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十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一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他是贺兰山高峰的标记。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做作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天气和非季风尚候的分界线。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非常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局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度!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硕。动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掩护的野活泼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很多令人着迷的景致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存在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天然、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备“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余景点: ? ?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散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普遍,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绘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跳舞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暴奔放,构图朴素,拥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目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略,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奉有关。还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破人的轮廓,双臂曲折,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示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核心的造型形象,这种奇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假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度秀逸,楚楚动听,再现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寻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国民在欢庆狩猎丰产时舞蹈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驰的鹿,有双较凸起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飞禽,各个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据考据,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连续时光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独特实现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抒发感情、欲望、信奉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法表白他们的思维情感跟生涯风俗,展示了丰盛的设想力和无限的发明力。现在,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可贵的艺术文明遗产。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三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
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美丽富饶的银川,是黄河河套地区最早开发的一片绿洲,汉代时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兴建了汉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明清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已经传遍九州。古老的党项族在这里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西夏文化;勤劳的回族人民自强不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银川是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灿烂人文底蕴博大精深,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银川,去感受这座边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们,银川市地处黄河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上,东临黄河,地势平坦开阔;西靠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为邻;南抵青铜峡;北连平罗县。全市总面积34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城区、新城区、郊区三个县级区和永宁、贺兰两县。据统计,20xx年末全市总人口约103.91万人。银川是个多民族的地区,聚居这回、汉、满、蒙古、朝鲜等25个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城市,回族约有22.31万人。
传说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如今,“凤凰城”已经成为银川的美称。
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贺兰为屏,黄河绕境,沃野千里,湖泊镶嵌”,是银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银川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是贺兰山地,贺兰山成梯形,自泉齐沟以南逐渐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挡西北寒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的天然屏障。东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从银川城东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过境长度为78.4公里,水面12.47万亩,形成广阔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其间沃野百里,沟渠纵横,草木茂盛,散布着数百个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连湖”,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主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
银川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日照充足,热量适中,风大沙多;冬寒无奇冷,夏热无酷暑,春季短而多变。银川因为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加上气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长,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据统计,年日照时间比“日光城”拉萨还多17.5个小时。
银川昼夜温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温差为13.1度—14.4度,这种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易于瓜果糖分的贮存,瓜果含糖量较中原地区高出15%—20%。据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早在1520xx年前,银川平原就被称为“果城”。这里盛产桃、李、杏、枣、苹果、葡萄和西瓜。水果个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鲜艳。银川种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经劳动人民的精心培养和改良,银川的水稻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荞麦、白豌豆等。蔬菜有宁夏大白菜、辣椒、西红柿、大头葱。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气。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较多,植被多样。森林面积达百万亩,其中有一半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果林等。随着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的展开,森林面积和绿化面积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1988年,国务院批准贺兰山为国家级森林有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万亩,有野生动物177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6种。
银川地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银川境内贺兰山段贮藏的矿产品主要有煤、赤铁、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辉绿岩、陶瓷粘土等,这位银川市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磷矿贮藏量较高。
银川历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这里就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随着引黄灌区的开发,银川平原兴起了一些城堡,当时被人们称为饮汗城的城堡,就是银川城的前身。银川设立县城的开始是在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时称怀远郡。公元1020xx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迁居于此,改为兴州。公元1038年,西夏国在此建都,称兴庆府,历时189年。之后历经王朝更迭,又改称为中兴府、宁夏、宁夏府、宁夏城,直到1945年,才设立银川市。
“银川”一词是明末将此段黄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区形容为“银色河川”而得名的。这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点一西夏文化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西夏王陵、拜四口双塔、海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诱人的水乡景色、奇特的塞上风光及多彩的回族风情,使银川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们,银川城区分为老城、新城和新市区三部分,老城前身为清代的宁夏府城,东距黄河约15公里,自治区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设在这里,又为商业区。新城位于火车站东侧,东距老城区7.5公里,是在清乾隆时住的新满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兰铁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区。从前银川市内除了鼓楼、玉皇阁、南门楼等几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黄泥土坯房。如今,银川市古颜新貌相得益彰,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入夜,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流光溢彩。走进银川,你可以该受到一种宁夏所特有的传统与现在交相辉映的美丽,这座荣古都风貌、回族风情和现代韵味于一体的边塞古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嘉宾的光临。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 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公 里,东西宽 20—40 公里,最宽处 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 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 较大的山口 38 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 20xx 米以上, "贺 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 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 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 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 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 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 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 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 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 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 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 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 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 670 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 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 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 170 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 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 年被 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 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 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 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 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 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 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 的 250 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 1000 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 万个.贺兰山口就是 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 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 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 300 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 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 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 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 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 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 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 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 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 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 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 20xx 年之 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 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 奴游牧部落所作; 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 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 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 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 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 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跟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他是贺兰山高峰的标记。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尚候和非季风天气的分界线。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动物和地下矿藏资源非常丰盛。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度重点维护的野活泼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硕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令人着迷的风景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景致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拥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做作、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