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课本(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课本篇一
为了上好这篇有趣的文章,我在课前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的民歌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以及本地儋州民歌——调声。但可惜我和学生只搜集到《刘三姐》的音像资料和儋州调声的音像资料。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学生搜集的音像资料和我搜集的流行歌曲演唱会的音像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安排一课时上完。
一、导入
1、谈话: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下面请同学们就所播放的音像片段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趣味竟猜:(刘三姐,广西壮族)多媒体播放《刘三姐》的音像片段。根据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你觉得这民歌怎么样?(淳朴、亲切、自然、动听)
3、了解云南民歌:“云南是一个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指名说说对云南民歌的了解。多媒体播放云南民歌的背景资料。“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现代作家沈从文一起来欣赏蕴含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云南民歌。”
4、板书课题、作者名。指名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二、研读新课
1、小组自由朗读,要求读完后说出你对云南歌会有哪些了解。
2、指名回答:文中给我们描写了几个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分别在哪段?第一段讲什么?
3、导读:虽然同是唱歌,但它们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压韵,循环无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的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的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个年轻妇女的?(外貌描写)齐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刻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妇女形象?(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麻利)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位唱歌的妇女呢?(突出“对调子”的人的机智才能)
4、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唱的是悦耳好听的山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思考讨论: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些和赶马女孩唱歌有什么关系?(明确“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美景衬好歌)齐读第4段。
5、那么“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盛装: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上到处是银光闪闪。)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齐读第5段。
6、小组讨论:作者描绘了这三个唱歌的场景,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表达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生活就像歌声一样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尽情地享受并体会人生中美妙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比较:多媒体播放流行歌曲演唱会,孙悦的《我心飞翔》音像片段,比较它与云南的歌会有什么不同?
2、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儋州调声)
3、欣赏儋州调声的音像片段。
4、请一位儋州本地学生为大家现场演唱儋州调声。
四、总结
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更是美妙的,我们身边处处有美,让我们从这一天起细细品味吧!
五、作业
课后写一篇介绍当地民俗节日的文章
板书
一、山野对歌 唱歌人 机智才能
二、山路漫歌 环境 美景衬好歌
三、金满斗会 场景 盛况空前
上完这堂课,我进行了总结反思。根据上课同学们的热烈气氛,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课后询问他们的看法,这堂课上的是比较成功的。课件的制作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积极参与现场演唱。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如纪骁君同学比较流行音乐演唱会与云南的歌会,就分析得较具体、较到位。通过这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发现了我们本地的民歌美,并由此发扬了本地民族文化。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儋州调声!因为在此之前,我是讨厌儋州调声的,总觉得粗俗难听。现在的我好欣赏儋州调声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听了心情舒畅,全身就想动起来。新课程改革,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了!但是这堂课也有让我遗憾和不足的地方,如:没有找到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只找到广西的民歌音像资料,说明了:一个是我们的教学资料少,二是没有下大工夫上网查找,三是计算机水平也不过硬。还有,在上课过程中,有些重点句子没有让学生齐读来加深理解。同时,这堂课的容量较大,一课时上完,只能适宜快班的学生。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这堂课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课本篇二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描写云南的歌会风俗的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教学目标】
1、结合沈从文的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了解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初衷。
2、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初识歌会的特色,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魅力。
3、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通过深入研究这篇文章,走近沈从文先生,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张照片。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个省份?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她们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爱慕,或劳动热情,或表达丰收的喜悦。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云南去!让自己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体验另一种自我;到云南去!领略云南高原湛蓝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让滇池柔媚的微风吹去您的忧伤;到云南去!把俊秀挺拔的石林、“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一一珍藏。)
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
二、走近云南看歌会
1、思考:默读课文,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云南的歌会: 演唱会:
在草丛里、森林里、山野里、山路上、村寨里唱; 舞台上唱
即兴演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按照节目单唱
作用是传唱,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 为了拥有更多粉丝,
传给下一代 使大家喜欢他
(可以课件表格,显示不同)
2、在本文中,沈从文先生选择了几个地点的歌会,分别是哪里?
山野、山路、山寨(板书)
3、沈从文先生这一次云南之行,原本的目的是不是直接来看歌会的?
链接材料背景
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摘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三、走近歌会赏魅力
1、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云南本来是想去参加云南的跑马节,去研究马鞍上的花纹和传统的油漆工。细心的同学从注解(1)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那里,却被更新的发现引诱了过去,“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那么“这一回”中,有哪些更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由“这” 出发,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字?
第2段: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第3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
第5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读懂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几个关键句,抓一个关键字,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了解文章内容、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尽量读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获也不错!如果觉得这种方法不错,还可以运用它去读其他文章!接下来,我们就由这几句关键句出发,看看云南这里更新的发现是什么?云南的歌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请你也打开智慧的双眼,用欣赏者的眼光,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2、请大家赏读有关描写歌会的段落,边读边做批注,用“云南的歌会,______最美,因为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发现答:
(1) 云南的歌会,歌最美。
情歌酬和,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2) 云南的歌会,人最美。
年轻女人的美:外貌描写、唱歌态度从容、轻松,(和“这种年轻女人”相照应)
赶马的女孩子美:淳朴本色美
传歌的老人美:不因年老而沮丧,将文化传承
七十岁的吹鼓手美:
(3)云南的歌会, “文化”最美。
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传歌——文化传承
(4)云南的歌会, 景最美。
山路漫歌中的景,和“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相照应,衬托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四、走出歌会探内涵
(选择时机讲): 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删节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引自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沈从文的云南之旅还有哪些更新的发现?最为有意思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生命的颂歌,活
研究性活动:
沈从文礼赞了哪些生命形态呢?思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体查云南歌会的精神内涵,说说“这是_______的生命”。
活动反馈:
(1)、这是智慧的生命。他们唱歌方式多样,贯穿古今,引经据典,随口而出,
(2)、这是聪明机智的生命——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3)、这是美丽的生命,你看,她们穿得如此精致而闪亮。
(4)、这是无拘无束的生命,荡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5)、这是勇敢、大胆的生命——打秋千,蹬个十来写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这是惬意的生命,赶马女孩在竹子林的小路上一边欣赏粉蓝色的报春花,一边唱着悦耳好听的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连戴胜鸟都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这是多么惬意的生命啊!
(7)、这是热爱生活的生命——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慢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赶马女孩子在如此辛苦的十里路上还把歌声唱得那么美妙有情、悦耳好听可见她们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8)、这是内敛、含蓄的生命——“轻轻打了个吆喝”、“理理头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尘,向大家笑笑” ,一连串的动作,把妇女虽然歌技超群,洋洋自得,但她表现的委婉、含蓄,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含蓄美。
(9)、这是和谐的生命,全村的男女老幼百多号人聚集在一起,看出他们对传歌的热爱,
(10)这是激情的生命,吹鼓手年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但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在纯朴、本色的云南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云南女子的勇敢、活泼;那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透露着健康、勤劳;她的比拼在强手如林中取胜,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聪明、智慧。在作者细腻的工笔描写中,看到了她的漂亮、淳朴的本色美。山路漫歌中惬意的赶马女孩子,山寨中传歌活泼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教师设问: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生:还有戴胜鸟、云雀、报春花
师:所以我们来看,作者的这种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得云南本地的一些原本普通的、平常的、土生土长的花、鸟都具有了一种人的情感、人的活力。所以它们的生命也是鲜活的。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 “原来如此” 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什么叫“金满斗会”,它有什么特点?
——人多、时间长、装胜、民族文化传承,
(3)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有哪些人?如果平时你见到他们能将他们和音乐、歌会联系在一起吗?
——所以这些普通人他们不因自己身份的卑微而失去唱歌的快乐。
(4)我们都看到在演唱会中最活跃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而金满斗会呢?
——年近暮年的老人不因年老而沮丧,相反他们却成为了金满斗会上最活跃的人群,他们要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而且要反复唱下去,知道大家熟习为止。
(5)反馈总结:
沈从文的这次云南之旅发现的不仅仅是云南人每天生活在美妙的歌声里,也不仅仅是他们鲜活的生命。他还发现原本在俗人眼里那么卑微的生命、看似很难和音乐相提并论的形象,在云南的歌会中都焕发了异彩。在云南的歌会里没有灯光闪烁的舞台,没有妩媚多姿的歌者,没有字斟句酌的曲目,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淳朴本色的情感,也正是这份原生态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忽略了俗世的种种困扰,拥有了从容不迫的心态。
五、今日的云南歌会
沈从文的云南之旅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形了,而今的云南的歌会有没有被继续传承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2006年著名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宋祖英在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唱了云南民歌《猜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宋祖英肯尼迪演唱会云南民歌《猜调》
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我们倍感欣慰的看到云南的歌会,不仅没有失传,还在世界上唱响,登上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殿堂。
六、作业:
沈从文的创作一贯追求表现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的人性美,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人情美。课外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教学反思:
优美的语言与思想的内核
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一定要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以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赏析、运用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等,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
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
使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文的情感、思想的升华、灵魂的触动和生命的感悟。所以,沉浸其中、涵咏语言,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实施新课程改革,教材的编选有了很大的变化,所选的课文更加贴进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云南的歌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记叙了云南数种歌会的场景,表现云南乡民爱唱、善唱山歌的民风特点。教学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注意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还要注意作者表现民族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为了上好这篇有趣的文章,我在课前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的民歌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以及本地儋州民歌——调声。但可惜我和学生只搜集到《刘三姐》的音像资料和儋州调声的音像资料。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学生搜集的音像资料和我搜集的流行歌曲演唱会的音像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安排一课时上完。
一、导入
1、谈话: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下面请同学们就所播放的音像片段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2、趣味竟猜:(刘三姐,广西壮族)多媒体播放《刘三姐》的音像片段。根据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你觉得这民歌怎么样?(淳朴、亲切、自然、动听)
3、了解云南民歌:“云南是一个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指名说说对云南民歌的了解。多媒体播放云南民歌的背景资料。“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现代作家沈从文一起来欣赏蕴含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云南民歌。”
4、板书课题、作者名。指名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二、研读新课
1、小组自由朗读,要求读完后说出你对云南歌会有哪些了解。
2、指名回答:文中给我们描写了几个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分别在哪段?第一段讲什么?
3、导读:虽然同是唱歌,但它们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压韵,循环无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的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的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个年轻妇女的?(外貌描写)齐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刻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妇女形象?(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麻利)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位唱歌的妇女呢?(突出“对调子”的人的机智才能)
4、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唱的是悦耳好听的山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思考讨论: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些和赶马女孩唱歌有什么关系?(明确“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美景衬好歌)齐读第4段。
5、那么“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盛装: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上到处是银光闪闪。)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齐读第5段。
6、小组讨论:作者描绘了这三个唱歌的场景,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表达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生活就像歌声一样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尽情地享受并体会人生中美妙的日子。)
三、拓展延伸
1、比较:多媒体播放流行歌曲演唱会,孙悦的《我心飞翔》音像片段,比较它与云南的歌会有什么不同?
2、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儋州调声)
3、欣赏儋州调声的音像片段。
4、请一位儋州本地学生为大家现场演唱儋州调声。
四、总结
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更是美妙的,我们身边处处有美,让我们从这一天起细细品味吧!
五、作业
课后写一篇介绍当地民俗节日的文章
板书
一、山野对歌 唱歌人 机智才能
二、山路漫歌 环境 美景衬好歌
三、金满斗会 场景 盛况空前
上完这堂课,我进行了总结反思。根据上课同学们的热烈气氛,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课后询问他们的看法,这堂课上的是比较成功的。课件的制作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积极参与现场演唱。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如纪骁君同学比较流行音乐演唱会与云南的歌会,就分析得较具体、较到位。通过这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发现了我们本地的民歌美,并由此发扬了本地民族文化。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儋州调声!因为在此之前,我是讨厌儋州调声的,总觉得粗俗难听。现在的我好欣赏儋州调声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听了心情舒畅,全身就想动起来。新课程改革,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了!但是这堂课也有让我遗憾和不足的地方,如:没有找到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只找到广西的民歌音像资料,说明了:一个是我们的教学资料少,二是没有下大工夫上网查找,三是计算机水平也不过硬。还有,在上课过程中,有些重点句子没有让学生齐读来加深理解。同时,这堂课的容量较大,一课时上完,只能适宜快班的学生。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这堂课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本文作者沈从文用细腻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云南歌会的情况。文章读来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关于云南民歌
民歌在云南各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歌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内容十分丰富,生活中的爱情婚姻、生产斗争等都有所反映。民歌已经成为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关于本文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沈从文散文选》等。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云南歌会。
一、学习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蹲踞( )酬和( )譬喻( )糯米( )哕(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起兴: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向例:一向的作法。
哕:鸟鸣声。
面善:面熟。
3、词语积累。
熹微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三个场面。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课文描写的三个场面,在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3、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云南有特色的歌会,写了人们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这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4、课文第四段用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如此美丽的风光,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造了一个动人的场境,起到了烘托映衬的作用。
三、问题探讨。
1、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搜集资料,体会一下沈从文写作的特点?
2、本文的语言看似随意,实则严谨。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些例子来分析。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说明云南对歌是以情歌为主,但是仍有其它内容。用语可见精确。
云南的歌会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2021云南的歌会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1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名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名师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推荐教案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年度教学计划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季度教学计划202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知识详解有哪些
★人教版2021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
★2021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汇集五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课本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沈从文的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了解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初衷。
2、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初识歌会的特色,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魅力。
3、体会歌会的精神内涵,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通过深入研究这篇文章,走近沈从文先生,感受到他的散文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张照片。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个省份?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她们以歌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倾诉爱慕,或劳动热情,或表达丰收的喜悦。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云南去!让自己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体验另一种自我;到云南去!领略云南高原湛蓝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让滇池柔媚的微风吹去您的忧伤;到云南去!把俊秀挺拔的石林、“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一一珍藏。)
今天就让我们收拾行囊,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精妙笔触做一次云南之旅。
二、走近云南看歌会
1、思考:默读课文,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云南的歌会: 演唱会:
在草丛里、森林里、山野里、山路上、村寨里唱; 舞台上唱
即兴演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按照节目单唱
作用是传唱,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 为了拥有更多粉丝,
传给下一代 使大家喜欢他
(可以课件表格,显示不同)
2、在本文中,沈从文先生选择了几个地点的歌会,分别是哪里?
山野、山路、山寨(板书)
3、沈从文先生这一次云南之行,原本的目的是不是直接来看歌会的?
链接材料背景
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摘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三、走近歌会赏魅力
1、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云南本来是想去参加云南的跑马节,去研究马鞍上的花纹和传统的油漆工。细心的同学从注解(1)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那里,却被更新的发现引诱了过去,“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那么“这一回”中,有哪些更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由“这” 出发,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字?
第2段: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第3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
第5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读懂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几个关键句,抓一个关键字,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了解文章内容、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尽量读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获也不错!如果觉得这种方法不错,还可以运用它去读其他文章!接下来,我们就由这几句关键句出发,看看云南这里更新的发现是什么?云南的歌会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吸引作者呢?请你也打开智慧的双眼,用欣赏者的眼光,赏析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2、请大家赏读有关描写歌会的段落,边读边做批注,用“云南的歌会,______最美,因为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发现答:
(1) 云南的歌会,歌最美。
情歌酬和,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2) 云南的歌会,人最美。
年轻女人的美:外貌描写、唱歌态度从容、轻松,(和“这种年轻女人”相照应)
赶马的女孩子美:淳朴本色美
传歌的老人美:不因年老而沮丧,将文化传承
七十岁的吹鼓手美:
(3)云南的歌会, “文化”最美。
老一代把记忆中智慧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传歌——文化传承
(4)云南的歌会, 景最美。
山路漫歌中的景,和“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相照应,衬托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四、走出歌会探内涵
(选择时机讲): 在《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篇文章中,也就是本文的删节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引自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沈从文的云南之旅还有哪些更新的发现?最为有意思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生命的颂歌,活
研究性活动:
沈从文礼赞了哪些生命形态呢?思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体查云南歌会的精神内涵,说说“这是_______的生命”。
活动反馈:
(1)、这是智慧的生命。他们唱歌方式多样,贯穿古今,引经据典,随口而出,
(2)、这是聪明机智的生命——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3)、这是美丽的生命,你看,她们穿得如此精致而闪亮。
(4)、这是无拘无束的生命,荡秋千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5)、这是勇敢、大胆的生命——打秋千,蹬个十来写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这是惬意的生命,赶马女孩在竹子林的小路上一边欣赏粉蓝色的报春花,一边唱着悦耳好听的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连戴胜鸟都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这是多么惬意的生命啊!
(7)、这是热爱生活的生命——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慢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赶马女孩子在如此辛苦的十里路上还把歌声唱得那么美妙有情、悦耳好听可见她们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8)、这是内敛、含蓄的生命——“轻轻打了个吆喝”、“理理头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尘,向大家笑笑” ,一连串的动作,把妇女虽然歌技超群,洋洋自得,但她表现的委婉、含蓄,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含蓄美。
(9)、这是和谐的生命,全村的男女老幼百多号人聚集在一起,看出他们对传歌的热爱,
(10)这是激情的生命,吹鼓手年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但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在纯朴、本色的云南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云南女子的勇敢、活泼;那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透露着健康、勤劳;她的比拼在强手如林中取胜,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聪明、智慧。在作者细腻的工笔描写中,看到了她的漂亮、淳朴的本色美。山路漫歌中惬意的赶马女孩子,山寨中传歌活泼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教师设问: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生:还有戴胜鸟、云雀、报春花
师:所以我们来看,作者的这种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得云南本地的一些原本普通的、平常的、土生土长的花、鸟都具有了一种人的情感、人的活力。所以它们的生命也是鲜活的。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 “原来如此” 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什么叫“金满斗会”,它有什么特点?
——人多、时间长、装胜、民族文化传承,
(3)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有哪些人?如果平时你见到他们能将他们和音乐、歌会联系在一起吗?
——所以这些普通人他们不因自己身份的卑微而失去唱歌的快乐。
(4)我们都看到在演唱会中最活跃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而金满斗会呢?
——年近暮年的老人不因年老而沮丧,相反他们却成为了金满斗会上最活跃的人群,他们要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而且要反复唱下去,知道大家熟习为止。
(5)反馈总结:
沈从文的这次云南之旅发现的不仅仅是云南人每天生活在美妙的歌声里,也不仅仅是他们鲜活的生命。他还发现原本在俗人眼里那么卑微的生命、看似很难和音乐相提并论的形象,在云南的歌会中都焕发了异彩。在云南的歌会里没有灯光闪烁的舞台,没有妩媚多姿的歌者,没有字斟句酌的曲目,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淳朴本色的情感,也正是这份原生态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忽略了俗世的种种困扰,拥有了从容不迫的心态。
五、今日的云南歌会
沈从文的云南之旅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形了,而今的云南的歌会有没有被继续传承呢?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2006年著名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宋祖英在在美国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唱了云南民歌《猜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宋祖英肯尼迪演唱会云南民歌《猜调》
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我们倍感欣慰的看到云南的歌会,不仅没有失传,还在世界上唱响,登上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殿堂。
六、作业:
沈从文的创作一贯追求表现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的人性美,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人情美。课外阅读他的中篇小说《边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教学反思:
优美的语言与思想的内核
文学作品的教与学,一定要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以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赏析、运用为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品味等,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核。
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
使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文的情感、思想的升华、灵魂的触动和生命的感悟。所以,沉浸其中、涵咏语言,语文老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