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 自然守护者 宣传大使(精选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一
太阳渐渐落下,月亮姑姑悄悄的降临。森林里唱着优美的催眠曲,陪小草们聊天说话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星星,凉风习习,森林了的动物们和树木们都在睡觉,整个森林里非常安静。
可是谁也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悄悄来临。
第二天早上,最先发现情况的小鸟对年长的老槐树说在森林的边缘地区发现有人开着卡车,来到森林里,老槐树急忙召集大家,准备开一个简短的会议。今天一大早,老槐树清了清嗓子,空中的侦查员小鸟发现一种用两条脚的走路的的动物,率领一只只着圆圆的脚的东西来我们这里走来了,据说用两条腿走路的是人;而脚是圆圆的是卡车。我们不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所以才召集大家开会。“他来干什么?还用问,一定是来找东西吃的。”多嘴的小柳树说。“不,事情没那么简单。”梧桐树的话让大家思想了很长时间。忽然,大家感到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原来是人在用电锯锯着树,后来树一个个都倒下了。
几年过去了,森林里变成了一片沙漠。再也没有葱葱郁郁的森林,也没有可爱的小动物了。
所以我们不要乱锯树木,不然,我们的地球也会变成沙漠的!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1“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董鸿儒等9人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被授予“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从昔日的荒山到葱茏的林场,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苏木山第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建起了一片18.6万亩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务林人接过接力棒,努力让青山变金山。
从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回来,83岁的董鸿儒心里依旧惦记着苏木山;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他时常叮嘱苏木山林场现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老人的儿子董存战,要他带领林场职工注意防火,时刻巡山。
此时,36岁的护林员袁东东就在苏木山上巡山。防火关键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护。袁东东从小在林场长大,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再造和扮绿苏木山的过程,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2016年,他从城市选择回到这片山林。袁东东感慨地说:“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造林人,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宝库,作为新一代的护林人,我将会坚持以林为家,精心呵护好苏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三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举国欢庆,世界瞩目。为了获取更多数据,登山队员们在峰顶连续工作两个半小时,创下了中国人在珠峰顶停留时间最长纪录。
在珠峰大本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手持对讲机与峰顶队员保持通话。由于太过紧张和专注,两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双膝跪地,浑然忘我。直到测量顺利完成,他才发现自己的双腿早已麻木了。
任秀波与珠峰结缘于2005年。
那一年,我国开展大规模珠峰高程测量,25岁的任秀波入选登山队。测量期间,他曾在海拔6500米以上区域作业时长达43天,并在海拔7028米的营地庄重写下入党申请书,时刻准备好为党和国家的测绘事业献身;在海拔7500米时突遇特大暴风雪,为方便操作仪器以获取准确数据,他曾冒着双手被截肢的危险摘下羽绒手套进行20多分钟的测绘作业,成功将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高度,获取了三维坐标,创下当时我国重力测量的最高纪录。
他长年奔波于野外测绘一线,先后参与中国公路网、国家重力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3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同样无怨无悔的,还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殷跃平。无论是汶川、芦山等地震灾区救援现场,还是三峡、金沙江等灾害处置现场,都留下了殷跃平忙碌的身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
作为防灾减灾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带领团队创新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地质工程防治减灾理论与系列技术,同时荣获我国地质科技界最高奖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我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他所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机构,4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联合授予“世界滑坡减灾杰出中心”荣誉,而他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李四光学者”光荣称号,并当选为国际滑坡协会主席。
如今的殷跃平又踏上了新征程——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筑牢“安全岛”。
地质科学领域向来人才辈出。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在山东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红色小楼里,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大鹏办公室的灯总是明晃晃地亮着。这是他在胶东半岛深部发现25米厚金矿体期间,废寝忘食工作的画面。
2012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的李大鹏迈进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大门。考虑再三,他放弃了令许多人向往的留京机会,带着妻儿来到泉城,只因情系桑梓、魂系山野。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四
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从昔日的荒山到葱茏的林场,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苏木山第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建起了一片18.6万亩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务林人接过接力棒,努力让青山变金山。
从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回来,83岁的董鸿儒心里依旧惦记着苏木山;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他时常叮嘱苏木山林场现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老人的儿子董存战,要他带领林场职工注意防火,时刻巡山。
此时,36岁的护林员袁东东就在苏木山上巡山。防火关键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护。袁东东从小在林场长大,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再造和扮绿苏木山的过程,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2016年,他从城市选择回到这片山林。袁东东感慨地说:“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造林人,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宝库,作为新一代的护林人,我将会坚持以林为家,精心呵护好苏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五
对耕地保护,他无限热爱;对违法占地,他疾恶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张辉名列其中。
他白天和队员骑着自行车下乡巡查,走村串户宣讲政策,晚上突击检查土地违法重点区域。因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参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县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1999年前后,原郾城县万金乡破坏耕地非法挖砂现象严重。张辉巡查发现后,坚持每天到场,紧盯死守,制止违法行为。违法当事人改变策略,夜晚偷采偷挖,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张辉和队员们也以变应变,吃住在村里,经常半夜开展“夜间伏击战”。经过3个多月的斗智斗勇,终于遏制了辖区非法采砂破坏耕地行为。他也因此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
2016年,张辉调入原漯河市召陵区国土分局任副局长,主动要求分管土地执法工作。他重新组建了50多人的土地执法队伍,组织7次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一年多的时间,召陵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0多处,复垦土地2900多亩,扭转了全区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张辉耐心地与违法当事人谈家庭和未来,谈耕地保护和合法经营,并表示拆后会帮助找合法的地方办厂。最终,当事人冷静了下来,配合拆除了违法建筑。当地政府也按照政策,给这个违法当事人规划了新的用地。
张辉说,执法者与违法者之间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压震慑力度的同时,也要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他们谋求出路、解决难题、增添“温度”。
2021年3月,张辉调任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
如何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张辉认为,社会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改善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舆论氛围是实现耕地违法“未病先治”的一剂良方。因此,他积极配合当地主流媒体进行耕地保护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集中宣传月”“耕地保护冬季宣传”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保护耕地、依法依规用地的浓厚氛围。
工作中,张辉善于创新。对新增违法问题,他坚持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先后对16名责任人上报移交有关部门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发现问题和历年卫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为连续20个月新增违法用地问题“清零”的唯一省辖市。
最美自然守护者事迹介绍自然守护者宣传大使篇六
马银国的办公柜有5本手写日志,上面记录着他从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天的工作经历。翻看日志,每一页都被他画出整齐的小格,每一天做了什么事,马银国都记录在上面,一天一行,从未间断。
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工作者,马银国肩上担子不轻,办理土地使用证、征地拆迁安置、地质灾害点治理、矿产开采秩序等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马银国说。
2020年7月25日,马银国在日志里提到:值班;与贺松、叶亮到泉水、二郎、新桥、甘沟、茅香村核查灾情并转移人员。
而在地质灾害防灾值班记录表上,马银国记录了当晚险情:因近日雨水较多,比较饱和,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请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崩塌、滑坡等隐患点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雨前排查,雨后复查,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4个村18个灾害点提前转移人员90户、1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