场的可乐,还有各种果汁、汽水,诱惑并控制了中国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口味,成为大众型的饮料。而这些饮料中都加入了很多的香精、糖和人造色素,长期饮用后可因糖分的过多摄入而造成肥胖。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出现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精神涣散等症状,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严重的还会得脚气病。另外,这些食品还会影响青少年正餐的口味和食欲。
5)、放录像,学生采访学校外教片断,进一步阐述“洋快餐”的不利方面。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十分巧妙,开始先让学生调查人们喜欢洋快餐的原因,尤其是亲自走入洋快餐店感受里面的种种“好处”,从而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中外快餐店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应对它们?”。之后学生根据再经过很多的调查资料,看到了洋快餐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种食物,不要只看到它的一面性,要健康合理的食用,才会到达最基本的养生效果,为下一环节怎样健康、合理的饮食打下了基础。]
我们十分喜欢吃“洋快餐”,可吃又有这么多弊端,你今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洋快餐”?
1)、吃中餐
2)、设计中西结合的食品……
[评析:本环节,经过学生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的“洋快餐”的弊端,引出以后怎样健康地应对“洋快餐”,经过和中餐的比较和自创食品,畅谈以后怎样应对“洋快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本节课的气氛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感受成功,体验收获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经过自我的亲身实践了解了“洋快餐”的利弊,从而明确了今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应对它。但除了我们自我了解外,教师期望同学们能走上街头,呼吁人们健康饮食,合理而有节制的食用各种食品。同时,我们也期望中国人能从它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启示,使我们自我的饮食业蒸蒸日上。
[总评]:
在设计时,主要从一下方面作了研究:
一、尊重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次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假期中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从学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能够看出,许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当时他们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材料资料比较浅显。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五年级中以往做过此项研究的学生再次对“洋快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经过自我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开始调查中学生对“洋快餐”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使学生对它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除了让他们走进快餐店进行调查外,还鼓励学生经过上网、读报、到图书室查询资料等方式,使它们对“洋快餐”构成一个更全面地认识。并且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经过统计图、统计表、图片、照片、手抄资料等方式展示出来,极好的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进取做好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的主角,将评价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不但重视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并且重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目标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骚子是我们海盐的地方传统文化,是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剧的鼻祖,是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但骚子歌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的骚子活动已基本停止,正面临着失传的可能。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来认识并传承海盐的地方文化?
我校是“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在省级课题——《海盐骚子歌的“儿童化”研究》的引领下,从05年到此刻,在传承“骚子歌”原有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童趣的音乐形象和童趣的音乐语言,让“骚子歌”儿童化,更接近学生。儿童化骚子歌的教学成了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学生会唱儿童骚子歌,他们感觉很好奇,但对骚子歌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没有真正了解骚子歌。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想到了开展《骚子遗韵有传人》这项综合实践活动。以“骚子歌”为载体,经过合作调查、自主创编、宣传推广等活动,丰富学生对“骚子歌”这种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传承地方文化的热情,并经过活动提高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水平,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一)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忙指导下,经过网络查询、合作调查、采访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骚子歌历史、现状,从自我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组成骚子歌研究小组,经过信息收集与处理、宣传与交流、展示与评价、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本事,培养学生热爱、传承地方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保护地方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活动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欣赏骚子歌,认识骚子歌的意义,探索其特有的文化价值。
(2)经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尝试对骚子歌做生活化的创编。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网络查询、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骚子歌历史、现状,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本事。
(2)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本事以及人际交往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传承地方文化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保护地方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经过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适合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此活动。
活动总长大约50天,其中课内8-9课时。
1.教师准备: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供给保障。与文化馆有关人员提前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设计有关研究表格(如:采访记录表、评价表等)
2.学生准备:分组、小组初步分工;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如相机、活动记录表);对骚子歌作初步的了解……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前期筹备,制定计划
活动时间:课内1-2课时,课外半周。
阶段目标:能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堂呈现形式:开题指导课
活动过程:
1.经过多种途径对骚子歌做简单的了解
2.“骚子歌知多少”的交流
3.开题指导课:产生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确立四个子课题:源头探寻组、唱腔研究组、歌词研究组、现状调查组
4.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
(2)讨论研究方向,细化研究资料,制定计划。
(3)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方案,进行方案论证,其他小队成员评价并提提议。(4)教师指导评价。小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1)可邀请校外辅导员或专业人士辅导帮忙。
(2)注意和其他组的交流协调。
(3)注意多途径搜集资料,如电视传媒、上网、阅览书籍等。
(4)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礼貌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
(5)注意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十九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并要求课程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一方面,学生在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时可能会选择一些指导教师不擅长的领域来研究,另一方面,受自身生活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等的影响,指导教师不可能对活动的各方面都能进行专业的指导。如何向身边的资源“借力”来弥补指导教师个人学识、见识上的不足,使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是每个指导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20xx年10月,我校701班的学生被精美的剪纸吸引,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剪纸·老人·故事》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以“剪纸”和“敬老”为主题,开展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和敬老院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用”多方资源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效果。
学生们惊叹于剪纸的精美,打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研究剪纸。在制定计划时,我指导学生把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开展:剪纸文化探究、向剪纸达人请教、设计和制作剪纸。这时,沈涛同学提议用大家的剪纸作品换取老人们的故事。经过讨论,活动变成了四部分:剪纸文化探究、老人情景调查、记录老人故事和敬老院活动。活动资料增加了,主题既涉及“剪纸”又涉及“敬老”,我担心因指导不力而影响活动开展。最终,指导学生向多方“借力”使活动顺利开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又弥补因教师自身不足而导致的指导不力。
一、向多种媒体“借力”。指导学生查询和借鉴网络上、图书馆里的活动资料,为“我”所用。经过网络、图书馆等查询资料,制定了活动具体方案,设计了活动评价表。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本事、鉴别本事和处理本事又弥补了教师在方案制定和活动评价等方面指导的个人局限性。
二、向社会“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得到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活动中,我们面临没有熟悉老年人情景和相关政策的专业指导员。我指导学生找到了市老龄办杨主任,请她帮忙指导学生。杨女士根据活动需要帮忙学生整理思路并供给了老年人情景和敬老政策等有用的信息,她的专业指导使之后开展的活动更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三、向同行“借力”。综合实践活动有时需要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需要调动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活动。当开展“记录老人故事”活动时,我坦白地跟学生说:“我很后悔没把语文学好,不能给你们很好的指导。可是,咱们能够请一位有语文功底的教师指导这部分活动。”在学生的提议下,语文教师受邀加入了活动,成为负责写作的专业指导教师,弥补了我在写作上的不足。
四、向家长“借力”。学生背后有着强大的家长资源,借用他们的本事能够让活动事半功倍。在采访老人时,经过熟悉情景的家长组织附近的几位老人理解采访,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老人说的“土谚语”学生听不懂意思时,也是由家长帮忙翻译。家长的热心参与使采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
经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由于教师自身生活和受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着指导的效果。为了让活动富有成效,指导教师还要学会向外“借力”,学习整合各方资源为活动服务。
【问题讨论】
带着学生在活动中“借力”,也遇到了让我困惑的问题:如何把使用过的资源收集、整理并妥善管理,在以后的活动中更方便有效地再“借力”?怎样建立长期、稳定的活动指导人才的储备,并提高他们的活动指导意识和本事?期望在探讨与实践中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
“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感恩的心,感激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理解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我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我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应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日的孩子怎样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应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我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此刻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应对他人的帮忙,甚至连一声“多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礼貌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学校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让孩子自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我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教师,朋友或者对手,欢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应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学校环境布置:黑板、海报等。
5.学生会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6.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7.《感恩的心》手语版演员的到位(教师和学生)。
8.购买奖品。
六、活动过程
在11月份的第一个晨会上,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正式拉开了感恩节系列活动的序幕。之后,我们围绕四个“一”展开活动。
1.浏览一次感恩节网站。
因各班学校网全面开通,所以要求同学们利用班会时间,浏览感恩节网站,了解感恩节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学会感恩》这篇文章谈自我的观点与认识。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一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一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一天回来的路自我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最终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我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可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向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明白妈妈再也不会醒来,此刻就只剩下她自我。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我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我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必须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齐,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感恩的心,感激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向到妈妈的眼睛最终闭上……
每一个看完这个故事的孩子都会有自我的感想,而我也相信在他们的心中绝不仅仅是感动。小女孩的不幸遭遇令我们同情,她的坚强与执着更令我们震撼。无论何时,只要想起这个小女孩,我们就有理由要求自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应对生命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多大风雨,学习上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勇敢地去应对,永不放弃。
3.唱一首《感恩的心》歌曲。
我来自偶然,象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明白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激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我
感恩的心,感激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课间时候,这首歌会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学校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会唱。同时我们利用学校网在每个班级播放这首歌的手语版,让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同学们把这首歌教会给他们的父母亲朋,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齐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期望。
4.写一段祝福,将感激铭记心中。
写一段祝福’是要求同学们将自我想要感激的人或事写在我们统一发放的黄丝带上。然后在感恩节的这一天将黄丝带系在我们的学校中。当一个孩子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写下自我的感激之情,我想他已经理解了我们活动的全部意义。
之后,我们会对同学们写的所有的感恩箴言进行评比,从中挑选出“学校十佳感恩箴言”,被选中的同学还能够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七、活动意义(后记)
这项活动为期一个月,同学们的热情,我们始料未及。那一条条随风飘动的黄丝带,那一次次流淌在学校的《感恩的心》,仿佛让我们的心灵也理解了一次洗礼。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同学们又一次聆听了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位最佳箴言的获得者走上讲台,向全校师生讲述他们的箴言资料并理解校领导的颁奖,而师生同台表演的手语版《感恩的心》更是把整个晨会推向高潮。许多在场的领导教师不由地发出了“情到深处泪自流”的感叹。而这项活动在我校年底进行的学校十大新闻评比中,获得了教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此,我们不想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完美,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能够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能够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试试吧,生活不会欺骗你!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一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5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三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近、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四
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教师特长、才艺,拓展学生视野,并普及相应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师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1、发展型课程班:(人数:20~25人左右)
以学校推荐、教师自荐形成相应的课程活动内容,由有兴趣、特长的学生自愿报名,相应课程指导老师面试,择优录取组成,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优胜劣汰。
该类课程班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某一主题系列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在发挥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同时,发现和推出为学校增光添彩、有鲜明特长和特色的优秀学生。
2、普及型课程班:
由若干班级中未能加入发展型课程班的学生组成,由学校安排参加相应主题内容的普及性宣传教育活动。
该类课程班将通过参加一个个相应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各类基础知识,激发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期末将安排进行相应的综合性应知应会测试。
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外聘的社会教育资源人员。
1、初一年级每周二下午第七、八课。
2、初二年级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课。
初一、初二各班级和各专题活动教室,以及学校和社会适合课程活动开展的各种场所。
六、管理考核:
1、学生认真参加每次活动,指导老师对其参与情况进行考评,以积分形式累计,期末结合其成果、材料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并将记录于学生成绩档案。
2、教师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组织、指导,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管理、检查。其参与情况将以积分形式累计,结合相应成果、材料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学期、年度考核推优的依据之一。
3、校长室将安排人员实时巡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协调、指导。教务处也将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情况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管理体系:校长室——教务处——初一管理小组和初二管理小组——课程班指导老师与课程班长——课程活动小组组长——课程班参与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二课时。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1、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为每位学生自己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夹”,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自主性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开放性评价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六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课后反思1
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课后反思2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四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教师只是个召集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七
1.组织学生参观长沙生态动物园,通过参观体验,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课外知识,培
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动物,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交往,学会自我保护。
二
组 长: 陈老师
副组长:各小队队长
成 员:全体学生
三
1.撰写活动方案。依据年级特点,确定班级主题。撰写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2.分工分组。将学生按各自的兴趣及特长分为画画组、图片资料组、写作组等。
(具体分工见名册)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游玩安全:
*不玩水、不去小溪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不触摸电线。
*在老师的视线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遵守老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不自由行动。
*特别是“步行区” 的活动,不要爬上栏杆看动物、不准到池塘玩水。不要戏弄动物。
(3)文明教育
*在来回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垃圾,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离开休息地时,要搞好卫生。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赶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做到文明、安全。
*爱护动物,不要伤害动物,禁止喂食动物。
(4)节约教育:带适量零食和零花钱
(5)互助教育小组成员团结互助、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懂得谦让,懂得关爱他人。
第二阶段:参观调查阶段
1.参观生态动物园。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种动物的特点及它们的生存现状。调查了解1—2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名称、特点及消亡的原因。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科学知识保护动物。
2.参观活动安排
(1)行程安排
时间:6月3日 8:30,从学校出发前往长沙生态动物园。
10:00,到达动物园后,导游带领各班学生前往步行去游览。
11:30,在步行区野踪林餐厅用餐,中餐后导游带领学生前往车行区游览。
14:00,集合乘车返回株洲
1.为保证学生安全出行,班主任老师在周四放学前和周五早上出发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2.统一穿好校服、运动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八
在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我们计划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注重“过程”,倡导“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心态。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询问方法的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研究和探索、实验演示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和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欣赏、尊重、珍惜生命。
1、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和拓展,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学校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舞台。
3、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个备选题目,每节课选一个进行学习,注意活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期末整理数据。
5、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指导每个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应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学校特色。
本学期初,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老师会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然后认真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二十九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渊源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喜欢看武打电影,武侠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模仿几“招”。看到学生对武术如此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加一引导,来开发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再说,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武术是用来打架的,武功的得来也是偶遇一“大侠”指点就拥有的,电影中的“飞檐走壁”是真的。但不知武术的练习也是通过最基本的手形、步形,一招一式,经过长期的“冻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怕严寒酷暑换来的,它也需要常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也是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不是想飞多高就飞多高的,再说,学生对我们中华武术的历史一无所知,作为中国人应该对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更何况学生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要求。所以我们就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东风把武术介绍给学生。我们开发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个“大侠”,而是让学生对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1)、“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中小学体育课不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健康第一”将成为体育课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体育课的名称也变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新的体育课将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不再强调技术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苛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2)、“满足学生兴趣”的思想
“体育课太无聊,我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我们开展的武术基本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响应这一课改号召,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挖掘出适合我们本校学生特点的武术常识和套路。要学习武术,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武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了解我们中华武术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东方民族文化的光彩。从而弘扬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开发这一综合实践课的社会价值所在。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通过一些武德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技术动作来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
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习有效的提高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习,武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止、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练习,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主动的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800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案例篇三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
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习”,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4、活动重点:根据初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三学生在编写“活动材料”时的重点。
1、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系统、全面地观察。要求学生看、听、闻、尝、摸,综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进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深入观察,要求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动难点:能够从直接经验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提高学生素质。
1、结合学科教学
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透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更加广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的。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身边的小事。如果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还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只会看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对一些公共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样的成就。我们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引导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综合练习的主要目的。例如,通过观察、参观、调查等形式的自然,学生可以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珍惜生命,使学生可以从人类和自然景观中获得美好的体验。
4、结合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悠久历史中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延长的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结合学校工作
综合实践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是通过学校德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发展相结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结合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专栏,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