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缺点(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在几次教改后依然被列为重点讲读课文。而在全面提倡课改的今天,要求教师要直面新课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带入新的课堂。
不得不承认,在课改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经常要面对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答非所问,异想天开,而这些往往要让教师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乌鸦喝水》这课后,我对学生的“异想天开”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听了也连连称是。小朋友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通过我的启发,并做了实验演示。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突然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我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我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
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显然我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马上,我后悔了,又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同意为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书中只说瓶里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心灵纯真无瑕的让人向往。
在课改精神的驱动下,教师要跳出编者和自己原先设定好的“方格”,细细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现的就是固定视角所看不到的景象。这时,教师就会为孩子的“异想天开”而叫好。
教师要让孩子有一颗创造“心”,就少给孩子“画”上一个又一个“方格”,以免它成为孩子学习的“紧箍咒”。应该打破原来“套路”,以儿童般的心态珍视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适当的引导,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成为“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绿洲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
在结束语上,我这样说到: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碰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一样,老师为你们骄傲。
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把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我们一同为学生的“异想天开”喝彩。
而对于新课程,我不得不说:收益最大的是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师。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二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在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的结尾,我请学生帮乌鸦想想别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有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尽管有时候不切实际,但总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可是,有一个平时不太会发言的学生一下子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我正想好好表扬他一番时,他的同桌“举报”了,说他是看了自己买的《跟我学语文》才回答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上学期学《小兔运南瓜》这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然后用几句话把办法写下来。也是这个学生,在课堂上说得疙疙瘩瘩,可是写的话却通顺连贯。
现在的家长深怕孩子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总是给孩子们买很多教辅材料,这些教辅材料也是“双刃剑”,用的时机和方法都要好好把握,如果家长能在课前辅导孩子进行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或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让孩子养成事事依赖教辅书,自己不动脑筋的习惯的话,恐怕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于是,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乌鸦的方法真的能喝到水吗?”全班同学都静了下来,看着我,我也懵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因为以前都是学完了课文才做这个实验,那现在就做,行吗?孩子们还没读几遍课文呢!能理解吗?可是,一看孩子们那渴求的双眼,我决定,按照他们的想法来上课。
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一同来做实验吧!”孩子们非常高兴。
我给他们准备了许多橡皮来当小石子,橡皮有大有小,还有一个瓶口很小的瓶子,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实验。我找一个学生上前面来做实验,看到他开始拿了一个大橡皮,不少同学对他说:“不行,不行!拿小一点儿的。”于是,他在同学们的提示下完成了这个实验。
实验结束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用小橡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大的放不下去,瓶口太小了。”于是,我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词语,许多、小石子……又问他们什么叫做“渐渐地”,孩子们看到实验,都非常理解。
虽然,这节课我没有按照原来的教学思路上课,但是,把顺序一改后,学生更加理解这个故事了。我想,我们的教学不是非得按一定的框框去教,什么样的思路更适合学生,这才是我们要去探索的。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三
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更是我们的这群特殊学生在将来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体验和面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这个道理。
教学中,课文“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这个问题中,我还是运用了传统的教学中通常用的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这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学生智力相对较低,应先吸收的学习特点,所以这时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但这也是认识的阶段,也是在从被动转为主动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尝试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对此我设计了一个和课文相似的实验:讲台桌上放一个里面装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边还放一些小石子。然后请了班上一位有脑的学生上来扮演乌鸦,其他同学在讲台桌四周围着。看着这位脑瘫的同学很吃力的将小石子抓起,尽管有时可以同时抓两个,但还是要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因为瓶口很小。后来,水终于升高了,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结合课文内容也悟出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勇于克服。我觉得这样既运用了传统的教学又结合了现代的学生自主教学的方法。
“把冰块放进去”
林新发说:
“放一根吸管吸起来”
吴嘉伟说:
“直接倒水进去”
想想也是,老师又不是乌鸦吴嘉伟这也是对的呀。当然还有同学说放小石子,但就不能喝了这可不怎么好,后来又改为糖果了。
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们也有很丰富的想象力,我也越来越喜欢这群可爱的孩子了。在教学中我一直不断在创新,在寻找更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它不一定要弃传统,也不一定要吸全新,而是看我们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可行。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四
这篇课文属于经典课文。在我的记忆中,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当时,更多的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不停地读,最后背下来。从此,这个故事就一直保持在脑海中。
今天,听了一节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的《乌鸦喝水》,总的感觉:是一堂精彩的,有语文气息,体现低段年级的语文课。整堂课,老师就是在为孩子们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识字,读文。很好的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带拼音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一遍。
2、全班交流,难读的生字的读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3、齐读一遍。
二、去拼音认读。
1、生自己认读。
2、交流:不认识或难读的生字。教师加以整理,概括。
3、交流难读的生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
4、生交流。(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向学生传授了除过传统的识字方法,新增加的识字方法。比如:猜字谜的方法,某些字的演变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
三、生字放在新的语境中加以巩固,训练。比如:乌。可以放在 “乌云、乌黑”当中认读。
四、有关生字的练习。(教师选择学生容易认错的生字,放在设计的小练习中进行练习。
评析:这个识字的环节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地方:
1、识字的环节体现了层次性。我们好多老师的识字教学,没有章法,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这节课的识字环节提供的很好的学习例子。正是因为有了教学的层次,所以整个识字的教学扎实、有效。老师不是在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识字的环节中有新的识字方法的渗透。比如:猜字谜、编故事、介绍生字的演变等等。则就符合新课标中的要求。教师应设计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
3、在新的语境中巩固生字。好多老师一交流完识字的方法,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究竟认住了没有,老师心里没底。所以,建议低段的老师应该在此增加在新语境中认字的环节,这样,学生就有了巩固的环节,从而使识字的环节趋于完整。
如果低段的教师都能认真地按照识字教学的有机环节真扎实的进行那么,我们的识字就会有所进步,学生的错别字就会减少。
识字的环节如下:
一、带拼音认读生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1、生自读、2、交流难读的生字的读音,3、抽查读、4、齐读。
二、去拼音认读。1、生自读2、抽查读、3、齐读。
三、单个生字打乱顺序认读。比赛读。
四、交流识字的方法。有侧重的指导难记的生字的识字方法。巧妙地传递新的识字方法。
五、新语境中巩固识字。
扎实的训练,有机的练习,有效的巩固,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妨一试!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五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三自然段讲乌鸦看到了旁边的石子,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本文浅显易懂,通过生动的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论述,我初步确定以朗读体悟作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阐述的基本道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在设计教学中,我重在指导分析课文及朗读课文上,让学生们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来理解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乌鸦的善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紧紧围绕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线索来展开课文的分析。我把学生独立思考,想象的权利和时间交给了学生。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变化,抓住了口渴到处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着急心情。这样设计是把学生变成课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点词到处变成了生活中的形象。并设计了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子里水的多少这一环节,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再体会乌鸦的心情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学习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我让学生观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一个一个理解更形象化,进而感受渐渐一词的意思,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便于学生对这些抽象词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这时,我让学生讨论:乌鸦怎么就能想出这个办法?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六
“瓶子里的水怎样渐渐升高?”这是本文一个发挥孩子探究精神的入点。我抓住这一点,通过“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这个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的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落实词句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运用词句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这一口语训练环节,由此基础上增加难度,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学生通过说,不仅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最后落实读的训练,让孩子在对话形式的朗读,换人称朗读,表演度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最后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也来尝试想想办法。这一环节是让孩子们感受乌鸦聪明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让孩子们自由说,同意一个孩子的可以帮助补充理由,不同意的可以提出反对,并说出理由,我则保持中立,不固定孩子的思维的疆界。在这堂课上,我与孩子们的收获甚多,不仅体会到了乌鸦的聪明才智,更是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多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充分表现教学内容,强化学习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生动活泼地展示认知对象,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整体推进课堂有效教学。在整体推进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的调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施有效的调控,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出现张驰有致的教学格局。
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把握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文本内容,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以学生的情感活动为主线,以“质疑、探究、感悟”的学习思维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实施有效的调控,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出现张驰有致的教学格局。就质疑方面来说,我充分地让学生质疑课题,让学生讨论,在质疑中提出问题,从而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在课堂中还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通过亲手实践,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比起教师的口说或读课文效果要来得快得多,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不仅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课末,在拓展这一环节,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想象,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最后,我又提出:“你们喜欢乌鸦吗?为什么?”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大班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篇八
《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在我自己读小学时就已经认识了这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这篇课文语言简练,资料生动搞笑,很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透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这篇课文有三个目标需要达成,首先认读9个生字,要求会书写的有6个。第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线索。最后是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根据这三个目标,我设计了这节课,以求做到识字教学简单有效,朗读训练到位有效,道理体会自然而然。
在课文的学习中,先请小朋友整体感悟整个故事,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明白了什么?之后出示一副图――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着,怎样办?为了解决困难,先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引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样读呢?请学生大声地读句子。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的情趣很高,让学生明白了乌鸦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乌鸦最后找到了一瓶水。这时的乌鸦情绪怎样?你能感觉到吗?问学生该怎样读?学生都说应读出高兴的语气,那我们就以高兴的情绪读第二句。但是,乌鸦喝不着,明白为什么吗?乌鸦的情绪又怎样?你从哪儿明白的?找出句子画画,读读第3、4句,把乌鸦失望、着急的情绪读出来。学生透过读,感觉到乌鸦找水的艰辛,同时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乌鸦口渴时的难受,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在学完这段时,让学生再次透过读来体会乌鸦的情绪。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务必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时,随机一句“你能帮忙乌鸦想想办法吗?”让学生透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我请它到我们家喝水”。“我帮乌鸦拿一根吸管,让它把水吸上来。”“我拿一个电钻,钻个洞,不就行了。”可见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构成,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构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潜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透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贴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结束时,我还留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虽然一篇课文所学的`资料有限,但一组课文结束,学生的收获也会变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