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故乡篇一
我家住在渫水河畔,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划船,一只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为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一只小小的木橹不慌不忙的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仿佛人在画中游。水中的鱼儿,时而上浮,时而下潜;有时一动不动,有时成群聚在一起,有时倏忽远去。
傍晚,彩霞布满太阳周围,金色太阳光照射在河面上。迎着那阳光的方向看去,光线零零碎碎地斜射在随风荡漾的涟漪上,仿佛河面上铺满一层闪烁的碎金。你若仔细倾听河水流淌的真声音,仿佛是一首小夜曲在轻轻弹奏,美妙极了,又好像向我诉说它那无穷的快乐……
往事历历在目,可现在却变了。
自从水坝挺立在渫水河上,奔腾的河水变得平静了,缓缓地流向远方。水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两岸人民带去光明,水里的鱼儿也更多了,促进当地的渔业发展,鱼成为河畔两岸饭桌上的“常客”。来河里钓鱼的人也变得多了,两岸水泥路上来往的汽车络绎绝,其中有很多是来钓鱼的。他们撑起太阳伞,拿出凳子,摆出鱼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点缀着宁静的渫水。
闲暇时,两岸的农民也骑上摩托车去钓鱼。那时两岸平静就被打破了,变得热闹起来。水上来来往往渔船、客船、快艇络绎不绝,渔船上的木橹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是全新的电动机……
过去,渫水河畔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今天,它成为两岸人民的生命线,它见证了石门经济腾飞的时刻。它默默献出自己,去给两岸人民带去福音,这不正像我们石门人吗?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就是石门的魂台球?我爱石门,但我更爱故乡魂——渫水河。
故乡篇二
到了!到了!又回到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了!我在心中这样默念着。火车即将进站,抵达我心灵的港湾。虽在寒风凛冽的严冬,一个求学在外的游子的心早已是春意融融。
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是我最痴情的地方,也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出生在这片炽热的土地,喝着浩淼的江水长大,说着一口外地人难懂的家乡话,儿时在这里与玩伴忘情地嬉戏打闹,似懂非懂地听长辈们眉飞色舞地聊天,懵懵懂懂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我的故乡,小巧而精致,明净而灵动。她没大都市那样喧嚣与繁华,没有璀璨而迷离的灯红酒绿;也缺少江南水乡那样的幽静与诗意,那样的小桥流水和烟雨朦胧。但是,我的故乡是淳朴的天然的不需要雕琢的,就象一位朴实无华的乡村女子,无须涂脂抹粉无须翘首弄姿风韵自骨髓中透出自娘胎里带来……是这样的故乡养育我长大,教我厚道教我朴实无华,催促着我青春的脚步,踏上人生的征程。
我的故乡,是一座可爱的小城,小得精致小得无名,依着山傍着水,山是青翠欲滴的山,水是甘甜浓郁的水,人是善良朴素的人,就连鸡都是鲜味绝世的,就连狗都是忠厚老实的……故乡,犹如一颗镶嵌在长江边上的明珠,是那样地小巧但不失婉约风情。散步在沿江大道上,习习的凉风轻拂脸庞,是那样舒心和惬意,江船的轰鸣声若隐若现,如同飘荡在天际的时代交响,动人心弦。街道两旁古老的梧桐树,在微风中身姿婆娑、翩跹起舞,仿佛是慈祥的老人在动情地向人们述说着昨天的故事。极目眺望,远山含黛,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是那样朦胧而美丽;寂静的黄昏,小巷中偶尔传来老年人哼唱的川剧唱腔,伴随着铿锵的锣鼓,高昂响亮,婉转悠扬。到了春天,近郊漫山的娇艳欲滴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竟相开放,争奇斗艳,如同一群群娇媚曼妙的少女,让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我没有理由不痴迷这里,这种痴迷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融入我的血液,植入我的生命。
这里所有的一切,早已和我融为一体,早已俘获了我真切的全部的情感:一次又一次的洗耳恭听,一次又一次深情的触摸,一次次心灵的碰撞,我们轻车熟路,抑或迷茫彷徨。可一旦我因为求学而身处异乡,好不容易登上那回家的列车踏上归程时,心中瞬间就充满了那熟悉的感动。
也许你为了生活劳碌奔波,浪迹天涯海角,无数次的悲欢离合看尽了人世间物是人非,或许岁月如梭,斗转星移,人间的酸甜苦辣带走了别样的烟花与浮华。但故乡啊,我生命的诞生地,永远回荡着我孩童时的天真与幼稚,歌声与欢笑,还有那即使淡去却永恒的儿时因为顽皮留在邻居家墙壁上的画迹,呼唤我心中永远不能抹去的记忆,牵引着我这位游子无尽思乡的灵魂,淡淡的哀愁中包裹着丝丝温馨甜蜜和似水的柔情,疑梦疑幻,却是那样真真切切……
我深爱着我的故乡,哪怕是陌生大娘的一丝浅浅的微笑;哪怕是幽幽古巷中的袅袅炊烟;哪怕是滂沱夜雨中马路上的一束昏暗摇曳的路灯光亮,哪怕是一句与我无关的乡音……我深情地爱着我的故乡,哪怕是一颗柔弱的小草,哪怕是天上的一朵随风变幻的云彩。小草的嫩绿,总是让我欣喜,欣喜她以顽强的意志熬过严寒,给我们捎来小城春天的信息。而那五彩的云霞,时常给我无限的遐想,让我的思绪飘向那圣洁的知识的殿堂,放飞我心中的梦想。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蓝天白云,故乡的如钩弯月,还有那些淳朴而善良的父老乡亲,总是让我魂牵梦绕挂肚牵肠!
故乡篇三
当你们离开家乡时,你是否会在睡梦中怀念它?当你们在外面漂泊时,你是否会回忆起小时候快乐的时光?当你们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时,你是否有一丝牵挂与不舍?我想,很多人都会说:是的。
我的家乡,虽不如大城市那么绚丽多彩,不如公园那么美妙多姿,不如连绵的群山那么秀丽,却有一种独特的乡村之美。清晨,浓浓的薄雾从远处飘来,笼罩着乡村,看上去好像人间仙境。竹林中,新生的小竹笋悄悄地探出头来,睁开朦胧的睡眼打量着这个世界,风一吹,小竹笋打了个喷嚏,竹子妈妈急忙给小竹笋穿上一件外衣,小竹笋就不冷了。鸟儿在竹林中欢歌,那声音就像天籁之音。
远处,几间小屋被茂密的树林掩盖住了,只看见房子的一角在树林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一样。夏天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留下斑斑点点的光,竹影、树影交错在一起,真是别有趣味。
来到草地上,小草中冒出了许多花儿,草儿的叶子上还挂着一颗颗宝石,闪闪发亮,那些露珠儿又像是天使的眼泪,透着晶莹的光。一只小蜻蜓在草丛中跳舞,述说着清早飞行的快乐。
故乡的人们是那么朴实勤劳,菜园子里有着四季吃不完的蔬菜,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果子,竹子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
故乡,它让我魂牵梦绕,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故乡篇四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书中作者抒发了对中国历朝历代的陶瓷器皿、来自名山大川的奇石异卉、书画,及一些世界名画的欣赏和对几位艺术大师的议论。这些名画和大师们的作品,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他们栖身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被无数爱好者膜拜。
本书的作者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所著。之所以取名《灵魂的故乡》,全由作者对画家高更离开他熟悉的繁华都市,在遥远贫穷的塔希提岛上找到了他所向往的艺术和人生。在常人眼里,这有点不可思议,但画家对他的选择致死不悔,他把在海岛上寻求到的欢乐与美定格在画布上,成为不朽的艺术。高更是在塔希提岛,可以说是贫病交加的客死他乡,但是人们在他的小屋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是高更自己刻的字“快乐之家”。由此作者感慨画家找到了灵魂的故乡。
“罗丹的两刀”这一章节中是这样写的。有人问罗丹:雕塑的诀窍是什么?罗丹回答:凿去多余的一切。这真是极其精彩、及其精辟的结论,高度概括了雕塑家的创作过程。然而、何为必要,何为多余,这也许要使所有的艺术家反复思索斟酌,甚至苦恼,罗丹自己也不例外。有时候连人的双手也成为多余,这似乎不可思议。罗丹用无数心塑成了巴尔扎克雕像,身披长袍的文豪高昂着雄狮一般粗狂威武的头颅,傲然面对着污浊的世界,长袍中伸出一双手,一双精细的、有力的、活灵活现的手,这双手写出了《人间喜剧》的手,曾使雕塑家花费了许多的功夫。然而当有人指出这双手和整个作品粗狂雄健的风格不协调时,罗丹毫不犹豫的削去了那双进行雕凿而成的手。这狠心而又大胆的两刀使《巴尔扎克》成为一尊独具魅力的不朽之作。
罗丹的这两刀,使所有从事艺术创作者的人都得到了启示——为了得到艺术的完美,必须尽可能地删除一切冗枝赘节。有时候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动了很多脑筋,留了许多汗水,却造就了一些节外之枝,写诗、作文、编戏、绘画,都会遇到这种情形。这时候,不妨学一学罗丹。如果发现赘笔而不愿意删除,那大概永远也成不了一流的艺术家。深思,难道只有艺术创作上是这样的吗?……大师说的真好:凿去多余的一切。
“圣母与民女”中说道:达·芬奇500年前的预言在当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惊讶。现在看来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的飞翔早已超越了地球。在达.芬奇的年代,还没有解剖学这门科学,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非常可怜。达.芬奇冒着风险解剖尸体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在中世纪,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对上帝的冒犯或者是疯子行为。在黑暗中,年轻的达.芬奇就着微弱的烛光解剖尸体,研究人类的肌肉骨骼和身体的结构,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被解剖的尸体不会醒来,而正是因为对人类的构造有了科学准确的了解,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画家,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形体,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即使是在摄影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达.芬奇依然显示出了他的高超。很多画家可以根据照片把人的形态和肌肤描绘得分厘不差、纤毫毕现,然而和达芬奇相比,在真实这一点上,仍然看不出有多少高明之处。而对达芬奇而言,在他的时代能将写实的风格发展到这样,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和创造。这样的.发明和创造,正是建立在科学的态度上。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达芬奇正是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在进行着他的艺术创作。《蒙娜丽莎》是世人最为熟悉的一幅油画。但是与之媲美的还有《持花圣母》和《利达圣母》这两副作品。前者神秘、端庄,后者秀美。……
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是站在博物馆的巨作前,它告诉我有关这件作品的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作品的亮点……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美得感受,更是对艺术家创作精神的尊重、人格的尊重。
故乡篇五
我的故乡在流沙河,我对她有一种深深的迷恋。她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时时令我魂牵梦绕……
故乡的水啊,波光荡漾。双手轻抚着这清澈见底的河水,透着一股清凉与宁静。河水从我手的缝隙飞快冲洗过去,如同丝般光滑。河边的花儿竞相开放,散发阵阵清香,这一刻,我仿佛融进了大自然。
故乡的草地啊,一碧千里。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滚动,和煦的阳光大片大片洒在我身上,暖意融融。我漫步在蓝天白云之间,心中一片怡然。风儿捎来阵阵青草的气息,嫩绿的芽儿好似在向我诉说着一天的美好故事。蔚蓝的天空与悠然的草地,惬意的时光与干净的暖阳,让人如此恬静闲适。
故乡的油菜花啊,馨香沁怀。黄艳艳一片,把整块田野布满得不留一点空隙。喜欢轻风拂过,那些花儿宛如荡漾在海岸细细的波纹,跳跃着,滚动着,又仿若掬不住的水,或闪烁的阳光。每一朵花仿佛绽开了一张张笑颜,像极了故乡温柔缱绻的眉眼,我经不住诱惑,沉醉不知归路。
故乡的我们啊,无忧无虑。犹记曾经的美好时光。喜欢在池塘边,把小石子猛地掷向水面,听那一声清脆的水声,看它溅起水花,荡开涟漪,慢慢荡入心底。更喜欢把小石子轻轻放进水中,望它悄没声息沉入水底。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感觉很踏实。有时与邻家小朋友嬉戏打闹,有时我们在乡间小路上奔跑,跑累了,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拭去额上的汗滴,然后相视一笑,又开始着新一波的追逐。我们笑着,跳着,洒下只属于我们的欢笑与汗水,在这寂静的乡野里,那串如银铃清脆悦耳的笑声荡漾着,久久不散。
我的故乡就是这样,它不繁华,却自有一种朴实与宁静;它不浮躁,却自有一种清新与端庄。什么时候我能再回故乡看看呢?
故乡篇六
人生之旅,总有一种力量推着我们向外走,总有一种力量拉我们回原乡。席慕容形容故乡为一支清远的”笛”,笛声悠长绵扬,让我们在远行之中回归我们的精神原乡。若归而不得,便有了乡愁。
三毛曾写到:“心老在漂泊的路上,到哪里都是流浪。”这正是当下许多人的“乡愁”,更多的从空间、时间的距离中脱离出来,成为灵魂的漂泊,精神的无处安放。为此,也许唯有安漂泊之魂,存精神原乡方可让现代人重回故乡。
重升故乡人情温度。当我们回望故乡之时,贪恋的是邻里乡亲晨时一句清亮的问候,是有喜事时家门前几大桌的喧哗闹腾,是夏夜里聚在一起看电影,夜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贪恋的是故乡人情温度,是世代聚宗而居的血肉温情。而要有人情温度则必要有人。如今,城市化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变得拥挤繁忙。而乡村却在青年人的离开与老幼的寂寞留守中沉寂。乡村因人的存在而成为故乡,也必会因人的流逝离开而消亡。乡村的消落是故乡的离开,是乡愁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让更多在”留不下也回不去”的生存困境中挣扎的人群有底气回乡,让故乡重升人情温度。
重塑故乡精神力量。不久前,当余光中先生离开我们之时,他的乡愁再次唤起人们心中关于故土的愁绪。起初,也许余光中先生同我们一样以为乡愁不过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空间之隔,然而时隔多年,当他终于有机会踏回大陆故土时,才明白乡愁远非海峡的距离。乡村在时间潮流中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精神力量,于是先生便有了永恒的乡愁。
而乡村故土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世代与泥土、与河流、与鸟为兽相处为俾而积淀形成的精神气质,待视为人品质的艰苦奋斗,坚毅不屈,体现为相处之道的直白纯朴,体现为敬畏自然的生存之道。这些却在城市化、现代化中作为落后的标志被删去,于是我们失去精神力量,在更广阔的时代里不敢趋步,也许只有将这些品质弘扬,才能让精神力量重回故乡,扬游子之精神原乡。
唯有重视故乡之内在力量,才能安漂泊之魂,存精神原乡。
故乡篇七
故乡是一个活在我心灵深处的名字,他装着我童年的回忆。
离开了多年的故乡,我与你再次相见。阵阵和煦的春风夹着绵绵的小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正是播种的好季节,许许多多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绵绵细雨中卷起裤腿,撒下种子。他们谈笑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金黄的稻谷,闻到了瓜果的清香。
一阵香气扑来,随着气味寻去成片的油菜花映入眼帘。温和的阳光下油菜花是那么的耀眼,每一朵油菜花那么的小巧精致,由一点黄集成了一片黄色的海洋,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成千的蝴蝶、蜜蜂,悄悄地向前走去,猛得一扑,手中有一个小小的生命在扑腾,捏住它的翅膀瞧瞧看看,阳光透过了它美丽的翅膀,手一松便匆匆飞去一会被这黄色的海洋所淹没。再看看自己,稍稍打卷的头发披在肩上发间还夹着几朵油菜花,满头都是花粉。
湛蓝的天下有着碧绿的山,一座比一座高重重叠叠,在小时候我总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在山中采蘑菇、抓小鱼,有时候幸运还可以遇见刺猬呢!
故乡的树、花、动物让我难以忘怀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的亲人,他们养育我照顾我,直到我长大。
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拥有着我无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