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关爱简报(1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送关爱简报篇一
(二)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一是坚持“社工服务”理念,开展个案服务。以水井坊街道为例,个案管理中心深入推行“1+2”走访群众工作模式,将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的“夹心层”困难群众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库,按照“信息到户、真实准确,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他们实施“三级分类”帮扶,实现精准识别有据可查、精准扶贫有据可依。二是引入“心理学”治理模式,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地开展心理障碍扶贫对象服务,挖掘和激发扶贫对象自身潜能,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扶贫对象自身应对困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家庭帮扶为单位,突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展残疾人及家庭成员“支持系统”,建立社工服务项目,逐渐恢复和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参与
创新“1+1+n”社会援助帮扶模式,让党员干部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由党员干部与扶贫对象帮扶结对,认领帮扶项目。二是整合爱心企业力量,弘扬社会责任。以街道党员干部为主体,定期拜访辖区爱心企业,收集反馈帮扶需求,为扶贫对象提供及时的帮助。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多样化开展贫困帮扶。通过社区义工、社区捐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来,实现参与力量的最大化。
(四)项目带动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
按照分类援助、个的思路,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量身打造针对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度残障人士、长期(突发)性疾病病人的“乐助展翅”“邻里互助”“乐助医疗”“大病救助”等援助项目,针对有心理障碍、技能匮乏、出行不便等居民的“心灵彩虹计划”“希望之旅”“暖心计划”等援助项目,用“群众点单、中心下单、干部接单”的“三单制”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二、锦江区“1+1+n”社会化帮扶模式的特色优势
(一)弥补政府单方开展扶贫工作的不足
成都市街道人口一般在5~10万,有些大型街道甚至多达20万人以上,每个街道相对贫困人口也有数百人(户),单纯依靠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对困难群众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也无法及时跟进贫困动态,贫困帮扶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由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众多的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可以解决非传统性的致贫问题,例如家庭功能失调、社会功能缺失、心理障碍以及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形成的“等、靠、要”心理与行为能力。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手法,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改善困境人群的生存困难、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以多样化的帮扶项目为依托
以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为例,由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营,全年开展了“1+1大病家庭营养费计划”“心灵彩虹计划――心理辅导与社工专业服务”“暖心计划――困境人群志愿服务”等10余项工作计划,不断改善特殊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
(四)通过社会组织带动全社会参与
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的强大能力,由社会组织帮助政府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建立系统性的资源库,与爱心企业、合作基金会、合作医院及爱心居民建立稳定关系,为困难群众个案救助工作提供强大的服务转接平台,并定期向爱心单位和居民公示捐赠资金物资的去向,共同探讨辖区困境人员社会参与模式,协助企业、居民更有力地践行社会责任。
三、破解城市相对贫困的建议
(一)建立信息对称机制,构建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
城市相对贫困的原因复杂,但目前单纯地依靠低保和入户走访来判断相对单一,信息没有得到全面反馈,要建立与低保以外的残联、红十字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业务窗口的信息对接机制,由民政局牵头构建全市统一的困难群体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困难评价标准,对困难个案进行再分类、再核实,形成一套完备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加大“能力扶贫”和“思想扶贫”,从源头上去除“穷根”
由于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很多困难群众一是缺乏就业技能,二是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与畏难情绪。建议一方面要采取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类群体的心理帮扶,政府积极宣传“脱贫”典型事迹,营造“勤劳致富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同时社会组织通过鼓励、接纳、倾听、尊重、支持等心理治疗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克服“畏难情绪”,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加大对扶贫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
在原基础上,建议设立“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专项扶贫资金”子项目,加大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功能和“种子”作用,激发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精准扶贫效率得到提升。
(四)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社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
当前的资源整合是由政府牵头,承接扶贫工作的社会组织具体负责运作,但相对而言,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服务的具体方案和办法,实际解决社会组织在财物募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发展。
送关爱简报篇二
以党的十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计生留守儿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为目标,切实帮助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升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为构建和谐__,建成小康__作出贡献。
全乡农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家庭的留守儿童,其中独生子女户、女孩户中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儿留守儿童作为关爱服务的重点对象。
(一)开展结对帮扶。乡计生办要做好计生户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父母打工所在地和需要帮助的内容,确定重点对象进行帮扶。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净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二)开展生殖健康青春期教育。乡计生办要积极与学校做好联系,以青春期教育为切入点,对五年级以上留守儿童开展青春期知识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让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教育走进课堂,使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并为留守儿童免费检查身体,项目为测血压、体重、身高等,提高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
(三)落实流动人口跟踪服务。通过关爱计生留守儿童,经常与留守儿童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及子女所接受的帮扶,了解、掌握他们的去向,用我们的行动去感化他们,使流动人口能自觉遵守国家的计生政策,进一步开展流动人口跟踪服务。
(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宣传落实,确保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各项优惠政策惠及留守儿童家庭。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27日—4月5日)
组织各村(社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张贴标语、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宣传活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营造浓厚的关爱农村计生家庭留守儿童工程的宣传氛围。
(二)调查、摸底、上报阶段(4月5日-4月20日)
组织各村(社区)结合计划生育流出人口管理台帐,对本村范围内的女孩、留守儿童家庭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因计生留守儿童本人或父母病残、患重病或死亡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建立个案信息库,作为计划生育关怀帮扶和救助的依据。
(三)优质服务阶段(全年)
每学期对女孩、留守儿童做一次免费健康查体,上一节青春期健康教育课;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对查出有疾病的留守儿童,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使其得到好的治疗。必须将独生子女户、双女绝育户教育救助、医疗救助、扶贫救助、生活救助等救助政策落实到留守儿童家庭。
送关爱简报篇三
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 xx镇中心小学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少年xx“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推动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残疾学生姓名:xx东,男,汉族,是 xx镇xx村xx组村民。属于重度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能正常到校上课,但是该生智力健全,具有接受教育能力。所以我校对该生实施“送教上门”的服务。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了家长自愿、学生愿意学习的前提下,实施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学校教师定期实行“送教上门”服务,每周不少于 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五年级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细节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期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会, 研究送教上门计划,总结本学期送教上门工作。
3.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 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 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送关爱简报篇四
按照《**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年度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是新阶段改革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管道”和“总漏斗”。其中,强化组织领导又是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此,我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 认真落实领导分管及具体承办部门。
在2016年10月首次接到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多次将驻村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党委会讨论议题,研究驻村帮扶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学院构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党委江书记全面负责学院驻村帮扶工作,确定党委办公室为具体承办处室,统筹推进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并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为帮扶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江涛作为我院帮扶村**村的联系领导,多次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情况,主动关心指导我院驻村干部,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院校领导强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选派了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并把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学院的党委会议事议程,定期研究,组织和动员班子成员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做好此项工作。多次与驻村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驻村干部工作、生活动态,推动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差旅费用等待遇的落实,关心、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在前期调研摸排工作基础上,还结合**村和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了驻村帮扶工作具体举措。
(三)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调研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2018年6月,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等,深入**村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学院驻村干部前期调研摸排基础上,明确了扶贫对象,明确了结对帮扶实施办法,每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我院还因地制宜,结合村民情况及学院实际,制定了2018年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先后开展了送医下乡、爱心小书包等多项活动。学院领导干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求解决村民具体问题和困难。
二、认真选派干部,夯实人才保障
(一)严格按照规定选派驻村干部。
结合省委《关于在直属单位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认真遴选驻村帮扶干部。经综合考虑,确定了原学生处副处长同志为学院驻村帮扶干部人选。该同志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热爱农村工作,是我院一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
(二)认真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和工作保障。
学院认真落实第一书记各项待遇。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落实第一书记生活工作待遇保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待遇。每年安排一次体检,并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60元/天的标准为第一书记发放生活补助费,并一次性发放2000元补助费,用于购置到村生活用品。对其从学院到派驻村往返交通费用和途中住宿费用,由《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据实予以报销。
三、扶贫出真招,工作重实效
(一)制定**村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村“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帮扶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组,从2018年3月8日开始,进行了为期20多日的村情、民情调查及春耕准备情况调研。驻村工作组走遍了**村11寨子114户家庭,实地查看了所有家庭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了解了家庭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实地调研了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对23户贫困户进行了重点走访,详细了解其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劳动力情况、适龄儿童入学、对脱贫的需求等情况。
驻村工作组先后主持召开村干部大会、村委会、村民大会及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干部及村民意见建议,多次与村干部召开会议商量,因地制宜最终研究制订**村2016-2019年“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及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确定了开展爱心小书包、送医送药下乡等多项帮扶措施。
(二)扎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村贫困户每户均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按照“六个精准”中扶贫对象精准的要求,按照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驻村工作组对**村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通过规范程序,最终确定**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3户107人,并建立了专卷,实行一户一卷,对他们的人口信息、劳动力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每户贫困户都确定帮扶责任人,其中确定了4户贫困户为我院领导干部直接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
(三)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在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为**村、贫困户提供支持帮助。
学院在扶贫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从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支持,发挥教育行业及附属医院的特点,开展以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为重点的扶贫工作。我院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主要领导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参加座谈会,听取吾依乡整体现状、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及产业项目开展情况介绍,共同研究讨论**村精准扶贫的方向和措施。
2.与乡村干部、贫困户及老党员代表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精准扶贫情况,并向患病的精准贫困户代表、老党员代表赠送了药品。
3.学院附属医院专家们对**村80余名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开展健康教育130人次,现场到患急症昏迷的群众松依家中详细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发放药品,并提出后续治疗建议。
4.走访贫困户,到贫困户**家进行慰问,了解其家庭状况及脱贫致富的想法,鼓励一家人劳动脱贫致富。
5.在**中心小学为159名学生发放由全体党员捐献的价值13000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大山,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为家乡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6.医院专家们对**乡全体村医开展医疗技能培训,根据村医们文化水平不高,医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着重培训村医的现场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等,要求他们现场学习,现场操作,人人过关。
7.开展教育扶贫。发挥教育部门的行业优势,解决贫困户及村中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就读的问题。目前,贫困户学院与省教育厅、招办、县招办等多方联系,已被学院“9+3”护理专业录取,并在学院顺利就读。
8.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公布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联系方式,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
9.在11月中旬,学院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行动,向全村23户贫困户、8户特殊困难群众,捐赠棉被62床、棉军大衣58件,让他们能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
送关爱简报篇五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专门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
(二)注重前期调研
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前期调研,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得失、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前期调研作为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动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充分尊重而又不简单迎合其需求。
我校继去年在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土地中学、红土地镇中心学校、红土地镇大坪子希望小学、红土地镇二坪子小学、凤合中学和转龙镇中学6所中小学开展“国培计划”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至4月间,先后实地深入泸水县六库镇中学、泸水县第一小学、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福贡一中、昆明市官渡区中对龙中心学校、白汉场中心学校、嵩明县嵩阳镇二小、西山区观音山小学、石林县巴江中学、紫玉小学等学校,同时在我校举办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省级项目、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项目小学数学100人,初中数学100人;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幼师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0人,“送培下乡”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50人,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150人。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国培计划”不仅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综合素养、专业持续发展能力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承办高校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昆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对村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云南省第44期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等项目的参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选聘、教学监控、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具体问题,认真听取学校领导、中青年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及其他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充分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
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调研情况,为“国培计划”的项目确定、方案设计、立项申报、竞争投标、优化课程、提升质量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我们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分项目、分类别、分学科更加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项目特点、课程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师需求,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体现国家要求与我省实际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与参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项目基本要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相结合,探索适合省情的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机制,努力提高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培训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优秀的培训专家和合适的培训方式是培训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尊重省教育厅项目方案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反复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力求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专家遴选、实施方式等方面更加优化。
在培训目标上力求科学合理,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帮助参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并强调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教师长远专业发展的统一。
在课程设计上紧扣3个“标准”,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围绕3个维度: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学员实际,在将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程和专题,如《电影中的教师与教育》《微博和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使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努力促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训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转变,并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大幅度增加名师示范课和学员研究课的比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集中学习与跟班跟岗研修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摩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引导培训主讲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式。在跟踪指导环节设置了研修和实践的硬性任务,以活动和任务驱动来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我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研及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整合省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机构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同时,我校与昆明多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组建了由省内外高校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园长)、本校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所选聘的培训专家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省、市、区不同类别的教研机构,有的来自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一线。总体来看,省内外专家基本达到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超过50%。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是师德品质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较佳。
(四)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国培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实施模式。我校实施的“送培下乡”子项目共3个: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在红河州教育局、文山州教育局和昆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高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将培训送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通过“在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
与其他短期集中培训相比,“送培下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安排和突破,其中实践性培训的比重超过了70%。
初中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红河州教育局职成教科、蒙自市教育局和蒙自市第三中学合作,培训安排在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文山州教育局政治处、文山市教育局师训科和文山市第五小学合作,培训安排在文山市第五小学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安宁市教育局、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昆钢幼儿教育中心合作,培训安排在昆钢幼儿教育中心进行。
“送培下乡”不是简单地将培训地点从大学课堂搬到学员所在地,而是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切切实实体现实践性培训要求。“送培下乡”更注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做到“四送”,即给学员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典型的成长案例、精彩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注重学员教育理念与师德感悟的基础上,围绕实践性教学组织培训内容,重点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和课后说课、议课、评课等内容。通过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等一整套有机结合的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培训氛围,在为参训学员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专题和课例的理解与认识,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专家讲座也与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紧密相连,专家参加观课、说课之后,组织学员议课、评课,然后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学员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观课、评课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其他各个项目的实施中,专家们充分关注学员的实际需要,围绕培训目标,通过丰富的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活动,使每位参训学员在听课、观摩、交流思考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多学员参与的环节,培训专家和学员共同分享,共同提高。专家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忘我的服务精神、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不仅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令参与培训管理的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
(五)规范项目管理
对参训学员严格管理,悉心关怀,做好后勤工作,提供相关学习、生活条件,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训机构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我们根据我校承担培训项目及人数增加的情况和有关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二、培训效果
在省及相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所承担的“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同行、参训学员、顶岗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
昆明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项目在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从我校自己所做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情况看,各个项目的参训学员对培训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学员感到收获很大。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带给了参训学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专家、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对参训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习习惯和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也对我校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他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自身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索和完善“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日制教学及其他教师职后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需要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努力改进。
一是“送培下乡”项目因学员跨州(市)集中,增加了部分学员参加培训的成本和困难,同时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建议今后安排“送培下乡”项目时,让中小学教师在当地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送培”的本意。
二是后续跟踪指导方面仍存在实效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培训让学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但这些收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应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让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变化,这是培训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但什么样的后续跟踪指导更加有效呢?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作为培训承办机构,我们会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经验,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让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得到更大的收获。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培训承担机构和相关办学部门的自身建设,根据国家推进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涵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送关爱简报篇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二)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三)较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普通话应达到国家语言委员会规定的二级乙等水平。
四年。
工学学士。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元件、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包括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训练、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等。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进度表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三)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至少选10学分)
(四)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至少选15学分)
(学分)
1、 军训、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不计入总学分。
2、 本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课程,获得至少165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要求的可获学士学位证书。
3、 作为第二专业修读本专业的学生(包括二学位),须修满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获得至少6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达到二学位要求的可获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4、 其他专业学生,辅修本专业,须修满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课程及一个方向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分。获得至少32学分的学生,可获得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
5、 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将依据学校规定,认定科技创新实践学分,计入总学分,与其它选修课程同等地位。
送关爱简报篇七
为贯彻落实市计生办协会转发的《关于广泛开展“生育关爱”的意见》(**计生办[20**]5号)文件精神,开展我镇“生育关爱”工作,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v^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精神,把“生育关爱”作为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的具体活动形式,为实现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生育关爱”的主要任务:
1、关怀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
2、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
3、关怀独生子女、尤其要关心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4、关怀女孩健康成长。
(二)“生育关爱”重点目标人群及任务:
1、农村纯生二女结扎户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
2、城镇独生子女残疾或夭亡家庭。
3、流动计划生育弱势人群。
4、对未婚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和行为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树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观念。
送关爱简报篇八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深入研究班级中的典型案例,撰写出有价值的德育论文,提高德育的实效型。
二、工作目标:
由于新的教学改革,本学期我们班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我们班学生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算可以,但适应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不过是长短而已。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尽力让每一位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改变,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三、重点工作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竞争的班级氛围。
(1)制定并修改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使学生在一个比较舒心的环境中学习。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1)抓好每一次班会。提出班级的总体奋斗目标,以班训为指针,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共同为班级的未来努力奋斗,形成“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骄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心理调整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如: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主客观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体会“自古英雄多磨难”的内涵;教会学生掌握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同时针对平时成绩较好,考试成绩经常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不同学科,邀请科任老师与其交流。
(3)意充分利用班会讲解自信心的建立与实现,并结合学生的事例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确: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但自信的基础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实力,而实力要靠付出和努力。
(4)首先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从小事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学初要求每人制定学习计划,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5)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校、班各项活动。如:学校的各项活动向班委会、班级的班会、活动向同学招标。
(6)加强值日干部的职责,给值日干部一定的自主权。继续坚持每天一名值日干部制,以便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机会参与管理。
送关爱简报篇九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帮困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立足民政“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民政“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能优势,强化扶贫帮困意识,通过卓有成效的扶贫帮困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建设幸福新作出新的贡献。
二、帮扶对象
新店镇曹庵村30户低收入家庭(名单附后)。
三、参予帮扶对象
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以及其他自愿参加帮扶的人员。
四、帮扶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经过全系统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在就业、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被帮扶困难家庭稳定脱贫。
(二)阶段目标
1、2013年底确保60%的帮扶对象脱贫。
2、2014年底确保80%的帮扶对象脱贫。
3、2015年底确保被帮扶对象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五、帮扶措施
(一)政策帮扶
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民政在保障民生中的职能和政策优势,要及时将帮扶对象纳入到各项政策保障范围内,使帮扶对象充分享受到政策惠民的成果,引导帮扶对象正确看待面临的困难,既要帮助他们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更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发展信心。
(二)结对帮扶
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予整体联动立体帮扶活动,局领导挂村负责,机关干部职工帮扶到户,实行计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制度,帮扶责任人要帮助帮扶对象制订家庭发展规划。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协助帮扶对象选项目、学技能,帮助向相关部门反映和协调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发展家庭经济提供服务。要坚持走访慰问,每季度不少于1次,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结成相对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一帮到底,直至脱贫为止。
(三)就业帮扶
要根据帮扶对象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状况和就业要求,积极扶持家庭自主创业,要联系一批企业单位和民政福利企业,协作帮扶,优先为帮扶对象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
(四)慈善帮扶
要充分挖掘社会潜力,有效运用各项慈善资助活动资源,进行扶贫帮困,要根据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优先纳入到各级的慈善救助、春节慰问和助医助学活动中去,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慈善救助活动的成果。
(五)志愿帮扶
要充分利用民政的职能效应,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展结对帮扶。一是动员行业协会和各类社会组织自愿参与帮困活动。二是发挥双拥共建平台作用,动员军地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到扶贫帮困活动中来。三是组织开展爱心大使、慈善大使活动,动员民政系统广大职工积极开展为帮扶对象“献爱心、送服务”自愿帮扶活动。四是开展福彩扶贫社区行活动,组织各福彩站,利用五一、春节等时机,深入到民政帮扶对象家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宣传福彩、弘扬善心。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实施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是履行民政职能的需要,也是改进机关作风、改善民生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报道、建立帮扶台帐、督查推进等工作。各直属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明确责任人,为帮扶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帮扶途径,提升帮扶实效
局将以科室为基础,成立6个帮扶小组,在局帮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局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各组自行安排好每季度一次的帮扶活动(原则上不少于1次),紧紧围绕各自的帮扶目标任务,在落实局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认真学习先进单位帮扶经验,创新帮扶方法,拓展帮扶途径,不断提升帮扶能力,切实做到帮扶手段多样化,帮扶措施具体化,帮扶效益最大化。
(三)制订帮扶计划,完善建档台卡
送关爱简报篇十
二、切实落实帮扶解困措施。深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为广大的计划生育家庭造福。
一是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及时兑现20*年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要确保兑现率*到100%,认真组织开展20*年度的奖励对象调查工作。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工作。按照群众审议、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社会监督等工作程序,实行扶助政策公开、扶助对象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扶助监管制度公开,确保对象确认率控制在‰以内。
三是继续开展“三结合”工作,切实从计划生育家庭最迫切、最关心、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事情抓起,在资金、物质上让帮扶对象得到实惠,为各帮扶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变单户帮扶为成片帮扶,真正做到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四是对农村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对他们要从生产生活上切实关心,涉及的门诊定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独生女子父母奖励金要及时兑现到对象手中。
五是认真开展联乡驻村工作,对计生委联系的申家乡塔光村和进宝村,积极组织向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救助32户独生子女特困户和特困家庭,落实好帮扶措施,在春耕期间将向困难群众助春耕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中所需的物质,深入田间地头参加春耕义务劳动。
六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万众救助计生贫困户”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对计生贫困户进行钱、财、物等的扶持和帮助,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捐献一份钱物,各乡镇要有一个联系帮扶点,救助2户特困户。
七是开展“关怀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免费对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积极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送关爱简报篇十一
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从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仪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以及在工矿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或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在11级(秋)新生入学时,组建校企合作九江仪表班。学校推荐品学兼优、有意愿到九江就业的学生报名,由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对学生进行面试和考试,评定合格者入选九江仪表班,在校学习理论知识2年,第3年入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实习。
(一)职业岗位:
①仪表设备的线路的安装、调试运行与检修人员。
②仪表设备的机械部件安装、调试与检修人员。
③掌握工业自动化仪表的操作、运行和维护的现代科学理论,工业自动化仪表检测、维修等先进的工作的技术。
④熟悉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动态和前景,具备九江集团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①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③积极进取,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④具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⑤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⑥具备综合职业道德。
2、能力要求
①具有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②具有较强的电路识图和电路分析能力、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及维护能力。③具有对常用仪器仪表设备线路安装检修、调试和检修的能力。
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掌握钢铁集团工业仪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课程设置:
2、课程表:
送关爱简报篇十二
关键词: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等各部委联合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等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深入落实,特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与此同时特教工作也面临着转型期的巨大考验,其中首应解决的是送教上门。通过“普六、普九、国检”工作的圆满完成,教育已经实现了“有上学到上好学”的重大突破,而的特殊教育虽然比内地部分省市“起步晚、底子薄、标准低”,但从这几年各地市相继开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势头来看,都是以“高起点、高标准、高配置”的要求,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强大的劲头为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圆了上学梦。当前,要实现义务教育全民化的宏伟目标、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应着力解决那些身患重度残疾,种种原因,离不开家长的监护,不能到学校来学习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去解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即如何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对我校来讲,目前有登记注册急需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有35名,均无生活自理能力且严重残疾(智障)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有的儿童行为问题严重,带有攻击,家长不敢把他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对现有确定送教对象的残疾学生,开展好送教上门服务其意义非常之大,既起到宣传特殊教育、又能动员广大残疾家庭自愿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么如何做好送教上门服务,本人浅谈一点粗浅认识,以便跟大家共同思考和商榷。
二、送教上门的含义
送教上门顾名思义就是由教师把对确定好的送教对象的重度残疾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康复计划、运动方案等送教内容带到学生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通俗来讲根据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把学校课堂搬到残疾孩子家里,与其提供教育。
三、送教上门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可以专门成立3至4名各专业老师组成的送教团队,送教老师根据收集到的送教对象的认知水平、身体机能、语言表达、心理情绪、精细动作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送教方案,送教方案的目标不宜定得太大和太广,但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针对送教对象的某个缺陷、某个行为或是某方面的能力,送教内容的确定必须要符合送教对象的需要且必须是生活化,以便更好地实施送教、对象也能接受送教,确保送教上门的顺利实施。
四、送教上门进行时
送教团队按事先预定的送教对象家里实施送教服务时,应根据对象的实际需求和预定教学目标内容有机结合,对其进行教育、康复、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与我们次仁拉珍老师讲的言语、感统、自理、社会适应各方面综合训练的原理是相通的)。当然了送教实施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送教对象不配合、抗拒、排斥等现象,使目标实施不下去的时候,这时送教老师要充分尊重对象的意愿、情绪、心理变换,获取送教对象的信任,借助家长的帮助和对送教对象给予玩具、画册、糖果之类的东西的方式来引诱和安抚对象(与胡老师讲的代币制在儿童行为矫正管理中的应用原理一致),调动对象最佳的精神状态能够更好地接受送教服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送教过程当中家长的参与是送教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送教老师要对残疾孩子家长对孩子日常饮食起居、言语康复、身体伸缩动作、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指导也纳入整个送教方案当中,与学生的送教活动进行同步实施。因为家长每天都守护在残疾孩子身边,是最了解残疾孩子的,因此整个送教服务过程当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学校的送教服务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在整个送教过程中,老师要详细记录送教的全过程,以便为每一名学生建立送教档案,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成长和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并为下一步的送教工作掌握一手资料。
五、思考
1、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2、学校要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在送教工作全面铺开和待师资力量条件成熟后,应成立专门的送教上门专业教师团队。
3、送教工作要实现常态化,提高送教次数。
4、送政策和送教育康复知识有效结合。
5、及时总结和提炼每一次送教服务的点滴体会,不断提高送教工作水平。
6、“送教上门”服务应遵循自愿、定期、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学生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7、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8、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9、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参考文献:
送关爱简报篇十三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加工制造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首先,学生通过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其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取中级维修电工等级证书等奠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认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对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方面的全面培养。
1、专业能力
(1)掌握直流电、交流电、磁性材料及常用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学会直流电路和交流电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将学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直流单臂电桥、示波器等)的能力;
(3)掌握基本电学量(如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测量和常见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及质量判别;
(4)具有正确识读和分析简单常用电工电子电路图,并完成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
(5)具有安装、调试和检测简单电工电子电路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严谨细致、有责任心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工程意识。
科学地和详细地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其典型工作对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确立课程内容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开发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重要手段和特征。
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行业和岗位群是:电工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工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工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此外,还可以从事与发电、供电和维修电工相关的行业或企业的工作。
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内容的调研和综合分析,再结合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性质、作用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采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合理整合学科式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借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思想,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在课程标准呈现形式上,注重文字精练、描述准确、图表形象直观。
(3)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更全面、更详细地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内涵与要素表达得清楚,以便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好地满足教师高效地组织教学、撰写电子教案及组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工作。
(4)体现教科研意识,注重将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修改与完善纳入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不断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体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内容的总体描述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以及“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
1、课程基本情况(见表1)
2、课程教学目标(见表2)
3、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见表3)
送关爱简报篇十四
一、思想政治方面
用心拥护校领导的正确领导,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兢兢业业,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计报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乐于奉献。
二、师德方面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务必“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我务必做到。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我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心参加各项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个人业务
四、教学工作方面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刻苦钻研业务,课余时间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结合学科的资料和本班的学生实际,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堂注重精讲,不单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由学会向会学、乐学转变。认真批改学生的各项作业和练习,多做面批,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认真做好教学反馈,采取应对措施。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争取让学生的习作能够在报纸杂志上刊登。
五、教研工作
我将用心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忙,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群众,维护学校荣誉,共创礼貌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六、考勤方面
严格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有事先请假,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使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送关爱简报篇十五
一、强化工作责任,确保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配合做好城区脱贫攻坚工作,我委把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作为管委会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帮扶干部聚集各方面力量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担当意识,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强化单位班子领导、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保持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年初对单位年度扶贫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做到每月亲自督查本单位帮扶工作,每季度深入驻村工作队员所在村委调研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现场办公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单体全体帮扶责任人能够自觉履行好帮扶职责,做好“一户一册一卡”、**扶贫大数据平台app的真实、规范填写及“一帮一联”工作等。驻村工作队员能够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推动乡村建设、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五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二是明确管理主体。我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在岗在位、认真履责。今年以来,我委派出的工作队员均能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没有任何违反工作纪律的事情发生。三是加强服务保障。我委在年度办公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单位实际合理安排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安排必要的帮扶经费,保障驻村工作队员的各项补助按时到位,从而确保了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业务培训,确保扶贫工作效力提高
在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赛的决战决胜阶段,我委按照城区脱贫攻坚工作时间节点要求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培训工作,确保了结对帮扶任务的顺利推进。3月9日,我委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召开2019年度精准帮扶“一户一册一卡”培训会,培训会由管委会分管扶贫工作领导韦承政同志负责讲课,按照城区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学习,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100%。通过学习考试,提高了业务水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我委还定时不定时集中强化对城区各种产业项目补助、危房改造、教育资助(雨露计划)、民政、医疗等相关扶贫政策、惠民政策、系统平台信息录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员能够掌握并有效运用相关政策进村入户推进扶贫工作,有效提升了帮扶能力水平。
三、强化工作方式方法,确保提升结对帮扶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春节“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开展工作。今年2月2、3日,按照城区关于开展春节“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的有关通知要求,我委制定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二天时间,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据统计,参加本次活动的贫困户为67户(单体帮扶对象44户、驻村工作队员23户),共为结对帮扶贫困户送去慰问金20100元。中秋节期间,帮扶责任自觉走村入户,为贫困户送去月饼、大米、花生油等慰问品。
二是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工作。5月30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委协助**公司到**镇**村委召开“**瓷业”杯捐资助学暨乡村建设评比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为**村10个贫困学生捐资1万元助学金,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茁壮成长。同时,我委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关爱儿童,奉献爱心,情暖六一”党日主题活动,为贫困户儿童送上了节日的祝福。通过此次关爱活动,党员们走近特殊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进一步激发了服务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家主动关注弱势群体、更好地服务社会务社会。
三是充分利用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政策宣传月活动开展工作。5月份是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政策宣传月,在活动中,我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符合雨露计划补助条件的学生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组织;排查摸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培训情况,开展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宣传,切实做好雨露计划补助政策解读工作,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管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开展“三个一”活动。协调有关人员到辖区内学校召开一场扶贫政策宣讲会,讲解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政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生发放一张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宣传单,让贫困学生了解补助内容,补助时间和流程,提高防骗意识;在贫困村人员集中地方张贴一张扶贫政策宣传版报,从源头上开展宣传。组织帮扶干部开展“一对一”宣讲政策。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活动的通知》(桂扶领发〔2016〕10 号)要求,落实“一帮一联”主体责任,主动向帮扶户家长、联系的贫困生宣传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补助政策,核实建档立卡贫困生在校情况,跟踪贫困学生是否得到扶贫助学政策扶持。通过宣传月活动让贫困户家庭学生及其家长及时知晓培训补助政策,确保雨露计划精准补助、应补尽补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扶贫培训政策知晓率。
四是充分利用“兴水利、种好树、助脱贫、惠民生”主题活动开展工作。根据城区水利局、林业局《关于开展 “兴水利、种好树、助脱贫、惠民生”主题活动的通知》(南武水〔2019〕11号)文件精神,5月初,我委结合本单位扶贫联系点情况,按照“因地适宜,适地适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组织机关党支部和园区依此类推党支部部分党员,到***村开展植树绿化活动。通过参加劳动形式开展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种好树主题活动,宣传党的精神,了解当地国土绿化以及农村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农民增收等情况,发动群众主动参加国土绿化,帮助解决当地国土绿化难点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本次植树品种有1扁桃树(21棵)、玉兰树(21棵)、木菠萝(4棵),价值6900元。
五是充分利用精准帮扶“三方”见面会开展工作。今年5月、10月份,全体帮扶干部到**村协助村委召开2019年精准帮扶“三方”见面会,会上,第一书记对今年精准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作了总结,脱贫致富贫困户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贫困户代表作脱贫攻坚表态。通过召开“三方”见面会,进一步增加了贫困户对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六是充分利用“结对帮扶行动月”开展活动。在结对帮扶行动月期间,我委帮扶领导小组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深入**两个联系村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跟踪了解惠农政策落实、生活情况、家庭收支情况,指导协调解决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月17日当天,各帮扶责任人分组分批赴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发放有关医疗保障、医保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政策等宣传资料至贫困户手中,鼓励贫困户辛勤劳作、努力致富、奋发图强,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力。同时,为了过个有意义的“扶贫日”,根据管委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议,部分帮扶责任人利用“扶贫日”机会,入户与贫困村民同劳动一天,或者自带食材同吃一餐饭,融合关系,增加友谊,更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履行帮扶责任人的承诺。据统计,活动期间,共走访贫困户41家,占帮扶贫困户总数的100%,协调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18个。
七是充分利用“扶贫日”活动开展工作。10月17日上午,按照城区党委政府关于举行现场捐赠仪式的通知要求,我委派出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参加城区在总工会灯光球场举行的2019年全国“扶贫日”募集捐赠仪式,并在募集捐赠仪式上为单位联系村捐资助1万元。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委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作用,积极为帮扶村委集体经济建设、改善办公条件、美化乡村等捐资捐物56900元。
送关爱简报篇十六
一、以宣传内容三个结合为重点,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阶段新任务对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根据人群、年龄、职业、文化等差异确定宣传内容。宣传内容要注重三个结合:政策宣传与知识宣传相结合;人口国情宣传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传相结合;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具体内容上要实现四项重点:一是法规政策宣传必不可少。二是处罚条款及措施要重点宣传。三是激励政策要突出宣传。四是先进事迹与典型案例要广泛宣传、深入宣传。
二、以阵地宣传、媒体宣传两个载体为依托,在探索多元化载体上下功夫
三、以特色宣传、典型宣传、社会宣传为突破,在把握舆论主导权上下功夫
1.以特色宣传为突破 ,广泛开展“三送两贺一问候”宣传活动。“三送”即送温暖、送政策、送知识,“两贺”即向新婚和生育的群众表示祝贺,“一问候”即向落实节育措施的群众表示问候。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上门宣传服务并发放精美、通俗易懂的宣传品,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育进行服务,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以典型宣传为突破,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广大群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模范家庭宣传表彰活动。每年以村居为单位民主评选出模范遵守计生政策、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讲文明、讲卫生、尊老爱幼等各类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由镇(街)予以宣传表彰,特别突出的,市政府也要进行表彰,同时市电视台、市电台、报社对模范家庭进行专访报道,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以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