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滁州琅琊山导游词(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廷腐朽,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此刻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之后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完美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构成了此刻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构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超多、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之后才明白原先小超然一向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望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样,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样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那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阿。”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