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七篇(汇总)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一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初读课文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小组分自然段读、默读三种形式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每读一遍课文,都有不同的要求、目的,而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做反复平推,采用各种形式,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读的投入。特别是指名小组流利地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恰当的口头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不但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而且特别注意问题出示的时机,如,在学生通读课文两遍后,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指导以后的阅读实践。在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同桌互说,保证了参与面,为指名说奠基。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第二阶段。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课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因为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在学生充分读文之后,以课后思考题为重点,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学生读文充分,理解课文水到渠成,当他们围在一起讨论时,你侧耳倾听,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人云亦云,意见达成了共识。学习思路、文章思路、教学思路三路合一,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且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继进行板书,板书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渗透人文教育
这篇课文文风朴实,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之间的深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教师能够挖掘本文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与父母之间感人的小事。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
不足的方面;
一、在“真情感染,以情激情”方面,教师不能放得开、做得到。
如,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激情引趣。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授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最佳的情感共鸣。
二、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时,那纯真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很感人。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及时写下来,是缺憾。并且,在学生讲述、感受到父母的深情厚爱时,,老师没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来回报父母的深情厚爱,德育渗透力不够强。
三、没能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够追求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情节就是一种收获。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深沉、博大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戴。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通,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比较肤浅,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谊,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乐趣”“享受”“继续”“后悔”“称赞”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制作cai课件
两课时
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
2、读后指名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父亲做灯?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对大军的灯笼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羡慕心情。
1、抄写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用“因为——所以——”说话。
3、父亲做灯辛不辛苦,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冰灯。
▲研读父亲对孩子的爱
1、父亲做冰灯辛不辛苦,读出有关语句“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⑴“沙沙”指的是什么声音,你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
⑵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读一读。(很暗的光线)
⑶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起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⑷指导读父亲做冰灯非常冷的句子。
2、“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
3、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这样冷,为什么还要帮孩子做冰灯,你想说点什么?
▲研读“父与子对话的语句”
1、默读课文6—9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用“~”划出孩子的语言,想想读了他们的话,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批注。
2、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3、汇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研读“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戴。
(一)找出儿子前后心理变化的语句。
(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
1、“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你以前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后悔。
2、生汇报“我”后悔的原因。
(三)理解最后一段
1、“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里?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小伙伴是怎么称赞我的冰灯的呢?
3、“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4、“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它指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读好这一段。
1、你想对文中父亲说什么?对作者说什么?
2、说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读《冰灯》有感。(写片断即可)
冰灯
做冰灯
父子
理解爱戴
当我第一次读《冰灯》时,我就深深被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父亲忍受彻骨的寒冷起早为儿子做冰灯,儿子理解、心疼父亲。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没有描摹激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自然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品词析句、玩味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实实在在地领悟。
1、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继续”一词在本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先认真地看书,让学生说老师在干什么,忽然,老师的手机响了,我接手机,接完手机后,我再看书。要求学生运用“继续”说一段话,把刚才老师创设的情境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向学生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继续”一词。某人开始做某件事,中间因其它的原因,暂且放下这件事,后来又接着做这件事,就可以用“继续”一词。最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写谁继续做什么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说话,写片段的能力。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后悔”的。
师:后悔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做过让你后悔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有一次,我为了试一试我的小斧子锋不锋利,我用斧子砍我家的桃树,结果桃树被砍死了,爸爸责备我怎么把树砍死了呢?我当时很后悔,不该用斧子砍桃树。
师:那文中写作者后悔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作者让父亲为他做灯笼,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起早冒着彻骨的寒冷为“我”做冰灯,“我”非常心疼父亲,所以“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灯笼。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后悔”,我想这得益于在理解词语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解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1、比较句子
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教学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和“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这一句进行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离炕很远地地方打磨冰呢?是因为孩子睡在炕上,父亲生怕吵醒孩子,耽误孩子休息,通过“很远”一词,我们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
2、动作表演
片段: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喊”,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在上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小红,离你有一段距离,你想和他一起上学校,你怎么喊他呢?谁来试试?文中“喊”前面加了一个什么词呢?“急忙”说明喊的速度快,谁来急忙喊一喊。当“我”看到父亲做冰灯,非常寒冷,我为什么急忙喊呢?透过急忙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急忙”一词,说明“我”非常心疼父亲,生怕父亲冻着,想让父亲快点儿来到被窝里来暖暖手。)
以上片段,我是抓住重点词“急忙喊”“赶快”师生进行表演,玩味语言,这样学生水道渠成地体验到浓浓父子情,学生情趣盎然,印象深刻。
这堂课,我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词嚼句,玩味语言,体验那浓浓的“爱”,当然,这堂课也有缺憾,在时间把握上有所偏颇,后来拓展延伸部分:说说父母关心我们的事,没时间交流了。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三
教材内容处理不够紧凑。视频声音较小,事先没有处理好。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懂事的初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在校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影响也很大,自私自利的孩子大有人在,不懂得关心父母,不懂得尊敬长辈也是部分学生身上的特点所以,本课教学中学生似乎感受不到父爱,事先创设情境不够。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首先,我把生自读和生自悟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再阅读,再思考,来解决问题。其次我更希望学生情感上得到提升,使学生感受到朴素之中真情在,渗透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父子之间的深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学生朗读不够充分。
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默读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感受到了父亲做灯很辛苦,我就问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就分别找到了时间很早、天气冷等等。还有学生说我体会到了父亲很关心我,有人也说我也很关心父亲,这样,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体现,但这一部分进行较为仓促,如蜻蜓点水,不够扎实。
学生认为“冰灯”好玩,我就简单口头讲制作冰灯的方法,让他们课后上网查阅,但大部分孩子家庭条件有限,查不到。而我也将此任务抛之脑后。
还有部分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全面理解文本谈出自己的感想,可能和我提问的准确性,合理性和他们自身情商都有关。我应该在课后把基础这一块做得更好一些,要考虑到差生的情况,引导更细致一些,提问更准确一些,让学生慢慢体悟,不一味追求“拔高”,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都有所收获,有些许的成长。
课堂中鼓励性评价不够充分,没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个性发展,当众口头评价较少,非语言式评价也很少,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而我由于赶进度,把它也忽略了,没有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
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教高年级和教低年级不一样,我的板书中字迹较为潦草,高年级学生能识别,低年级学生不能识别。个别字的笔顺也不正确,在今后要格外注意。
以上是我对《冰灯》这一课教学的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四
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第二课时
1、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 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冰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2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记述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种深切的爱。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在执教的第一课时时,扫除了字、词障碍,并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1——7自然段。这节实录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立足课文8——11自然段,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心灵经受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着北国特有的物产及人文景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有63名学生,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孩子,他们有思维活跃、自信心及表现力强的特点。《冰灯》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恰逢岁末年初,正值隆冬。北国的孩子爱冰雪,冰雪铸就了一代代北方人粗旷、豪放、纯朴的性格。做为冰城雪乡的孩子,对冰灯的感受更是亲切,加上这篇课文浓浓的亲情及北方特点,学生乐于品味,利于达到“三维”目标。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 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能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生:能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选付贵彬
生:张帆,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就是你读的“我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付贵彬
师:付贵彬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帆,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行吗?
生:行!
师: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读)
生:老师我想给你评一评。
师:可以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就是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就是朗读的高境界。听了这部分。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众生举手)先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同学听,让大家试着回答。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大家想听听他们小组的回答吗?
生:想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作者后悔就是看到了爸爸做冰灯很不容易,体会到了爸爸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你还从哪 能看出爸爸爱孩子。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的读读这一部分。
师: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 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1:我看到小饭桌有溜肉段,和爸爸说我想吃,那天中午我爸爸就给我做了溜肉段,那是他打电话问别人学着做的。 我知道,那盘溜肉段就是爸爸的爱。
生2:我的小车子扎了,我爸修了一晚上,第2天,我又骑上小车子了。这也是爸爸的爱。
生3: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游戏机。我去玩,给弄坏了。我以为爸爸能打我呢。结果他没打我,帮叔叔修理好了游戏机, 还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游戏机,那就是爸爸的爱。
师:他们说得老师都感动了。爸爸是如此地疼爱我们,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对爸爸的呢?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并且写成一篇日记。看谁做得好。看谁写得好。
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执教反思
《冰灯》这节教学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课文那浓浓的亲情中,沉浸在课堂上学生那活跃的思维中。如今的孩子,享受着亲人的爱已习以为常。感受别人的爱却很迟钝。真诚回报亲人的为数不多。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擦亮了学生读爱的心灵之眼。有的学生下课还围着我说:“老师今早我还感到妈妈的爱。出门时她让我系围巾,怕我冻着。”
尤其是“洗脚日记”这一课外延伸,还有颇多趣事、乐事、感人事。一个学生学写道:我给爸爸洗脚,以为爸爸的脚很臭,结果,爸爸的脚不香也不臭。又一个学生写到。妈妈说:养女儿真好,还能给妈妈洗脚。我感到给妈妈洗脚,她很幸福,我很快乐。
班级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聋哑人,只靠装车挣钱。这个孩子写道:爸爸的脚上有土又有泥,还有水泡,我一点点洗着,一块块撮着,爸爸哭了,我也哭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再不让爸爸干这么重的活。
也许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也算是有所收益了。
《语文课程标准》上讲:“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听完张老师执教的《冰灯》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被张老师为孩子搭建的平台所感动,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激励的作用。引导着孩子和书本一次次地对话,在充分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趁热打铁,又将话题引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人的事,这也是张老师把学语文延伸到家里,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中的一种巧妙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自己的父母,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冰灯是北方的孩子非常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孩子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净化。同时,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五
在教授《冰灯》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中反复在思考:深沉的父爱在孩子们眼中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太大的隔阂,缺乏沟通,以至于导致现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冰灯》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快过年了,“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一盏美丽的灯笼,虽然家里很穷,但是“我”还是张口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在大年三十的清晨,父亲长时间打磨一块冰,正给我做冰灯,父亲冻僵的手不时塞进棉衣里,冰钻心的凉,但父亲却没有放弃,此时的“我”鼻子发酸,赶忙让父亲到我的被子里来暖暖手,但是父亲说,他不冷,让“我”别冻着。春节,我提着这盏冰灯,心里很高兴,后来虽然这盏冰灯融化了,但却永远留在了我心中。这故事中的父爱,藏在一些平常的动作,平淡的话语中,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是那么不起眼,更谈不上震撼,仔细想想这才是父爱不同于母爱的地方啊!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感受、感悟并感动于这父爱,着实让我费心思。
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想象来理解课文,感受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教学后有些许反思:
1、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不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不一定要从第一段开始按照顺序再讲第二段、第三段……,可以打破常规进行。在教学这课时,我先进行了第一、二部分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爸爸答应为我做冰灯,然后再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父亲为我做的灯怎么样?”最后再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父亲怎样为我做冰灯?”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突出重点,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认识到深入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父亲做的灯怎样?”这一部分时,学生说到了“父亲的灯虽然融化了,但它留在了我的心里”。这时我问:“它”为什么留在了我的心里。学生此时说可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即便是说出了是因为父亲的爱,那也是一个浅层次的理解。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此时学生再理解,就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这样做,能够体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别人从课文中的体会与感悟。比如在教学第二部分“父亲为我做冰灯,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时?”当一位学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学生品位他的感受,把感受读到课文当中去,从而引起教学中的共鸣。
4、在课堂上,我把握住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心情。父亲做冰灯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父子二人的言行心理,读出“我”心疼父亲,及父亲疼爱“我”的感情。教学第三部分,以课后思考题“我为什么后悔了”自学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对于第二个思考题,学生默读课文,细细品味,感受其朴实的文字所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体味父亲深沉的爱。最后结合生活,回忆父子、母子之间的事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六
短短的一堂课结束了,回顾这堂课,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只有时时总结教育教学成功的地方,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把课改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回顾这堂课,成功的方面有:
一、“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几张有关冰灯的图片,说:“哈尔滨的'冰灯节要到了,最近,老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立即把握导的方向,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冰灯》这篇课文,课文讲了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读了课文大家就明白了。”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和悬念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二、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布置预习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形式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检查预习中,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同桌互说,保证了参与面,为指名说奠基。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再引领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第二阶段。
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课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父亲寒冷的一句话,思考:从哪些词语看出父亲在做冰灯时很寒冷?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出这份感受。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磨一阵、停下来、擦擦手、暖一会儿”来理解。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自由朗读这一句话。指名读,师生评价,再指名读,全班齐读。接着,教师三次深情地引读,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在读中体会父亲做冰灯很寒冷,“我”特别特别感动。这正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学完这个句子,再小结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3)朗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父亲做冰灯”其他句子时,引导学生用上面学过的方法,通过“划——说——读”,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名读、同桌合作齐读、齐读几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儿子心疼父亲、对自己行为后悔的感情。特别是“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这句话,我先让学生理解“急忙”、“喊”,再指名读,师生评价,然后又指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学生进入到课文的角色中,读出了儿子心疼父亲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为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给方法,轻松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本课的生字有8个,其中形声字5个,所以充分利用分析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识字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识字效果。在教学中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启发学生认识形旁和声旁,并知道一些形旁的意义。
如:“笼”,上面的“q”是形旁表义,“笼”的本义:用竹条做成的笼子,下面的“龙”是声旁表音。教完第一个生字,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几个形声字“级”、“吵”、“按”、“碰”。(用“碰”的小篆字体来辅助教学)这样,学生掌握了形旁和声旁,也懂得声旁表读音,形旁表字义,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不足的方面;
一、指导朗读力度不够。
在“真情感染,以情**”方面,教师不能放得开、做得到。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引趣。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诵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授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最佳的情感共鸣。
二、联系生活实际不够。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及时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是缺憾。
总之,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够追求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情节就是一种收获。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灯光》教学反思简单 冰灯设计师教案反思篇七
《冰灯》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无论是描写还是情感都是一篇引领孩子写作和领悟父子之爱的很好的范文,所以这节课我重在知道孩子在阅读中感悟,教学随笔——《冰灯》教学反思 王会勤。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小组分自然段读、默读三种形式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引导学生每读一遍课文,都有不同的要求、目的,而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做反复平推,采用各种形式,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读的投入。特别是指名小组流利地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恰当的口头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课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文风朴实,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之间的深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教师能够挖掘本文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与父母之间感人的小事。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
不足:
如,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激情引趣。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授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最佳的情感共鸣。
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及时写下来,是缺憾。并且,在学生讲述、感受到父母的深情厚爱时,老师没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来回报父母的深情厚爱,德育渗透力不够强。
总之,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够追求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情节就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