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 二年级成语故事(大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一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属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看过二年级简单成语故事的人还看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二
成语
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
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二年级教学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非常注意任用人才。他担任平原相的时候,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刘备对他们非常重视,与他们亲如兄弟。后来刘备吃了败仗,依附荆州刘表,他们不嫌刘备势力小,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他。
曹操率军攻打荆州时,刘备为了保存实力,只得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再作打算。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的军队先走,与他在江陵会合。曹操一心想擒拿刘备,在他身后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当阳长坂。在危急的情况下,刘备丢弃妻子,往东北方向狂奔,恰好关羽的船队赶到,将刘备接走。从此,刘备对关羽更加
信任
了。刘备在长坂退走后,与孙权的军队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使其退走。
赤壁之战后,刘备统率军队不断征讨,夺取荆州全境。关羽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于长江北岸。
刘备得了荆州后,又占领了蜀地,收降了名将马超。关羽听说马超的本事很大,就写信给军师
诸葛亮
,请他向自己介绍一下马超的能力。诸葛亮了解关羽,知道他不愿意看到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便给他回了封信:“马超文武双全,非常勇猛,是一代英雄,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等人相仿佛,与张飞的本事不相上下。但是,他绝对不能和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提并论。”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正身染重病,闭门不出。
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皇上,您的任命错了。”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
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
他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直率、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
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
没想到刘波的病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战国时期,秦国派出军队攻打赵国,这时赵太后执掌赵国的军政大权。赵太后见势不妙,就向齐国请求救援,但齐国提出,要想让他们出兵,除非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心疼长安君,不愿意答应齐国的要求。大臣们觉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赵国就有覆亡的危险,于是纷纷劝谏。赵太后执意不肯。
老臣触龙知道这种情况,也来见赵太后。赵太后何等聪明,知道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因此心中非常厌恶,露出恼怒的神色,骄傲蛮横,气势逼人。没想到,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只是和她说起了家常话。太后找不到发泄点,又想到触龙毕竟是个老臣,语气便慢慢和缓起来。
触龙见到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便向太后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王宫卫队。而且表示,因为自己对小儿子非常疼爱,所以请太后照顾一下。赵太后一听,以为触龙此来只是为了拉关系,就对他不再设防了。太后还笑嘻嘻地问,你是不是也喜欢最小的儿子,并说自己向来都是如此。
触龙却严肃地说道,太后一定是喜欢女儿比喜欢小儿子更多一点儿,并仔细给她分析:“你喜欢你的女儿,所以把她嫁到燕国做皇后,还整日向上天虔诚祈祷,希望她生个儿子成为燕国的太子。这样看来,你是在为女儿的长远利益考虑。可是你又是怎么对待长安君的呢?尽管你给了他大量的钱财,却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以后他在众人心中必定一点儿威望、一点儿地位也没有!这样看来,你处处考虑燕后的前途,却处处不考虑长安君的前途,所以说你更喜欢女儿一些。”
赵太后听了这番理直词正的话,觉得应该让长安君吃点苦,接受一些锻炼了。于是,她接受众人的意见,让长安君到齐国
做人
质。齐国果不食言,真的发来了大队人马相助赵国。众百姓都知道齐军来援是长安君做人质换来的,心中对长安君非常感激。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三
宋国有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每天到田边去看,急得抓耳挠腮。可是几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他在田边着急地来回踱步,自己对自己说:“我必须想办法让它们长得再高点,再高点。”
于是,他回到家中苦思冥想,要拿个主意出来。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慌忙跑到田边,将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他从早上开始拔,一直忙到黄昏,累得直喘粗气。干完活后,他非常疲惫地回到家中,说:“今天可把我累着了!但总算没白花工夫,禾苗都被我拔高了。”
他儿子听了,感到大事不好,急忙跑到田间细看,想找个补救办法。可是等到他赶到田边时,禾苗已经枯死了。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四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
唱歌
,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五
在教学上
成语
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扎实掌握历史知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生二年级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全国有寺庙3万多所,僧尼200多万。
南朝的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他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为了宣传民众,佛教徒编了许许多多讲经的传说。其中一则是: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
后来,佛教在中国分成许多宗派,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禅宗师徒的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
从此,人们用“天花乱坠”来形容说话极其动听,但多指过分夸张,不切实际。
南宋著名
爱国
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
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
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20xx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
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六
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
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奸臣之所以能够只手遮天,是因为有强大的后台,并且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有自己的手段,所以王敦即便有心除掉这个恶人,也还是不能轻举妄动。有许多重要和棘手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层层商议才能做,不能太冲动。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七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八
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杀害了许皇后。霍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利用职权袒护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权力。汉宣帝便听从了魏相的建议,逐步采取措施,最终罢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对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为丞相。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对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们计划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杀死魏相,然后再废弃汉宣帝。汉宣帝得知消息后,马上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他决心振奋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原文是:“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来衰败的西汉王朝重新强盛了起来。
成语“励精图治”由“励精为治”演变而来,表示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九
1、髀肉复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先王传》。东汉末年,刘备在割据争雄的混战中失败后,投奔到荆州刺史刘表那里。刘表对待刘备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贴周密。一晃刘备都在荆州闲住了五年。一天,刘备和刘表在一起闲谈,不一会儿刘备去厕所解手,在厕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泪。回到屋时脸上还沾有泪痕。刘表见他这副模样,忙问原因,刘备说:“没什么,过去我是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结实。自从来到你这里后,无忧无虑,享尽清福。这些年由于不再骑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却一点功业都没完成,一想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2、避实就虚
这个典故源于《孙子.虚实篇》。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虚实》篇中,他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我实,从而达到在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胜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战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动一样,因为水是避开高处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应该避开敌方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理形态变化而流动,那么用兵打仗就应该针对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办法。因此说用兵打仗没有一定的规律,流水也没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制定夺取胜利的办法,可称其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说,日子有长有短,月亮有缺有圆,打仗用兵也是这样。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谈论问题空洞无物,回避要害。
3、笔底生风
这个典故出自《图画见闻志.吴道子》。唐玄宗开元年中,裴旻因为家中父母亡故,到吴道子那里,请他答应到天宫在几个墙壁上画鬼神,凭借这几个鬼神赏善罚恶,帮助劝善。吴道子回答说:”我长久不动画笔了,您若有意让我画几个鬼神,就为我舞剑一节,剑锋犀利犹如风猛,可以通过舞剑通到阴府幽冥。“裴旻听到这,立即脱去丧服,像平常的装束一样,跑马如飞,左旋右旋,把高剑抛到云空中,剑高数十丈,仿佛一道电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剑鞘收剑回套。围观的人达数千人,没有人不惊讶战栗的。吴道子于是握笔在壁上画图。运笔神速有力,风声飒然,确为天下的壮观一景。吴道子平生绘画,都是从这得到的益处。
形容书法、绘画笔势遒劲有力。
4、宾至如归
这个典故载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随郑简公出访晋国。晋平公摆起大国君主的`架子,借口为鲁襄公逝世致哀,没有接见。子产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都拉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得报,赶到宾馆问子产:”因为我们的国君要接受诸侯和属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宾馆,把围墙筑得很厚,大门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为了让宾客休息好。但是现在你把它们拆毁了,让我们如何来接待宾客呢?你拆墙的目的是什么呢?“子产回答说”由于我们郑国领土面积太少,又处在大国之间,随时都要供给大国索要的贡品。这回我们国君亲自带着财宝来访问贵国,然而却得不到贵国国君的接见。因为不知道被接见的时间,带来的财宝不敢随意地献上,又害怕这些东西日晒夜露。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住的宫室很简陋,又没有可观望的平台,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建造得又美观又高级,诸侯来到这里,有如同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但是现在贵国国君住的宫室非常考究,而招待客人住的宾馆却像奴隶住的陋室,大门矮得连车子都进不去,四周还建起了围墙。我们不拆除围墙,那财宝放在哪里呢?献不上这些宝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过吗?请问,贵国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假若能早点接受我们的财礼,我们把围墙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产的这些话向执政大臣赵文子作了汇报,赵文子说:”的确是这么回事,我们羞辱了德行,用住过奴隶的房屋去接待他们,这真是罪过。“于是叫士文伯主动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晋平公尽快接见了郑简公,欢迎宴会也搞得很隆重,并且回赠了丰厚的礼品,然后礼貌送他们回国。不长时间,晋国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档的宾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宾客到这里来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5、冰消瓦解
这个典故出自《隋书.杨素传》。杨素是隋朝皇帝杨坚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帮助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越国公。杨素为人心狠手辣,治军严谨。在他的部队中,只要军令一下,官兵们稍有违抗就遭杀头之祸,而英勇杀敌立功的,能够及时得到封赏进官。所以他打仗取胜的时候很多。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杨广很赏识他的才干,想方设法拉拢他为自己的私人势力。公元604年,杨广阴谋杀父篡位,称炀帝。当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纷纷遣责杨广这种卑鄙的有失天伦之道的行为。汉王杨谅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发兵对抗。杨素得知消息后,在杨广的指令下,亲自率军追击,虽然杨谅人多势众,杨素兵少将弱,但他采取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等战术,很快以少胜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杨谅兵败投降。战报传到京都之后,隋炀帝很高兴,亲自写了诏书,向杨素全军表示慰问。诏书中称赞杨素战术谋划得当,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所到之处,”雾廓云除,冰消瓦解。“杨素班师回京后,不久被进封为楚国公。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种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
诈伪装的办法去消灭敌人。
7、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平(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8、病入膏肓
这个典故见于《左传.成公十年》。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没有治好。听说秦国医生的医术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国请医生。秦桓公选择了一个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当缓还没有到宫里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人在对话。一个说:”缓是个高明的医生,他来了一定会伤害我们,我们躲在哪为好呢?“另一个说:”不要怕!我们躲在横膈膜(肓)的上面,心脏(膏)的下面,看他把我们怎么样?“不久,缓到了宫里来为景公诊病。他观察了晋景公的脸色,又号了脉,仔细检查了病情,最后摇摇头说:”这病没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药力达不到,实在没啥好办法了!“晋景公听见缓说的话正和梦中两个小人商议使用的诡计相符合,便叹了口气说:”你诊断对,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说完,命属下送给缓一笔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去了。过了不久,晋景公真的病死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也用来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9、鞭长莫及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国国君楚庄王因左司马申舟去齐国路经宋国被杀,一气之下,发兵攻打宋国。宋国被楚国军队围困了半年,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便向晋国求援。晋国国君晋景公认为,晋国实力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耻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却不同意出兵。他对晋景公说:”我们决不能派救兵去帮宋国打楚国,古语说得好,'马鞭子虽长,也不能抽打马肚子,不能去攻击它。楚国现在正是强盛的时期,我们和它相争只能有害无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够容纳污浊之水,山林草丛可以隐藏猛兽毒蛇,就是一块美玉有时也难免有斑点,那么做国君岂不能容忍一时的屈辱呢?“晋景公经过伯宗的开导,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由于受客观因素所限,力量达不到(要求)。
10、伯牙鼓琴
本典故见《吕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汤间》、《说苑.尊贤》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记载。春秋时,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在鼓琴时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据琴音便能心领神会。伯牙鼓琴时,如志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后来,钟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绝弦,不再鼓琴。
后来,人们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来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
马良、马谡兄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马谡很有口才,特别喜欢谈论军事,分析战局,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出众,很器重他。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太爱吹嘘,做起事来不能脚踏实地。于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儿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绝不可以重用,否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带领军队讨伐魏国,派马谡镇守街亭,防备魏军。结果,马谡一味逞强,竟然不听从指挥,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英明,自己信任马谡又是何等愚蠢。自己由于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一
战国时期,吴起是著名的军事家,但他总是遇不到赏识自己的明主。一次,吴起听人讲魏文侯比较贤明,就到魏国去投奔。
魏文侯对是否重用吴起举棋不定,就向大夫李克问道:“你觉得吴起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李克说:“我听说,吴起这个人贪官好名,人品低劣,可是在用兵打仗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
“既然如此,就让他当个将军,带一支部队,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魏文侯终于下定了重用吴起的决心。
吴起当了将军后,忠心耿耿地为魏国操练兵马,整天和士卒待在一起。他吃的饭菜、穿的衣服和士卒没什么两样。吴起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战马,打仗时不让士卒为自己背军粮。因为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很爱戴他。
有一回,一名士卒背上生了痈疽,流脓流血,感到非常痛苦。吴起为了安抚军心,竟然张开嘴巴替他吮吸脓血。士卒们见到将军这样爱惜士兵,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吴起治军有方,又有杰出的指挥才能,结果一连打了几次胜仗。魏文侯见自己果然没有用错人,就让他镇守西河,防备秦国和韩国的军队。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他仍然很赏识吴起。
一次,魏武侯乘船在西河进行调查,船行到中流,他突然高兴地说道:“你们来看,我们的山河何等壮美,山河的牢固真是我们魏国的宝贝呀……”
同船的官员大多随声附和:“对呀,魏国山河坚固,真能使我国太平无事呀……”
吴起是个直性子,不善于施展阿谀之术,他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国家的牢固不在于山河多么险峻,多么易于把守,而是在于德行。以前三苗氏左有洞庭之险、右有彭蠡之利,地形可谓易守难攻。可是由于朝廷在道德上不好,最终仍然被禹灭掉;商朝左有孟门关,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有大河,真称得上固若金汤,但是纣王奢侈腐化,造酒池肉林,结果终于被武王灭掉。
“这样来看,一个国家的安全、昌盛,是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险要。如果国君在德行方面不注重,就是我们乘坐的这个小船上的人,也会成为敌国的人呢!”
“对,你说的这些真是太好啦!”武侯对吴起的独特见解,表现出由衷的赞同。
从此以后,吴起的声望越来越高,甚至颇有升任宰相的希望。
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二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三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四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二年级成语故事视频篇十五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别人吹竽。他四处寻找吹竽高手,并组织了一支有三百名乐师参加的吹竽乐队,常常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他听起来,感到其乐无穷,异常兴奋。
有个南郭先生,整日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本事。他本来对吹竽没什么研究,却也想加入齐宣王所组织的乐队。齐宣王不搞调查研究,没发现他的底细,就让他在吹竽乐队里当了一名乐师。
南郭先生在每次吹奏之时,就在大乐队里拿着竽摇头晃脑地装样子,好像很会吹竽。他就这样一天天地混日子,居然得到了很高的待遇。
齐宣王死后,其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这位齐湣王也很喜欢欣赏吹竽,但是他和父亲不同,不喜欢听人们一齐吹,而喜欢让乐师一个一个地单独给他吹奏。
南郭先生见再也混不下去了,怕轮到自己吹奏时露馅儿,招来杀身之祸,只得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