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恋爱中的vocaloid(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恋爱中的vocaloid篇一
离开萨特,在各国游历宣讲萨特哲学的“伟大的存在主义女王”波伏瓦是那样虚张声势,是高傲的贵妇,更是神经质的无性别的人。孤傲又暴躁。可是每天的讲座与交流结束后回到酒店里,给两个情人分别写信时,她又是那样莫衷一是,披着女人的脆弱。
书中描述了两对情敌见面时的场景——
波伏瓦,确切的说是她的“海狸”人格与多洛雷丝的见面是她逼自己的朋友促成的。多洛雷丝“降临”梅侬夏酒吧时,海狸正在阔谈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见解。“眼前是一个极优雅的混血女人,精致得几乎让人屏住呼吸。像萨特一样袖珍,萨特一米五三,她大概少个一两厘米。”(笔者也是这时才知道萨特的身高!果然浓缩才是精华!)多洛雷丝的优雅“梆”的一声击败了口音浓重、门牙残缺的海狸。更糟糕的是,多洛雷丝成为波伏瓦巡回演讲的组织者。
而萨特与纳尔逊的见面是在巴黎的花神咖啡馆。纲尔逊兑现承诺,来巴黎见波伏瓦。可是两人没沉溺多久,波伏瓦,确切地说是她的“西蒙娜”人格,就说出萨特在花神咖啡馆等着他。“纳尔逊让步了,那就干脆弄个明白。”当身高一米八五、有着运动员一般身材、一头金发的纳尔逊见到“叼着烟斗在咖啡馆门口迎接他们的小个子男人”时,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比萨特更复杂。谁能想象到,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像是一场面试。简短的寒暄后,萨特竟抛出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看待铁托、毛泽东?”
这两对人的情感真是有太多“超凡脱俗”的故事,而全书的主线是波伏瓦与纳尔逊。依然难以想象他们的爱为什么如此奔放恣肆,因为“存在主义”,因为太在意此生中的此刻吗?波伏瓦与纳尔逊总是相互试探、欲擒故纵,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她都要细细在信中告诉萨特;他们在美国每日缠绵在一起时,又要一起记录同一本日记... ...
结束了情感纠葛后,波伏瓦与纳尔逊仍保持了十四年的通信,并又见过两次面。而他们之间的句号,是波伏瓦的回忆录第三卷《时势的力量》英译本的出版。在这本书里,晚年的纳尔逊认为“她歪曲了这段感情,只为衬托出萨特强加给她的那份契约的非凡。”那份契约——不管发生什么,她是他的恒星。也是在这本书里,纳尔逊才知道多洛雷丝的存在。他至死未原谅波伏瓦,直到心脏病带走了他;而波伏瓦却一直戴着纳尔逊送她的戒指,直到走进与萨特合葬的陵墓中。
《恋爱中的波伏瓦》,是基于当事人生前真实资料的一部爱情小说,是的,是小说。作者不在波伏瓦与萨特的契约上多费笔墨,也不在波伏瓦与纳尔逊的情史上过度渲染。作者望向波伏瓦的眼光,不是对个性女王的仰视,也没有砸卦演绎的窥探。这就刚刚好。
最后,抄录小说中的一段作为结尾——
“我们怀疑最终的结局就是这样的:夜复一夜,我们眼见着彗星日趋苍白,渐渐滑向地平线,然而我们不甘心它消失。我们年复一年,甚至直到死亡,一直还在凝望天幕上出现过奇迹的那个角落,那是我们曾经最美好的一部分,是诗意,是对美的追求,是梦想,都留在了那里。
“当他们于1949年5月在巴黎重逢时,西蒙娜和纳尔逊就是这样凝望彗星的人。然而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自从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去年在瓦庞西亚发生过的奇迹,那场照亮过他们的生活,令人炫目的游览雨,早已被虚无吞噬。”
恋爱中的vocaloid篇二
美国女作家伊莲·赫西在她的作品《巴别塔之爱》里塑造了一个我读过的所有文学作品里最为完美的女性人物--凯西。她在书中说过:“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爱一个人。万一痛失所爱,你被带走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可能成为一具空壳,甚至消失不见。”
恋爱中的波伏娃也许很能理解凯西的这句话里所蕴含的那种强烈的感情。
每次谈到波伏娃这个女人,都会不由得想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爱情,它只在乎精神层面的忠诚,而不在意肉体的忠诚吗?
萨特与波伏娃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爱情”模式:可以在别处交付身体,但永远不能交付心灵。前提是,必须互不隐瞒。
很显然这种”偶然的爱情与“必要的爱情”可能适合萨特,但并不适合波伏娃。
《恋爱中的波伏娃》开始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多洛雷斯的出现以及萨特对她的诸多不同寻常的举动给波伏娃带来的内心的痛苦和焦虑,这个过程中波伏娃所表现的行为非常符合一个妻子知道丈夫在外面有小三之后又不愿失去丈夫而该有的一系列举动。所不同的只是,波伏娃更骄傲。
萨特带着他的新欢到处游玩,而这个旧爱却必须呆在陌生的国度为他宣传他的思想,完成他的部分工作。此时的波伏娃整个人处于一种混乱的,焦躁的,愤怒外加更多的无能为力等多种情绪的煎熬之下。
能让人从一段爱情里解脱出来的一定是另一段爱情的开始。
纳尔逊和波伏娃的相遇与相知的爱情,总是让我不断的想起那部非常唯美的电影《晚秋》,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让我们真实的感触到,爱情的产生不局限于彼此相处的时间长短。《晚秋》里一段爱情的产生花了三天三夜,纳尔逊与波伏娃只用了两天两夜。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他们相处的仿佛他们就是为彼此而生,直到永远。后来纳尔逊回忆的时候说:他像保护烛芯的火焰那样,保护2月22日至23日夜里发生的脆弱奇迹:那晚,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来自两完全不同星球的陌生人,相遇、沦陷,共度几个小时,他们各自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不可能让这一幕发生。这种时刻人们不会想起太多其他的问题,只会问自己:“生活想要我怎么样?欲望又想拿我怎么办?”接下来,人们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奇迹重现。
是不是爱情来的太快,太浓,太锰,也会消失的特别快。
“亲爱的,无论我在做什么,工作或者喝酒,无论我独处还是和其他人在一起,我一直把你放在心里。”纳尔逊这样给波伏娃写信。“亲爱的,无论白天何黑夜,我被你的爱情所包裹,保护我抵御一切不幸。”波伏娃这样回信给纳尔逊。当读者还沉浸在他们忘我且如痴的爱情里时,为他们之间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然后又一次离开,但最后总能回来的爱情模式而欣喜时,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办法绝处逢生。
曾经,波伏娃从纳尔逊的眼睛里读到了深情,纳尔逊从波伏娃的眼睛里读到了爱意。无以言表的幸福时光。
人们相遇,互有好感,于是停下脚步,时光仿佛也停止流逝。其实那只是装装样子,时光早晚会醒来。于是人们分手,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人们相信本该如此。轰轰烈烈地活,牵丝攀藤地死。
相爱时,他们在人群里一眼便能认出对方,而爱情退去,他们彼此再也不能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里发现最初的耀眼。
亦舒在她的《爱情之死》里有一段话:“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即使那个女人是波伏娃,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即使那个女人是波伏娃,也没有办法徒留一段失去的爱情。
无论波伏娃这个女人身上有着怎么样的光环,无论她在文学史上有着怎么样高屋建瓴的成就,也改变不了在爱情这一棋局里,她普通的如同我们任何人。
她最终也如同自己小说里描绘的结局:女主角,不知道是在何种奇迹的作用下,终于在充满矛盾的感情漩涡中,做出了抉择。她放弃了一段没有未来的爱情,乖乖回到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的怀抱。
《恋爱中的波伏娃》没有我翻开书之前认为的那么晦涩难懂,反而用了一种很优美的且平实的方式展示了一对男女之间相知相恋最后相忘于江湖的情感经历。
恋爱中的vocaloid篇三
什么时候爱情变成了奢侈品?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敢认认真真地谈情说爱?
任何一段感情,如果让你回忆起来心存感激或让自己变好的话,说明你没遇错人,你们之间的相遇就有意义。
异地恋、单相思;错过、背叛;欢欣、失落、悲伤……21种爱情的模样,21种悲欢离合。故事里的他们,有的因用力过猛而受伤,有的因价值观不同最终未能走下去,有的勇敢跨出一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无关对错,不分输赢,尽管磕磕绊绊,但他们依旧寻找并期待着爱。
愿你能在这些故事里学会爱,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值得爱的人,面对爱时无惧,怀疑爱时坚定。愿你和你爱的人,好好在一起。
豆瓣最接地气的作者烟波人长安首部个人作品。他用生趣的文笔和暖心的笔调,写尽爱情的喜怒悲欢,让你流着眼泪笑出声。烟波人长安笔下的故事,透着一股少年的朝气。文笔更接地气,更符合90后的口味。
现在单身,孤独了,是不是想谈恋爱了?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下。遇到过一个人渣,你是否还会相信并期待爱情?对于相亲,你是否期待下一个相亲对象就是对的人?等等。故事里描述了21种爱情的模样,每一个故事都戳中当下年轻男女的痛点,易引起共鸣。
每篇都针对当下男女恋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恋爱观。它让我们面对爱时无惧,怀疑爱时坚定,在爱里学会爱。
这本书也可作为礼物,送给你想要告白却一直不敢的人。
当你落单时、失恋时、不再相信爱情时,它能给你些许安慰。它也可作为礼物,替你向心里的那个人告白!
内文排版精美,配以四川美术学院插画师饼干萌萌的插画,整本书都透露出一个恋爱应有的暖暖的感觉。
恋爱中的vocaloid篇四
近日,一本以恋爱为主题的书《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下》上市,与以往的爱情故事相比,它不仅仅是在讲身边得爱情故事,而是能从这些故事里学会爱,相信爱情,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值得爱的人。这是一本看了就想要恋爱的幸福书。
《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下》这本书由畅销书策划团队在白云外编辑出版。作者烟波人长安是豆瓣新晋人气作者,也活跃在韩寒“one•一个”、片刻、一刻、简书等app平台。他自20xx年2月开始在豆瓣发表“众生”故事,随后便以迅猛的速度获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被称为“最接地气的作者”。
你还相信爱情吗?近两年,网络上经常出现关于是否还相信爱情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相信爱情,面对爱情的时候,不再敢去爱。
什么时候爱情成了奢侈品?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敢认真地谈情说爱了?在开始,作者首先直白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烟波人长安用一支笔,在书里为我们描述了21种爱情模样,写尽21种悲欢离合。故事中的他们,有的因用力过猛而受伤,有的因价值观不同最终未能走下去,有的勇敢跨出一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无关对错,不分输赢,尽管磕磕绊绊,但是他们依旧相信爱情,依旧寻找爱情。
作者用生趣的文笔和暖心的笔调,写尽身边人的喜怒悲欢,看红了眼眶,又看笑了双眸,让你流着眼泪笑出声。同时,烟波人长安通过这些故事,希望读者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值得爱的人,相信爱情,面对爱时无惧,怀疑爱时坚定。
恋爱中的vocaloid篇五
18岁的时候,爱上第一个人,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小心思,生怕给人发现了去。一直等,一直等,面带娇羞地走在他身边,一直等到他走过来牵住我的手。
20岁的时候,爱上第二个人,毫无顾忌横冲直撞,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欢和心动,每天缠着人叽叽喳喳,眼角眉梢都透露出我喜欢你喜欢你想要和你在一起,一直到他真的选择了你,欢呼雀跃着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24岁的时候,爱上第三个人,却学会了不动声色,观察,试探,打听,在得知对方不是良缘之后,可以睡一觉起床之后当做这事没有发生,面不改色地跟人谈笑风生,只怕至今他也不知道。
你看,不同时候爱一个人,总会有不同地表现。你看,到了年纪越大,爱一个人就会越来越理性克制,再也不会有少女时期的冲动和无畏。
我们依然会爱,会在以后的时光里一路走一路继续爱上别人,只是到了后来,你会发现,你再也不会对一个人掏心掏肺,再也不会决绝和任性妄为,再也不会在爱情面前赴汤蹈火不顾一切。
烟波的这本书,写的都是爱情故事,一篇一篇看完,毫不费力,还能让人时不时捧腹大笑,因为他写得活泼有趣,兴致盎然,作者在书里,以一个逗逼单身狗的形象出现,穷困潦倒,贪吃,看起来不正经,却屡屡在朋友们感情失意或者得意的时候,负责耐心倾听别人的烦心事,给失恋的小伙伴讲道理让人走出爱情伤痛,陪着要寻找回忆的姑娘满京城东奔西走,还要在吵架的情侣间扮演和事老,还要给闹矛盾的小男女出谋划策让人重归于好... ...总之,俨然是个世外高人的存在,专治失恋、暗恋、热恋、相亲、结婚等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作者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妇女之友”,他随和,睿智,总是默默听着你说话,然后说出一大段不带鸡汤味儿的大实话,却猛戳你心,叫你猝不及防。也正是在那一瞬间,就突然仿佛明白了什么事。
《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下》这本书里的小故事,写了很多种爱情姿态,都是你我生活中随时可以会发生的样子。
比如锤子和学姐,男生害怕无法在大城市给女生满意的生活选择逃离回家,女生没有却没有痛骂他负心懦弱而是选择了继续勇敢去爱和守护,最终锤子回到了北京,他们顺利结婚。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你的勇气有多大?》,看完之后,让人忍不住想要问问自己,如果我是锤子,是不是有勇气为了爱人选择重新回到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如果我是学姐,是不是有勇气在爱人落荒而逃之后依然选择相信他鼓励他甚至打算抛下一切去找他。
他们都在说现实,说距离,说对未来的规划南辕北辙,可是很多时候,爱情是很简单的事情,在一起也是很简单的时候,只看你能不能再多有勇气一点?
也许每一个少女,都和这本书里的八月一样,在心内有关于美好爱情的所有想象,以为未来的那个人,会像至尊宝一样,驾着七彩祥云出现在面前,热烈,刺激,激情满满,就好像少女时期的我,以为我爱的那个人,一定要身高178,瘦,笑起来好看,温柔又有趣... ...后来呢?后来我的男朋友好像就没有这样的。爱情就是这样,我们总以为自己不是普通人,我们遇见的爱总会不落俗套,到了遇见了那个人,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也好》,原来最靠谱的爱情,就是你爱的那个人,此时此刻,正好在你身边。
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人,会发现自己久已平静的小心脏又开始扑通扑通乱跳,会发现哪怕你嘴上说着不要却架不住脑海里早就把人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多遍,可是啊,我们总会有很多自以为是的顾忌,觉得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然后呢?然后他就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再也不会回来。因为也许他和这本书里喜欢井盖的那个姑娘一样,在默默守护一段时间后,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也许有一天,我不会在等你》,如果你身边正好有这样一个人,请一定不要错过了他。
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会遇见爱的人前任杀回来的狗血剧情,会在青春的爱情里由于羞涩和傲娇死都不肯开口承认自己的喜欢,会在家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跟对方吵得不可开交,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发现他妈看不上你你爸也看不上他,甚至会到了结婚的紧要关头因为一场婚礼的事情闹得天翻地覆,我们还会在爱情里犹豫不决,裹足不前,会因为一次伤筋动骨的伤害感觉再也不会爱了,会因为一次现实的打击感觉再也不会相信爱了... ...
似乎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爱情里能够遇见的乱七八糟的事儿,这本书都写到了,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他们把这些糟心事儿都替我们遇见完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咬着牙挺过去了,皆大欢喜,相拥而泣,也有极少数的那么几个人,没有挺过去,各别两宽,抱头痛哭。
就好像,生活中在爱情里来来去去的你和我一样。
可是,这本看起来让人笑着笑着又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的书,最大的暖心之处在于,这里面的每一个人,无论遇见了任何人,都依然选择了继续相信爱情,勇敢地继续去爱。
看完了之后我突然想,曾经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爱了,你看,到了如今,连爱上一个人都要一步步计算清楚,还没到了受伤的时候就先退回到原地了。
可是现在才发现,如果真的不会爱了,也许,根本不会有这个人出现,只不过这一次运气没有那么好,没有遇见对的那个人可以。只不过,也许,我们多少会保护自己多一点,对人防备多一点,可是,难保不会有例外的那个人会出现。
可是,谁能说,我再一次不会遇见那个正好的人呢?可是,谁又能说,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人,让我继续爱得义无反顾掏心掏肺呢?在真的爱情到来的时候,哪里还会怕受伤这种事?
生活总在继续,爱着的人,爱好好地继续在一起,没有爱着的人,要好好地生活,你要相信,那个人,总会来,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会自己也能够生活得很好。就好像这本书写的作者本人一样,该蹭饭的时候绝对不要犹豫,该跑单的时候撒腿就跑,到了爱情该来的时候就直接扑上去死也不撒手,恩,反正爱情总有一天会来的。会有一个人,会为了每天吃什么这种小事,跟你吵吵闹闹度过一生,会有一个人,也许不会驾着五彩祥云来娶你,却会用他的手牢牢牵住你的手,再也不会放开。
恋爱中的vocaloid篇六
《恋爱中的波伏瓦》讲述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与美国小说家纳尔逊·艾格林之间邂逅的一场爱情往事。它并不是一部纯虚构作品,而是作者伊雷娜·弗兰“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小说,书中情节来源于相关的日记、书信及回忆录等真实资料,然后是基于这些材料的合理想象。真实资料勾勒出故事的主线,合理想象则刻画了生动的细节,并弥补了因资料空白而“缺失的浪漫”。作者像一个高超的装裱师傅,将这段零乱破碎的爱情往事拼接连缀,拼出这段迷人恋情的拼图,并赋予这个故事新的生命。
性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说:“似乎大多数的人,男性和女性都一样,既是单婚性的,又是多欲性的。”指出大多数人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之外,往往难以抗拒其他异性的吸引。如果埃利斯的判断基于常情,且符合人性,那么以忠诚为道德规范,以一夫一妻为基本形式的婚姻关系似乎只能视为一种理想,其实没多少人真正信奉。司空见惯的出轨事件使这种婚姻关系充满欺骗。所以詹姆士·欣顿就认为“我们的婚姻制度腐朽了,而且正在崩溃。”周国平也说:“婚姻是人类最笨拙的发明。”
也许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与波伏瓦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爱情模式:“可以在别处交付肉体,但永远不能交付心灵。前提是互不隐瞒。”这是两人之间的爱情契约,大致符合人朝三暮四的本性,不同凡俗但公开坦诚。这份爱情契约可视为一种特殊婚姻 关系的缔结,虽然两人名义上并非夫妻,而是终身伴侣。
因这份契约,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萨特,经常凭借其哲学大师的超凡魅力,在别处交付肉体。同样,波伏瓦偶尔也有公开的情人。这样的情形都不算作背叛,因为没有交付过心灵。即使已多年没有肉体关系,但两人却保持着非爱欲性情感的融洽。波伏瓦视萨特为精神的堡垒,萨特也承诺“不管发生什么,他是她的恒星。”萨特将两人之间的关系称为“必要的爱情”,而那些肉体的艳遇则属“偶然的爱情”。
然而,这种全新的爱情模式并不完美。如培根所说:“嫉妒与爱情一样,也让人着迷入魔。”名目张胆的出轨,更能招致嫉妒,对女人来说尤其如此,波伏瓦也未能免俗。所以在小说的开头,当萨特向波伏瓦坦白其与美国记者多洛雷丝的情事时,波伏瓦内心有撕心裂肺的剧痛。带着这种痛苦,她从巴黎飞往美国演讲游历,并在这里遇见小说家纳尔逊·艾格林。
就颜值来讲,帅气的纳尔逊能甩萨特几条大街,波伏瓦在他身上找到不一样的感觉。萨特口中的“海狸”拥有男人般的智慧,坚强亢进,甚至像男人一样和漂亮女孩上床。在纳尔逊这里,波伏瓦“第一次碰到一个男人把看成与其他女人一样的女人……”,她似乎发现了另一半的自己,体味到一种安全感、愉悦感,一种平和的爱情。虽然如此,她与萨特之间的陈年契约依然如魔咒一样,即使在与纳尔逊最甜蜜的时刻,她也无法抗拒萨特的召唤。
纳尔逊对爱情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虽然他也有许多艳遇。他渴望与波伏瓦有稳定的关系,渴望全部占有,但波伏瓦无法接受与他共同生活的荒谬想法。当“海狸”在她身上复归的时候,她能清醒认识到确保她成功的精神堡垒是萨特,如果她离开,也许会失去一切。对于纳尔逊,她只打算给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给予。这让纳尔逊非常嫉妒,甚至在萨特的办公室里占有波伏瓦,以这种变态方式发泄情绪。波伏瓦也提出过一种独特的异地恋交往模式。离开、回来、再离开……但最后总能回来。如果把萨特与波伏瓦之间的爱情契约称作“必要的爱情”模式,这就可称作“偶然的爱情”模式。波伏瓦与纳尔逊要发明一种没有悲情的恋爱关系,一种在他们之前从未有人经历过的爱情。
但这段爱情往事作为小说的情节,经历开端、发展、高潮,最后还是以悲情结局。墨西哥床单上的疯狂需索变为敷衍潦草的例行公事,当爱情死亡时,记录甜蜜的日记也成为相互清算的账本。波伏瓦说:“我曾经上过当!”纳尔逊质疑:“如果爱情是偶然的,那还能称为爱情吗?”在给萨特的信中,波伏瓦为这个结局找出一个理由:“我不能为这份感情的死亡感到遗憾,因为我所选择的生活,你给予的我的生活,必然会导致它的死亡。”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解释,人可以绝对自由地选择,但也有承担选择后果的绝对责任。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西蒙娜·德·波伏瓦因为自己的选择,未能摆脱让·保罗·萨特这个丑陋小男人的影响,并且失去了自己曾经甜蜜的“偶然爱情”,她甚至承认,纳尔逊是他唯一的真爱。最终,她只是戴着纳尔逊送的戒指埋进了与萨特合葬的公墓。
恋爱中的vocaloid篇七
当两个第一次见面互生情愫却又不为对方所知的人在分开的那一瞬间,男的突然拦住正在拦一辆开过的出租车的女人说:我不愿想象以后见不到你。
如果你是那个女人,你会想些什么?
那个女人是西蒙娜·波伏瓦(本书的翻译中用的是波伏瓦而不是常见的流传较广泛的波伏娃,是刻意忽视女性的偏旁吗?),那个男人,就是纳尔逊·艾格林。
但谁是纳尔逊·艾格林?和波伏瓦并肩出现的男人难道不是萨特吗?难道不是只有萨特吗?他们两人互为对方的灵魂伴侣,是同志、是情侣、是战友... ...他们终生未婚,死而同穴。他们的关系不是有些人心目中男女关系的模板吗?
《恋爱中的波伏瓦》一书给了类似于我这种对波伏瓦和萨特关系一知半解的人提供了足够的话题和细节。
于是我知道,纳尔逊·艾格林是被波伏瓦一眼就看穿了的一个上流社会年轻迷人的想结婚的“腐朽变态的老姑娘”玛丽的情人。他和波伏瓦相遇在1947年的2月。在这一段爱情中,纳尔逊送给她一枚银戒指,就是这枚戒指,她终生佩戴,从未取下。
于是我知道,波伏瓦和萨特有一个永久的盟誓:他们俩一个对另一个是“必要的爱情”,萨特这样声称,其他的一些艳遇则是“偶然的爱情”。他们要发明一种全新爱情模式:可以在别处交付身体,但永远不能交付心灵。前提是,必须不互相隐瞒。
于是我又惊讶地知道,波伏瓦讲自己的(自己也爱慕的)女学生,送到萨特的床畔,这是他,也是他们“偶然的爱情”。当然,两相比较,“偶然的爱情”于萨特来说,未免过多了一些,不仅仅有女学生,还有女模特、女记者... ...总而言之,是很多。
读书中描摹波伏瓦心事的句子,我常常想,这真的是波伏瓦的想法,还是作者以己之心对波伏瓦所作的揣测?是一个偶像般人物日常的普通的“女性”的爱情生活,还是每一个陷入爱情中女人的常态?
作者伊雷娜·弗兰随即也承认:“既然本书中的人物已经成为我们文化、文学遗产的一部分,若还要用代名,或半遮半掩那些人的身份,显得很虚伪。我为自己的写作负全部责任,因为我深信历史可以给想象留一席之地,优势历史也从想象中汲取养分,而想象本身也完全可以是严谨的。”
这既是为本书作了定位: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在以小说的形式来讲述波伏瓦的情事;同时,也为所涉细节作了担保,从现存资料里生出的严谨的想象。
也许,这真的只能是小说吧。
本书开头,作者“让”波伏瓦对那个萨特神魂颠倒的“可诅咒的女人”——多洛雷斯的抱怨、嫉妒,是真的出于恋爱中的波伏瓦之内心吗?面对这样的时刻,真正的波伏瓦是否会稍微淡定一些?
尽管书中几乎全部的篇幅都在讲波伏瓦和纳尔逊·艾格林的爱情故事,但萨特却无处不在,他似潜在的幽灵一般,随时随地出现,随时随地影响着波伏瓦。
在与萨特的关系中,波伏瓦明白自己的优势:她理解他所有的哲学,他找不到比她更出色的人来充当向大众传播他思想的使者,也找不到比她更有奉献精神的合作者。二十多年来,她讨论、修改、注释他的手稿,甚至重新整页撰写... ...
但,正因此,她才是萨特公开的缪斯女神?他也正因此而爱她?果真如此的话,未免过于悲催。我爱你,因为你有诸多才华,并非因为你是你。但是否又能够换一种表达,正因为你有诸多才华,你才是你,你才是我爱着的你。
我有些迷惑。但爱情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太多的事情互为因果,而且,更多的时候是陷在爱情里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旁观者再清,又有什么用?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事情太多了。
也许,在萨特那里,波伏瓦展示的也是她自己想要展示的形象是缪斯女神,而在纳尔逊·艾格林那里,她变成了小姑娘,是“来自远方的无助而忧伤的女人,充满了爱情和欲望”,当然,还有诗意和无穷的魅力。对纳尔逊·艾格林,严肃的女哲学家波伏瓦用痴情的女人的心在说,“这么多年我们无缘相逢,现在我有一生的爱情想给你。”
读完全书,我觉得这书名简直可以改成《波伏瓦与纳尔逊》或者《萨特之外的波伏瓦》诸如此类。书中细节过于细腻,他们爱情的点滴,都“记录在案”,仿佛作者有某种让雨水沿着落下的路线重返天空,回归它们当初降落的云中的魔力。伊雷娜·弗兰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一一展示了波伏瓦和纳尔逊·艾格林的情事,他们约会的地方,心理活动,挣扎与痛苦,甜蜜与绝望,沮丧和犹疑... ...逼真得仿佛爱情发生的时候,她是无所不知的旁观者。
我不想去复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像所有能成为永恒的爱情一样,他们的爱情也充满让人唏嘘的遗憾。爱情终究还是消失了。
但爱情真的消失了吗?波伏瓦仍旧戴着纳尔逊·艾格林送她的银戒指,直到死去。