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篇一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1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一、导课、解题
(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2.听朗读录音,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1、听了录音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2、仿照录音学读课文。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三、理解诗歌内容。
(1)小组合作完成:诗中的哪几节是诗人对化石的吟咏?分别吟咏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说了哪些话)?
(2)诗的第2节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口答)
(3)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展开想象具体描述。
四、品味、积累(任选一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做好积累)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读诗文,你还有哪些喜欢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提出来,共同分享。
五、课堂练习分组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篇二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⑴各自练读。
⑵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所包含的意义与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1、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律美。
2、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1、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古生物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整理诗中写到的化石、鱼类进化、鸟类祖先等知识。
2、初读诗歌,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
一、情境导入,引发遐想
20年前,参加地质夏令营,老师站在巍巍的会稽山上说,这儿曾经是一片汪洋,不可思议?有山谷中的化石为证啊。欢呼雀跃地翻遍了半个山谷,任何蛛丝马迹都成了联想的源头:那是鱼的身体吗?这是珊瑚的足迹吗?仿佛听到海的咆哮,仿佛看到海的蔚蓝。是谁见证了沧海桑田,是谁铭刻了物换星移,是历史的沉淀──化石。(多媒体展放化石图片)你能感受到这生命的跃动吗?你能触摸到亿万年前那个奇幻的神秘世界吗?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收集的资料,说说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说明〗
兴趣是内发性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有机会想象联想,有机会领悟内省,最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浓厚兴趣。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师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带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1、你能读懂这首诗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内容、感情、语言、结构、节奏任何一点切如都可。)
3、你能谈谈诵读这首诗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吗?
教师参考意见: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生动优美的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它热情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语调和谐,节奏鲜明。
〖说明〗
诗歌阅读强调内心感受,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的独特体验,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质疑研读,深入理解
诗歌饱满的感情,精练的语言,飞扬的思路,鲜明的节奏,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与熏陶,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与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赏析。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预习时碰到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研讨。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讨论研读,重点理解:
⑴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⑵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⑷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说明〗
凝练的语言,只有通过反复推敲才能有所感悟;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相互的探讨,才能彼此启发,获得多元的理解,创新思维也只有在对问题的孜孜探求中才会不断被激发着,培养着。
四、合作探究,拓展学习
1、学习了《化石吟》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化石,你……”
2、“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马丁·路德(1483~1546)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直到19世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化石的真正面目是17~18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史的进一步认识。”读了这个材料,你又有什么启发,小组合作探讨。
〖说明〗
新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教师要多领域涉略知识,具有发散性思维,以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
参观自然博物馆,写一篇介绍恐龙的短文。
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并即时进行写作练习。
录音机,实物投影,计算机。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化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发掘文中写法上的闪光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关于谁是鸟的祖先,学术界曾有过旷日持久的争论。1861年,考古人员在德国境内发现了一块生物化石,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德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推翻前面的观点。显然,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向我们一一讲述着亿万年前的奇幻神话。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
2、朗读: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划出停顿,并初步休味文章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示范朗读(找2~3名学生),其他同学可给中肯的评定。
全班齐读。
3、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赏析
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还应细致的研究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对我们的写作有指导意义。请小组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老师给予指导提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掘:
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的运用(选取你喜欢的句子来赏析)
老师最后小结:
1、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第三,四节先讲动物后讲植物,而第六节也是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2、过渡句的作用。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肉体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3、语言的生动,形象。如:运用比喻“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四、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总结出来的本诗的写法指导,利用课前自己所查的图片资料,或创作一首诗歌,或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化石吟板书设计 化石吟阅读答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①概括诗歌的主要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②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⑵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2、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三、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