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十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一
摘要: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是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生物教学经验所做出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创新
21世纪是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了,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自己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和教学关系,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水平
现今的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方式进行。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达不到层次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现今我校已经开展选修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来机会成熟会实行“走班制”;这样的趋势更需要教师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使自己成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表现出来,只有他们真正的爱学习才能把教学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通过思考或合作解决问题、才能培养个性的特长,真正使“传统填鸭教学”变为“现代化活泼教学”。大力实施“研究型”“探索型”学习,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教育机会呢?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了解生物学发展史,激发创新意识
生物学的发展史是建立在不断创新和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素材,可选择著名的发现、实验以及重大的科研成果分类给学生,例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这不仅说明他善于观察思考和创新,更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对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当前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羊、超级鼠的问世等重大事情的发生。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明确研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最主要的是使学生懂得每一个发现、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经过无数次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科研成果往往给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准备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意向。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人口剧增、能源枯竭、环境污染pm2.5、艾滋病、现在已经到了谈“癌”色变的各种癌病问题,还有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现有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用这些社会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创新,认识创新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开启创新动机,使他们树立创新的志向和目标。
(二)还孩子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其主体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拥有创造的智慧才能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创造的智慧不是存在于现有的认识成果之中,而存在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国,认识发展过程比单纯拥有知识更重要。能学会创新,才会有一双发现真理的眼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探索和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敢问、敢想、敢说、敢于说“不”、敢于“班门弄斧”方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能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这一核心,积极引导、点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充满鼓励、表扬并互相合作的民主型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生物课,喜欢大自然,这样便会有兴趣,便会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这样离创新成果的出现便指日可待。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更能开发他们创新的潜能,也能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
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创新精神进而形成创新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任何一个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生物学的发展粗腰实践性、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去探索发现,培养他们发现真理的眼睛尤其重要,鼓励他们动手实践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因此,生物学中的实验、课外实习考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今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让他们考查污染的环境,制定治理污染的方案,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他们在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便会更加的热爱生物学,当他们热爱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便会积极主动地认识和观察事物变化的规律,便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现象。生物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善于思考并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给他们发散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调动他们的激情,激起他们创造的动机,开发创造的思维,并提高创造技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展,为将来具备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关乎着一个民族是否进步,一个国家是否兴旺。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分数不放,而应该站在发展的前沿,为提高国民素质,为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汪忠.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际珍.浅淡生物教学中的导入[j].中学生物教学,初中生物科教学论文(5)
[3]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理论新思考——兼对已往概念教学理论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二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的普及,整合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库已经具备条件,而整合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于教学必将有利于陕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以及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同时,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中也普及开来,陕西许多学校特别是市区学校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条件,如校园网的覆盖、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网上备课和教师网上答疑平台的设立等。这些条件使教育教学资源由各个学校的独立资源变成了一潭活水,使许多学校教师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已在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然而,陕西省建立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依然进程缓慢。
从全国来看,国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是正式立项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是国内唯一建有多学科、多种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库,包含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其他教育资源,主要合作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而省级的类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浙江省在开始规划建设的“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它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评价制度和准入制度,统一全省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全覆盖,配合课程改革推出有特色的专题站,建立教育资源研发基地。
陕西虽然位居西部欠发达地区,但陕西却是一个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尽早地规划建设陕西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变科教大省、文化大省为科教强省、文化强省。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可供依托的基础也很多,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具有软件、硬件优势条件的中学和具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软硬件条件的部分学校为载体,①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等积累一定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框架构建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其内容应该包括备课资源系统(如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网络课程)、示范课公开课资源共享系统、教师集体讨论质疑平台、学生学习探究平台、名师专家交流平台等。
笔者认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交互式教学辅导与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推进陕西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缩小地区与地区、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且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建设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在资源共享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管理下,以一线教师上传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专业人员搜集教育教学资源为辅,同时利用好地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出版社合作),在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完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整合后,再呈现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中。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同时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要的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方式查找资源。其次还能进行网上交互式沟通,比如教师或者学生在使用资源中可以把建议、意见直接反馈给作者,便于互相探讨和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在设立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开展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帮扶新任教师活动,组织有经验教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来达到提高我省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帮助新任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局域性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济宁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香港教育城资源中心、杭州教育城域网等,均得到了学校、一线教师、家长的好评,也提高了当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在借鉴好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多听从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门户观念。
1.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要想让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由一线教师、相关学科专家、外聘专家组成学科评价小组,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和品质,让资源共享库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具有启发性、适合现在新课改模式的、具有范例性质的资源。同时可以把一线教师上传的原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年终鉴定的一个参考,这样也能调动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优质、新鲜。
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形成梯队形的管理,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高效、科学和完整。
2.力求原创,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陕西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储备,可以分为视频类资源、图片类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扫描版)、文字类资源、数据类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学科中,同时与对应课题一致,便于教师搜集、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原创,如一线教师原创课件,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课件,学校集体备课成果等这些切合课堂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陕西教育。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鼓励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申报一些课题、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陕西教育实际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些迫切解决的课题供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后再反馈到资源共享库,供学习者学习、操作、思考。同时把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的教师在同一条件下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和在年终考核中加分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教育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要便于操作和运用,要具有开放、动态、可持续和共享的特征,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陕西教育特色的资源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让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实现陕西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蓓.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db/ol]./20030805/.
[2]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12(2).
[3]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三
生物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要注意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反思;策略
“反思”并不是新名词,反思这一行为自古就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名家名言就反映了这一点,古人用他们长久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反思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培养反思能力在教学中也是必要的呢?用杜威的话来说,原因就是“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思维能够指挥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有预见性、有目的性地去完成一件事,而反思能正确引导我们的思维,从而使我们的行为更加完善。
一、学生思维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物,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而在认知上形成简单的生物学观点,让学生形成热爱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但从科目性质来说,生物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考查科目,学校和教师对于生物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花费在生物学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研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或参考书等辅助工具较为依赖,缺乏反思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够轻易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两个问题:(1)花由哪些结构组成?(2)绘制植物双受精的路线。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思考深度的要求有明显的不同。问题(1)只要求学生回忆储存在脑中的有关信息,引发出的就是对“知识”的回忆,属于低水平问题。问题(2)则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需要学生在认识花的组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这些结构的作用,从而绘制植物双受精的路径,属于高水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教师也可以多提问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提问,因为设置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这一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上常用的组织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交流学科知识,而且可以互相帮助,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反思。苏教版的生物教科书安排了许多讨论活动,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把小组讨论的时间用于闲聊,有些小组只有少数几个人发言。通过观察,笔者发现,5人是一个小组的最佳规模,如果小组人数只有4人或更少,参与者往往会偏向于一对一的交流,而不是所有参与者的相互作用,这样也就达不到小组讨论的目的;如果人数太多则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有可能使有些学生成为旁观者,造成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收获很多,有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收获很少的不平衡情况。3.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探究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锻炼的机会,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单单教学生解出问题的答案,更应该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面临困惑时,要有自主解决的意识,首先做出各种猜测,然后收集信息,分析有关的资料,最后归纳总结,积极寻找答案,争取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提高。课堂中的探究形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前提下,选择多种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
[2]贲爱玲.在教师教育中应用元认知理论进行反思性教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4).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维莉.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四
数学教学论文:和中学生浅谈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和中学生浅谈如何提高解题能力文 路建国
摘 要: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课堂教学和每个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如何提高解题能力不仅是学生想知道的也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想知道的,在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会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顺利迎接高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取信息
不少中学生常常发出: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遇见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的感叹。问题在哪里?如何才能提高解题能力?这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也是苦苦寻求答案的问题。为提高解题能力笔者认为应该:
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解题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没有知识谈不上解题。解题是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不断做出推理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没有一道题解决它能离开基础知识或基本理论。如果遇见题目无从下手那么很可能是你没有具备解答该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可能是你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
所以在解题时每一步都是以基础知识作为推理的依据,深刻准确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解题,否则解题时不是出手就错,就是半途而废。切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二、切实掌握基本技能
解题能力的大小其次取决于各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代数式及超越式的变形,函数图像的绘制,几何辅助线、辅助面的添加,轨迹的求法,数列求和,因式分解,一些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等都属于基本技能。技能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没有知识就没有技能。事实上有时很难说清楚在某一个环节用的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解题的过程又可以说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解任意一道题都离不开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因此,一定要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在获取信息中下气力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解题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输出,从而实现解决目标的运动过程。”任何人解题都从破译题意开始,通过对题目所给文字、图形、符号、式子等的理解、观察、分析、联想,同时把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技能等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题目所给文字能说明什么意境,它隐含着什么,用怎样的式子反映,对应着怎样的图像;思考题目所给图形的特征: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如何,关键在什么地方;思考所给式子可以实施哪些变化,可以推出哪些结论等。当我们分析解题失误时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不能进入题目的意境,即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而获取信息进入题目意境是解题的必过之关。
四、勇于探索
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距离较远时需要的是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信息,从而迈出你可走的步伐。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特别是让你找出某种规律的问题,可试着走“探索―归纳―猜想再证明”的路子。
五、认真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属方法范畴,但更多地带有思想、观点的属性,属于高层次的提炼与概括。在中学数学中,共识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然与必然思想。数学基本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割补法等。而数学逻辑方法或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等。这些都是解决数学问题时理解、思考、分析的根本方法。恰当地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灵活巧妙地解决有些看起来复杂的问题。由此可以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威力。
六、认真反思解题的思考过程
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解完题之后就万事大吉。这在策略上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事实上提高解题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反思解题的思考过程。老师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体会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于是我们在解题之后应该认真地反思。反思获取信息的经验,反思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反思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反思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反思解该题的关键靠什么,反思还能用哪些方法求解,有多少其他的解法,反思能否将该题作特殊处理或做一般性推广。反思是总结得失,积累经验避免进入题海最好的办法,是通性通法,值得总结,是解决个别问题的一招一式也值得总结。积累的解题经验越丰富,解题能力越高。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解题时一定会迎刃而解。
总之,提高解题能力没有捷径可走。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在崎岖小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参考文献: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宁夏盐池高级中学)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五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兴趣;创新人才
【abstract】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is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ul,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lord ore, the teacher want more new ideas and give student construction 1 loosen, democracy of study environment, establish problem scene, then can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interest;the talented person of the innovation
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自觉性,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思考、质疑。一个答案或观念的产生,不一定正确,但其产生的过程也许会有创新的火花产生,这个“火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把创新教育误以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是个别脑筋特别“灵”,少数“尖子生”的事情,对大部分脑筋“笨”、反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的童年并非聪明,甚至有被老师赶出校门,流浪街头的经历。但是他们以后都成了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呼唤创新的今天,在21世纪崇尚科学的今天,以“三个面向”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把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2.激发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教育心理的研究也表明:一事物、一现象只有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探究该事物、该现象的活动中去。例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蝙蝠和雷达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蝙蝠是在夜间飞行并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的哺乳动物,而雷达却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他们之间究竟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的更轻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机会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思维的开端,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让中学生翻译,“它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时,大多数学生会说:“it was a delicious dinner.”我紧接着问学生:还有别的翻译吗?有的学生说:“it was a good dinner.”,还有的学生回答: “it was a wonderful dinner.”学生对“丰盛的”这个形容词见解独特,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在教学中,我对于那些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挑战、积极创新,把教学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勤于想象、富有创新精神、素质全面的建设者。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六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利的辅导和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全面学习,稳步提升地理课程的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读解地图上的知识,让学生对读图这门技巧重视起来。运用好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地图在地理课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地图在地理学科和地理的研究中被称作是“第二种语言”,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地图反映出来,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以便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侧面来说,地图更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地图,分析地图上的标识,运用地图,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1.熟悉地图、识别地图
学生拥有识别地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通过地图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首先基于学生对地图的识别和辨认,通过地图上所给的图标,获取地理信息。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识别地图时进行思考,比如说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这样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地图相结合,解决相关的问题。
2.培养分析地图的能力
仅仅只是会识别地图是远远不够的。分析地图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图画和标识,联系自己的思维,理解地图所蕴含的信息。每一幅地图上都有固定的坐标、经纬度、颜色、线条,都有它们各自的`含义。比如,某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的区域范围。在熟悉经纬度之后,可以通过经纬度和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当地的气候和温度资源。根据相关的地理环境和知识可以关联性地推导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地形了解降水等。所以,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联系所学到的知识,扩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3.反复训练,巩固知识
在课堂的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刚开始兴致勃勃,但时间一长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所以,老师不能对这样的学生失去耐心,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其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基础训练,让他们用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来记住一些地理要素(比如,各个国家的轮廓、大洲大洋的形状)。教师自己利用简单的题目,蕴含重要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间接地提升学生的答题效率。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的趋势,来进行有力的训练。总的来说,地图对于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学生单纯地对书本上的文字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必须看重图表的教学,提升每个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让孩子能够将解答技巧变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七
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论文
根据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的不良倾向,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作文的整体教学,提前读写,从低年级抓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问题,谈一下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前提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语道破读与写的紧密联系,只有多读,多进行阅读积累,才能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自觉进行阅读积累。伴随着学生写作兴趣的加浓,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和积累,并通过此举,加强和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让学生通过多方阅读,从所读文章中悉心体会,掌握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独到之处,并丰富、扩大自己的词储量,进而活学活用到他们的习作当中。若非天长日久的积累、运用,又怎么能做得到呢!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篇章进行熟读成诵,也可以增加阅读积累的容量。行之有效的阅读积累,能促使学生产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为他们开启写作之门。
二、重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促进习作能力提高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其实就是“说”作文和“写”作文,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促进口头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应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完善,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及时捕捉写作时机,鼓励学生即答作文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用心观察的,而生活又是给我们灵感的写作源泉,要引导学生及时摄下自动人的镜头,捕捉写作时机,进行即兴作文。即兴作文,是在老师出题以后,学生用短时准备,在没有经过充分的熟思过程进行的现场口述。它还包含了多种训练的因素,它可使学生从确定中心到选择取舍材料,从结构安排谴词造句都在快速反应中能得到训练,充分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条理和周密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2、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好话是写好作的基础,学生有很强的语感,笔下表达就会更加通顺、流畅。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不断激活,才能使他们不断发现新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在和别人谈话、交流时,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交融中,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发出智慧的火花。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口头语言又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言为心声,平时说话就做到言这有物、言这有序。写作时,怎么说就怎么写,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书面上而已。
三、改――促进提高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这几句话指出作文评改的方向。文章自改也好,互改也好,都提倡把习作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养成“文不厌改”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示范修改。教师在课堂上对“病例”进行示范修改。把范例打在投影上,各个方面的优点错误全都一一指点,再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批改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个人自改。刚学修改时不能操之过急,可让学生先试着修改老师己注上修改符号的自己的作文。反复练习后,慢慢地对这些符号熟悉了,再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给自己的.习作修改一些字、词、标点方面的毛病。随着年级增高,提高要求。在自改的内容方面教给学生自改八查:一查错别字,二查语句是否通顺,三查标点是否正确,四查卷面是否整洁,五查内容是否具体,六查有无真情实感,七查详略是否得当,八查是否有条理。教师对学生评改要即时评价。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合作互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思路也较狭窄,思想观点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分组阅读批改,相互取长补短,更能集思广益。每次作文初稿写成后,让学生相互阅读批改同学的作文。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同学作文的好写法,而后积极矫正自己的认识,修改自己的文辞,从而过到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无从下手,而改别人的习作却头头是道。我们可以利用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理论,让学生根据修改目标,写出一两条批语来,然后要求被改的同学根据批语内容,征求批改者意见,从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赏――增强信心
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我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可以小伙伴互读,还可以读给家长听。
学生的习作除了被自己的老师、同学、家长认可外,还能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其激励作用将无法估量。如肖复兴得到叶老先生的指点,从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努力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这样,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了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总之,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注重激发习作兴趣,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养成多观察、多读、多想、多写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欲望和习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不但能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写得形神兼备。使同学们不仅喜欢这条习作路,而且走得踏实、开心。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八
创新语法教学提高学生语法能力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语法教学重要意义的阐述,对语法能力的界定,提出一些创新语法教学的方法,认为培养学生语法能力是高中语法教学的中心。
论文关键词:语法教学;语法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能够较为熟练地驾驭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高中阶段是外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等问题,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二、语法教学的意义
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高中英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语法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规则,是用于表达意思、情感、态度的手段。学习语法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英语语法教学的使命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
学习语法是中国学生学会英语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因为汉语环境下,我们没有习得英语的语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因为他们不可能拥有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自然习得语言。任何语言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语法是由固定数量的明确的规则构成的。因此语法教学有助于减轻语言教学的工作量。通过语法我们可以把语言分解、组织成明确的范畴,这使得语言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语法教学使学习者关注语法现象,有利于学习者分项掌握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利于长远的语言学习进步。
三、语法能力
canale和swain(1980)将语法能力解释为有关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它们是学习者大脑内在化的结果,不是一些熟记的单词或规则。语法能力所涉及的是准确理解、表达话语表面意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larsen—freeman认为语法能力是准确地使用语法结构合乎情景地表达意义的能力,是继听、说、读、写之外的第五项技能,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他提出了一个语法能力的框架,包括三部分:形式、意义和语用。马广惠、文秋芳()将语法能力看成是领会语法知识和复用语法知识的总和。领会语法知识涉及对语法规则的辨认,复用语法知识则侧重语法规则在构句层面的运用。
教授语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区分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语法知识是指学习者所熟悉的语法规则,而语法能力指如何恰当使用语言规则来指导人们的语言活动或交流。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外语教学提倡learningbydoing。高中英语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从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来看,以书面表达为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并不是不清楚写什么内容,而是不能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以语法结构错误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形式错误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语法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语法教学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音像效果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讲解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空间中领悟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语法知识的内涵。它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费时多、模式单一的缺点,从视角和听觉上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要把学生的语法知识转化成语法能力,需要改革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更多创设情境,使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使呆板,单一的语法规则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学习的促进有着无限的潜能,它使学生接触到真实交际情景的机会大大增加,如网上英文刊物、网上聊天室、网上英文论坛等。这些都为提高学生接触真实语境中的语言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为语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二)多用归纳法,兼用演绎法
介绍新的语法项时有两种基本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教学中,教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规则做练习。归纳法教学中,教师展示语言实例,学生凭直觉理解该规则。演绎法和归纳法各有优缺点。演绎法开门见山,可以节省时间;但语法解释易造成以教师为主导、知识灌输型课堂。归纳法要求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学生本人发现的语法规则可能更符合现有的心智结构,因此更有意义、便于记忆,也能更好地应用。但归纳法的主要缺点是学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理解规则,而且学生可能得出关于某语法规则的错误结论。
有些语法点较为抽象,或没有多少规则可言,可以采用演绎法。但我们不宜过多使用演绎法,因为学生在此过程中基本是被动接受语法规则。在语法教学中,应采用“归纳为主,演绎为辅”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语法能力,切实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三)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运用语法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在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例如在讲解完某一语法之后,给出一个情景话题,然后请几个同学到讲台上用刚讲过的语法就此特定情景进行对话,同时请其他同学用间接引语记录下这几位同学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台上的同学进行鼓励和适当引导,让学生尽量用刚刚学过的语法进行对话。这一情景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交际的意愿,有利于实现真实化及信息反馈。
下面列举一些适合高中语法教学的任务类型。
1、信息沟
信息沟任务是一种在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练习语法结构的好方法。因为信息沟任务中每个学生接触到不同信息,他们要集中信息来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设计信息沟任务时,选取语法点要谨慎,不是所有语法结构都适合这种练习。
2、语法听写
语法听写,也叫整体听写,这种练习通过完整的上下文来检验各种语法知识。学生在重现原文时要有效地利用语法,还可从中发现自己对于英语究竟了解多少。教师要选取含有恰当语法结构的语篇材料,使其适合所教学生的语言水平。
3、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是强化练习目标语言项的绝佳方式,它使学生参与真实的信息交换。它可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设计,同时开展真实的交际对话,并且将学习过程个性化。调查活动能很好地说明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模仿语言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五、结语
教授语法的终极目标是自动化的语法能力。我国学生不缺乏语法知识,而是缺乏语法能力。了解语法规则只是培养语法能力的第一步,然而我们的教学往往就停止在这第一步了。
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语法的讲解上,一般学生在学完语法后仍然不能听说、不能读写,而且所学的语法规则不是忘记就是混淆。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应该把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通过语法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有意和恰当运用语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法教学的目的所在。在教学方式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日常生活,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融为一体,与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篇理解结合起来。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解脱出来,变以前单纯灌输语法知识为培养语法能力。我们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的推动语法课堂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九
教学中如何创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呢?本文从对阅读教学的思考,正确的阅读方法,个性化阅读等几个方面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阅读教学的思考 正确阅读方法 多媒体教学指导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好的课文不去读它,永远也不会变成精神财富。“读”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它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领悟和理解文中字缝之情,字外之意。这是任何教师凭讲解所无法代替的,同时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习自觉、持久、深入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能力。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并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能否圆满实现。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只读不思的现象普遍而又严重,由于教师压阵,学生不得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应付差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形在神飞。
近几年,创新教育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创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项崭新的课题。而在阅读教学中会出现一些现状问题,及时发现、分析这些现状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就语文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本是一门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社会科学,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却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语言“解剖课”。教师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乃至修改润色,力求头头是道地传授给学生,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阅读教学被摆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日程上来。对此,许多学者和语文教师是众口一词,赞赏有加。但据了解和观察,我们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即不“讲”也不“问”,干脆“放鸭子”,还美其名曰“自主读书”。没有了教师讲课的“束缚”,学生随心所欲,面对并不熟悉的课文,要么“小和尚念经”似的读那么一会儿,要么在教室“蹉跎岁月”,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一节语文课时间有限,课文大多篇幅较长,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是难以在很短的时间理解、掌握课文的。本人认为,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的时间应以25分钟左右为宜,凡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教师就不应包办,而应指点、纠偏,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要正确教给阅读方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做到;
1、带问题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朗读时启发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评判课文来直接理解,让朗读内容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就乐意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做出预期目标,学课文之前,让学生估计自己的朗读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估计自己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具体在哪方面提高。这样就增强了朗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自然课堂上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教给学生用试读、自由读、个体读、细读、跳读、先读后议、先议后读或者讲了再读、以读代讲等方法去自读自悟。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
阅读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悟式的阅读。要让学生在“读”的经程不断“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另外,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凭借自己的阅读进入意境,唤起内心丰富的想象。
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带问题阅读、边实践边阅读、开放性阅读等适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方式,有目的性、有感情、有顺序地去阅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领略作者独具匠心地遣词造句之妙处,体会文字语言的准确传神及节奏感和韵律美,不仅学到精湛的语言,而且还增长鉴赏语言的能力。
2、品读
课堂让学生大胆地品读,体现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品读课文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利用脸部表情向学生传达情感,也可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如语速、语调、停顿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运用表演、画画、多媒体等手段唤起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体悟这些词语至关重要。另外,还需要老师去激励、鞭策、感化和召唤学生的朗读情趣,捕捉“心灵对话”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人物评论、交流资料、练习片段等,将品读过程引发深化,拓展延伸,提高品读的兴趣。
3、默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默读、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使语文课堂张弛有致,在动静相生中尽显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因此,语文教学在提倡“朗朗书声”的同时,也应提倡“默默读思”。默读方法有:动眼不动嘴,边读边想边读边画,一目十行,让学生在默读、用心品味、欣赏的同时,个性化地批注、圈点、勾画、书写。圈点自己喜欢的词语,勾画感动自己的生动语句,书写自己感性趣的地方。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学生也就会主动、乐意地去做,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汲取精华。当然默读同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要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日益更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正是因为它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和音响等直观效果和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文本资料的优势,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眛。但不可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课件的固定化、内容的程序化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据观察,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播放影视剧片段或影视主题乐曲,而忽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感悟。这样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热闹,但因缺乏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很难与作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文本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教育网
3百度
4新浪网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
关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研究生是将来要到一个未知领域去独立工作的人,是我国创新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体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出发,提出改变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环境因素或者增加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的方案,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学界整体的创新实力提供一些帮助。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创新;环境因素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
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至五年在校研究生的总人数分别为30.12万、39.33万、50.10万、65.10万和81.99万,增长率都在25%以上,到时更是突破了100万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然而,我国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质量却并不高。20,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国际论文数据检索工具库sci、ei以及istp收录的文献中,以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sci-e文献总数:清华大学为3627篇,哈佛大学为5758篇,篇均被引用次数,清华大学只有0.57次,但是哈佛大学高达2.88次,表明我国大学和国家的学术水平远远低于国外水平。而且,从我国研究生学术论文总体情况中体现出我国研究生探索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手段、得出新结论的人还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在前人探索的领域中补缺补漏,或是进行资源与信息的“再现”或“整合”,创新能力水平堪忧。
二、我国现阶段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如下。
1.生源问题
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本应是为了那些对研究感兴趣,希望对某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学生所准备的,但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或者为了获得较高学历从而谋求职位的晋升而选择读研,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生对学术研究和创新基本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读研的目的很功利,只要顺利毕业或是拿了文凭就好,那些论文成果只是为了应付,并不是为了研究,或者说不是真心出于自己学术探究的目的,再加上我国这几年高校扩招,这种情况的研究生数量很多,所以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2.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入学考试模式问题
成为一名研究生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都是以考查学生在本科时期学习的专业基础性知识为主,并不太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就导致学生基本上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研究生的资格,在平时就不重视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资源的反复整合是另一种形式的信息浪费,知识的创新对这个社会来说才更有价值,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这个社会不断进步,所以说,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重基础知识、轻创新能力考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的重复记忆上,而忽视了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3.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有不合理之处
我国高校一般设置的研究生学习年限都比较短,基本在2~3年,而且研究生毕业之后读博的毕竟还是占少数,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就业,而选择毕业后就业的研究生在忙自己的课程之余,就需要在研究生期间去实习、去考证,为自己的工作准备条件,从而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学术创新。
另外,我国对研究生研究范围的划分过于狭窄,使得学生只注重一个领域内的知识,专攻一个领域内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隘,无法做到自己专业知识与其他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生在这个学科渗透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需要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中终将遭到淘汰,而且,仅仅拥有单个领域方面的知识,不容易发现其他领域与所学专业的交叉,不容易找到创新点,不容易发现新问题,更不用说思考、解决新问题了。
4.导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研究生阶段以前,我国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学生上课基本上只管认真听讲,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去创新,讨论和学生提出的异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几乎没有意义。在研究生阶段,是一个老师介绍专业前沿问题、介绍专业研究空白但有价值领域以及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但是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老师还是按照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法来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对学生发现、思考、解决新问题的启发;而从学生方面来说,由于小学到大学本科都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大部分研究生还是习惯被老师“推”着走,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专业领域中的研究空白,学生一般很难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
5.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一方面缺乏的成熟、完善的鼓励创新机制,在学校内外很少举办那种需要学生组队参加的创新大赛,这种创新大赛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激发队员间与对手间思想的碰撞,拓宽他们的视野,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友情;另外,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的奖励设置也很少,学校常设的奖金基本上只有奖学金,而这种奖金的设置对于学生创新并没有很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缺乏淘汰机制,严进宽出,一般情况是,只要一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就理所当然地毕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放松学业,特别是对那种需要文凭而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没有淘汰机制,他们就很可能只会功利性地完成毕业所需要他们完成的任务,而不会积极地进行学术的研究和创新。
三、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的列举和分析,我们可以对上述环境因素进行改变或者增加有利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营造我国高校的创新氛围
我国中小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为升学考试做准备,而升学考试又主要是以知识的记忆为主,因此,我国中小学校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至于这些学生到达研究生阶段还是习惯被老师推着走,缺乏创新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所以,我国应当考虑在自己的教育体系中专门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在平时对学生的授课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周末多开展一些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对于有自己创新成果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励其他同学注重对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我国高校创新氛围的营造创造条件。
2.改变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模式
为了优化研究生生源,我国需要改变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模式,专业基础知识的考察固然重要,但是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该逐渐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应变适应能力等素质的考察。对于有特别潜质的学生,学校可以不受原先录取标准的限制,考虑对学生的破格录取,但是由于我国“熟人社会”的性质仍然存在,因此,对于研究生破格录取制度的建立,与其相配套的审查学生确实有特别潜质、保证公平“破格录取”的相关制度也要同时建立,这样既保证了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进入我国研究生的队伍,又防止个别学生在不符合研究生录取条件的情况下,凭着“人脉关系”走“破格录取”的途径,进入研究生队伍。
另外,我国还可以借鉴美国选拔研究生的方式:美国选拔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参考大学成绩,很多教授在教大学生课程时就会注意那些有特殊创造力的学生,假如这些学生愿意跟教授选一门自修课,就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自学并且在通过考试后将成绩计入学位学分。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如果愿意继续跟着教授学习,教授也愿意收其为自己的学生,那么该学生就理所当然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师在平时给本科生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特别注意发现那些有特殊创造力的学生,如果学生愿意,老师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最后成为老师的研究生,而这种模式也可以发展为我国招研究生的一种形式。
3.完善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适当延长研究生的学习年限,考虑上课和实习同步进行,从而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供条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发现自己需要但自己还不具备的知识,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并以此来选择职业,从而使研究生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高校还可以依据学科渗透程度加深的趋势,在研究生课程的设计方面突破研究生的专业领域范围,增加其他有交叉可能的学科课程的设置,这不仅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提高了研究生跳出常规、用其他学科方法对其专业学科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可能性,还最终为社会培养出了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一举多得。
4.改变导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多研究生导师仍然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法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研究生导师应该改传统的上课形式为辩论、讨论、演讲、案例、苏格拉底提问式的教学法,不断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钻研的精神,与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还可以改变一导师带多学生的情况为一学生由多个不同方向的老师共同培养的形式,发挥导师团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能够给予学生不同学科或者学科不同方面的介绍与引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助于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和交叉的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5.增加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鼓励创新机制和淘汰机制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方面应当完善鼓励创新机制,经常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组织需要学生组团或组队参加的创新比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激发队员之间以及队员和对手之间思想上的碰撞,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还应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增加淘汰机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在录取博士生时,招收的人数总比应录取的人数多,入学后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和第二年的资格考试进行筛选,实行相对淘汰。资格考试的淘汰率大约为5%,有些著名大学的淘汰率甚至高达40%。假如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增加这种淘汰机制,必将会督促学生加大投入到科研学习中的精力,加强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一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论文
摘 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发展”的新教材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中学 物理 实验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某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才能的机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摩擦力”一课时,上新课之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我先请两位学生带上物理教科书到讲台上来,同时我说:“我请这两位同学帮我给同学们玩个小魔术,让大家开开眼界。”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的话所吸引,情绪也非常活跃。我先让两位学生把物理教科书交给我,然后接着说:“现在我把这两本书逐页逐页相交叉迭合在一起,然后,将这包粉笔压在两本书交叉迭合的上面,这两位学生同时用力拉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听罢我这似乎夸张的话,有些学生将信将疑,有些学生表现出不服气。这时我一声:“开始!”这两位同学像拔河似地用力拉了起来,下面的学生不断为他们加油鼓劲,但他们怎么也拉不开。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都急于想知道其中道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很好的激发。这时,我才适时地提出问题:这两本书为什么能神奇地结合在一起,拉也拉不开呢?要了解其中道理,请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这个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认识事物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从仪器展示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视觉刺激。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2、培养思维能力,理解物理规律。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思维与实验相互结合。直观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感性材料。
3、培养创新能力,挖掘发展潜力。在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从观察的物理现象和思考中,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萌发出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新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亲身实践去验证,使一个个未知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从开放式的自主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除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外,还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即开放物理实验室,以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实验,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身边的物件和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探究性地开展实验,大胆地提出实验设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以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仅关注教育结果,更注重教育过程。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最一般的办法就是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的。例如:一只白炽电灯烧坏了,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烧坏?分析问题:
(1)可能电流过大。
(2)灯泡的密封性不好。
(3)使用时间过长。解决问题:
(1)先观察看是卡口还是螺口。
(2)安装时要注意灯座是否漏电。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要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提问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实在在地确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他们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用所学的知识感知社会的同时,亦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了一个较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伟陈一龄孟繁梅微生物学实验必须建设以技术学为中心的独立课程体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1(5):21-22。
2、孟大敏何晓雄工科物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m].大学物理,(7):46-48。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60-162。
4、刘承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杂志..4(6),138-139。
5、米金英浅谈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17),32-33。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1.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1.1教学方法单调
虽然现阶段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采取单项讲授为主,课堂上与学生几乎零交流,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于课堂,跟上老师讲课的思维。即使老师留了课后作业,大部分学生是完成了,但理解与否就不得而知。
1.2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好奇心重,爱动,然而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没有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授课激情不高,与学生交流较少,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1.3作业较多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会给学生留一定的课后作业以复习课堂新知识,许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给孩子抱一堆的补习班,导致学生的童年都被补习班和作业给覆盖了。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针对现代小学教学课堂现状,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为主,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学定教,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最大的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自己要大胆尝试,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被学生不能质疑教师所束缚,勇于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江苏省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杨习春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我们可以打破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地方这一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大自然的课文时,带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通过同学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再讲授课文同学们的听课兴趣会大大增加,还可同时对知识进行拓展,启发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纯条款记忆式的学习方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相对学生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利用简单的图片使课文情景再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培养。第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对多样化的信息输出,极大的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想象力,使其身临其境。另一方面神奇的科学技术可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其积极学习,积极创新。
2.3创新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与乐相结合,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成就感。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比如可以举办角色扮演比赛,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辩论比赛,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同一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统一结论在小组间进行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相互尊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比赛结束进行总结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程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资料自主探寻新知识,训练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三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刘铁汉 长葛市第十六初级中学,河南 长葛 461500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部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设法唤起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开拓学生思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看法: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的主要思路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开展分层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发展要尊重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一个协调性指导。所以,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应该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并开展数学教学,这也是对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积极响应。
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新课改提出要“灵活教学,让课堂多样化”。所以,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具、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充分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才能有兴趣去学习,自发产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比如将数学课堂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具之中,其效果要远好于枯燥的板书讲解。
3.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揣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再有就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之前,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历史,再配合讲讲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楔形文字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计互逆式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激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时,可引导学生从反面去思考,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数学教学论文 )若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解题,不但可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逆向思维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为进一步打破学生禁锢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起逆向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加以启发引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则要求学生必须回过头去验算其解法是否正确,如学生证出一道几何题后,则要求学生把原题的结论改为已知,把原来的一个已知改为结论加以证明。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多渠道达到思维目标。因此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多进行探索创新的尝试。数学探索性问题,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探索新问题,创设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还要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基础上通过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在概念教学中,就常常借助想象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会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感知。学生通过想象,思维发散性得到了训练,学生从想象出的几种解法中找出最简便的一种,使思维富有创新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向创新方向发展,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四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当今地理知识不断的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科学体系不断更新,不断发现真理,也是不断更新真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强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学的本质精神,这种创新能力的本质才能得到培养。具有创新的地理教师,才能有创新的地理教学,培养的学生才有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 研究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高中生已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潜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应及时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补充知识,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可以选择下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
(1)黄土高原区和南方陵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2)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源”与“节流”问题和土地荒漠化调查及防治问题;
(3)贫困地区农村燃料不足问题;
(4)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问题;
(5)学校、工厂、城市等用水量调查及节水问题等等。学生通过亲历实践,调查研究,进而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养成创造性品质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的创造性品质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的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兴趣广泛,自信心强,求知欲强,独立性强,富有责任感和想象力,敢于尝试困难,勇于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在于关注学生敢于自主探究、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以及形成尊重事实,独立思考,研究意识和态度倾向, 而并不在于学生获得了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这种创造性品质是学生长大成人后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其创造性在学习过程得以中充分发展。
三、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今年春天刮了不大的沙尘暴,形成一股较强的旋风,把地上的灰尘、废纸成漩涡状卷起,当时许多学生兴奋地奔走相告:“龙卷风来了!”有的同学却很疑惑:“这不是龙卷风吧?”对于这种现象是不是龙卷风,同学们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龙卷风的成因、特征、多发地点。笔者及时利用上课时间,结合地理课本“风的形成”这一节提出这一现象,先学习“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有关龙卷风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并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探究,找到了以下信息:
①龙卷风是从天空中积雨云里垂伸下来的一根上粗下细的云管,形似漏斗。
②龙卷风风速极大,可达每秒200米,而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一般为每秒32米。
③龙卷风的极大风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亡。当笔者提出“今天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涡风是龙卷风吗?”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地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同学总结说:“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风不是龙卷风,因为:
①当时天空晴朗,没有云;
②操场边的小树腰都没弯一下,可见风速不大;
③这股风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了从生活高中习地理的乐趣。
总之,21世纪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改变过去教师灌输填鸭、学生死记硬背;崇尚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活动的做法,以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为宗旨,不断强化地理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造就21世纪的祖国新一代建设者而奋斗。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篇十五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听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听力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然而,听力是学生普遍感觉较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英语教学中如何优化听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成了英语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兴趣心理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是学生吸收口头信息的必要途径,也是交际性教学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所以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听力能力呢?
一、优化听力训练方法
听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直接关系到听力训练的效果。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1.加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英语词汇量。英语词汇量是听力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就不能听懂,无法理解句子、文章的含义,当然正确解答听力题目也就无从谈起。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对语法内容的学习,这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也是至关重要的。2.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注重学科渗透,扩大自身知识面,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3.重视听力训练与文化背景的教学关系。我们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差异教学,确保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的偏差。4.重视听力训练形式的丰富性。听力教学过程中,为了预防学生听觉疲劳的情形,我们要避免利用整堂课训练听力的做法,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听力教学活动。
二、选好听力训练材料
听力材料是进行学生听力训练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听力训练的材料可谓丰富多彩,诸如各类英语报刊所附听力材料,各种英语听力专项训练,各地模拟试题听力材料等等。但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达不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选取听力训练材料,我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首先,结合文本教学内容原则。这样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让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正确率,树立学生的`信心,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听力心理障碍。其次,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原则。听力材料的选择必须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热情。因此,听力材料应尽量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
三、调节学生听力心态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只有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听力水平,提高自己的听力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以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为起点,运用下列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首先,正确认识听力中的紧张心理。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心理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对听力学习总是抱有患得患失的心理不可取,它不仅会使自己产生莫名的焦虑、恐慌,甚至还会由于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影响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其次,不断增强听力学习的信心。听力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平时卓有成效的英语学习,并辅之以正确的听力方法,就能够获得听力学习的成功。因此,只要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听力学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听力能力。
我们必须重视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的要求,明确听力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听力训练,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