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活动总结(七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霜降活动总结篇一
我在城市里读书工作生活已有十年了,早已忘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倒不是我忘本,而是这所城市只有冷热两种交替。落叶也跟故乡不同,故乡的落叶是一个过程,层层的树叶谁先熬不住寒冷和干燥,谁先挣脱羁绊,纵身跃下。城市的落叶不是这样,忽然起了大风,头天还满树的绿叶,第二天早上满树都是光秃秃的了,一如城市的节奏,快捷、高效。
我的故乡是很普通的北方农村,是没有多少风俗的,这也许与生活水平有关系,解放前吃饭也就是介于饱与不饱之间,哪能流传下来什么风俗呢。对于霜降的记忆,是一大清早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拎出来,穿上厚厚的衣服,跟在大人的身后去地里刨花生或者是地瓜,庄稼秸秆上、叶子上,草丛里,甚至地面上都是一层白色的霜,一开始我是不敢用手去碰白霜的,因为太凉,不像大人们,到了地头挽好袖子和裤腿,脱掉鞋子就开始劳动。我只有在跟着大人们的身后,等太阳出来之后才敢用手去碰,凉凉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对于白霜的特殊记忆了。
秋收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不是对于那些白花花的花生或者是硕大的地瓜或者是满山的栗子、山楂感兴趣,我是对那些落在地里的和留在树上的感兴趣,因为我总是能在村里的山上找出一些来,再偷一些,然后在山坡上支起一个灶,用火烤来吃。霜降虽然也是在秋收的这个季节里,但已经属于末端了,农人也开始着急了,我便不怎么喜欢了,因为这时总是要被父母拉去打下手的。通常还没有结束的是晒地瓜,一开始用手推的推子(山东的一种农具)后来是用轮闸(山东的一种农具)一片片的把地瓜切片然后撒到地里,两三天后地瓜干会变干,农人们再把变干的地瓜干拾回家,我的任务就是摆地瓜干,蹲在地里一片片的摆好让他们没有重叠从而更快的干燥。我往往是蹲在地里羡慕的'看着姐姐干着“高等级的技术活”(用推子推地瓜),而我只能蹲在地里做“低等级的体力活”(摆地瓜干)。我尤其的不喜欢秋季的这一段,过了这一段,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又是我所喜欢的了,看着牛拉着耩子(有时候是人拉着,我也会去帮忙)把小麦种进地里,我记不清楚他们的表情了,隐约很神圣很高大,于是我也很欣喜。
古籍《二十四节气》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是对于霜降的气候解释。北宋大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这是文人的咏叹。我记忆中故乡的霜降只有农人们的匆忙,他们匆忙的去收获,又匆忙的去播种,他们不晓得“芙蓉独自芳”他们只知道“霜降杀百草”他们没有莫名的惆怅,只有欣喜的去收获今年,努力的去播种明年。
前几天打电话回老家,老家早已收获完,播种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老家的秋收再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有一个极长的时间,而是很快的结束,村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准备享受整个冬季。青壮劳力选择了去打工,需要照顾家和孩子的女人们也在村子附近的花生米加工厂里打零工。妈妈絮絮叨叨的告诉了我很多,我很高兴于村子里在享受物质上的现代化并保持着原来的农人的勤劳本色。末了,妈妈告诉我村里的山卖掉了,我怅然了很久,不知道等我在霜降的季节站在那座曾经有着我少年时的快乐的山上会咏叹出怎么样的一首诗。
霜降活动总结篇二
天气渐冷,床上的薄被己经换上了厚棉被。夜晚大雁从清冷的星空飞过,雁鸣阵阵。我似乎听见了初冬的脚步声在窗外跚跚走过,清晨的田野,地上枯黄的小草,还在树头挣扎摇摇欲坠的树叶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远处的一切总是灰蒙蒙地被雾胧罩着,寒山碧水飘渺得若隐若现。
霜降天寒,在这个季节为抵御寒冷,就是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甜米酒。米酒香,米酒甜。一碗甜酒下肚,无论屋外是北风呼呼,还是雪花飞扬。甜酒从心里暖出来,从头暖到脚。那暖流持续地从心里向外溢,脸上开始热乎乎的,微微地泛红。无论是去上学,还是上班,这一整天都不觉得冷了。很得众人的喜爱。
楼下小巷里,傍晚常有叫卖甜米酒小贩走过,昏暗的小巷里总回蕩着:“卖甜酒哇、卖甜酒哇"的叫卖声。天气不冷,也少有人去买。对我来说,最钟爱自家做的甜米酒,更难忘母亲酿的甜米酒。虽不想总留在回忆里,但那情那景却常常要撩拨着思绪。即使一碗米酒也惹得人:不思量自难忘。
那时母亲总在腊月里做甜酒,屋外北风舞着雪花,厨房里热气腾腾。母亲把淘好的糯米装进饭甑,木制的饭甑象小木桶一样,里面有蒸笼样的蒸格,铺上白布,糯米就倒上面。盖上盖子放在盛满水的锅里,灶下烧着很旺的柴火,不一会儿就闻到糯米饭的扑鼻香味,那热乎乎米饭的香味和燃烧的干柴气味一起飘出窗外,飘向寒冷的天空。
做甜酒,母亲常常一个人在厨房,关着门不要人打扰,不喜欢这时候有人串门。因为有生人来,做甜酒会失手。不是甜酒发红就是甜酒不来酿子。母亲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大木盆里冷却,这时会随意地捏一个饭团给我,我拿着还带着温热的饭团,吃得真香。母亲把糯米饭拌上碾碎的酒粬,那是当时最好的酒粬,多少年来一直在一个盲人那里买,我常看见他拄着拐仗走街串巷,背着小木箱叫卖酒粬。
甜酒要做得好,必须:“饭要冷,窝要滾”(暖的意思)母亲在火桶里铺上棉被,把装着糯米饭的瓦缽放进去,盖上棉被。此后几日,我总在盖着棉被的火桶旁,跑来跑去地用鼻子闻,只到从捂着甜酒的火桶里飘出阵阵酒香,我知道我家的甜酒做好了,那酒香缓缓向外释放着,绵延着童年无尽的快乐。
在寒冷冬日的早晨,起床后就可以吃到甜酒下汤圆。有时在甜酒里打两个鸡蛋,那香那甜滋润着心田。即使窗外寒气袭人,全身心也丝毫不觉。从腊月到正月都沉浸在米酒的香甜里!
寒霜降,米酒香。最忆童年时母亲酿的甜米酒,香甜之泉永流心间。
霜降活动总结篇三
这一天,因为雨水的缘故,天气骤冷。这突来的寒冷让我觉得满满的知足——可算跟家里人过同一个季节了。于是乐呵呵地翻出去年的毛呢大衣跟靴子,把自己套成过冬的样子。
昨天,我还穿着短裙过夏天,午睡时分,梦回故乡,穿了厚厚的衣服,头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梦竟大半成了真实。
这一天,是星期天。但九点钟有选修课。音乐鉴赏。九点到十一点四十分,那个戴着眼镜的女老师都在看着书本,念着西北民谣。我觉得她也是不怎么懂的。我会这么想,可能是因为,她的声音有点发嗲。解释“西北”这两个字,太违和。
教室里坐着的,是一堆一堆的,低头玩手机的。还有两三对情侣。而我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从始至终想的是,那个唱西北民谣的,张尕怂。和他来自于泥土的《泥土味》。
不要问我“尕怂”这两个字念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身边没有哪个跟我同龄的年轻人会跟我谈论一个民谣歌手。而我,也从没有在百度上搜过这个人。只是机缘巧合,听到了。并有了脚踩大地的踏实感。然后,就让这个人隐在歌声后吧。
泥土味。沾了泥土味儿的,注定不受瞩目。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后的忽略,甚至遗忘。但在特定的场合,会让你想去亲近。他厚实的嗓音,唱着生活的种.种。琐碎如尘土,却也厚重。
同样是唱民谣的。宋冬野的嗓音却总让我想到,冬天的荒野。有了霜气。这个矫情的胖子(以矫情来修饰追求真实的人吧),即便他唱《六月》,我也如此觉得。
有了霜气的东西,都有清醒的意味在里面。看那些秋天或冬天的枯草,簪了霜花,就显出些许美丽。而这美丽,本身来自于霜的凛冽清醒。总觉得,“清醒”这个词总不比“清明”来的温和。内心清醒,是中年,有生活所迫的意味。内心清明,是暮年,有淡定从容的神色在里头。
昨天,我还穿着短裙过夏天,午睡时分,梦回故乡,穿了厚厚的衣服,头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我只穿了厚厚的衣服,头上没有簪了霜花。来日回故乡,一定清早穿过被霜染过的田野,采撷片片霜花簪发间。
——那时,我该是美丽的吧。因清醒,而得的美丽。
霜降活动总结篇四
秋已去!情趣仍升腾!故都秋韵依旧浓郁。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院风扫叶,万里问斜阳。远雁悲群鸟,田野寒早霜。枫红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轻吟着这首关于寒露的诗词,让人便不禁想到了霜降。霜降,是秋日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倘若没有霜降,那丰腴的秋和圣洁的冬是不能握手的。
她在不经意间,告别了秋,默然的于冬相拥了。心也一如这眼前的片片落叶,不知是对深秋的眷恋还是对冬日的向往难以平静。
此刻,让人想到故园的霜降。那古人静居的深处,亭楼庭院以养尊处优;无奢侈去处以休闲,更无渊博宿儒以谈笑;充耳是乡野里鸡鸣犬吠,举目是错落有峦山农舍,依依可看到袅袅的炊烟;弯曲无形的乡间小径,通往丰硕的田园。
我的人生是喜欢在闲暇时游戏于山间田野,终日与草芥为伴,经年与彩蝶为伍。那四季不同的迷人景色,总会让我醉于山花烂漫中,徜徉于迷人的传说间。一回首,人生便是四十多年。一年牵引着一年,一个霜降重叠着一个霜降,我总试着写些关于霜降的文字,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美,美得终日让我欣喜不已和向往不止。也许那里有我向往的根,有我未来的魂。
我总以拙陋的文字对四季给予最深情的礼赞。对于秋,总是别出心裁,组装一些精美绝伦又浓情四溢的篇目,极力将她营造得深厚、严厉、幽远、凝重、肃穆一些,也许,有心的朋友一直在心中叹惋,笔下的秋为何有别于他人之秋呢?且总是那样缠绵而凄婉,忧郁而萧索?
是的,这也许就是意境,就是文脉。我不曾记起在何处看到这个词汇,今用于此,借以诠释自己对秋的浓情与怀恋吧!
许是文人,亦不是诗人。因而,我常常悔恨自己未曾淋漓的`去书写过霜降和心绪中的晚秋。然而,诸多缠绵的情感蕴积在秋季的片片思绪里,那些缠绕着一颗颗沧桑老榆的紫藤、一颗颗记录时光的松柏,还有那冷峻的山脉,酿造了我向往高雅然而又庸凡的情怀,铸就了独出心裁而又空荡荡的人生缘念。
我的艰辛、我的情愫、我的怀恋、我的雅致都将在这浓郁的秋末里发酵酝酿,盛载了春的柔情似水,鸟语花香;夏的花红灿烂,莺歌燕舞,冬的银装素裹,皑皑雪霜……
当初冬的第一片瑞雪飘飞在沉睡的心里故园时,当第一缕冬阳撒射在心底的峡坡幽谷时,我愿将盛一碗千载久酿的老酒,为那些依依深情以及那些似曾相识、的知己与知友、以及百年前世一母同胞的姐妹兄弟干杯!
霜降活动总结篇五
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连曹操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林间的小道上,也铺满了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这一刻,你会觉得你与自然真正地融于一体了,你就是从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历经风雨,饱经风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秋色,让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对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动杀机之时。
你要是在霜降这一天,愿意再往树林的深处走走,你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诡异而残酷的场景描写霜降的作文描写霜降的作文。《周书》上说:“霜降之日豺祭兽。”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与“豺祭兽”十分类似的,是在霜降这一天,人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纛之神。纛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太白阴经》上说:“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旗纛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的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
阅兵除了能看到变幻莫测的阵势外,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骑手们往来驰骋,在马背上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花样。有“双燕绰水”“枯松倒挂”;有“魁星踢斗”“夜叉探海”;有“圮桥进履”“踏梯望月”……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往往就是战前的操练,完了,就直奔战场。
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穷兵黩武,会国破家亡。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阅兵。《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结冰。要居安思危。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
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活动总结篇六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应该是,降落下来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来。落下来。落下来就有所归依,就不会漂浮不定了。
小时候问奶奶,树叶子上的霜也是天上落下来的吗?奶奶一边侍弄着菜园子,一边说,是。是。
霜降。霜降。霜降落下来。就像雪花纷纷扬扬,落满人间,霜花也会这样,落下来吧。
但我从没有见过霜花落下来。等我在秋末的早晨,推开菜园的柴扉,看到由于昨晚忘记给“大头青”盖上塑料布,菜叶上缀满了的,晶晶亮亮的霜花。我就猜,在我熟睡的时候,霜花偷偷地飘落下来了。
雪花就是这样子的。总爱在我拥着棉被,沉入睡梦的时候落下来。大清早,我们的鸡还没叫。奶奶就出门去。等她回来,推开门,还不及进入我们暖和的屋子,呼哧呼哧喘着热气,我把头伸出被窝看她。在一片白蒙蒙的热气里,她的灰白的头发上缀着星星,脸是红红的。而身后,是被雪映的青白的天,和深深浅浅的鞋印子。
大白天的,雪也会大大方方地落下来。但霜不是。霜是小精灵藏起的糖果,藏在云朵之中,在大人们熟睡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小馋猫的美梦里。
于是,好几次,我起了个大早。在一派肃黑的天空下,等霜降。奶奶还没醒。牵牛花还没醒。会咯咯地笑的大公鸡也没醒。月亮被冻得脸色惨白,吞吐着冷气。我不时搓搓手,跺跺脚,扭扭腰以保持暖和。
杨树旁边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菜园子里发光的、似乎会唧唧叫的是什么?为什么屋角像蹲着一个怪物在斜眼窥视?奶奶说她小时候见过的“落水鬼”会不会突然出现……
夜晚安静得让我不断臆造出妖魔鬼怪。周遭的湿气紧贴着我的脸。
等到我也忘了时辰,奶奶起来了,穿了她灰色的棉衣——奶奶穿的总是比我多好多。大抵老去的人对天地间凝聚的寒气都更为敏感,而且也更愿意贴靠这种来自草木的温暖。她棉衣里的那些棉花,洁白的,一朵一朵,赶在霜降之前,落到了她挑选的布料里。在经年的风霜里,成了旧衣旧絮——人非草木,但在荒芜的人世间,一遍遍被有血肉之躯的人所伤之后,却渐渐更愿意贴靠这种来自草木的温暖。
看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她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等霜降。奶奶笑骂我一句,傻闺女。我这时候好困,就回屋睡了。如果霜花落下来,开在奶奶的围裙上,奶奶一定会喊我起来看的。她会让我看一朵一朵,晶晶亮亮的霜花,如此美好。
我睡了一阵儿,就起来了。出门一看,门前的落叶上,又绣上了霜花。
霜花,是什么时候落下来的呢?为什么总是在我不经意的时候落下来呢?
我这样想着。霜花在太阳下,不见了踪影。
我这样等着。奶奶在落日里,走入了泥土。
后来,念书了。对于霜的形成,物理老师说,是水蒸气放热凝华的过程。
固执如我,对于老师的解释,仍然要说——漂浮于空气里的水蒸气,化作霜花,降落人间。它落在田野里,落在村落间。落在你的头发上,和我的,旧梦里。
十月二十一了。过两天,就又是霜降。可是这个南方城市,却还是感觉不到该有的寒冷。感觉不到秋天向冬天的过渡。到了中午,天气更是热得仿若回到夏季。交替得不分明的季节,让我变得健忘——奶奶坟前的枯草陪伴她几个春秋了?是否那些寂寂的枯草也在等着霜花从天而降,装扮生命远去后的安宁?
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应该是,降落下来的。雨落。雪落。木落。花落。落下来。落下来。霜花也是。落下来就归依枯草。于是奶奶的坟头,簪了霜花,簪了我的`想念。
霜降活动总结篇七
今天是霜降,在过去老人常说,霜降,霜降挂梨杖。这是天气谚语,也是劳动者多年与自然环境气候斗争的经验之谈。
霜降是农历历法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即秋季六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过去我们即步入了冬季。从文字的表面意义上理解,霜降——我们将面临的是天气越来越冷,地表水开始凝结,霜冻成为这个季节的特征。
北方纬度高,季节性鲜明,随着时间的移动,大地趋于封冻,农活无法进行了。这是天气谚语中挂梨杖的描述。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多彩,它积累了广大人民的智慧,记录了祖辈们与大自然斗争的生活经验。农历的编制和使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化,东西跨多个时区,南北纬度也是跨度大。北部的漠河已经是冰封大地,大雪纷飞,而南方的海南岛鲜花绽放,农业耕作依然繁忙,……两地相距甚远,两重天地差距之大,令人诧异无语。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密度大,自古以来农耕就是第一要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的生产,人民的生活是无法确保的。农历的编制推广运用,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命名使用及季节的变更时间计算的是那样的精确无误,令人难以置信。古代时候,没有卫星,没有电脑微机的运用,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长期积累生活实践数据,研究自然规律性,总结经验,一代一代人秉承先进科学发展观,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进,经过不懈努力,编制出这部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历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指导着农业生产,……
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科学发展而自豪,为祖辈勤奋拼搏铸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骄傲。在千百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祖祖辈辈顽强不屈的努力,我们中华民族勇攀科学高峰,与大自然的搏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先人的发展基础上再接再厉,锲之不舍,战胜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卓越的成就。今天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卫星相继上天,特别是气象卫星的运用,气候变化预报精准度越来越高,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大众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今天的科学成就与昨天的先人拼搏进取有直接的关联,因为今天是昨天的继续。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有能力突破科学技术难关,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领军人,走向胜利的未来,开创出一个辉煌灿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